嵬名安惠去製定抽調馬匹的數量,興慶府的決定一出來,各軍司和部落都反對,尤其是靜塞軍司,這次嵬名安惠準備從靜塞軍司抽調一千五百匹馬,是各軍司最多的,嵬名安惠此舉,相當於明擺著要削弱靜塞軍司了。
韋州城,靜塞軍司統軍使衙門,仁多保忠和仁多洗忠相對無言,半晌之後,仁多洗忠才憤憤說道:“大兄,嵬名安惠這是擺明了對付我們啊?憑什麽從我們靜塞軍司抽調這麽多馬匹,他們嵬名氏,占著河套,拿出五千匹馬不是簡單的很的事情,非要從各軍司抽調,分明是信不過我們。”
仁多保忠麵上毫無表情,說道:“他們嵬名氏不一直是這樣的,我們外姓人在他們眼裏永遠是叛逆,恨不得狠狠打擊,你再親,親的過野利氏?不也一樣灰飛煙滅了吧,既然興慶府要我們準備,你就去辦吧,湊一千匹馬,剩下五百匹,隨他們去吧!”
說罷自去寫奏疏給興慶府去。
嵬名阿吳還在和宋廷交涉具體交付馬匹的地點和時間問題,嵬名阿吳希望盡可能提前交付,好早日和宋廷恢複榷場貿易,宋軍停止襲擾。但是宋廷現在反而不急了,一來是五千匹馬每日所需的草料等物可不是個小數字,宋軍也需要準備,尤其是這些戰馬萬一被西賊混入了病馬,帶了馬瘟到大宋來就麻煩了,所以這些馬匹到大宋來還需要時間隔離,甄別裏麵的馬匹,免得西賊糊弄大宋。
更重要的是,宋軍對西夏境內襲擾很有成效,宋軍的硬探和精騎以都為單位,數十騎深入西賊境內,他們並不與西賊軍隊交戰,而是掠奪西賊沿邊小部落的牛羊馬匹等物,對西賊部落遭受巨大的損失,同時對西夏境內的道路加以偵察,繪製地圖,當年西賊對大宋陝西做的事情,如今一一落到西賊頭上了。
嵬名阿吳和李乾順多次致書宋廷,要求交付馬匹,同時約束宋軍,重開榷場,趙佶看宋軍也活動的差不多了,沿邊諸路都鍛煉了 一下,對於西賊境內百十裏的地形也摸得差不多了,還有就是糧草的消耗也是十分巨大,宋軍連續兩年和西賊大戰,糧草著實是有些吃緊了。
其實這就是趙佶排除萬難都要開辟荊湖的原因,其實仔細思索一下,為什麽中原王朝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不可能長久?很簡單,沒有足夠的後勤支撐,農耕民族進行戰爭,是需要極高的成本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糧食,人吃馬嚼,還得千裏轉運,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實在是極為費力,可以說得不償失。
有人說漢、唐怎麽能把匈奴、突厥打服,大宋怎麽就成為大送的,還是人不行!其實宋軍固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還有騎兵孱弱的頑疾。但是真正製約大宋的,糧食也是很大的問題。漢唐時期,主要的產糧區在北方,朝廷的軍隊也大部分駐紮在關中,產糧區和重兵是在一起的,雖然大軍調動,也需要後勤,但是所麵對的敵人也都在北方,轉運壓力還是要小的多。
就算如此,漢武帝反擊匈奴,仍然被評價為使得海內虛耗,唐太宗甚至評價為有亡秦之失,無亡秦之禍,戰爭的消耗之大可見一般。到了本朝,隨著安史之亂和唐末藩鎮混戰的破壞,還有關中農耕的衰落,北方已經不再是主要的產糧區。其實在中晚唐,朝廷就主要依靠東南漕運維持運轉。
到了大宋,就更加依賴東南的漕運,東京的官員百姓都門禁軍都依靠東南漕運,而汴河又不能常年行船,尤其是宋夏交戰之後,朝廷不僅要擔負起東京的百官駐軍的糧食供應,陝西的禁軍糧草也需要從東南轉運,之前運河還能通到洛陽,由於年久失修,運河梗阻,陝西宋軍的糧草輜重,需要從東京依靠人力轉運到京兆府,再向諸路轉運。
從東京到京兆府,說起來不過幾百裏的距離,但是地勢險峻,百二秦關豈是開玩笑的,一路上轉運糧草的費用已經遠遠超越了運抵的糧食,所以宋軍幾次對西夏用兵,都希望調動大軍,速戰速決,將糧草消耗降到最低,豈是一個道理很簡單,自從仁宗以來,西軍已經磨練出來了,西賊已經很難攻占大宋的城砦了,照常理,隻需要步步為營,鯨吞蠶食西賊,要不了多久,就足矣將西賊消滅,神宗皇帝為何偏偏要行險,五路伐夏,招致大敗呢?
