“什麽?李有為被人割下了首級?他身邊的那些護衛全部都是擺設嗎?”皇太極聽了匯報後,勃然大怒。


    “李將軍身邊的護衛也全部遇害了,暫時不知是誰動的手。”跪在地上的侍衛迴複道。


    “什麽時候發現的屍體?在哪裏發現的?誰發現的?”皇太極接著繼續問。


    “大概是午時被人發現的。商鋪老板在商鋪的庫房發現的。”


    “刺殺是昨夜的事,午時發現的,如今是未時。”皇太極在大殿內走來走去,不時的喃喃自語。


    “傳令下去,往複州方向派出大量騎兵,隻要遇見十人以上的漢人,不問緣由,先關起來。”皇太極迅速開始下令。


    隨後,一隊又一隊的騎兵朝著複州城的方向趕去,聚集的漢人也遭了殃。


    後金境內,由於長途的奔波、以及先前義州之戰的驚嚇。努爾哈赤終於撐不住了,於天啟四年的十二月二十日提前薨逝。


    二十三日,後金大軍盡皆披麻戴孝運送努爾哈赤的靈柩返迴了東京城。


    後金國內眾多女真百姓悲痛不已。如同原本的曆史一樣,努爾哈赤依舊沒有留下遺言由誰繼位。


    直到劉卓於二十八日返迴大營的時候,才從複州的將官口中聽到努爾哈赤的死訊。


    雖然劉卓內心非常不喜歡皇太極即位,但是該來的總會來,並不會因為自己的意誌轉移。此次朝鮮之戰,後金確實把朝鮮打的很慘,並逼迫朝鮮與之結盟,但是使得朝鮮境內的百姓異常敵視後金。


    接下來的時間,後金會不斷地額騷擾遼西,並攻打察哈爾蒙古。


    不過也無妨,複州前沿地帶百餘門的火炮,直接會讓後金絕望,使得其生不了一絲反抗的欲望。


    即便是攻下再多的察哈爾部落,拉攏再多的蒙古貴族,掠奪再多的物資,也不過是給自己做嫁衣。


    義州城內的處死的幾十個造謠者,也給了自己一個警醒。不要覺得自己有多安穩,一個不小心,身邊盡是旁人安排的人手。


    衛道與吉達相比,吉達還是更適合戰場,雖然指揮不了大規模的戰鬥,但萬人級別的,也還綽綽有餘。


    徐長庚負責訓練新兵,吉達在前線駐守,衛道負責清理大營中的各種老鼠。拿定主意之後,劉卓就安排親衛傳令去了。


    又是一年過去了,明年是天啟五年。


    天啟五年好像還是沒有什麽大事。除了朝堂的黨爭,還是黨爭。這一年,東林六君子被團滅,天啟皇帝朱由校在西苑遊玩時落水,孫承宗在魏忠賢的排擠下告老還鄉。


    走出大營,望著四處走動的百姓,劉卓心中有了一絲莫名的成就感。隨後劉卓再次走進複州城,觀察城內的近況。原有的長生島百姓、鎮江百姓加在一起估計有十萬人左右。


    先前隻是準備糧食、物品,並未對複州城百姓、鎮江城百姓形成有效的管理。


    令人找來管理的丁敬臣、段千秋兩人,劉卓才開始一一詢問兩人針對城內、外的百姓明年有什麽安排、計劃?


    兩人沉默不語。


    自登上遼東以來,有什麽作為?


    有。


    登記造冊、安置百姓,發放糧食、統計消耗,丈量田畝、租賃田地。


    “為何複州城內依舊還是死氣沉沉一般,無商販叫賣,更無人租賃店麵?不要等著朝廷派人來處理。我們既然登上了遼東,就有責任將遼東、複州建設成為一片樂土。”劉卓望著站立的兩人,不斷向其灌輸自己的思想。


    “你們兩人都坐吧。”劉卓邊說邊端起了茶杯。


    “大人,不是我等不願意去做這些事情,而是城內的百姓缺乏對大軍的信任啊。先前李有為帶領百姓在長生島苟延殘喘,眾人不僅吃不飽飯,還有許多人被餓死、凍死的。”


    “如今大軍到來,有誰知道大軍在此待多久?誰又能保證大軍一直駐紮下去?”


    “百姓不是不想有好日過,隻是每次懷揣滿滿地期望,最後又被無情打碎,這種痛苦百姓可是都習慣了。大人若是可以站在的百姓的角度想一想,就能體會百姓的感受了。”丁敬臣望著劉卓,認真而又嚴肅的說出了百姓的心酸。


    “哎,這李有為著實該死。不僅害苦了長生島的百姓,也害慘了張義。”劉卓想起李有為那假仁假義的樣子,恨不得扒了他的皮。也不知道衛道有沒有安排人行動。


    “問題已經發生了,接下來我們需要考慮的就是怎麽才能重新燃起百姓對我們的信心。這個問題主要集中在長生島的百姓身上,至於鎮江城的百姓是自願跟著遷移,應該沒有太多的抵觸。”劉卓稍微思考後,就想清楚了如今問題的關鍵。


