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溪頭村
推翻韃清後,大明居然成了列強! 作者:大夢山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巨型水錘的設計成功,橫山研究所的眾人開始感受到機械的樂趣了。仿佛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他們廢寢忘食的待在研究室裏研究著一個又一個的傳動裝置。
兩天後隨著新的造紙流水線設計完成,朱子明感覺這幾人已經可以出師了!他們現在的機械設計水平已經超過了朱子明,畢竟,朱子明也隻是一個化學專家,這些機械原理都是來源於他後世生活中的基本常識而已。
新的流水線也是由旋渦水車提供動力,隻不過是小一號的水車,畢竟流水線隻需要很小的力就能快速的流轉起來。
新的流水線設計成了足足一米二寬,烘幹室也做了改進,新的焦炭烘幹室占地麵積更小了,烘幹速度更快了!滾輪組也被聯動在了流水線上,往後一條流水線隻需要放料員,鍋爐員和收紙員就可以開動整條流水線了!
新流水線的成品紙直接達到了一米一寬,且速度更快,滾壓的更密實,質量更好!一米一寬的成品紙可以直接剪裁成三張書寫紙,若是在相同的流水線轉動效率下,產量將增加三倍,若是以設計的理論速度為五倍人力的轉動效率下,產量將比一代的流水線增加足足十五倍!
科技,就是如此的不講道理!
給孟世昌下達了繼續研究水力軋鋼機的任務後,朱子明自己則根據他的記憶開始把一些對這個時代適用的農具一一的畫成了圖紙。在沒有動力機,沒有牲畜的情況下,朱子明隻能根據人力來設計農具了!
首先是人力犁,這可是沒有牲畜的時候,翻地效率最高的器物了。人力犁前方是一個大的鐵輪子,輪子後方則是寬大的犁鏵,這個和曲轅犁最大的區別就是犁鏵更大了,需要的力卻更小了,一次翻的地更寬更深了!
犁鏵後方則是翻上去的兩支握把,可以使一個人推著前進。怕力氣小推不動?沒關係,在輪子前方設計一個拉環,力氣小的拉不動的人則可以再加個人在前邊用繩子拉!
再照樣子畫出人力耙,把輪子後邊的犁鏵換成雙粱耙就行了,兩排耙齒,一排十個,用來平整犁好的地肯定效率杠杠的。再畫些實用的鋤頭、鎬子、钁頭、平頭鍁、尖頭鍁這些後世隨處可見的農具。
全部畫好後他就帶著曾忠節拿著圖紙去了漢升造紙廠的大工地上,這裏和五天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三座四米高的磚砌車間拔地而起,除了還沒有上屋頂,圍牆和磚鋪地麵已經全部做好了。
經過這幾天的招募,施工隊已經達到了六百六十四人,陳文輔招募來了整整五百個瓦工。原來鐵山幫的鐵匠和礦工則負責起了燒製紅磚。
六百多人的施工隊建設速度絕對是驚人的,這邊已經在建設製漿車間的圍牆了,等製漿車間的圍牆也建好後,就可以隻留下上屋頂的人,其他的人就可以去建寨牆了。並不算很雄偉的寨牆,在六百多人的努力下,預計二十天就能完工。
朱子明叫來孟世昌,讓他把之前劃撥給他的鐵匠全部叫了過來。朱子明決定把之前的四十七名鐵匠全部調撥給曾文定,讓他帶領這些鐵匠組建橫山煉鐵廠,橫山煉鐵廠就在鐵山幫以前煉鐵的地方,先用著土高爐,畢竟農具和新流水線要的比較急,等閑下來了,朱子明再去好好的改造煉鐵廠!
朱子明將圖紙給曾忠節,讓他先緊急打造農具,今天明天兩天時間就要按照數量全部打造完成。農具打造完成後,就要根據細節,配合木匠立馬開始製造新流水線,務必在主體建築完工後,就可以在車間裏組裝新流水線,以最快的速度開動流水線,早一點開動流水線,就早一點賺錢!
