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撫衙門。
劉卓坐在後院悠閑的看書,時不時也會向不遠處的兒子與媳婦看去。
如此悠然自得的生活,自劉卓生下來,也就兒時可以無憂無慮的放鬆。而今有了媳婦的陪伴,劉卓終於感覺自己迴歸平淡。
“豐兒,你好好練字,這幾個字寫好了,我讓雲姨帶你出去玩。”董映雪對著乖巧的兒子說。
“娘親,我知道了。”小風扭過頭一臉認真的說。
“教豐兒識字,是不是不太輕鬆。”劉卓望著走過來的媳婦,笑著說道。
“‘子不教父之過’,人家都是當爹的教育兒子,你可倒好,整天就不管不顧的。”董映雪望著夫君埋怨道。
“不管是你教豐兒,還是我教豐兒,不是都一樣嗎?你我夫妻一體,還分什麽彼此。”劉卓滿臉幸福道。
媳婦與自己或許是一類人,兩人有著相差無幾的學識、眼界、格局與生活處事的準則。
更為令人讚歎的的是,兩個人都注重精神世界的構建,生命得以長久的根本就在於思想的不斷潤養。
一個人真正需要的是可以相互溝通的靈魂,而不僅僅是一個女人、男人。
“什麽時候學的這般能言善辯了?跟誰學的?”董映雪笑著坐在一旁的竹椅上。
“這不是耳濡目染嘛,和你在一起的時間久了,就自然而然的會了。我可記得結婚那晚,你說起話來可是利口喋喋的。”劉卓好像想起來什麽,然後脫口而出。
“夫君記性真好。看來夫君上次所說的夢中記憶,應該也不會忘了。今日夫君可躲不過了吧,你還能找出什麽理由推辭?”董映雪麵露笑意,好像不會輕易放過劉卓的樣子。
“哎,我就知道躲不過去。娘子想了解什麽?就隨意問吧。最好一個個的問?別一下子說出一大堆的問題。”劉卓隨意道。
“夫君提及說是那個社會中不會有人餓死,那是糧食產量是年年大豐收?還是其他高產作物出現了?”董映雪疑惑不解道。
“糧食這塊,有可以增加作物產量的化肥,還有研究的各種高產的雜交水稻、其他高產作物。此外,各地還會興修的水利工程,可以大幅減輕幹旱水澇帶來的影響。”劉卓迴憶著腦子中的記憶。
“那為什麽施行的是一夫一妻製度?那些當官的會願意嗎?”
“一夫一妻製是律法規定的,不管官員是否願意,必須遵守。哪怕是政府高管,也得不例外。”
“這項製度是為了維護社會的穩定,解決社會底層百姓基本生存需求問題,和我朝的限製娶妾的有類似的作用。”
“但,有些當官的不敢堂而皇之的違反律法,破壞一夫一妻製。隻能私下包養、勾搭。有錢人、高官與那些樣貌較好的女人間,大都也是你情我願,各取所需了。”劉卓想了一會後說道。
“那個社會是以銀錢為主、名利為次?眾百姓隻為錢財奔波,而不顧禮儀廉恥?”董映雪一臉疑惑的看著劉卓。
“不全是,普通百姓多數都是勤勤懇懇、勤儉樸實。那些經受不住誘惑的也非多數,各行各業都有些。”劉卓平淡的說著,看著媳婦沒有言語,劉卓繼續開口。
“就算社會再進步,也總有些律法約束不到的地方。律法也管不住兩人之間的情情愛愛,這些也隻能由道德約束了。古人也說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也就是這個意思。”
“那個時代,物質供給極為充沛。即便是有各種災害發生,也有著各地的救援與支持,可以迅速將各種不穩定因素消除。”
“那個時代是以經濟發展為主體,就是一國一年的各種創收有多少銀子,就是各種農林牧漁、輕、重工業、服務行業、新興產業等產值的總和。”
