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火炮的訓練,劉卓隻能從身邊的精銳將士開始。訓練不達標、跟隨時間短的人,劉卓壓根就不考慮在內。


    就目前朝廷的整體形勢來看,遼東可是一個泥潭,劉卓若是到遼東,肯定會被文官集團坑死。


    這一點可是有跡可循的,打仗時,你若迅速出擊,文官會說你貪功冒進;你若按兵不動,遲遲不出兵,文官會說你貽誤戰機,養寇自重。


    有明一朝,在中後期,文官對於武將的打擊可謂是不遺餘力。明中後期,一名想要有所作為的文官或武將,必須得朝中有靠山,否則,真的是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李成梁、戚繼光的淒慘下場就是拜文官集團所賜,因兩人都曾有一個共同的靠山張居正。


    其實,無論是努爾哈赤創建的八旗軍,還是後來的李自成起義軍都算不上強。


    努爾哈赤從起兵開始,用了三十多年才基本統一女真各部,其一生都沒有越過寧遠防線;後來的皇太極雖然幾次入關劫掠,但是始終打不破關寧防線,打不下北京城。


    即便是後來明朝內部流民遍地,義軍四起,多爾袞還是沒能攻破山海關,都沒有想著入關。


    即便是滿清入關了,也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統一全國。


    各地的起義軍更不用說了,前期被官軍按在地上反複摩擦,被前來圍剿的官軍追著跑,算不上強。若非精銳全部消耗在與滿清的對戰中,起義軍還真不一定能有什麽作為。


    滿清用了三代人的努力,才基本實現了全國的穩定統治。


    所以,八旗軍戰力也就那樣,不過是後世的無知與吹捧。


    就明末時期的各地戰兵戰力來看,八旗軍戰力稍勝明朝邊軍,也可以說旗鼓相當;明朝邊軍吊打各省地方軍隊;各地軍隊完勝起義農民軍。


    隨著募兵的不斷進行,劉卓也在考慮到底招募多少合適。畢竟有部分總兵,所掌兵馬有的也不過萬餘人。


    再者,遼州就那麽幾萬人口,一下出來上萬的士兵,這明顯不合適。


    三千已經是明麵上的極限了,剩餘部分可以做後備役。


    士兵人數既然定下來,那接下來就是各營、各隊的人數、及所屬兵種之間的配備了。火槍隊是必須有的,暫定1000人。至於政訓隊,暫定200人。


    長槍隊暫定500人,刀盾隊暫定300人,投擲隊暫定300人,騎兵隊500人。火炮營200人,後備營1000人,親衛隊100人。


    接下來就得根據各隊長的擅長和優勢來選任各隊主官。其他人對火器的熟練、運用程度不行,隻能劉卓親自上了。


    劉卓心中的各隊主管分別是:


    火槍隊隊長劉卓,政訓隊隊長張寧遠,長槍隊隊長王北風,刀盾隊隊長徐長庚,投擲隊隊長吳俊,騎兵隊隊長吉達,親衛隊隊長李寒陽,後備營隊長衛道。


    說起來,自家媳婦除了懷孕剛開始的時候略有不適外,隨後就跟個正常人一般,該吃吃,該喝喝。一點也不妨礙自家媳婦處理商行的事務。


    但是,劉卓絲毫不敢大意,勸媳婦在一旁看書、或者在院子裏走走,不敢讓媳婦有半點操勞。


    遼州組織青壯訓練,也讓隔壁的沁州、潞安府(沈王朱模的封地)暗暗鄙視。朝廷薩爾滸兵敗,可還不至於引起內地的混亂吧,大驚小怪的。


    沁州和遼州一樣,都是三個縣,潞安府則比兩州大了很多。


    當嶽父董明順跑來劉宅與劉卓溝通後,劉卓頗為無奈的笑著。劉卓也勸嶽父隻要不違製,對方就沒轍,找不到彈劾的理由。


    自從媳婦懷孕,嶽父基本上有事沒事就會來劉宅這邊閑逛。


    畢竟整個遼州,三個縣屁大點事也沒有,應該是所有的州府最閑的了。


    派往山東的部分護衛、還有種番薯的陳大福、陳二寶、以及尋找海盜的唐林也迴來了。


    劉卓一一詢問如今的情況,萊州與登州府有莊園十幾座,僅訓練了千餘人的護衛隊,此等實力令各處豪強也不敢小覷。


    劉卓也旁敲側擊兗州府有沒有什麽異常變化?有沒有徐鴻儒此人?


