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師成懷揣鄭俠交給的盒子,星夜趕迴東京,交給趙佶。


    等到梁師成趕迴東京城的時候,好巧不巧城門已經關閉了,梁師成出示信物,才進的城來,但是大內宮城,日落閉門,任誰也不能開門,梁師成不敢疏忽,就懷抱這盒子,在宣德門下禁軍直房裏等待宮門開啟。


    好不容易等到宮門開啟,梁師成立刻進宮,梁師成顧不得整理儀容,趕緊請見趙佶。


    趙佶剛剛起床,正準備參加朝參,見梁師成衣冠不整,風塵仆仆的趕來,不禁有些好奇的說道:“梁師成,你是去傳旨的,又不是去監軍的,怎麽搞得如此狼狽?”


    梁師成將這個盒子取出,說道:“這是鄭提刑請臣代為轉奏的,說是裏麵有孔家為何要伏殺他的緣由。”


    趙佶不禁笑道:“先將此物放下,等朝參後吾來處分。”


    梁師成趕緊說道:“那臣在此看守!”趙佶點點頭,自去朝參去了,其實時至今日,趙佶對孔家為何要伏殺鄭俠已經沒有那麽好奇了,以趙佶想來,無非就是謀反、謀叛、謀逆這三樣抄家滅族的大罪罷了,除此之外,趙佶想不到其他什麽事情會讓孔家如此行事。


    但是就是依照現有這些東西,也足夠讓孔家永世不得翻身了,再去糾結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其實並不重要。


    朝參結束後,趙佶將政事堂宰執們留下,迴到垂拱殿側殿,梁師成還在看守這個盒子,諸位宰執們見梁師成這個樣子,都有些好奇,梁師成一向在官家身邊,都是儀容整齊的,今日怎麽這等狼狽。


    趙佶轉過頭說道:“梁師成,你先去洗漱收拾一下,下午再來伺候吧!”梁師成趕緊下去。


    趙佶拿過這個盒子,對諸位宰相們說道:“這是鄭俠托梁師成轉交的東西,說是與孔家為何要伏殺他有關。”趙佶這麽說,諸位宰執才明白梁師成為何如此狼狽,想來是馬不停蹄的迴來交予趙佶的。


    趙佶揭掉火漆,打開盒子,裏麵是一封書信,趙佶取過來看後,哈哈一笑說道:“果然有趣!”便將此物交給諸位宰執查看。


    其實這封書信沒什麽特殊的內容,隻是朋友之間的問候罷了,乍一看似乎並沒有什麽違律的地方,不過要是寄信的人不是遼國宰相李儼就完美了。


    幾位宰執都看過信件後,無一不是大為震驚,看信中的語氣,孔若虛與李儼仿佛老友,長期有書信往來,這事可是非同小可。要知道,宋遼兩國,說是什麽兄弟之國,實際上大家都很清楚,那隻不過實力不濟的折中之法罷了。契丹無時無刻不想著南下,大宋一旦有機會,也一定會收複燕雲故土的。


    雙方對此事都是心照不宣的,兩國現在是兄弟之國,說不定哪天就會刀兵相向。故而宋遼之間,都是互相防備,並且想方設法刺探對方情報的。


    對於與契丹的情報鬥爭,大宋朝廷一向是寧可殺錯,絕不放過的。仁宗時管勾國信所言:‘自今通事殿侍與契丹私相 貿易及漏泄機密事者,請以軍法論。在驛諸色人犯者,配流海島。連出使契丹的使臣與與契丹人貿易都要被以軍法嚴懲,何況直接與敵國宰執書信溝通。


    對於打擊契丹間諜,宋廷更是不遺餘力,熙寧七年(1074年)二月,“詔:‘五路緣邊州軍及大城寨居人,依鄉村 法團社立保甲,更不教閱,專令覺察奸細,告獲一人,賞錢三百千,事理重者 取旨酬獎。令監司點校、司農寺詳定條約以聞。’為了拿捕契丹奸細,宋廷能開出三百貫的巨額懸賞,不是省陌,而是一千文一貫的足陌,比五十萬可值錢多了。


    就算這樣,大宋朝廷仍然覺得不夠,去歲趙佶令樞密院增加賞格,訪聞河北、陝西、河東路日 近甚有外界奸細之人伺察本朝事端。’訪河北、陝西、河東諸司轄下州軍城寨 應幹巡捕官司及巡防把截使臣等,如能用心緝獲,勘鞠得實聞奏,支賞錢一千貫文,白身更與三班借職,官員、將校比類遷轉,其知情藏匿過致資給之人, 如能告捕得獲,與免罪外,亦依此推恩。


    不僅將賞錢提高到一千貫,而且直接授官,可見大宋朝廷對於契丹奸細查緝之嚴密。


    不光是奸細,連宋遼兩國之間圖書都是嚴厲禁止的,宋遼雖然和議,但是大宋一如既往地嚴查有關圖文、書籍一類的貿易,不敢有所懈怠,這是因為圖書中可能涉及有關國家政治、軍事機密情報的內容。蘇軾曾道出自己此方麵的隱 憂:“臣所憂者,文書積於髙麗,而流於契丹,使敵人周知山川嶮要邊防利害,為患至大。”


    朝廷多次下詔:“民以書籍赴緣邊榷場博易者, 自非九經書疏,悉禁之。違者案罪,其書沒官。”這是宋朝以詔令的形式對邊關貿易中的書籍流通進行限製。而且範圍很廣,即“非九經書疏”不能夠出境。


    後來大宋對書籍更加嚴厲的禁止,為防止夾帶,朝廷再次頒布詔令:‘凡議時政得失,邊事軍機文字,不得寫錄傳布。本朝會要、實錄不得雕印,違者徒二年。告者賞緡錢十萬。內國史、實錄仍不得傳寫,即其他書籍欲雕印者,選官詳定,有益於學者,方許鏤板。候印訖,送秘書省。如詳定不當,取勘施行。諸戲褻之文, 不得雕印,違者杖一百。委州縣監司、國子監監察。’從之。


    不光是涉及軍機的不能印刷,甚至連戲曲等文字都不允許流入遼國。為此宋廷專門立法,詔:“諸榷場除九經疏外,若賣餘書與北客, 及諸人私賣與化外人書者,並徒三年,引致者減一等,皆配鄰州本城,情重者配千裏。許人告捕給賞。著為令。”


    宋廷對北方如此嚴防,孔若虛不可能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還與遼國宰執大臣私通書信,僅僅用這條,定他個謀叛的大罪都足矣了。


    趙佶說道:“將此送置勘院吧,依律論罪!”


    韓忠彥說道:“雖然孔若虛與李儼交通,但是僅從書信來看,並無泄密,而今孔若虛已死,李儼在契丹,無從查證。單單以此定罪,還不太足夠啊!”


    趙佶冷笑道:“若虛李儼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宣和軼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休息的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休息的雲並收藏宣和軼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