“你也知道銀兩的多少,對於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有了銀兩,基本上能解決99%的的事情,剩下不能解決的事,需要更多銀兩來解決。”劉卓起身給媳婦倒了杯茶水,繼續說。
“如今的明朝是一個有著嚴格等級劃分的封建社會,士人掌控了讀書識字、科舉取仕途徑,是僅次於皇權之下一個大官僚群體,高高在上。”
“對於一個無權無勢又無財的普通百姓,他們需要那麽如此的社會地位?他們所求的不過是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朝廷少收些賦稅罷了。”
“至於那些匠戶,他們的後輩從生到死就隻能一生從事匠造,這對那些幼年的孩子公平嗎?還有那些軍戶,有的孩子生下來好歹還當個兵,但有的生下來就淪為軍官的奴隸,一輩子都無法擺脫命運。”
“憑什麽有人生來就錦衣華服、妻妾成群?那些匠戶、軍戶的後代為何生下來就受到這般不公平的待遇?我之所願就是打破那不公的枷鎖,為平民百姓創造一個相對公平、公正的環境。”劉卓神情凝重,一臉嚴肅,鄭重其事道。
“夫君誌存高遠,目標明確,那便在這有生之年去拚、去闖吧。”董映雪微微一笑,輕聲鼓舞道。
“能娘子的理解與支持,是我的福分。”劉卓由衷的感慨道。
董映雪輕笑一聲,隨後繼續提出心中的疑惑。
“看來,即便是那糧食、物資供應充足的年代,人們也會有著各種各樣的煩惱與難以填滿的欲望。”董映雪想了想後說道。
“是的,那個時代到處都充斥欲望與誘惑,欲望無窮無盡。一個年齡十歲左右的孩童甚至比十幾、二十歲的少年見識的更多,了解、懂的更多。”
“這是物質社會極為發達帶來的便利,也是各種欲望、煩惱的根源。”
“你知道嗎?那個時代絕大多數人評價一個男人是否成功的標誌是有多少金錢、有幾套房子、有什麽豪車。這與如今的大明朝還是有些差別的。”
“總結一句,不知敬畏,沒有堅守;貪得無厭,不知滿足;無知盲從,隨波逐流。”劉卓感慨道。
“我聽你說了這般的言語,那個時代的多數人活著都是為了追求名利,這似乎過於功利了,也偏離了儒學的本意。那個時代的人,多了執著追求的功利心,少了淡然處事的從容心。”
“無論財帛再多,百年後,終是與黃土為伴。人的一生並非僅僅隻有功名利祿,也有沿路的花花草草,還有陪伴的親人。”董映雪說完後,拿起茶桌的茶杯喝了起來,然後繼續說。
“欲望,是所有煩惱、痛苦產生的根源。人一旦完全陷入欲望之中,就會不斷消耗自己,幾乎難有迴頭的機會。麵對眼前觸手可及的金錢、美色,縱欲其中是本能,能夠克製是本事。”
“要學會知足、滿足;克製、掌控自己的本能;冷靜、清醒麵對無處不在的誘惑。”董映雪繼續說了講了一番令人醒悟的大道理。
“娘子,這是自己悟出來了嗎?”劉卓一臉震驚的看著董映雪。
“這些東西都是書中所言。聽了夫君所言,也就順勢說了出來。”董映雪隨口道。
“原來如此。”
“那個時代還有皇帝嗎?女性社會地位高?女性可以做什麽?”董映雪一改先前的模樣,直接提問三個問題。
“有些掌握實權的元首,國家象征的女王、皇帝已經沒有了。如今的社會製度,有部分被後世棄之不用,有部分還是被後世改進繼續沿用。”
“至於女子的地位,與男性是一樣的,讀書、當官、當兵都是可以。除了男性從事的重體力工作不方便外,其餘工作女性都可以應聘,沒有什麽限製。在這方麵,社會做的還是很不錯的。”劉卓繼續迴憶著。
“我記得,你說,那個時期,有幾千萬人口的城市?各種車輛高樓?你具體一些,我聽不太懂。”董映雪迴想了一會後,對劉卓說。