就是因為長期供應陝西軍需,已經讓宋廷不堪重負了,神宗皇帝甘願賭一把,不是西軍戰勝不了西賊,而是後勤製約了宋軍,靖康之變中也是如此,西軍千裏來援,但是由於當是時冬季,漕運斷絕,宋廷為了伐遼,已經將東南的漕糧全部往北方調走了,西軍來到東京城下,根本得不到補給,最終崩潰。
所以趙佶早就決定,把這五千匹馬嚇到手後,好好休整兩年,一來是西軍也需要補充員額,訓練新兵,二來是整頓都門禁軍也需要從西軍中抽調一部分精銳,趙佶現在更需要的是時間,通過數年的時間,在荊湖開辟出一部分土地,提高大宋的糧食產量,積攢糧草,等個三五年,一定要再次對西賊用兵。
趙佶也知道,一次滅掉西夏肯定是很難的,但是趙佶的幾乎難得,不管如此,趙佶還是希望畢其功於一役,一次性了解此事,將河套拿到大宋手中,將陝西的這個包袱卸下來,否則到時候西賊與金人聯手,大宋怎麽招架?
當然,對西賊的行動,也要改變方向,之前宋軍在童貫的指揮下,老是從熙河路進攻,收效甚微,趙佶還是希望直搗興慶府,因為西夏這樣的部落國家,隻要端掉了嵬名氏,其他各個部落,宋軍大可以分而治之,逐個擊破,故而仁多保忠極為重要,隻要他投宋,宋軍就可以將韋州拿到手中,兵鋒直指西平府,兵臨興慶府城下。
想通了此節,趙佶也覺得差不多了,就知會政事堂,由提舉榷場高達與西賊交涉貢馬事宜,趙佶相信他作為一個商人,是不會輕易被西賊騙去的。
韋州城,靜塞軍司統軍使衙門,仁多保忠和仁多洗忠相對無言,半晌之後,仁多洗忠才憤憤說道:“大兄,嵬名安惠這是擺明了對付我們啊?憑什麽從我們靜塞軍司抽調這麽多馬匹,他們嵬名氏,占著河套,拿出五千匹馬不是簡單的很的事情,非要從各軍司抽調,分明是信不過我們。”
仁多保忠麵上毫無表情,說道:“他們嵬名氏不一直是這樣的,我們外姓人在他們眼裏永遠是叛逆,恨不得狠狠打擊,你再親,親的過野利氏?不也一樣灰飛煙滅了吧,既然興慶府要我們準備,你就去辦吧,湊一千匹馬,剩下五百匹,隨他們去吧!”
