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的大局已定之後,天色已經微明了。
邵波親率數百騎親衛,匆匆打馬奔至趙崇軍陣之前。
“末將邵波救駕來遲,請陛下責罰!”邵波翻身下馬,單膝跪在趙崇軍帳外麵,高聲道。
“邵將軍此番掃蕩河套內外,一舉滅了阿拉格的根基,於大雍來說乃是大功。
昨夜又一舉擊潰阿拉格,如此戰功,朕定會封賞,何罪之有?來,愛卿快快請起。”軍帳的門簾被人自內部一掀,一身甲胄的趙崇滿臉輕鬆的跨步上前,親手扶起了邵波。
“隨朕進帳!”趙崇親自拉著邵波的手臂,笑著說道。
眾將也魚貫而入。數十名身著甲胄的將軍們將本不算小的軍帳,幾乎站滿了。
“邵將軍,此番掃蕩河套內外,又迴軍馳援,將士們的折損情況如何?”趙崇在主座上坐定之後,急切的問道。
雖已經有數日之前的軍報送來,但是具體內情和之後得幾日,由於北兩軍切斷了信鷹的往來,總是會有新的情況和時自己沒有了解清楚的。
“迴陛下,末將和陶修將軍,顧濤將軍,三路騎兵匯合之後原有四萬騎,先是遭遇阿拉格主力大軍,但是阿拉格僅僅留下兩萬騎牽製我軍之後,便大部急速南下了。
末將遵陛下之命沒有追擊,而是揮軍一路向北。
在黃河邊上留下顧濤本部人馬牽製涼軍後,率騎兵將近三萬騎渡河。
因渡河期間有些變故,先頭渡河的陶修將軍在不得已之下,隻率先頭五千騎攻入涼軍留守鐵騎的軍營,一舉消滅了三千餘騎北涼留守老營的精銳鐵騎。
後因涼軍組織起萬餘騎反撲,猝不及防之下,雖力戰但還是幾乎全軍殞命沙場。
末將清晨時分渡河完畢後,略作修整便前去支援。卻沒有接應到陶將軍。
將軍的將旗被發現時,被數百名袍澤用身體堆積之下,保持著高高豎立的姿態。陶將軍仰倒在將旗之下,力竭而亡時尤圓睜怒目手持軍刀不肯鬆開。
這是將軍佩刀,末將已經親自帶迴,現交還陛下!”邵波說完,自腰間解下了一柄和自己腰懸的製式相同的軍刀,雙手舉在頭頂。
趙崇起身上前,伸手輕輕接過後,仔細的懸於右腰間:“此刀朕暫時收迴,待迴到長安論功行賞之時,再賜予陶家虎子。”
“末將四萬騎兵,到渡河時,兵力尚有三萬八千餘騎。顧濤麾下萬騎,折損大約五百。末將為了能安心渡河,命其留在黃河南岸保護末將的後背。
顧將軍硬接涼軍的攻擊將近三個時辰,折損了三千餘騎。
到昨日為止,尚有軍報傳來,稟明騎兵餘五千餘,算起來,也折損過半了,但是兩軍兩萬餘騎,也在我軍的數次反擊之下,折損嚴重,雖然沒有詳情,但估算下來,最少也損失了萬騎。
末將等在渡河之前,將多餘戰馬全部留在了南岸,所以顧將軍現有戰馬三萬多匹。一人六七匹戰馬的配置,讓探馬的機動能力大增,如今還在一路向東和追擊的涼軍周旋。
末將兩萬八千騎,渡河以後,先頭五千人馬幾乎全部折損,後掃蕩塞上二十四大部族,又折損兩千餘。我軍一路殺敵數萬,阿拉格留在河套老營的青壯牧民也依慣例全部斬殺。
搶奪上等涼馬十餘萬匹,駑馬,牛羊無數,末將留下五百騎兵緩緩驅趕著向南而來,如今估計剛過了黃河。
此番末將一路南下,經過昨夜半夜廝殺,尚有騎兵將近兩萬騎。
昨夜正麵殺敵擊五千餘。涼軍崩潰之後,四麵追擊,又斬殺萬餘!據探馬匯報,涼軍最大一股逃散軍馬不過三千騎,其餘四散者約有萬騎!
末將指揮不力,讓大雍陣前折損大將,損失騎兵近半,又讓涼酋逃脫,請陛下治罪。”邵波遞刀後,繼續匯報了戰況後,再次跪地請罪道。
“邵將軍不必如此,且不說朕早已經接到軍報,知曉了前因後果。
單是從陶將軍與愛卿同出於當年的青龍衛的淵源和兩位在軍中被傳為一時佳話的袍澤情誼來看,朕也不願怪罪你指揮不力。
將軍難免陣上亡,戰陣之上,誰又能避免的了此事昵!
至於昨夜故意放開兩翼,放阿拉格逃脫,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將軍提前一天趕到,兵力並不占優勢,將士們又是人困馬乏之下,確實不宜與敵軍死戰。
若是四麵圍困,涼軍絕命反擊之下,隻怕兒郎們損失更重。
如今阿拉格沒有了根基,放其離去,也算是在河北丟一個大麻煩過去。大都想要收拾他,也免不了有一番內耗。將軍有此眼光,也是著眼大局。
雖然阿拉格十分想要朕的這顆頭顱,但是朕對他的腦袋卻是不怎麽感興趣。就留給大都城裏的那位去操心吧。
至於陶將軍陣亡一事,朕也萬分痛心,想我大雍僅自瓊州立足以來,為國戰死沙場的將士還少嗎!
