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叔覺得寺廟正中央擺放的這尊歡喜佛,有很大的價值,他已經動了心思,不過這尊佛像體型太過巨大,連我們的山地車也承受不了。


    安叔隻好伸出手不停的撫摸佛像的表麵,就像愛撫自己的孩子一般,我跟楊子看的是麵麵相覷,摸了一陣安叔感覺有點累了,便靠在旁邊的柱子上休息。


    、楊子倒是挺好奇這些佛像的,他覺得這些佛像中可能掩藏著某些東西,我跟安叔坐在一旁聊天,安叔說,看到這種精美的佛像,他就認定那個香格裏拉是絕對存在這個世界上的。


    藏族人是不可能憑空就想象出這麽一個地方來,雖然古人喜歡誇大其詞,但是沒有一點真實性的東西,是不會流傳如此之久的。


    而且這個神話早在藏族人出現之前,就已經流傳千古了。隻是因為藏傳佛教的出現,把那個神秘的香格裏拉比喻成了佛陀修煉的聖地。


    安叔說到這個,我突然想起去鄱陽湖前,小舅用電子郵件寄給我的那張照片,那是一個如同被白雪覆蓋的地方,形狀就像開合的八瓣蓮花,供奉著巨大的佛像。


    而且那些巨大的佛像根本就不像是雕塑,而是一個個真身佛陀,也就是那些古代活佛圓寂後,留下來的肉身菩薩。


    安叔急切的問道∶“那個地方在那裏。”


    我搖搖頭道∶“我並不知道那地方在那裏,當初收到那封郵件的時候,我根本就不在意那些東西。”


    “小侄,你這可算是錯過了一個千古難尋的奇跡,”安叔認為那個地方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香格裏拉。


    我倒是覺得不太現實,那個神秘的香格裏拉就這麽容易被小舅找到了,那他不早就讓我去了。


    我跟安叔聊了一會,準備下去了,就看到楊子圍在那尊佛像的後麵,也不知道在幹什麽。


    我走過去喊了楊子一聲,他轉過頭來笑著對我們說∶“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地方,這座古城像是漸在一個龐大的地下洞窟入口之上。”


    “什麽!”


    我跟安叔有點不敢想象,連忙走了過去,楊子指著佛像後麵的壁畫說∶“你們看這裏,這壁畫上描繪的就是那個巨大的洞窟。”


    我拿出一把小刷子,輕輕拂去壁畫上麵的灰塵,看到佛像後麵的那層壁畫上繪畫者一個圓形的黑洞,十分巨大,旁邊還有不少的喇叭在念經誦佛。


    根據這壁畫上描繪的事物來開,這座古城的確是建立在一個巨大的洞窟之上,這是讓人逐摸不透的問題。


    楊子說∶“咱們把這尊佛像移開,應該會有所發現。”


    我跟安叔看了一眼這尊巨大的佛像,憑我們三個人的力量怕是搬不動吧!這種佛像一般都是實心的,重達數頓。


    楊子讓我們走到一旁,然後他伸出手在佛像的背部摸了一陣突然喊道∶“摸到了,”我跟安叔隻是聽到一聲轉動,然後那尊佛像就自動移開了。


    從地麵上冒出一大堆灰塵來,佛像被移開後,那堵牆壁也坍塌了,露出裏麵一個黑幽幽的洞口來。


    “這裏不會就是那個巨大洞窟的入口吧!”我看到裏麵逐漸冒出白色的霧氣來,那是水蒸氣升華後形成的霧氣,看來裏麵的溫度不算低。


    “你們說這裏會藏著什麽東西呢!”楊子拿出電筒往裏麵照了照,我們看到裏麵像是一條用石板鑄就的通道。


    旁邊還有兩個手握鐵棒的金剛,像這種金剛都是用來鎮壓妖物才會按照這個樣子擺放的,難道說這裏麵鎮壓著什麽東西?


