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得令後,來到宣德門外,令幾個班直將這個大喊大叫的士子拖過來,就在宣德門城樓下問起來了,高俅帶來的都是殿前司的班直武士,雖然他們不懂如何訊問人犯,但是他們也都是精通武藝的,有的是力氣,還知道怎麽打人更痛。
一陣哀嚎之後,高俅開始訊問這名士子,不一會,在高俅的循循善誘之下,這個士子的口供就呈上了,趙佶看都不看,讓諸位宰執大臣先看過再說。
趙佶最後才拿過來這份還帶著血跡的口供,原來這名士子就是上一代奉聖公孔若蒙的長子孔端友,今天他叔父孔若虛本來是讓他在這群士子裏借機挑起事端,鼓動氣氛的,沒想到趙佶竟然當眾將自己的叔父斬殺,又驚又怒的孔端友才當眾喊出了那句昏君。
趙佶問道:“蘇相執掌台諫,熟知刑律,刑統中對於大不敬如何論罪的?”
蘇轍說道:“按刑統規定,大不敬謂盜大祀神禦之物,乘輿服禦物;盜及偽造禦寶;合和禦藥,誤不如本方及封題誤;若造禦膳,誤犯食禁;禦幸舟船,誤不牢固;指斥乘輿,情理切害及對扞製使,而無人臣之禮。凡大不敬者,斬!”
可以說當孔端友喊出那句昏君後,他的命運就已經決定了,趙佶聽說原來是孔若虛的侄子,不由得在內心冷笑道: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這點道理我還是懂得。
而且大不敬屬於十惡中的大罪,在十惡中排名第四,不光是要本人處死,而且要株連家人的,這點上,倒是體現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趙佶問道:“犯大不敬者,當如何論處?”
蘇轍說道:“按律皆斬。不過可議。昔日盧多遜被指大不敬,被指“結藩邸,窺伺君親,指斥乘輿,謀危社稷,大逆不道”,宋太宗召百官集議,太子太師王溥等認為當“梟夷其族,汙瀦其宮,用正憲章”,後免死,削奪“在身官爵及三代封贈、妻子官封”,舉家流崖州,並斬其黨人趙白、閻密、王繼勳、樊德明、趙懷祿、閻懷忠等。”
韓忠彥也說道:“本朝寬仁,十惡除前三惡即謀反、謀大逆、謀叛外,皆在可議之內。太平興國八年(983),樞密副使弭德超坐詬詈同列,指斥朕躬,為臣若斯,於法何逭”,特詔“在身官爵並宜削奪,其一家配隸瓊州禁錮。其婿右拾遺、直史館李韶也坐責為殿中丞、知丹徒縣。”
確實相對於謀反等罪,大不敬屬於相對較輕了,而且很多所謂的大不敬,都是被政敵構陷的,所以大宋對於大不敬的審斷相對比較鬆的,若是高官,一般都不會處決,大多以流放了事。大不敬雖然看起來是一個屬於十惡的大罪,但是實際的司法實踐中,量刑並不算重,往往還不如鬥殺罪。
但是大不敬畢竟屬於十惡,一般都是要株連的。趙佶說道:“孔家之事,還要待皇城司詳細查明後才能審斷,至於這孔端友嘛,一事不煩二主,令高俅將此賊斬首,一樣懸首都門,以儆效尤!”
趙佶坐迴禦座上,對諸位大臣說道:“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本朝偃武修文,厲行文治百餘年矣,膽敢以武犯禁者,皆置之重典,但是對士人卻格外寬容。曆代官家,未嚐擅殺士大夫,然今日彼輩欲脅迫朕躬,是可忍熟不可忍?不要忘了,朕身上和太祖太祖流著一樣的血,太祖皇帝何其英明神武,朕願效之!”
