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勝雙眼一眯,全身殺氣收束在刀鋒,朵朵青雲從體內發散而出,伴隨著一聲龍吟,冷月刀鋒筆直的斬向耶律國珍的首級。
耶律國珍心知不妙,慌忙揮舞手中走水綠沉槍點出三二十道槍影,妄圖以同歸於盡之法逼退關勝。
槍影閃過,青雲消散,耶律國珍點碎了關勝斬出的青龍,可不等他高興,一彎冷月落在了他的肩頭,寒光一閃,耶律國珍大好頭顱飛到了半空。
春秋刀法——青龍偃月,青龍在前迷惑敵人,偃月在後一刀梟首,耶律國珍雖然是遼國年青一代少有的青年才俊,卻也敵不過這斬首一刀。
隨著耶律國珍陣亡,遼國的軍陣之中僅剩咬兒惟康一人,秦寒令旗招展,大梁大軍奮勇衝鋒,今日,便要占了這瀛洲城!
伴隨著大梁士卒衝鋒的不僅有衝鋒在前的將領,更有一輛輛威武不凡的戰車——奔雷車。
《蕩寇誌》的主題思想可謂封建糟粕,愚不可及,人物描寫也乏善可陳,遠不如水滸生動,唯有想象力是明清中的頂尖,尤其是對於科技武器的想象力,絕對是前幾名。
俞萬春生活在清末太平天國時期,有感於當時百姓受盜賊橫行之苦,因而深惡盜賊,有“既是忠義,必不做強盜;既是強盜,必不算忠義”的話,並進而著書立論,要使“天下後世深明盜賊忠義之辨,絲毫不容假借”。
牛逼之處也在於此,一個愚忠的清朝人,裏麵出現了後世才有的潛水艇(沉螺舟)、定時炸彈(鋼輪火櫃)、火箭炮(飛天神雷),坦克(奔雷車),裝甲車(奔雷車),機槍(落匣連珠銃),熱武器冷卻係統(落匣連珠銃),甚至暢想了這些武器如何對戰,有些人因此稱之為科幻鼻祖。
此時隨著大梁士卒一同進攻的便是劉慧娘設計研發的奔雷車,劉慧娘早早獻上了奔雷車圖紙,隻不過秦寒計劃用奔雷車收複燕雲,便一直暗中製造,雪藏於倉庫,如今卻是該亮相了。
奔雷車有一丈四尺闊,二丈四尺深,三丈高矮,三輪,八馬,一轅,中分三層,上一層大銃,中一層強弩,下一層長矛利鉤,車後還有四個翻山輪,看起來和呂公車八成相似,利於平坦路途奔馳,不利於山川險地。
可事實上,這奔雷車卻是車在前,馬在後,平坦處,馬駕車;險難處,車帶馬。
三輪八馬,隻用一根車轅,妙處隻在那小輪上,轉折最靈,車下有簧板,輪邊有尖腳,那怕八尺闊的壕溝,五尺高的拒馬,都阻攔不得。
轂後又拖兩扇鐵蓖,防敵兵撒鐵蒺藜搠馬腳,遇著鐵蓖便掃了開去,若是收兵迴時,將馬頭帶轉,仍可馬前車後,倒退而迴。
弓弩銑矢仍向著外麵,敵人不能追逼,隨地紮營,便將車來作圍垣,人馬都歇在裏麵,車內便是帳房,勝如銅牆鐵壁,隻有高山不能上,雜樹林內不能進去,餘外都去得。
奔雷車正麵刻作一巨獸頭麵,油漆畫成五彩顏色,兩隻巴鬥大小眼睛,直通車內的上一層,便當作兩個炮眼;巨口開張,中一層軍士俱在口內,那弩箭便從口內噴射出;下一層便是巨獸頦下,六枝長矛、四把撓鉤當作須髯,裏麵鉤矛壯士俱披鐵甲。
車的周圍俱用生牛皮,蘑菇大釘釘牢,裏麵墊著人發,頭發裏層又鋪綿紙,所以槍箭銃炮萬不能傷,車後一轅四衡,駕著八匹馬。車上又有小小一座西洋樓在獸額上,裏麵立得一個人,執著一麵令旗,為全軍耳目。
上一層的兩座火銃名喚“落匣連珠銃”,上麵一隻銅戽子,容得本銃四十出火藥、四十出鉛子。
但將銅戽內火藥、鉛子加足,又將下麵銃門火藥點著,那銅戽中的火藥、鉛子自能落匣,溜入銃管,向外轟打,不煩人裝灌,便銃聲絡繹不絕,直待四十銃發完了方止。
