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子朱檀,封魯王,封地在兗州。朱檀就藩期間,其與王妃一起在封地沉溺於煉丹,二人派人坑蒙拐騙,搜羅幼童,並將之閹割,將命根作為藥引。


    後二人開始從身邊的王府三護衛下手。朱元璋得知以後賜死魯王妃,將朱檀頭發全部剃掉作為懲罰。朱檀迴到封地後,因為繼續沉溺煉丹,最終毒發。朱元璋賜諡號“荒”。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一子朱椿,封蜀王,封地在成都(今四川成都)。洪武二十三年,蜀王朱椿前往成都就藩。


    朱椿在成都期間,積極推行仁政,並以身作則,成都地區百姓日益富庶,安居樂業。


    朱椿本人酷愛讀書,朱元璋給朱椿一個“蜀秀才”的愛稱。永樂年間,朱椿在成都病逝。朱棣聞訊十分傷心,賜諡號“獻”。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二子朱柏,封湘王,封地在荊州(今湖北荊州)。據史書記載,朱柏文武雙全,擅長書法與繪畫,也懂軍略。


    永樂年間,朱柏所繪之作,被才子解縉看到,解縉也對此敬佩不已,稱其“書法深繹晉人,精思動合矩度。”


    建文元年四月,朱允炆在廢黜齊王朱榑的同時,以私造假幣為由將湘王朱柏廢為庶人。


    麵對朱允炆的步步緊逼,湘王朱柏放火燒毀了湘王府,騎馬縱入烈火中,自焚而死。


    朱允炆還給自己的這位十二叔賜了個惡諡,曰戾。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三子朱桂,封代王,封地在大同府。朱桂在大同就藩期間,隨意殺人,搶奪民財,無惡不作。


    建文元年四月,朱允炆以代王朱桂殘暴不仁為由,將其與齊王朱榑、湘王朱柏一同被廢為庶人。同時,也將朱桂在大同監禁起來。


    朱棣靖難稱帝後,朱桂被釋放。但是朱桂複位後,朱桂變得越來越殘暴,其與徐王妃的矛盾越來越大。


    永樂、宣德、正統年間,朱桂及其徐姓小妾和兩個兒子在大同多行惡事,但是三位皇帝多次容忍,僅僅訓斥一番(根據惡行的大小,訓斥程度不一)。


    但,代王朱桂最終終老。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四子朱楧,封漢王,後改封肅王,封地在甘州(今甘肅張掖)。洪武二十六年,肅王朱楧前往封地就藩。


    因朱元璋給朱楧的權力較大,將甘肅、青海、新疆的開拓守衛事宜全部交由肅王朱楧負責處理。肅王朱楧的表現也非常的耀眼,沒有辜負朱元璋的期望。


    朱元璋為此下詔表揚肅王朱楧。


    後,肅王朱楧為了消除朱允炆的戒心,請求朝廷內遷,朱楧的封地由甘州變為蘭州。因朱楧為人謹慎小心,最終得以善終。朱棣在其死後賜諡號“莊”。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五子朱植,封衛王,後改封遼王,封地在廣寧。洪武二十六年,遼王朱植前往封地就藩。朱植在封地期間與朱棣一起出兵西陽哈,取得勝利。


    在護衛配齊後,遼王朱植多次領兵出擊女真部落,均取得耀眼的戰績。如能在其後續繼續開拓東北,說不定就不存在中、後期的女真禍事,更不會有後來的滿清入主中原。


    因朱棣靖難登基,朱植請求上書封國由遼東改遷為湖廣的荊州。即便是朱植後來一直非常低調,朱棣還是沒有放過朱植,削減了朱植的護衛,朱植最後鬱鬱而終。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朱栴,封慶王,封地在寧夏鎮城(今寧夏銀川)。洪武二十六年,慶王朱栴前往封地,後來隨著朝局的穩定,朱栴的護衛得以配齊。


    朱棣靖難期間,朱栴在藩地觀望。朱棣登基後,朱栴上交了慶王府的兩護衛。雖然朱栴一直小心謹慎,但是還是被朝廷文官不斷打壓。最終,朱栴鍾情於詩文歌詞,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權,封寧王,封地在大寧都司(今內蒙古赤峰,永樂年間改封南昌府)。洪武二十六年,朱權前往封地大寧就藩。


    大寧地處喜峰口外,東麵與遼西接壤,西邊連接宣府。且朱權有甲兵八萬(所屬朵顏三衛,又稱兀良哈三衛,多數是蒙古騎兵),戰車六千,可以說是邊塞最強的戰力。


    此外,朱權還多次與朱棣聯合出塞作戰,故以善謀得名。


    朱棣起兵靖難以後,因兵力不敵朝廷大軍,故前往大寧,裹挾寧王朱權靖難。


    朱棣登基以後,對幫了自己的朱權,沒有兌現自己諾言,根據朱權的請求將朱權封地定在了南昌。


    此後,朱權便與文人往來,研習戲曲、著作、釋道,並且對醫術、星曆、黃老之術、茶道等多有研究,可謂興趣廣泛。


    有記載:“朱權生而神姿郎秀,白皙、美髯公。慧心天悟。”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八子朱楩,封岷王,封地在雲南府(今雲南昆明,洪熙年間遷武岡州)。


