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這次算不上開心的宴會後,趙佶迴到王皇後寢宮,和她談人生、談理想、學外語。第二天起來後,趙佶問道:今日可有什麽要緊的事?梁從政說道:官家,今日不是常朝,也沒有什麽要緊的事,隻是童貫昨日就迴來了,請求陛見,官家看什麽時候方便召見。


    趙佶想了想笑道:待我與宰相們商議完國事再召見他吧,先去垂拱殿吧,看看諸位相公們到了沒。趙佶剛到垂拱殿,就看見劉娘子身邊的侍女在旁邊探了頭,然後趕緊走了。趙佶笑道:這是幹什麽?梁從政笑道:怕是劉娘子一會要來給官家送果子熟水了吧!趙佶不由得莞爾。趙佶吩咐道:去政事堂看看,問問相公們今日可有什麽要緊事,一塊帶來。


    果不其然,不一會梁師成就來了,說道:官家,劉娘子帶著果子熟水來看官家了。趙佶笑著擺擺手,讓梁師成請劉娘子進來。趙佶在垂拱殿上翻看著文書,用餘光瞥見嬌小的劉娘子拎著一個不成比例的大食盒艱難的跨過垂拱殿的門檻。趙佶說道:梁師成,怎麽不去幫劉娘子。劉娘子說道:不勞梁押班,奴自己給官家做的,不假手他人。趙佶趕緊走下去,幫劉娘子取過食盒,拿到案上。


    劉娘子將食盒裏的果子熟水一一取出來,說道:官家昨日飲宴,想來疲累,奴早就準備了些提神的果子熟水,官家且暫用些。趙佶不由得頭大,最難消受美人恩。趙佶不由得笑道:吾昨天宿在皇後那裏,過幾日來看你。劉娘子不由得紅暈上臉說道:官家宿在聖人那裏,本就是應當的,官家隻要記得奴就好了。趙佶笑道:吾怎麽會忘了劉娘子呢?劉娘子將一些點心給趙佶取來說道:官家嚐嚐看,這都是奴做的。趙佶一邊嚐一邊讚歎劉娘子的手藝,這時梁從政來了,說道:官家,相公們來了。劉娘子趕緊退下說道:官家國事要緊,奴先迴去了,官家還是要來看奴。趙佶點頭說道:娘子且先迴去,吾來看娘子。


    一眾相公們進來,趙佶笑道:諸位有口福了,劉娘子給吾送了些果子熟水,梁師成,給諸位相公們都分一些。趙佶問道:昨日吾狠狠殺了蕭奉先的銳氣,就怕他迴去之後挑唆遼主,於我不利。韓忠彥笑道:官家多慮了,於蕭奉先而言,左右不過幾個奴仆罷了,其實無關痛癢。再者說遼主現在已經年老,恐不久於人世,此時就算是蕭奉先有意挑唆,恐怕也無甚作用,臣到時候再善加撫慰,多賜金帛,料也無妨。


    章惇也說道:遼人向來以威詞恫嚇,隻要我嚴整軍旅,加強武備,彼輩不能得逞,有何難之!呂惠卿也說道:近年以來,遼人已大不如前,征西賊不成,蒙兀又作亂,新近又鏟除耶律乙辛一黨,哪裏有餘力生事。若是以前,蕭奉先當即就要鬧起來了,昨日不也無事,官家勿憂。見諸位宰相都這麽講,趙佶也就放下心了,問道:今日可有什麽要緊的事?


    呂惠卿說道:官家,戶部與三司已經造出了錢樣,還請官家驗看,若是不差,就令各錢監鑄造,通行天下。呂惠卿呈上錢樣,是建中靖國的小平錢,字口清晰,文字精美,趙佶很滿意。說道:計相有心了,不知這錢所費幾何?一年能鑄造多少?呂惠卿說道:此錢銅六鉛三錫一,按紹聖、元佑時期計算,歲鑄二百八十萬貫。趙佶繼續問道:鑄造銅錢,每貫所費多少?呂惠卿說道:每鑄一貫,所耗銅鉛錫等料例五斤三兩,鑄成一貫,重四斤十三兩,大抵一錢之費,鑄一錢而已。


    趙佶感覺有點頭昏,因為北宋時期是中國錢荒最多的時候,由於商品經濟的發達,社會對於銅錢的需求量劇增,北宋的銅錢鑄造量一直很大,一般來說,金屬貨幣的鑄造是有一定錢息的,也就是政府鑄造貨幣是有利可圖的,要鑄造一枚銅錢所費和銅錢麵值相等,那政府鑄錢不就無利可圖了嗎。趙佶問道:計相,吾聞鑄錢有錢息,如按計相所說,這朝廷鑄錢,無甚收益了。


    呂惠卿點頭說道:官家說的正是,自元佑以來,國家鑄錢已無錢息,故而每歲鑄錢之數下降,查熙寧、元豐之時,國家每歲鑄錢五百餘萬貫,鑄一貫錢僅費七百文,每歲僅鑄錢一項,就國家就獲利一百五十萬貫,仁宗時鑄一貫錢僅四百文,國家所獲錢息泰半。趙佶好奇道:吾聞民間錢荒,就應該銅錢昂貴,鑄錢有利可圖,為何國家鑄錢竟堪堪保本,不是奇事一件嗎?