說罷自去寫奏疏給興慶府去。
嵬名阿吳還在和宋廷交涉具體交付馬匹的地點和時間問題,嵬名阿吳希望盡可能提前交付,好早日和宋廷恢複榷場貿易,宋軍停止襲擾。但是宋廷現在反而不急了,一來是五千匹馬每日所需的草料等物可不是個小數字,宋軍也需要準備,尤其是這些戰馬萬一被西賊混入了病馬,帶了馬瘟到大宋來就麻煩了,所以這些馬匹到大宋來還需要時間隔離,甄別裏麵的馬匹,免得西賊糊弄大宋。
更重要的是,宋軍對西夏境內襲擾很有成效,宋軍的硬探和精騎以都為單位,數十騎深入西賊境內,他們並不與西賊軍隊交戰,而是掠奪西賊沿邊小部落的牛羊馬匹等物,對西賊部落遭受巨大的損失,同時對西夏境內的道路加以偵察,繪製地圖,當年西賊對大宋陝西做的事情,如今一一落到西賊頭上了。
嵬名阿吳和李乾順多次致書宋廷,要求交付馬匹,同時約束宋軍,重開榷場,趙佶看宋軍也活動的差不多了,沿邊諸路都鍛煉了 一下,對於西賊境內百十裏的地形也摸得差不多了,還有就是糧草的消耗也是十分巨大,宋軍連續兩年和西賊大戰,糧草著實是有些吃緊了。
其實這就是趙佶排除萬難都要開辟荊湖的原因,其實仔細思索一下,為什麽中原王朝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不可能長久?很簡單,沒有足夠的後勤支撐,農耕民族進行戰爭,是需要極高的成本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糧食,人吃馬嚼,還得千裏轉運,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實在是極為費力,可以說得不償失。
有人說漢、唐怎麽能把匈奴、突厥打服,大宋怎麽就成為大送的,還是人不行!其實宋軍固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還有騎兵孱弱的頑疾。但是真正製約大宋的,糧食也是很大的問題。漢唐時期,主要的產糧區在北方,朝廷的軍隊也大部分駐紮在關中,產糧區和重兵是在一起的,雖然大軍調動,也需要後勤,但是所麵對的敵人也都在北方,轉運壓力還是要小的多。
就算如此,漢武帝反擊匈奴,仍然被評價為使得海內虛耗,唐太宗甚至評價為有亡秦之失,無亡秦之禍,戰爭的消耗之大可見一般。到了本朝,隨著安史之亂和唐末藩鎮混戰的破壞,還有關中農耕的衰落,北方已經不再是主要的產糧區。其實在中晚唐,朝廷就主要依靠東南漕運維持運轉。
到了大宋,就更加依賴東南的漕運,東京的官員百姓都門禁軍都依靠東南漕運,而汴河又不能常年行船,尤其是宋夏交戰之後,朝廷不僅要擔負起東京的百官駐軍的糧食供應,陝西的禁軍糧草也需要從東南轉運,之前運河還能通到洛陽,由於年久失修,運河梗阻,陝西宋軍的糧草輜重,需要從東京依靠人力轉運到京兆府,再向諸路轉運。
從東京到京兆府,說起來不過幾百裏的距離,但是地勢險峻,百二秦關豈是開玩笑的,一路上轉運糧草的費用已經遠遠超越了運抵的糧食,所以宋軍幾次對西夏用兵,都希望調動大軍,速戰速決,將糧草消耗降到最低,豈是一個道理很簡單,自從仁宗以來,西軍已經磨練出來了,西賊已經很難攻占大宋的城砦了,照常理,隻需要步步為營,鯨吞蠶食西賊,要不了多久,就足矣將西賊消滅,神宗皇帝為何偏偏要行險,五路伐夏,招致大敗呢?
就是因為長期供應陝西軍需,已經讓宋廷不堪重負了,神宗皇帝甘願賭一把,不是西軍戰勝不了西賊,而是後勤製約了宋軍,靖康之變中也是如此,西軍千裏來援,但是由於當是時冬季,漕運斷絕,宋廷為了伐遼,已經將東南的漕糧全部往北方調走了,西軍來到東京城下,根本得不到補給,最終崩潰。
所以趙佶早就決定,把這五千匹馬嚇到手後,好好休整兩年,一來是西軍也需要補充員額,訓練新兵,二來是整頓都門禁軍也需要從西軍中抽調一部分精銳,趙佶現在更需要的是時間,通過數年的時間,在荊湖開辟出一部分土地,提高大宋的糧食產量,積攢糧草,等個三五年,一定要再次對西賊用兵。
趙佶也知道,一次滅掉西夏肯定是很難的,但是趙佶的幾乎難得,不管如此,趙佶還是希望畢其功於一役,一次性了解此事,將河套拿到大宋手中,將陝西的這個包袱卸下來,否則到時候西賊與金人聯手,大宋怎麽招架?
當然,對西賊的行動,也要改變方向,之前宋軍在童貫的指揮下,老是從熙河路進攻,收效甚微,趙佶還是希望直搗興慶府,因為西夏這樣的部落國家,隻要端掉了嵬名氏,其他各個部落,宋軍大可以分而治之,逐個擊破,故而仁多保忠極為重要,隻要他投宋,宋軍就可以將韋州拿到手中,兵鋒直指西平府,兵臨興慶府城下。
想通了此節,趙佶也覺得差不多了,就知會政事堂,由提舉榷場高達與西賊交涉貢馬事宜,趙佶相信他作為一個商人,是不會輕易被西賊騙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