    建文元年六月,朱允炆根據雲南沐氏家族西平侯沐晟的上奏將岷王朱楩貶為庶人。朱棣靖難登基以後,恢複了朱楩的王位。


    因與沐晟有矛盾,兩人矛盾日益加深,最後兩人甚至大打出手。朱棣趁機收服了沐氏家族,而後逐漸削掉了朱楩的護衛。後朱棣把朱楩安頓在南京,一直活到景泰元年。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九子朱橞,封穀王,封地在宣化府(今河北張家口市,永樂年間遷長沙府)。永樂十五年,穀王謀反,被廢為庶人。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子朱鬆,封韓王,封地在平涼府(今甘肅平涼)。永樂五年十月,朱鬆因病去世。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一子朱模,封沈王,封地在潞州(山西長冶市)。因朱棣靖難與年齡幼小的緣故,朱棣登基以後,朱模也無就藩遼寧的必要,故一直未能就藩。


    永樂六年,朱棣將晉藩慶成王的王府改造為沈王府,朱模隨後前往潞州就藩。


    朱模在封地期間,遵紀守法,也不欺壓良善,最後善終。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二子朱楹,封安王,封地在平涼府。因朱楹幼小、及朱棣靖難的緣故,朱楹與王妃在永樂六年十月一起前往平涼就藩。


    到了藩地後,朱楹勤敏好學,不折騰百姓。永樂十五年,朱楹因病去世,朱棣賜諡號“惠”。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朱桱,封唐王,封地在南陽府(今河南南陽)。朱桱在就藩以後,安分守己,在封地沒有什麽過錯,也沒有什麽過人之處。於永樂十三年去世。


    唯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崇禎九年,唐王朱聿鍵聽聞滿清入關直逼北京。唐王朱聿鍵上奏,請求帶兵北上勤王被拒。


    隨後,唐王朱聿鍵私自帶兵北上。但是崇禎皇帝非但不領情,還以唐王私離封地為由將唐王朱聿鍵廢為庶人,在鳳陽監禁。


    後,朱聿鍵被清軍俘虜,絕食殉國。朱聿鐭後與崇禎一樣自縊身亡。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四子朱棟,封郢王,封地在安陸州。郢王朱棟就藩後,其在藩地的作為可稱得賢王之名。


    後因為朱棟無子國除。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五子朱?,封伊王,封地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朱?是朱元璋最小的兒子(二十六子夭折),永樂六年八月,朱?與王妃一起前往洛陽就藩。


    朱?從小見證了父親逝世、母親殉葬,哥哥們被貶被廢或者被逼死。在南京時有人約束,一到封地,朱?便放飛自我,每天騎馬射殺躲避不及的百姓取樂。


    朱棣對朱?多次訓誡,朱?從沒有當迴事。後來朱?沉溺女色,縱欲過度,突然死亡,洛陽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之子朱守謙,封靖江王,封地在桂林府(今廣西桂林)。


    從明初至明末,曆代皇帝冊封的藩王近七十位,追封二十位。其中一共有五位繼承大統,即燕王朱棣、郕王朱祁鈺、沂王朱見深、裕王朱載坖、信王朱由檢。


    因違法被廢的或無子嗣除封近三十位,至崇禎十七年,共計有藩王三十三位。


    這些分封的藩王有很大的權利,在封地無需交稅。並且這些藩王在封地犯了事情,地方官府無權管理,隻有皇帝和宗人府可以處理。朱元璋製定的《皇明祖訓》,用來規範藩王的行為。


    明朝初期,朱元璋還給這些藩王配備了一定數量的軍隊,用來抵禦邊疆蒙古部落的入侵。


    但是經過後世子孫的不斷削藩,到了土木堡一役後的北京保衛戰,多數藩王基本上沒有多少護衛可以勤王。


    明神宗實錄記載:“國家難處之事,無如宗室,國家財賦有限,宗室生齒無窮,玉牒見存者,不下一萬五千餘位。揭天下之賦以供之,尚不能給。又有朝廷之經費,九邊之軍餉乎。”


    意思就是這些宗室把國家的財政基本上都吃完了,九邊的軍餉都發不了了。結合相關史料記載,明朝當時得拿出30%的財政稅收用於養活宗室。


    有人說,明朝的宗室把明朝吃垮了,這個確實太誇張了。明朝滅亡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天氣幹旱、土地兼並、鼠疫、邊患、農民起義等等綜合諸多原因才導致的。


    一個國家依靠皇帝的英明神武去治理,存在著太多的不確定性,皇帝本人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從小所處環境對個人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曆朝曆代的例子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周太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小水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小水滴並收藏明末:大周太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