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事堂和樞密院命令下達到陝西,種師中直接將趙佶的通牒告知仁多保忠,同時開始組織陝西諸路的馬軍備戰了。


    眼下正是關中收獲的時節,若是往常,宋軍沿邊諸路早就嚴陣以待,防止西賊寇邊的,但是自去歲大敗西賊以來,西夏越境襲擾的事情就非常少了,陝西沿邊的百姓終於可以休養生息一年。


    隻要不折騰,中國老百姓憑借著自己的勤勞,再苦再難的日子都能夠扛過來,沒有西賊的攪擾,沿邊的百姓們收獲了糧食,繳納賦稅,還有一點剩餘,陝西的軍儲也比往常殷實多了。


    現在的西軍,求戰之心遠比之前強烈,一來是連番獲勝讓西軍將士不再畏懼西賊,宋軍不光能憑堅據守,就是野戰,宋軍也對西賊建立起了優勢。二來就是趙佶給西賊開出了每顆人頭三十貫的賞格,雖然經過層層漂沒,拿到士卒手裏的可能隻有十來貫,但是對於這些貧窮的西軍士卒來說,依然是一筆不菲的財富。


    現在的西賊,在宋軍眼裏就是一個個的金元寶啊,士卒們就等著好好發一筆橫財呢。


    興慶府,得到仁多保忠奏報的李乾順大怒,李乾順將政事堂的堂諭扔到地上,大聲罵道:“保忠無能,喪權辱國!梁王,此事應當怎麽辦?”


    嵬名安惠無奈的說道:“陛下,而今之際,恐怕隻有權且忍耐一時,答應宋人的要求,否則宋軍真的襲擾,我軍力不能支也。”嵬名安惠是宿將,當然知道西夏軍隊如今的境況,當年追隨李元昊建立西夏那些老將早就死的死殺的殺,當年和李諒祚一道抵禦契丹,擊敗宋軍的那些老將也都凋零了。


    現在西夏軍中,宗室將領就是自己和嵬名阿吳,李察哥、李良輔能戰,可是後麵兩位年紀尚小,除此之外就是仁多氏的幾位了,嵬名安惠不想給仁多氏任何機會了,更何況現在的西夏軍隊,多是新兵,軍器甲胄不全,一旦損失過大,被地方豪強們發現,他們未必不敢取而代之。


    李乾順問道:“不能請契丹給南朝施壓嗎?”


    確實,對於西夏來說什麽底線、節操、信義都是純屬多餘的東西,若是對大宋有優勢,那就獅子大開口,要錢要物,若是戰事不順,就立馬跪下叫趙爸爸,還要喊出他耶律爸爸來,西賊對大宋,一向是用契丹來威脅大宋的。


    昔日李諒祚曾經致書神宗:夏國提封一萬裏,帶甲數十萬。南有於闐作我歡鄰,北有大遼為我強援。若乘間伺便,角力竟鬥,雖十年豈得休哉?把神宗皇帝氣得不行。


    契丹也確實多次幫西夏說話,當年平夏城大戰後,耶律洪基就曾經致書哲宗皇帝:事貴解和,蓋遼之於宋,情重祖孫;夏之於遼,義隆甥舅。必欲兩全於保合,豈知一失於綏城?


    每次宋軍隻要占據優勢,契丹就會跳出來製止宋軍,甚至不惜武力威懾,要是西夏占據優勢的話,那契丹更是要借此機會大撈特撈了,不是索要土地就是要增加歲幣,宋遼所謂兄弟之國就是這麽一個兄弟法的。


    故而李乾順想請契丹出麵調停,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嵬名阿吳說道:“陛下,現在請契丹調停,一來是時間恐怕來不及了,二來是契丹未必肯幫我國,即便是幫我國,我國不需要付出代價嗎?三就是臣觀趙官家,恐怕不是那種輕易能屈服的人,契丹也不敢跟南朝徹底撕破臉皮的。”


    嵬名阿吳說得確實有幾分道理,宋人要西夏貢馬。契丹就不要嗎?契丹人一樣不會平白為西夏說話的,而且契丹與西夏的關係恐怕沒有李乾順想象的那麽好,其實自李元昊末年起,西夏與契丹的關係就急劇惡化,現在西夏利用契丹訛詐大宋但是得手後並沒有給契丹任何表示。


    當時李元昊給仁宗皇帝上書稱:元昊與契丹聯親通使,積有歲年。炎宋亦與契丹玉帛交馳,儻契丹聞中朝違信示賞,妄亂蕃族,諒為不可?後來契丹公主的死更是徹底激化了矛盾,興宗皇帝曾經大舉伐夏,雖然功敗垂成,但是也令西夏元氣大傷。


    後來雖然與西夏恢複關係,但是再也沒有迴到之前的那種地步。至少西夏屢次求娶契丹公主,契丹都沒有應允。雖然這幾次契丹也幫助西夏調停宋夏關係,但是再也不會像之前那樣明目張膽的為西夏撐腰了。


    平夏城大戰後, 李乾順屢次乞援,遼主但牒雄州。令還夏國疆土,不肯發兵。聲言點集人馬應援夏國,仍次境上不出。契丹現在對西夏的支持,已經隻是停留在口頭上,而大宋反而是越來越強硬了。


    嵬名安惠也說道:“陛下,南朝聲言九月十五為限,萬一南朝並非威詞恫嚇,一旦發兵,則契丹之書未至,而南朝之兵已動,徒喚奈何?”


    李乾順還是不肯,說道:“卿等所言,不過萬一之事。若是朕現今允諾貢馬,黨項諸部,何以視朕?朕以何麵目見先帝?”


    李乾順的擔心也並非沒有道理,西夏崇尚武力,像李元昊這樣的暴君,雖然暴虐,但是能帶領黨項人打勝仗,戰勝宋人,追隨他出兵的部落也能得到好處,故而李元昊在黨項諸部裏頗有威望。


    李乾順自即位以來,先是在被梁氏當作傀儡,好不容易在契丹人的幫助下誅滅梁氏一族,取得實權,結果連敗兩仗,而且還丟掉了土地,這讓李乾順在黨項部落裏並不被看好,現在又向南朝貢馬,無疑會使他的威望急劇下滑,李乾順故而不願意貢馬。


    嵬名阿吳說道:“此事不難,陛下將仁多將軍的上書公布,我想過幾日仁多將軍還會上書的,陛下可準允仁多將軍所請。就說既已授仁多將軍全權,商談如此,隻得如約。”


    嵬名阿吳的主意,說白了就是把仁多保忠推出去頂缸,讓仁多保忠作替罪羊,這個辦法倒是得到了李乾順的同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宣和軼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休息的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休息的雲並收藏宣和軼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