    “大人睿智,鎮江城的百姓已經被妥善安置了,百姓並無抵觸情緒,有一部分的百姓對此地還十分好奇,時不時詢問大營的士兵。”段千秋趁機向劉卓匯報了鎮江百姓的情況。


    “大人,我們不如前往鎮江百姓的聚集處,觀察一番之後,再做決定。”丁敬臣提議。


    “你是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了?”劉卓有些好奇的詢問。


    “有些不成熟的想法,不過還得到了那邊之後,才可以確定。”丁敬臣嘿嘿一笑,並未直接說出。


    “好,我們就一塊過去看看。看看鎮江百姓有何不同之處。”劉卓起身與兩人一同前往。


    短短一炷香的功夫,三人就騎馬來到了鎮江百姓的聚居區。映入眼簾的除了軍用帳篷還是帳篷。


    見到如此情景,劉卓火氣立馬就上來了。


    “這是怎麽迴事?”劉卓手握皮鞭,指著一個個的帳篷,眼裏的怒火隨時都要噴湧而出。


    兩人立刻下馬。


    “大人息怒。並非屬下不為百姓建造屋舍,隻是如今的遼東天氣寒冷,一片凍土,實在是無法開工啊。”段千秋、丁敬臣兩人跪地解釋。


    “起來吧,若是日後發現你二人有一句虛言,就等著受罰吧。”劉卓聽了兩人的解釋後,怒氣值減半,但依舊威脅兩人。


    然後,兩人立馬起身跟在劉卓的身後四處觀察了起來。看到一個個受凍的孩子,劉卓心中不忍。但最後,劉卓還是開口問了問那個七八歲的女孩。


    “小妹妹,你父母呢?”劉卓一邊低頭詢問,一邊擦拭女孩臉上的汙漬。


    女孩一聲不吭。不知道是怕生人還是不會說話。


    “他父母被女真人帶走了,後來就沒迴來過,隻留下一個年邁的老爺子。”旁邊一位五十多歲的大叔解釋道。


    “那她平時就無人照顧嗎?”劉卓十分擔憂的詢問。


    “左鄰右舍都認識,多少都會照顧一些。”大叔繼續說道。


    “大叔,像這個姑娘一樣的家庭多嗎?這片聚集地有多少人都遭此劫難?”劉卓接著繼續問。


    “這一片有十幾人,其他的就不清楚了。看你們的樣貌打扮,身邊還跟著兩個仆人,應該官職不小,我今日就陪你們多嘮嘮。”年老的大叔放下了手中的活計,認真的向三人講述著。


    “其實呢,我們本來也不是鎮江城的百姓。原來的鎮江百姓早都被後金韃子給殺光了。先前好像是因為官軍的一個將領攻下了鎮江城,城中的百姓幫助官軍一起守城。後來,官軍打不過後金的韃子,就趁夜跑了。”


    “後金女真將領,為了立威,便屠殺了全城的百姓。當時轉移到鎮江時候,鎮江城的泥土都混雜著血漬。”大叔一邊迴憶,一邊講述著當時的場景。


    “我們到鎮江也沒多少年,本以為就一直在鎮江生活到老了。不曾想官軍的一位將領又來攻城了。”


    “不過,這次的官軍還算是有些良心,將我們轉移到複州這邊了。雖然條件艱苦些,但是也好過整日擔驚受怕的。”


    “幾位,我們這些平民百姓,也沒有什麽花花腸子和那些歪心思。隻要能安安穩穩的種個地,一年到頭手裏麵有些餘糧,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此次的轉移過程中,官軍不僅說話和善,有時候還會幫我們拿一些物件。自打大叔我生下來開始,我從未遇到過如此客氣、友善的官軍。”


    “此外,在轉移過程中,複州這邊沿途還提供食物、白粥、熱水等物品。大家見此情景,無不感動落淚。有這樣仁慈、善良的官員為我們老百姓考慮,大家對後麵的日子充滿了信心。”老大叔說著說著眼珠就不住的滑落。


    段千秋見此情況,立刻遞上身上的手帕。


    大叔擦了擦臉上的淚水,隨後繼續說道。


    “你們三個娃娃,看著也沒多大,既然在遼東做事,就腳踏實地、兢兢業業的幹,萬萬不可偷奸耍滑、投機取巧。大叔我雖是過來人,可也就這點感悟了,希望對你們有用。”年邁的大叔不僅心善,還在行善,此舉讓劉卓也是大為感動。


    “大叔,我們記住了。您在這邊生活,有沒有遇到什麽難處,我們幾人可以直接向上麵的大人建議。”劉卓坐在大叔的身邊異常認真的詢問。


    “小夥子,你心腸不錯啊。誰沒有難處,遼東的那位大人沒有難處嗎?隻要能過的下去,就不要勞煩上麵的大人了。我也聽人說了,好像是姓劉,劉大人在複州北邊帶著上萬人與女真對著幹。”


    “我們不過是在後方生活苦些,遠沒有北邊的將士們辛苦。他們可是隨時都可能沒了性命,與之相比,我們在後方受一點苦又算得了什麽?”大叔說著說著,眼珠又止不住的落下。


    “大叔,您忙吧,我們得走了。”劉卓簡單整理了一番,忍住沒落淚,聲音有些沙啞的說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周太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小水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小水滴並收藏明末:大周太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