打發走曾忠節後,孟世昌也來匯報起了工作。根據他的介紹,製漿車間,再有三天就能建造完成,預計五天就能建好造紙廠的工人宿舍,總共再過七天造紙廠就能交付使用了。
朱子明表示會再繼續給他增加瓦匠和力工。因為原來的礦工和鐵匠就要迴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了,朱子明準備再給孟世昌招募五百人,合計組成一千人的施工隊!
一千人的施工隊足以算作是一支強力的建築隊伍了!後世建房子,地基做好的情況下幾名瓦工一天就能砌好一層樓,所以一千人的速度可以想象一下。
大興土木的後果就是大把大把的撒錢,竹塹城的漢升紙行這段時間的銷售額截止到昨天是五千八百兩銀子。在鐵山幫繳獲了三千五百兩,總計是九千三百兩,工人的月俸加上護衛隊的月俸、撫恤金一共發出去了九百兩。
朱子明現在手裏能動用的銀子還有八千四百兩,可是以後單單是施工隊的月俸就足足有兩千兩!再加上從鐵山幫吸取的一百六十九名帶薪職工,再加上竹塹城內的一百五十名職工,這麽多人的月俸加上人吃馬嚼,朱子明每個月要支出三千兩白銀的費用!
更別提西北方已經到達的一千多名農民還在等著援助!在十月份稻子成熟前,朱子明還得供他們吃喝!單靠漢升紙行每個月四千五百兩的利潤來說,絕對是壓力山大。所有朱子明著急的很,隻有新的造紙廠開動生產了,才能滿足朱子明目前事業的快速發展,要不然就得破產。
和孟世昌商定好下一步的建設規劃後,朱子明就帶著崔一峰迴家了。第二天一早,和陳文輔約好的朱子明就帶著崔一峰朝著東北方向準備成立的溪頭村走去。
溪頭村位於橫山口西北方向十裏處的頭前溪北岸,朱子明到這裏時陳文輔正帶著一群人在搭建棚屋,就是那種兩根木棍靠一起就是三角形的棚子了,偷過瓜的應該都不陌生......
看到朱子明來,陳文輔趕緊進前匯報。
“少爺,按照您的要求,我隻招了五天的人,怕耽擱播種,我昨天就把人帶迴來了,這裏是您指定的落腳地,我指揮著他們已經搭起了草棚,我在倉庫裏調了一些糧食給他們,目前也算安頓下來了。
人都是我一個個挑選的,都是三十歲以下的,大部分都是夫妻兩人,不過有一部分人帶著孩子。五天時間,我總計招收了1445人,其中還有221個14歲以下的孩子,總共為410戶。這是名冊,請您過目。”
好,你先陪我轉轉,中午吃飯的時候把人召集起來,我們把土地和宅基地給他們分下去。
說完,朱子明就和陳文輔在這塊小平原上轉了起來,這個小平原在三角山脈的腳下,山上有幾條小溪涓涓的從這裏流向頭前溪。
朱子明拿出早就規劃好的圖紙交給陳文輔說道:“你們落腳這裏地質鬆散都是河沙,就從這裏劃出三百畝地當做溪頭村的村址。
這三百畝地這麽劃分,把三百畝地分為四個區域,用橫豎兩條15米的主幹道分為田字形,田字形的每一小塊區域分成160戶,每戶寬12米,一排分為20戶。長20米,共分成8排,每排之間留6米的小路,四個區域共計劃分為640戶,為村子裏尚未成年的孩子們預留一些宅基地。
在田字形中間的位置留出來五畝地夯實,閑時做廣場,忙時做打穀場。在廣場北側建一所村公所,不需要很大,兩畝地就夠用了。
這兩項,我會調撥瓦匠來建設,不需要村子裏的人動手,你趕緊組織他們抓緊時間快把水稻種上,下午就先改造一些水田,先把苗育上。等其他地整理出來,正好就可以開始插秧了。”
陳文輔看著規劃圖,心裏很是震驚,這合理規劃的村子,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土地麵積,再也不像是以前的老村莊一樣東一戶西一戶的了。且每家每戶都有足夠的地方建房子留院子。眼前這個少爺到底還有多少秘密是自己不知道的,難道真的有人生而知之?