諸位臣子們已經聽出趙佶的言外之意了,曆代的大宋官家,雖然嘴上都是太祖太宗,但是真正落實的,隻有太宗,畢竟他們都是太宗的子孫,太祖皇帝雖然是開國之君,但是在大宋,一來是太宗是兄終弟及,後世子孫都是太宗的子孫,肯定是事事以太宗的祖訓為準。
二來是太宗自己的上位都有些說不清道不明,不管是燭影斧聲還是金匱之盟,總歸令太宗有些得位不正的傳言。第三就是太宗自己幹的那些爛事也很令人無語,不管是高梁河車神還是太祖諸子的離奇死亡,都有些耐人尋味。而且太祖皇帝何其英武,作侍衛馬軍司都虞侯時就在榆關之戰中協助柴榮擊敗契丹。
兩相對比,太宗的武功就很難說了,所以大宋朝廷一向是虛化太祖而尊崇太宗的。
因為對於文官們來講,太祖皇帝雖然也是推崇文治,但是太祖皇帝本身還是武將出身,身上還是帶著很多殺伐果斷的,對於文官們,可沒有那麽遷就。太祖開寶六年,屯田員外郎雷德驤“未及引對”便直詣講武殿揭發宰相趙普“強市人第宅,聚斂財賄”等不法之事,“辭氣俱厲”。當時趙普“以勳舊作相,寵遇方渥”,趙匡胤視其為其開國“社稷之臣”。
雷德驤本人剛烈耿直,是宋初有名的“直臣”,宋太祖雖愛其才,但麵對其目無君長的上書方式,又十分不悅,順手用柱斧打掉其上齶二齒,“命左右曳出,詔宰相處以極刑”。
既而怒氣漸消,太祖也自知理虧,但又不好認錯,便將其召迴殿內安慰並交待:“今後不宜爾,且赦汝,勿令外人知也。”太祖皇帝動手揍臣子的記錄在實錄和起居注上比比皆是,也難怪臣子們隻願提太宗,不願提太祖,畢竟太祖手裏的玉斧可不是開玩笑了,武德充沛,等閑人還真不是太祖對手。
臣子當然不希望後世之君都是太祖皇帝這樣的強勢皇帝。現在趙佶公開強調太祖皇帝,其中的意味耐人尋味啊。
韓忠彥說道:“既然孔氏叔侄皆已伏誅,這些士子們還是從輕發落了吧!”
趙佶想了想說道:“宗澤不是多次上書,荊湖北路安置流民,缺乏官吏嗎?這些人好歹也是讀書識字的,奪去功名,流放荊湖北路充為小吏,不準參加科舉!”
聽了趙佶的處置結果,臣子們才知道,誅心原來是這個意思,今天來的士子們,大多數都是太學生,他們考中進士的概率很高,結果一下子從雲端跌落地獄,不但功名沒有,還要流放到荊湖北路去作人所不齒的小吏,殺人誅心,無過於此!
趙佶還補充了一句:“告知宗澤,這班人在荊湖北路,膽敢有任何結社集會或其他不法事,立斬不報!”
一陣哀嚎之後,高俅開始訊問這名士子,不一會,在高俅的循循善誘之下,這個士子的口供就呈上了,趙佶看都不看,讓諸位宰執大臣先看過再說。
趙佶最後才拿過來這份還帶著血跡的口供,原來這名士子就是上一代奉聖公孔若蒙的長子孔端友,今天他叔父孔若虛本來是讓他在這群士子裏借機挑起事端,鼓動氣氛的,沒想到趙佶竟然當眾將自己的叔父斬殺,又驚又怒的孔端友才當眾喊出了那句昏君。
趙佶問道:“蘇相執掌台諫,熟知刑律,刑統中對於大不敬如何論罪的?”
蘇轍說道:“按刑統規定,大不敬謂盜大祀神禦之物,乘輿服禦物;盜及偽造禦寶;合和禦藥,誤不如本方及封題誤;若造禦膳,誤犯食禁;禦幸舟船,誤不牢固;指斥乘輿,情理切害及對扞製使,而無人臣之禮。凡大不敬者,斬!”
可以說當孔端友喊出那句昏君後,他的命運就已經決定了,趙佶聽說原來是孔若虛的侄子,不由得在內心冷笑道: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這點道理我還是懂得。
而且大不敬屬於十惡中的大罪,在十惡中排名第四,不光是要本人處死,而且要株連家人的,這點上,倒是體現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趙佶問道:“犯大不敬者,當如何論處?”