    楊子率先鑽了進去,我想阻止已經來不及了,隻好也跟著鑽了進去,裏麵的溫度很高,就像是地下有溫泉一般。


    兩旁的石壁上麵全是那些詭異的密宗佛像,而在更裏麵的地方有一塊巨大的佛像雕刻,那裏雕刻著八種不同的佛像。


    安叔看了一眼連忙驚唿道∶“這是天龍八部眾,怎麽會出現在這種地方,什麽時候藏傳密宗也有了。”


    楊子味我們,這天龍八部眾是什麽東西,不就是一些佛像雕塑嗎?我對她解釋道,天龍八部,是佛教術語,天龍八部都是“非人”生物,包括八種神道怪物。


    因為“天眾”及“龍眾”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八部包括: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


    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非人”是形貌似人,而實際不是人的眾生。


    排名第一的“天眾”,在佛教的宇宙觀中有三界之分(欲界、****、無色界)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之說。


    欲界又分為六重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有十八天:梵輔天,大梵天,梵眾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光天,徧淨天,無量淨天,無想天,少淨天,廣果天,福生天,無雲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


    無色界四空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天眾”就是生活在各層天的眾生,他們的生活比人間優勝得多,壽命也長得多。


    天眾當然也包括四大天王,如帝釋天主、大梵天王等,民間常稱天王為神。所以“天”字至少包括四義:一、蒼穹;二、天界;三、天人;四、天王。天眾指的就是天人和天王。


    在佛教的傳說中認為一切事物無常,六道眾生處於輪迴之中,所以盡管天人的福報大,但他們的壽命終了之後,還是要死的。


    天人臨終之前有五種征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第五個征狀或說是“玉子離散”),這就是所謂“天人五衰”,是天人最大的悲哀。帝釋天是眾天人的領袖。


    你看這個“龍眾”中的“龍”,跟我國傳說中的“龍王”或“龍”不同,主要生活在水中。我國“龍”的曆史已經被推到8000年前,就時間來說,應該是我國的龍文化被印度吸收,佛經中有五龍王、七龍王、八龍王等等名稱。


    古印度人對龍非常尊敬,認為水中生物以龍的力氣最大,因此尊稱德行崇高的人為“龍象”,如“西來龍”指從西方來的高僧。


    古印度人以為下雨是龍從天海中取水而灑下人間,這點也和我國古代文化中的龍很相近。曆書上注明幾龍取水,表示該年雨量的多寡。


    龍王之中,有一位叫做沙竭羅(意為海)龍王,他的幼女八歲時到釋迦牟尼說法的靈鷲山前,聽釋迦牟尼講說《妙法蓮華經》之後。


    向釋迦牟尼佛進獻寶珠,即刻轉為男身,騰空而起駕祥雲往南方無垢世界示現成佛度眾。這一罕見盛況,為天龍八部所見。


    “夜叉”是佛經中的一種鬼神,其中首領有“夜叉八大將”、“******夜叉將”等。“夜叉”本義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輕靈、秘密等意思。


    “維摩經”注:“什曰:‘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空虛,三、天夜叉也。’”現在人們說到“夜叉”常指惡鬼。但在佛經中,很多夜叉受佛教化轉為護法善神,夜叉八大將的任務是“維護眾生界”。


    “乾達婆”又稱為“香神”,是一種不吃酒肉、隻尋香氣作為滋養的神,是服侍帝釋天的專管奏樂演唱的樂神之一,身上發出濃冽的香氣。


    “乾達婆”在梵語中有“變幻莫測”的意思,魔術師也叫“乾達婆”,海市蜃樓叫做“乾達婆城”。香氣和音樂都是隱約縹緲,難以捉摸。


    而“阿修羅”這種神道怪物非常特別,男的極醜陋,而女的極美麗。神秘的阿修羅王常常率部和帝釋天戰鬥,因為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好食物,帝釋有美食而無美女。


    兩族之間互相妒忌搶奪,每有惡戰,總是打得天翻地覆。大戰的結果,阿修羅往往戰敗,上天下地無處可逃,於是化身潛入藕的絲孔之中。


    傳說中的阿修羅王性子極度暴躁、執拗而善妒。釋迦牟尼曾說法,說“四念處”,阿修羅王也說法,說“五念處”;釋迦牟尼說“三十七道品”,阿修羅王偏又多一品。


    “說三十八道品”。《大智度論》卷三十五:“阿修羅其心不端故,常疑於佛,謂佛助天。佛為說‘五眾’,謂有六眾,不為說一;若說‘四諦’,謂有五諦,不說一事。”


    “五眾”即五蘊”,四諦是佛法中的基本觀念。而且阿修羅王的權力很大,能力很大,就是愛搞“天下大亂,越亂越好”的事。


    阿修羅又疑心很重,在聽佛說法時,疑心佛偏袒帝釋,故意少說了一樣。所以說佛經中的神話故事大都是譬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盜墓高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生於十七世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生於十七世紀並收藏盜墓高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