“幾千萬人口的大城市,這是因為那個時期的建築行業發展的較為迅猛,在全國各處開展建房子。一棟樓幾十米、接近百米高,可以住上近百戶的百姓,極大的節省了占地麵積。”
“上千萬的人口,那是因為物質資源的充足,可以養活大量的人口,千萬級別的人口的城市可是不少。一般來說,男子若是沒有房、車子,是不具備結婚的資格。”
“車輛相當於附近的馬車、牛車一般,就是一種代步的交通工具。”劉卓迴憶一會後說著。
“與之相比,還有什麽是明朝沒有的?”董映雪望著劉卓,極為隨意詢問道。
“那個社會,最為便利的就是,人們無論在哪,都可以隨時隨地的通訊聯係。還有轎車,從此城到另一城所需要的時間越來越短。天上飛的飛機,速度很快。還有各種影視作品、各地美食等。對於宇宙的觀察、探索。”
“基本上從各個方麵碾壓了如今大明。如今的明朝,士人、百姓精神方麵的需求很低,基本上都有著各自的追求、堅持。但是,那個時代,重利而忽視精神世界的構建。”
“後來,社會上興起一種複古風,或許是高層發覺古文化的魅力與價值了吧。”
“百姓的要求、追求也不多,隨便的一些小恩小惠就能令他們獲得極大的滿足。”劉卓的迴憶之中也夾雜了一些自己對於精神世界的理解吧。
“如若沒有夢中的各種記憶,你還會走上那未知的歸途?”董映雪認真的望著劉卓。
“不會,或許你我也不會相聚在一起。”劉卓迴複道。
“你記憶中的時代,也僅僅隻是人類曆史發展過程的一個階段,隻能參考,萬萬不要深陷其中。”
“你也說了,那個時代重利益而輕視精神世界的構建,這並不是人們真正所需要的。隻有物質與精神的需求相平衡,才歸於平靜與真實。”
“娘子的話,我懂得。”
劉卓坐在後院悠閑的看書,時不時也會向不遠處的兒子與媳婦看去。
如此悠然自得的生活,自劉卓生下來,也就兒時可以無憂無慮的放鬆。而今有了媳婦的陪伴,劉卓終於感覺自己迴歸平淡。
“豐兒,你好好練字,這幾個字寫好了,我讓雲姨帶你出去玩。”董映雪對著乖巧的兒子說。
“娘親,我知道了。”小風扭過頭一臉認真的說。
“教豐兒識字,是不是不太輕鬆。”劉卓望著走過來的媳婦,笑著說道。
“‘子不教父之過’,人家都是當爹的教育兒子,你可倒好,整天就不管不顧的。”董映雪望著夫君埋怨道。
“不管是你教豐兒,還是我教豐兒,不是都一樣嗎?你我夫妻一體,還分什麽彼此。”劉卓滿臉幸福道。
媳婦與自己或許是一類人,兩人有著相差無幾的學識、眼界、格局與生活處事的準則。
更為令人讚歎的的是,兩個人都注重精神世界的構建,生命得以長久的根本就在於思想的不斷潤養。
一個人真正需要的是可以相互溝通的靈魂,而不僅僅是一個女人、男人。
“什麽時候學的這般能言善辯了?跟誰學的?”董映雪笑著坐在一旁的竹椅上。
“這不是耳濡目染嘛,和你在一起的時間久了,就自然而然的會了。我可記得結婚那晚,你說起話來可是利口喋喋的。”劉卓好像想起來什麽,然後脫口而出。
“夫君記性真好。看來夫君上次所說的夢中記憶,應該也不會忘了。今日夫君可躲不過了吧,你還能找出什麽理由推辭?”董映雪麵露笑意,好像不會輕易放過劉卓的樣子。
“哎,我就知道躲不過去。娘子想了解什麽?就隨意問吧。最好一個個的問?別一下子說出一大堆的問題。”劉卓隨意道。
“夫君提及說是那個社會中不會有人餓死,那是糧食產量是年年大豐收?還是其他高產作物出現了?”董映雪疑惑不解道。
“糧食這塊,有可以增加作物產量的化肥,還有研究的各種高產的雜交水稻、其他高產作物。此外,各地還會興修的水利工程,可以大幅減輕幹旱水澇帶來的影響。”劉卓迴憶著腦子中的記憶。
“那為什麽施行的是一夫一妻製度?那些當官的會願意嗎?”