    呂惠卿笑道:官家之言在理,按理說民間缺錢,國家鑄錢獲取錢息本是正常。但是第一是近來銅價高漲,一斤銅就高達二百五十文,每貫錢僅銅價就達近七百文,還不要說人工、運輸等項,朝廷如何取利。二來是物價飛漲,錢幣貶值,太宗之時鬥米不過二十錢,至仁宗時鬥米已有七十錢,而今汴京米每鬥不下百錢,邊州至百五十錢每鬥。比之太宗已經漲了七倍。銅錢貶值,錢賤銅貴,鑄錢更加無利可圖,故而自先帝起就一直減少鑄幣量,蓋因鑄幣無利,且有蝕本之危。


    趙佶有些頭大,一方麵是民間有缺錢之困,另一方麵朝廷鑄錢又沒有錢息,似乎有些無解,趙佶當然想過什麽石見銀山之類的,可是一方麵他連這地方在哪裏都不知道,再說就是找到這個銀礦,也是遠水不解近渴。趙佶問道:計相執掌財貨,可由解決之法?呂惠卿說道:官家,其實解決的辦法就是兩點,一是平抑物價,改變錢賤物貴的局麵,二是增加采銅,降低銅價,從而降低鑄幣成本。


    趙佶說道:可有具體辦法?呂惠卿說道:臣請重行均輸之法,調控物價,隻有如此才能改變目前錢賤物貴的局麵,也能紓解民生,同時更鑄大錢,降低損耗。呂惠卿還沒說完,韓忠彥已經怒發衝冠了,大聲喝到:呂吉甫,爾要亡我大宋乎?說罷對著趙佶說道:官家,鑄造大錢,乃亡國取禍之道,昔日王莽鑄所謂一刀平五千之錢,物價騰貴,民怨沸騰,終致亡國,呂吉甫此言可殺也!趙佶明白了,所謂鑄造大錢,就是國家人為製造通貨膨脹,掠奪民財,用明明隻重三錢的大錢作當五甚至當十大錢,搜刮民財。事實上,趙佶還真鑄造過所謂當十大錢,結果就是物價飛漲,經濟崩潰。


    趙佶問道:計相怎麽說?呂惠卿說道:韓相不必發怒,容某說完,臣之鑄造大錢,不是當五當十大錢,乃是當三錢。韓忠彥冷笑道:當十當三,不還是掠奪民財嗎?這是傷害國家元氣之舉,取禍之道,當幾都不行,小民辛勤所獲,頓作烏有,絕不可行!呂惠卿笑笑,繼續說道:現下所鑄小平錢,每貫重四斤十三兩,臣意鑄當三大錢,每千重十四斤。趙佶算了算,若是三貫小平錢,重是十四斤七兩,也就是是說,一千枚當三大錢和三貫小平錢相比,少了七兩,當然七兩的重量平攤一千枚上就顯得很少了。


    呂惠卿說道:不光是每三貫可以節省七兩,更重要的是,鑄造當三大錢要比鑄造小平錢損耗最少少一半,兩相抵觸,可以每貫多近七十錢的錢息。趙佶問道:韓相、章樞密、蘇台長怎麽看?韓忠彥、蘇轍都堅決反對,蘇轍說道:官家,朝廷鑄幣,取信於天下,今所謂當三大錢,比之當十錢,不過是少幾兩多幾兩的事罷了,此例一開,今日鑄當三、明日鑄當五、後日鑄當十,朝廷何來信譽?小民如何生計?陛下宜深思之。


    趙佶想了想說道:此事重大,未可輕易決斷,呂卿還有什麽辦法?呂惠卿說道:既然不能鑄大錢,惟有降低銅價一法了。臣請行抽分之法於銅課。趙佶問道:還請呂卿詳解之。呂惠卿說道:我大宋祖製,礦冶本官辦,行課額之法,即定各官冶每歲課額,解往錢監。然官冶效率低下,官吏貪墨,昔日王荊公行抽分之法,允民間自行開礦,二八抽分,二分入官,其餘聽其自便。故熙寧元豐時,每歲課銅一千四百八十萬斤,僅廣南西路就課銅一千二百八十萬斤,故而每歲才能鑄錢五百萬貫,後元佑之時,費抽分再行課額,每歲銅課不足一千萬斤,而耗費遠勝於錢,故而臣請行抽分之法。


    呂惠卿所講的,不過是官僚企業的通病罷了,效率低下,貪腐橫行,這種事並不稀奇,但是如果把銅課全交給商人,那是萬萬不行的,趙佶想了想說道:吾以為課額和抽分並行,不可全依賴民間,二八抽分之法可行,同時還要整頓官冶,提高匠人待遇,減少貪墨,諸卿以為何如?這次大家都沒反對,趙佶說道:如此就行抽分之法,不過每歲銅課不得低於元豐時。至於降低物價,諸卿有何辦法?


    韓忠彥說道:物價騰貴,一是運轉不靈,這可以通過均輸解決,二是物資匱乏引起的上漲,主要還是人口滋生,土地產出有限,糧食自然上漲,糧食上漲,百物皆漲,所平抑物價,就是平抑糧價。還是要勸課農桑,開墾荒田。趙佶還是挺佩服韓忠彥的,雖然沒有受過什麽經濟學教育,可是一下抓住了重點,糧食才是最要命的。


    趙佶說道:開墾荒地自然是要做的,吾聞占城之地,盛產稻米,當造船交易,以占城之米,平抑糧價。此事還要計相與占城使者好好談。聊完這些,趙佶想到還有童貫沒見,於是先讓諸位相公迴政事堂,準備召見童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宣和軼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休息的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休息的雲並收藏宣和軼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