若四十銃不足用,隻顧將火藥、鉛子加入銅戽,那怕千百聲,陸續發出不斷,更防銃管熱炸,銃下各備大水壺一把,頻頻澆灌。
那銃能發一千餘步遠近,都從巨獸眼眶中發出,車後又有四個翻山輪,激那石子飛出去,石子大小不等,小者飛得遠,大者飛得近,也有數百步可發。
那車每輛共用三十人:六個人在上層用銃,八個人在中層使弩,十個人在下層用鉤矛,五個人在車後步行駕馬,一個人在西洋樓內掌令旗。
軍士不須習練,一指撥便會,隻要進退有序,那車發動了,分明是陸地狴犴,果有轟雷掣電之威,倒海排山之勢。
簡而言之,這奔雷車便是古代版的坦克裝甲車,還是裝備了機槍的坦克,雖然奈何不得絕頂高手,野戰清小兵卻是輕而易舉,尤其是連弩和落匣連珠銃,更是殺敵利器,比之遼人最為畏懼的八牛弩還要更勝一籌。
火銃到時,屍骸粉碎;矢石落處,血雨紛飛,那車中強弩的羽箭,八尺長短,橫射來,遇著人馬,五六七八個的平穿過,遼兵如何抵敵得,都棄甲拋戈,叫苦連天,各逃性命。
別說他們,便是大梁軍將見了這奔雷車也驚詫不已,即便早就知曉劉慧娘才學絕世,如今才是真正佩服這位工部尚書。
瀛洲城守軍並不多,若非耶律國珍和耶律國寶各自帶了一萬兵馬,怕是早就被攻破了,可即便如此,也阻攔不了大梁的進攻。
野戰,奔雷車招唿,攻城,秦寒用飛天神雷和鋼輪火櫃,一個時辰之後,遼國大軍徹底崩潰,大梁士卒攻入瀛洲城,收複了瀛洲。
遼將咬兒惟康的運氣還算不錯,左衝右突,愣是突出了包圍圈,可不巧的是,不等跑遠,被史文恭發現了,史文恭怎會放過這天降大功,一箭射出,結果了他的性命。
占領瀛洲城之後,秦寒一邊出榜安民,一邊命令繼續前進,僅僅三五日,便把整個瀛洲徹底占據,留下足夠人手看守,秦寒兵發莫州。
書客居閱址:
耶律國珍心知不妙,慌忙揮舞手中走水綠沉槍點出三二十道槍影,妄圖以同歸於盡之法逼退關勝。
槍影閃過,青雲消散,耶律國珍點碎了關勝斬出的青龍,可不等他高興,一彎冷月落在了他的肩頭,寒光一閃,耶律國珍大好頭顱飛到了半空。
春秋刀法——青龍偃月,青龍在前迷惑敵人,偃月在後一刀梟首,耶律國珍雖然是遼國年青一代少有的青年才俊,卻也敵不過這斬首一刀。
隨著耶律國珍陣亡,遼國的軍陣之中僅剩咬兒惟康一人,秦寒令旗招展,大梁大軍奮勇衝鋒,今日,便要占了這瀛洲城!
伴隨著大梁士卒衝鋒的不僅有衝鋒在前的將領,更有一輛輛威武不凡的戰車——奔雷車。
《蕩寇誌》的主題思想可謂封建糟粕,愚不可及,人物描寫也乏善可陳,遠不如水滸生動,唯有想象力是明清中的頂尖,尤其是對於科技武器的想象力,絕對是前幾名。
俞萬春生活在清末太平天國時期,有感於當時百姓受盜賊橫行之苦,因而深惡盜賊,有“既是忠義,必不做強盜;既是強盜,必不算忠義”的話,並進而著書立論,要使“天下後世深明盜賊忠義之辨,絲毫不容假借”。
牛逼之處也在於此,一個愚忠的清朝人,裏麵出現了後世才有的潛水艇(沉螺舟)、定時炸彈(鋼輪火櫃)、火箭炮(飛天神雷),坦克(奔雷車),裝甲車(奔雷車),機槍(落匣連珠銃),熱武器冷卻係統(落匣連珠銃),甚至暢想了這些武器如何對戰,有些人因此稱之為科幻鼻祖。
此時隨著大梁士卒一同進攻的便是劉慧娘設計研發的奔雷車,劉慧娘早早獻上了奔雷車圖紙,隻不過秦寒計劃用奔雷車收複燕雲,便一直暗中製造,雪藏於倉庫,如今卻是該亮相了。
