僮俊休養幾天,身體稍有恢複……


    然而,這時卻突然傳來一個令他聽後無比沮喪的消息:皇上被吳三桂,給縊死了!


    僮俊聽到這個消息,幾乎當場暈倒過去。


    “想來,天要亡我大明啊!”僮俊此時心灰意冷,自知無力迴天。呆呆望著山下的清兵,顯出了疲倦的神情……


    而就在僮俊茫然之際,此時自又有手下來報,說山下清兵,開始攻上山來了。


    僮俊當然清楚,清兵此番攻上山來。必然是做好了十足的準備的,恐有不測,為保鄉民的安危。僮俊自叫劉熊及廖庭織,與青龍山彪哥,領鄉人進山穀密洞之中,暫行躲避。


    僮俊自與周尚治、二牛等人,領兵前去應戰。臨戰,僮俊自向手下人道:“眾位,此戰恐兇多吉少。願意為保鄉民安危,與我一道,前去應戰的,自握緊了手中兵器,哪怕一死,不苟活,說出鄉人藏身的所在。倘若怕死的,盡可以現在躲到密洞中去……”


    手下見說,紛紛表態,情願跟隨僮俊,與清人作殊死一搏。個個視死如歸,不願苟且偷生。


    清軍此番抽調的人馬,皆是強兵勇將,而且倍數於自己。加之僮俊此時傷勢未愈,手下久困山上,乏糧已久,各個麵黃肌瘦,根本沒有什麽戰鬥力。起初勉強擊退清軍的攻伐,然而經不起他們輪翻攻戰,支撐兩日之後。直到第三天,已自力不能敵。


    此時,天空烏雲密布,暴雨直下。僮俊及手下所有人馬,無人畏懼,拚力與清兵衝殺……


    大雨之中,民團的人,一個接一個倒下。直殺到最後,僅餘僮俊等數十人,被清兵團團圍住。


    “不需要留任何活口,能夠拿下那僮俊人頭者,重重有賞!”此時,清兵頭領,自向手下人道。


    手下清兵見說,一擁而上。僮俊眼下傷勢未愈,加上連續冒雨奮戰。此時已是體力不支,剛把跟前一個清兵砍倒,卻不知被哪個,從後背一槍刺了上來……


    僮俊這時,迴刀一把將身後的那個清兵砍翻在地。然而已經無力再戰,怒目直視那領頭的偽將。拚盡了全力,大喝一聲,將手中長刀,一把擲了出去。那偽清將當場應聲落,倒地而亡……


    周尚治及二牛等人,眼見僮俊後背,被一杆矛槍,直穿過了前胸,連忙過來救護……隻見這時,一聲驚雷,劃過道君山頂,僮俊這時應聲倒地。大雨之中,似有一條火龍,往天邊飛去……


    周尚治及二牛等人,又是一翻攻殺。然而已是無力迴天,接連戰死道君山頂。


    清軍眼見僮俊的民團,皆都已經戰死。眼下又是暴雨驚雷,無心再留山上,隻好撤兵迴營。


    大雨連降七天七夜,邕江之水暴漲,將整個天塢村的房屋,都給衝倒了。直等到廖庭織等人,領鄉走出密洞的時候,清兵已經撤迴了昆侖關及南寧府城鎮守。


    廖庭織傷痛不已,鄉民自發由拾山上兵士的屍體,予以掩埋。直等洪水退去,自迴天塢村,重建家園。而廖庭織,從此隱遁而去,不知所蹤。青龍山彪哥,眼見大勢已去,也自充在流民之中,迴到了青龍山……


    朱珠解散了女兵隊,自迴到神仙穀竹林之中,終生未嫁,終老於此……


    佗靈自僮俊死後,傷心欲絕,自此染病,不加自救,抑鬱而終於道君山上。鄉民自把她的屍體,與僮俊葬作一處。


    劉熊與茜茜,歸隱山中,世人不知所在……


    而那李少武,自僮俊死後,自領手下幾十人,投靠了清廷。名義上,清廷給了他一個不大不小的官職。然而此後不久,也自莫名其妙,被鄉中“暴徒”,給當街殺死了。兇手在逃,不知所蹤。據言,是被那清人,暗下的殺手,給殺害了。


    此後不久,天塢申為僮俊等人立廟。然而官府不允,自道僮俊等的民團,為反清暴徒,不得立廟追念。


    直到乾隆年間,道君山虎患橫行。常有獵戶,被虎所傷。官府自派衙役,前去清除虎患,然而幾次三翻,皆都無功而返。隻好下令,曉喻鄉人,不得私自上山,以免遭惡虎傷害性命。


    恰有雲遊道士,自來向縣官大人申言,說是這道君山,乃是僮俊等民團之人,橫死之地。道是強人身死為厲,怨氣不消,因化作惡虎傷人。必要為其申以立廟,則虎患自絕。


    縣官采信了道士的話,自命小塘鄉民,在道君山上,為僮俊立下廟宇一座,命名僮俊廟。


    自此,道君山虎患,果然不複再出現……


    自有人見過那道士其人,雖然滿臉胡須。然而身形口音,卻極像廖庭織其人。直等僮俊廟落成,那道士自此雲遊而去。竟不複有人知道他的行蹤。自有人說,曾見他自往肇慶方向去了……


    嘉慶年間,鄉人自行修繕僮俊廟,更名僮俊王廟。年年香火不絕,異常靈驗。自有南寧府各郡縣百姓,遠道而來,敬香祭拜。逢道君山僮俊王廟會,自有鄉人征集各家米糧,熬製萬家粥,以供前來祭拜人眾食用,以效僮俊當年放糧施粥之義舉,以慰天塢村教場民團之忠骨長存。


    另有小塘鄉鄉民,紮得火龍一對。於每年廟會之上,豆稔花開之時,於道君山,點起煙花火炮,舞起火龍,以應僮俊身死之時,火龍升天之象。


    僮俊民團之義舉,鄉人自此爭相傳頌。逢廟會之時,正是豆稔花開之際。漫山遍野,紅白相間的豆稔花,爭相鬥鮮,鄉人皆道,這乃是僮俊鮮血所染……


    據傳,至民國時候,自有小塘鄉人,於邕江中撒網捕漁。竟打撈得一柄長刀,獻與官府。官府派人遍訪鄉間,道是僮俊當初所持刀器。因而詳問其事,鄉村老者,口口相傳,自把僮俊民團事跡,報與官家知道。


    官家因把僮俊等人的事跡,收集入冊。此後編入當地縣誌及府誌中,以備後人追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塢少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頌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頌子並收藏天塢少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