“一夫一妻製是律法規定的,不管官員是否願意,必須遵守。哪怕是政府高管,也得不例外。”
“這項製度是為了維護社會的穩定,解決社會底層百姓基本生存需求問題,和我朝的限製娶妾的有類似的作用。”
“但,有些當官的不敢堂而皇之的違反律法,破壞一夫一妻製。隻能私下包養、勾搭。有錢人、高官與那些樣貌較好的女人間,大都也是你情我願,各取所需了。”劉卓想了一會後說道。
“那個社會是以銀錢為主、名利為次?眾百姓隻為錢財奔波,而不顧禮儀廉恥?”董映雪一臉疑惑的看著劉卓。
“不全是,普通百姓多數都是勤勤懇懇、勤儉樸實。那些經受不住誘惑的也非多數,各行各業都有些。”劉卓平淡的說著,看著媳婦沒有言語,劉卓繼續開口。
“就算社會再進步,也總有些律法約束不到的地方。律法也管不住兩人之間的情情愛愛,這些也隻能由道德約束了。古人也說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也就是這個意思。”
“那個時代,物質供給極為充沛。即便是有各種災害發生,也有著各地的救援與支持,可以迅速將各種不穩定因素消除。”
“那個時代是以經濟發展為主體,就是一國一年的各種創收有多少銀子,就是各種農林牧漁、輕、重工業、服務行業、新興產業等產值的總和。”
“你也知道銀兩的多少,對於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有了銀兩,基本上能解決99%的的事情,剩下不能解決的事,需要更多銀兩來解決。”劉卓起身給媳婦倒了杯茶水,繼續說。
“如今的明朝是一個有著嚴格等級劃分的封建社會,士人掌控了讀書識字、科舉取仕途徑,是僅次於皇權之下一個大官僚群體,高高在上。”
“對於一個無權無勢又無財的普通百姓,他們需要那麽如此的社會地位?他們所求的不過是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朝廷少收些賦稅罷了。”
“至於那些匠戶,他們的後輩從生到死就隻能一生從事匠造,這對那些幼年的孩子公平嗎?還有那些軍戶,有的孩子生下來好歹還當個兵,但有的生下來就淪為軍官的奴隸,一輩子都無法擺脫命運。”
“憑什麽有人生來就錦衣華服、妻妾成群?那些匠戶、軍戶的後代為何生下來就受到這般不公平的待遇?我之所願就是打破那不公的枷鎖,為平民百姓創造一個相對公平、公正的環境。”劉卓神情凝重,一臉嚴肅,鄭重其事道。
“夫君誌存高遠,目標明確,那便在這有生之年去拚、去闖吧。”董映雪微微一笑,輕聲鼓舞道。
“能娘子的理解與支持,是我的福分。”劉卓由衷的感慨道。
董映雪輕笑一聲,隨後繼續提出心中的疑惑。
“看來,即便是那糧食、物資供應充足的年代,人們也會有著各種各樣的煩惱與難以填滿的欲望。”董映雪想了想後說道。
“是的,那個時代到處都充斥欲望與誘惑,欲望無窮無盡。一個年齡十歲左右的孩童甚至比十幾、二十歲的少年見識的更多,了解、懂的更多。”
“這是物質社會極為發達帶來的便利,也是各種欲望、煩惱的根源。”
“你知道嗎?那個時代絕大多數人評價一個男人是否成功的標誌是有多少金錢、有幾套房子、有什麽豪車。這與如今的大明朝還是有些差別的。”
“總結一句,不知敬畏,沒有堅守;貪得無厭,不知滿足;無知盲從,隨波逐流。”劉卓感慨道。