蘇轍說道:“按律皆斬。不過可議。昔日盧多遜被指大不敬,被指“結藩邸,窺伺君親,指斥乘輿,謀危社稷,大逆不道”,宋太宗召百官集議,太子太師王溥等認為當“梟夷其族,汙瀦其宮,用正憲章”,後免死,削奪“在身官爵及三代封贈、妻子官封”,舉家流崖州,並斬其黨人趙白、閻密、王繼勳、樊德明、趙懷祿、閻懷忠等。”
韓忠彥也說道:“本朝寬仁,十惡除前三惡即謀反、謀大逆、謀叛外,皆在可議之內。太平興國八年(983),樞密副使弭德超坐詬詈同列,指斥朕躬,為臣若斯,於法何逭”,特詔“在身官爵並宜削奪,其一家配隸瓊州禁錮。其婿右拾遺、直史館李韶也坐責為殿中丞、知丹徒縣。”
確實相對於謀反等罪,大不敬屬於相對較輕了,而且很多所謂的大不敬,都是被政敵構陷的,所以大宋對於大不敬的審斷相對比較鬆的,若是高官,一般都不會處決,大多以流放了事。大不敬雖然看起來是一個屬於十惡的大罪,但是實際的司法實踐中,量刑並不算重,往往還不如鬥殺罪。
但是大不敬畢竟屬於十惡,一般都是要株連的。趙佶說道:“孔家之事,還要待皇城司詳細查明後才能審斷,至於這孔端友嘛,一事不煩二主,令高俅將此賊斬首,一樣懸首都門,以儆效尤!”
趙佶坐迴禦座上,對諸位大臣說道:“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本朝偃武修文,厲行文治百餘年矣,膽敢以武犯禁者,皆置之重典,但是對士人卻格外寬容。曆代官家,未嚐擅殺士大夫,然今日彼輩欲脅迫朕躬,是可忍熟不可忍?不要忘了,朕身上和太祖太祖流著一樣的血,太祖皇帝何其英明神武,朕願效之!”
諸位臣子們已經聽出趙佶的言外之意了,曆代的大宋官家,雖然嘴上都是太祖太宗,但是真正落實的,隻有太宗,畢竟他們都是太宗的子孫,太祖皇帝雖然是開國之君,但是在大宋,一來是太宗是兄終弟及,後世子孫都是太宗的子孫,肯定是事事以太宗的祖訓為準。
二來是太宗自己的上位都有些說不清道不明,不管是燭影斧聲還是金匱之盟,總歸令太宗有些得位不正的傳言。第三就是太宗自己幹的那些爛事也很令人無語,不管是高梁河車神還是太祖諸子的離奇死亡,都有些耐人尋味。而且太祖皇帝何其英武,作侍衛馬軍司都虞侯時就在榆關之戰中協助柴榮擊敗契丹。
兩相對比,太宗的武功就很難說了,所以大宋朝廷一向是虛化太祖而尊崇太宗的。
因為對於文官們來講,太祖皇帝雖然也是推崇文治,但是太祖皇帝本身還是武將出身,身上還是帶著很多殺伐果斷的,對於文官們,可沒有那麽遷就。太祖開寶六年,屯田員外郎雷德驤“未及引對”便直詣講武殿揭發宰相趙普“強市人第宅,聚斂財賄”等不法之事,“辭氣俱厲”。當時趙普“以勳舊作相,寵遇方渥”,趙匡胤視其為其開國“社稷之臣”。
雷德驤本人剛烈耿直,是宋初有名的“直臣”,宋太祖雖愛其才,但麵對其目無君長的上書方式,又十分不悅,順手用柱斧打掉其上齶二齒,“命左右曳出,詔宰相處以極刑”。
既而怒氣漸消,太祖也自知理虧,但又不好認錯,便將其召迴殿內安慰並交待:“今後不宜爾,且赦汝,勿令外人知也。”太祖皇帝動手揍臣子的記錄在實錄和起居注上比比皆是,也難怪臣子們隻願提太宗,不願提太祖,畢竟太祖手裏的玉斧可不是開玩笑了,武德充沛,等閑人還真不是太祖對手。
臣子當然不希望後世之君都是太祖皇帝這樣的強勢皇帝。現在趙佶公開強調太祖皇帝,其中的意味耐人尋味啊。
韓忠彥說道:“既然孔氏叔侄皆已伏誅,這些士子們還是從輕發落了吧!”
趙佶想了想說道:“宗澤不是多次上書,荊湖北路安置流民,缺乏官吏嗎?這些人好歹也是讀書識字的,奪去功名,流放荊湖北路充為小吏,不準參加科舉!”
聽了趙佶的處置結果,臣子們才知道,誅心原來是這個意思,今天來的士子們,大多數都是太學生,他們考中進士的概率很高,結果一下子從雲端跌落地獄,不但功名沒有,還要流放到荊湖北路去作人所不齒的小吏,殺人誅心,無過於此!
趙佶還補充了一句:“告知宗澤,這班人在荊湖北路,膽敢有任何結社集會或其他不法事,立斬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