    至於番薯這塊,在陳氏派人的協助下,番薯的產量確實超千斤,並且頗為耐寒,可以作為後備的糧食。


    此外,針對番薯的脫毒問題,陳氏也在不斷研究,希望解決產量一年不如一年的問題。


    唐林沒有給劉卓帶來什麽好消息,因為找不到鄭芝龍,海盜中沒這個人。


    劉卓聽著傳迴來的消息,有點難以置信。


    思索片刻,才覺得哪裏出了問題,現在是萬曆年間,這鄭芝龍可能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自然是找不到了。


    片刻後,劉卓笑著對唐林說:“不怪你,是我的我問題,你下去休息一段時間吧,辛苦你了。”


    唐林隨即退下。


    海上貿易確實掙錢,但是對於劉氏商行來說,也並非一定要借助海盜的力量來。


    想到於此,劉卓也不再刻意強求,不再過於關注,順其自然吧。然後,劉卓也不再處理商行事務,找到自己媳婦聊起來。


    “你是想要兒子還是女兒?”劉卓問。


    “肯定是兒子啊。明知故問。”媳婦瞪了一眼。


    “我想要個女兒,女兒像你。”劉卓笑著說。


    “你可拉倒吧。”


    兩人就在這聊著,談天說地,各種雜談其說。媳婦有時候一點也不害怕,反而大為好奇。


    ……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媳婦的肚子也一天天變大了。每每看到媳婦的大肚子,劉卓就一臉的謹慎小心。


    劉卓也偶爾在閑暇之餘去校場查看訓練效果,並時不時挑選一部分人加入遼州營。


    從山東迴來的護衛隊長蔡壯、唐林、陳大福、陳二寶,劉卓也沒有讓其閑著,而是進入校場學習新的訓練方法、軍陣、軍事思想。


    幾月後,劉卓命陳大福、陳二寶挑選人手,建立從涉縣至山東萊州府、登州府的商路,為日後的徐鴻儒起義做準備。


    此外,建立商路的一大原因也是山東有鹽。


    山東的海鹽可是供應著周邊州府,如果能拿下私鹽,以後養軍可就不缺銀子了。


    望著牆壁上的地圖,劉卓召來追隨的幾個小商行東家,對其講述了此次的意圖。聽到劉氏山商行把手伸到山東的海鹽,眾人心中可是激動異常。


    鹽在曆朝曆代的封建社會中,可都是代表著巨額的利潤,即便是跟隨在劉氏商行後麵喝點湯,也是巨額利潤啊。


    幾位東家見劉氏少東家如此氣魄,紛紛獻出投名狀,今後唯劉氏商行行動馬首是瞻。劉卓也紛紛向各個商隊安排任務。


    從明末的地圖上來看,從滏口陘出山西至山東至少還得橫穿河南的彰德府、北直隸的廣平府,才能到達山東的東昌府。


    這是兩地最近的距離,也最為方便。


    此外,出了太行山後,除卻河流因素,基本上都是廣茂的平原地區,利於騎兵馳騁。


    可以等媳婦生了,騎馬出去逛一逛。


    明末戰力最強的基本都在邊軍了,內陸地區除了白杆兵戰力超群,其他多數是些樣子貨,衛所多也是名存實亡。


    從萬曆四十六年開始,朝廷就已經加派“遼餉”,加派非但於事無補,並且引發了各地百姓的不滿。萬曆皇帝對此也是鬱鬱寡歡,無可奈何。


    每日憂思加劇萬曆皇帝的身體惡化,眼看著大明朝國力日衰。


    萬曆皇帝突然想起來自己那位老師張先生,張先生以一人之力,力挽狂瀾使得大明朝有了中興的跡象,朝廷府庫也日益充盈。


    但最終,因為自己的年幼無知錯信文官,斷送了大好局麵,每每想到於此,無不痛心疾首。


    曆朝曆代都有土地兼並,幾乎所有衰敗王朝覆滅背後都有土地兼並的原因。


    曆史就像一麵鏡子,明朝的衰敗與以往的朝代驚人的相似。


    明朝永樂年間,皇帝就在靠近京師北直隸給自己劃土地。


    宣德時期,宣宗也在北京城外建立宮莊。


    天順時期,為了緩解經費緊張問題,在昌平、三河朝陽門外設東宮莊田。


    成化時期,憲宗朱見深在沒收宦官曹吉祥在順義的土地後,在順義、寶坻、豐潤、新城、雄縣等多地設立皇莊。


    此後,弘治、正德時期,皇帝也在有樣學樣在北直隸地區設皇莊。朱見深的舉動給朝廷官員、藩王、勳貴等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底下的人有樣學樣,直、間接土地兼並,破壞了王朝的統治經濟基礎。


    此時的明帝國,已經是積重難返,大量的土地集中在藩王、勳貴、士紳手中,他們想著辦法不納稅,將稅收轉移到農民身上。


    天啟二年,天啟皇帝恢複了張居正的一切名譽,繼續推行一條鞭法,但最終被東林黨人破壞。


    說來也好笑,東林黨及官僚士紳、還有各地的藩王,想方設法不給朝廷交稅,抵製收稅。最後多數都是被起義軍給殺了,其搜刮了一輩子的財富最終便宜了農民起義軍。


    近些日子,劉卓不斷的向外派出騎兵,繪製遼州至黎城、涉縣,出山西的地圖。


    然後,又分配幾十名較為出色的政訓隊士兵出山西至山東等地的地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周太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小水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小水滴並收藏明末:大周太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