奔雷車有一丈四尺闊,二丈四尺深,三丈高矮,三輪,八馬,一轅,中分三層,上一層大銃,中一層強弩,下一層長矛利鉤,車後還有四個翻山輪,看起來和呂公車八成相似,利於平坦路途奔馳,不利於山川險地。
可事實上,這奔雷車卻是車在前,馬在後,平坦處,馬駕車;險難處,車帶馬。
三輪八馬,隻用一根車轅,妙處隻在那小輪上,轉折最靈,車下有簧板,輪邊有尖腳,那怕八尺闊的壕溝,五尺高的拒馬,都阻攔不得。
轂後又拖兩扇鐵蓖,防敵兵撒鐵蒺藜搠馬腳,遇著鐵蓖便掃了開去,若是收兵迴時,將馬頭帶轉,仍可馬前車後,倒退而迴。
弓弩銑矢仍向著外麵,敵人不能追逼,隨地紮營,便將車來作圍垣,人馬都歇在裏麵,車內便是帳房,勝如銅牆鐵壁,隻有高山不能上,雜樹林內不能進去,餘外都去得。
奔雷車正麵刻作一巨獸頭麵,油漆畫成五彩顏色,兩隻巴鬥大小眼睛,直通車內的上一層,便當作兩個炮眼;巨口開張,中一層軍士俱在口內,那弩箭便從口內噴射出;下一層便是巨獸頦下,六枝長矛、四把撓鉤當作須髯,裏麵鉤矛壯士俱披鐵甲。
車的周圍俱用生牛皮,蘑菇大釘釘牢,裏麵墊著人發,頭發裏層又鋪綿紙,所以槍箭銃炮萬不能傷,車後一轅四衡,駕著八匹馬。車上又有小小一座西洋樓在獸額上,裏麵立得一個人,執著一麵令旗,為全軍耳目。
上一層的兩座火銃名喚“落匣連珠銃”,上麵一隻銅戽子,容得本銃四十出火藥、四十出鉛子。
但將銅戽內火藥、鉛子加足,又將下麵銃門火藥點著,那銅戽中的火藥、鉛子自能落匣,溜入銃管,向外轟打,不煩人裝灌,便銃聲絡繹不絕,直待四十銃發完了方止。
若四十銃不足用,隻顧將火藥、鉛子加入銅戽,那怕千百聲,陸續發出不斷,更防銃管熱炸,銃下各備大水壺一把,頻頻澆灌。
那銃能發一千餘步遠近,都從巨獸眼眶中發出,車後又有四個翻山輪,激那石子飛出去,石子大小不等,小者飛得遠,大者飛得近,也有數百步可發。
那車每輛共用三十人:六個人在上層用銃,八個人在中層使弩,十個人在下層用鉤矛,五個人在車後步行駕馬,一個人在西洋樓內掌令旗。
軍士不須習練,一指撥便會,隻要進退有序,那車發動了,分明是陸地狴犴,果有轟雷掣電之威,倒海排山之勢。
簡而言之,這奔雷車便是古代版的坦克裝甲車,還是裝備了機槍的坦克,雖然奈何不得絕頂高手,野戰清小兵卻是輕而易舉,尤其是連弩和落匣連珠銃,更是殺敵利器,比之遼人最為畏懼的八牛弩還要更勝一籌。
火銃到時,屍骸粉碎;矢石落處,血雨紛飛,那車中強弩的羽箭,八尺長短,橫射來,遇著人馬,五六七八個的平穿過,遼兵如何抵敵得,都棄甲拋戈,叫苦連天,各逃性命。
別說他們,便是大梁軍將見了這奔雷車也驚詫不已,即便早就知曉劉慧娘才學絕世,如今才是真正佩服這位工部尚書。
瀛洲城守軍並不多,若非耶律國珍和耶律國寶各自帶了一萬兵馬,怕是早就被攻破了,可即便如此,也阻攔不了大梁的進攻。
野戰,奔雷車招唿,攻城,秦寒用飛天神雷和鋼輪火櫃,一個時辰之後,遼國大軍徹底崩潰,大梁士卒攻入瀛洲城,收複了瀛洲。
遼將咬兒惟康的運氣還算不錯,左衝右突,愣是突出了包圍圈,可不巧的是,不等跑遠,被史文恭發現了,史文恭怎會放過這天降大功,一箭射出,結果了他的性命。
占領瀛洲城之後,秦寒一邊出榜安民,一邊命令繼續前進,僅僅三五日,便把整個瀛洲徹底占據,留下足夠人手看守,秦寒兵發莫州。
書客居閱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