兩天後隨著新的造紙流水線設計完成,朱子明感覺這幾人已經可以出師了!他們現在的機械設計水平已經超過了朱子明,畢竟,朱子明也隻是一個化學專家,這些機械原理都是來源於他後世生活中的基本常識而已。
新的流水線也是由旋渦水車提供動力,隻不過是小一號的水車,畢竟流水線隻需要很小的力就能快速的流轉起來。
新的流水線設計成了足足一米二寬,烘幹室也做了改進,新的焦炭烘幹室占地麵積更小了,烘幹速度更快了!滾輪組也被聯動在了流水線上,往後一條流水線隻需要放料員,鍋爐員和收紙員就可以開動整條流水線了!
新流水線的成品紙直接達到了一米一寬,且速度更快,滾壓的更密實,質量更好!一米一寬的成品紙可以直接剪裁成三張書寫紙,若是在相同的流水線轉動效率下,產量將增加三倍,若是以設計的理論速度為五倍人力的轉動效率下,產量將比一代的流水線增加足足十五倍!
科技,就是如此的不講道理!
給孟世昌下達了繼續研究水力軋鋼機的任務後,朱子明自己則根據他的記憶開始把一些對這個時代適用的農具一一的畫成了圖紙。在沒有動力機,沒有牲畜的情況下,朱子明隻能根據人力來設計農具了!
首先是人力犁,這可是沒有牲畜的時候,翻地效率最高的器物了。人力犁前方是一個大的鐵輪子,輪子後方則是寬大的犁鏵,這個和曲轅犁最大的區別就是犁鏵更大了,需要的力卻更小了,一次翻的地更寬更深了!
犁鏵後方則是翻上去的兩支握把,可以使一個人推著前進。怕力氣小推不動?沒關係,在輪子前方設計一個拉環,力氣小的拉不動的人則可以再加個人在前邊用繩子拉!
再照樣子畫出人力耙,把輪子後邊的犁鏵換成雙粱耙就行了,兩排耙齒,一排十個,用來平整犁好的地肯定效率杠杠的。再畫些實用的鋤頭、鎬子、钁頭、平頭鍁、尖頭鍁這些後世隨處可見的農具。
全部畫好後他就帶著曾忠節拿著圖紙去了漢升造紙廠的大工地上,這裏和五天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三座四米高的磚砌車間拔地而起,除了還沒有上屋頂,圍牆和磚鋪地麵已經全部做好了。
經過這幾天的招募,施工隊已經達到了六百六十四人,陳文輔招募來了整整五百個瓦工。原來鐵山幫的鐵匠和礦工則負責起了燒製紅磚。
六百多人的施工隊建設速度絕對是驚人的,這邊已經在建設製漿車間的圍牆了,等製漿車間的圍牆也建好後,就可以隻留下上屋頂的人,其他的人就可以去建寨牆了。並不算很雄偉的寨牆,在六百多人的努力下,預計二十天就能完工。
朱子明叫來孟世昌,讓他把之前劃撥給他的鐵匠全部叫了過來。朱子明決定把之前的四十七名鐵匠全部調撥給曾文定,讓他帶領這些鐵匠組建橫山煉鐵廠,橫山煉鐵廠就在鐵山幫以前煉鐵的地方,先用著土高爐,畢竟農具和新流水線要的比較急,等閑下來了,朱子明再去好好的改造煉鐵廠!
朱子明將圖紙給曾忠節,讓他先緊急打造農具,今天明天兩天時間就要按照數量全部打造完成。農具打造完成後,就要根據細節,配合木匠立馬開始製造新流水線,務必在主體建築完工後,就可以在車間裏組裝新流水線,以最快的速度開動流水線,早一點開動流水線,就早一點賺錢!