“我聽你說了這般的言語,那個時代的多數人活著都是為了追求名利,這似乎過於功利了,也偏離了儒學的本意。那個時代的人,多了執著追求的功利心,少了淡然處事的從容心。”
“無論財帛再多,百年後,終是與黃土為伴。人的一生並非僅僅隻有功名利祿,也有沿路的花花草草,還有陪伴的親人。”董映雪說完後,拿起茶桌的茶杯喝了起來,然後繼續說。
“欲望,是所有煩惱、痛苦產生的根源。人一旦完全陷入欲望之中,就會不斷消耗自己,幾乎難有迴頭的機會。麵對眼前觸手可及的金錢、美色,縱欲其中是本能,能夠克製是本事。”
“要學會知足、滿足;克製、掌控自己的本能;冷靜、清醒麵對無處不在的誘惑。”董映雪繼續說了講了一番令人醒悟的大道理。
“娘子,這是自己悟出來了嗎?”劉卓一臉震驚的看著董映雪。
“這些東西都是書中所言。聽了夫君所言,也就順勢說了出來。”董映雪隨口道。
“原來如此。”
“那個時代還有皇帝嗎?女性社會地位高?女性可以做什麽?”董映雪一改先前的模樣,直接提問三個問題。
“有些掌握實權的元首,國家象征的女王、皇帝已經沒有了。如今的社會製度,有部分被後世棄之不用,有部分還是被後世改進繼續沿用。”
“至於女子的地位,與男性是一樣的,讀書、當官、當兵都是可以。除了男性從事的重體力工作不方便外,其餘工作女性都可以應聘,沒有什麽限製。在這方麵,社會做的還是很不錯的。”劉卓繼續迴憶著。
“我記得,你說,那個時期,有幾千萬人口的城市?各種車輛高樓?你具體一些,我聽不太懂。”董映雪迴想了一會後,對劉卓說。
“幾千萬人口的大城市,這是因為那個時期的建築行業發展的較為迅猛,在全國各處開展建房子。一棟樓幾十米、接近百米高,可以住上近百戶的百姓,極大的節省了占地麵積。”
“上千萬的人口,那是因為物質資源的充足,可以養活大量的人口,千萬級別的人口的城市可是不少。一般來說,男子若是沒有房、車子,是不具備結婚的資格。”
“車輛相當於附近的馬車、牛車一般,就是一種代步的交通工具。”劉卓迴憶一會後說著。
“與之相比,還有什麽是明朝沒有的?”董映雪望著劉卓,極為隨意詢問道。
“那個社會,最為便利的就是,人們無論在哪,都可以隨時隨地的通訊聯係。還有轎車,從此城到另一城所需要的時間越來越短。天上飛的飛機,速度很快。還有各種影視作品、各地美食等。對於宇宙的觀察、探索。”
“基本上從各個方麵碾壓了如今大明。如今的明朝,士人、百姓精神方麵的需求很低,基本上都有著各自的追求、堅持。但是,那個時代,重利而忽視精神世界的構建。”
“後來,社會上興起一種複古風,或許是高層發覺古文化的魅力與價值了吧。”
“百姓的要求、追求也不多,隨便的一些小恩小惠就能令他們獲得極大的滿足。”劉卓的迴憶之中也夾雜了一些自己對於精神世界的理解吧。
“如若沒有夢中的各種記憶,你還會走上那未知的歸途?”董映雪認真的望著劉卓。
“不會,或許你我也不會相聚在一起。”劉卓迴複道。
“你記憶中的時代,也僅僅隻是人類曆史發展過程的一個階段,隻能參考,萬萬不要深陷其中。”
“你也說了,那個時代重利益而輕視精神世界的構建,這並不是人們真正所需要的。隻有物質與精神的需求相平衡,才歸於平靜與真實。”
“娘子的話,我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