打發走曾忠節後,孟世昌也來匯報起了工作。根據他的介紹,製漿車間,再有三天就能建造完成,預計五天就能建好造紙廠的工人宿舍,總共再過七天造紙廠就能交付使用了。
朱子明表示會再繼續給他增加瓦匠和力工。因為原來的礦工和鐵匠就要迴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了,朱子明準備再給孟世昌招募五百人,合計組成一千人的施工隊!
一千人的施工隊足以算作是一支強力的建築隊伍了!後世建房子,地基做好的情況下幾名瓦工一天就能砌好一層樓,所以一千人的速度可以想象一下。
大興土木的後果就是大把大把的撒錢,竹塹城的漢升紙行這段時間的銷售額截止到昨天是五千八百兩銀子。在鐵山幫繳獲了三千五百兩,總計是九千三百兩,工人的月俸加上護衛隊的月俸、撫恤金一共發出去了九百兩。
朱子明現在手裏能動用的銀子還有八千四百兩,可是以後單單是施工隊的月俸就足足有兩千兩!再加上從鐵山幫吸取的一百六十九名帶薪職工,再加上竹塹城內的一百五十名職工,這麽多人的月俸加上人吃馬嚼,朱子明每個月要支出三千兩白銀的費用!
更別提西北方已經到達的一千多名農民還在等著援助!在十月份稻子成熟前,朱子明還得供他們吃喝!單靠漢升紙行每個月四千五百兩的利潤來說,絕對是壓力山大。所有朱子明著急的很,隻有新的造紙廠開動生產了,才能滿足朱子明目前事業的快速發展,要不然就得破產。
和孟世昌商定好下一步的建設規劃後,朱子明就帶著崔一峰迴家了。第二天一早,和陳文輔約好的朱子明就帶著崔一峰朝著東北方向準備成立的溪頭村走去。
溪頭村位於橫山口西北方向十裏處的頭前溪北岸,朱子明到這裏時陳文輔正帶著一群人在搭建棚屋,就是那種兩根木棍靠一起就是三角形的棚子了,偷過瓜的應該都不陌生......
看到朱子明來,陳文輔趕緊進前匯報。
“少爺,按照您的要求,我隻招了五天的人,怕耽擱播種,我昨天就把人帶迴來了,這裏是您指定的落腳地,我指揮著他們已經搭起了草棚,我在倉庫裏調了一些糧食給他們,目前也算安頓下來了。
人都是我一個個挑選的,都是三十歲以下的,大部分都是夫妻兩人,不過有一部分人帶著孩子。五天時間,我總計招收了1445人,其中還有221個14歲以下的孩子,總共為410戶。這是名冊,請您過目。”
好,你先陪我轉轉,中午吃飯的時候把人召集起來,我們把土地和宅基地給他們分下去。
說完,朱子明就和陳文輔在這塊小平原上轉了起來,這個小平原在三角山脈的腳下,山上有幾條小溪涓涓的從這裏流向頭前溪。
朱子明拿出早就規劃好的圖紙交給陳文輔說道:“你們落腳這裏地質鬆散都是河沙,就從這裏劃出三百畝地當做溪頭村的村址。
這三百畝地這麽劃分,把三百畝地分為四個區域,用橫豎兩條15米的主幹道分為田字形,田字形的每一小塊區域分成160戶,每戶寬12米,一排分為20戶。長20米,共分成8排,每排之間留6米的小路,四個區域共計劃分為640戶,為村子裏尚未成年的孩子們預留一些宅基地。
在田字形中間的位置留出來五畝地夯實,閑時做廣場,忙時做打穀場。在廣場北側建一所村公所,不需要很大,兩畝地就夠用了。
這兩項,我會調撥瓦匠來建設,不需要村子裏的人動手,你趕緊組織他們抓緊時間快把水稻種上,下午就先改造一些水田,先把苗育上。等其他地整理出來,正好就可以開始插秧了。”
陳文輔看著規劃圖,心裏很是震驚,這合理規劃的村子,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土地麵積,再也不像是以前的老村莊一樣東一戶西一戶的了。且每家每戶都有足夠的地方建房子留院子。眼前這個少爺到底還有多少秘密是自己不知道的,難道真的有人生而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