不說前有魏帥,戴將軍,宋將軍,還有數日前朝廷轉送來駐守滁州附近的魏將軍,董將軍,單是此戰倒在河套內外的將士,就已經有兩三萬之多了。
當然,這些血債,大雍的將士們一定會用手中的軍刀,一筆一筆的向北涼連本帶利的全部收迴來的。”趙崇本就憂心了一夜,直到五更以後,才因為局勢的好轉,而放下心來。
如今一見麾下大將圓滿的完成了既定戰略,又比預期時間更早一日的迴軍馳援,心中對於邵波戰功的評定早已經做出了決定。
此番雖然折損了大將,但是也不好苛責活下來的將軍。於是開口半是感概半是安慰道。
“謝陛下!”邵波聞言,心中更是感激。原本痛失袍澤,已經內疚了一路。如今又陛下親口開釋。心中一時間好受了許多。但是戰事到此,遠沒有結束。
而麾下騎兵一路勞頓,也確實不宜立即追擊殘敵。
所以謝過之後,也就退在一旁,等待陛下吩咐了。
邵波親率數百騎親衛,匆匆打馬奔至趙崇軍陣之前。
“末將邵波救駕來遲,請陛下責罰!”邵波翻身下馬,單膝跪在趙崇軍帳外麵,高聲道。
“邵將軍此番掃蕩河套內外,一舉滅了阿拉格的根基,於大雍來說乃是大功。
昨夜又一舉擊潰阿拉格,如此戰功,朕定會封賞,何罪之有?來,愛卿快快請起。”軍帳的門簾被人自內部一掀,一身甲胄的趙崇滿臉輕鬆的跨步上前,親手扶起了邵波。
“隨朕進帳!”趙崇親自拉著邵波的手臂,笑著說道。
眾將也魚貫而入。數十名身著甲胄的將軍們將本不算小的軍帳,幾乎站滿了。
“邵將軍,此番掃蕩河套內外,又迴軍馳援,將士們的折損情況如何?”趙崇在主座上坐定之後,急切的問道。
雖已經有數日之前的軍報送來,但是具體內情和之後得幾日,由於北兩軍切斷了信鷹的往來,總是會有新的情況和時自己沒有了解清楚的。
“迴陛下,末將和陶修將軍,顧濤將軍,三路騎兵匯合之後原有四萬騎,先是遭遇阿拉格主力大軍,但是阿拉格僅僅留下兩萬騎牽製我軍之後,便大部急速南下了。
末將遵陛下之命沒有追擊,而是揮軍一路向北。
在黃河邊上留下顧濤本部人馬牽製涼軍後,率騎兵將近三萬騎渡河。
因渡河期間有些變故,先頭渡河的陶修將軍在不得已之下,隻率先頭五千騎攻入涼軍留守鐵騎的軍營,一舉消滅了三千餘騎北涼留守老營的精銳鐵騎。
後因涼軍組織起萬餘騎反撲,猝不及防之下,雖力戰但還是幾乎全軍殞命沙場。
末將清晨時分渡河完畢後,略作修整便前去支援。卻沒有接應到陶將軍。
將軍的將旗被發現時,被數百名袍澤用身體堆積之下,保持著高高豎立的姿態。陶將軍仰倒在將旗之下,力竭而亡時尤圓睜怒目手持軍刀不肯鬆開。
這是將軍佩刀,末將已經親自帶迴,現交還陛下!”邵波說完,自腰間解下了一柄和自己腰懸的製式相同的軍刀,雙手舉在頭頂。
趙崇起身上前,伸手輕輕接過後,仔細的懸於右腰間:“此刀朕暫時收迴,待迴到長安論功行賞之時,再賜予陶家虎子。”
“末將四萬騎兵,到渡河時,兵力尚有三萬八千餘騎。顧濤麾下萬騎,折損大約五百。末將為了能安心渡河,命其留在黃河南岸保護末將的後背。
顧將軍硬接涼軍的攻擊將近三個時辰,折損了三千餘騎。
到昨日為止,尚有軍報傳來,稟明騎兵餘五千餘,算起來,也折損過半了,但是兩軍兩萬餘騎,也在我軍的數次反擊之下,折損嚴重,雖然沒有詳情,但估算下來,最少也損失了萬騎。
末將等在渡河之前,將多餘戰馬全部留在了南岸,所以顧將軍現有戰馬三萬多匹。一人六七匹戰馬的配置,讓探馬的機動能力大增,如今還在一路向東和追擊的涼軍周旋。
末將兩萬八千騎,渡河以後,先頭五千人馬幾乎全部折損,後掃蕩塞上二十四大部族,又折損兩千餘。我軍一路殺敵數萬,阿拉格留在河套老營的青壯牧民也依慣例全部斬殺。
搶奪上等涼馬十餘萬匹,駑馬,牛羊無數,末將留下五百騎兵緩緩驅趕著向南而來,如今估計剛過了黃河。
此番末將一路南下,經過昨夜半夜廝殺,尚有騎兵將近兩萬騎。
昨夜正麵殺敵擊五千餘。涼軍崩潰之後,四麵追擊,又斬殺萬餘!據探馬匯報,涼軍最大一股逃散軍馬不過三千騎,其餘四散者約有萬騎!
末將指揮不力,讓大雍陣前折損大將,損失騎兵近半,又讓涼酋逃脫,請陛下治罪。”邵波遞刀後,繼續匯報了戰況後,再次跪地請罪道。
“邵將軍不必如此,且不說朕早已經接到軍報,知曉了前因後果。
單是從陶將軍與愛卿同出於當年的青龍衛的淵源和兩位在軍中被傳為一時佳話的袍澤情誼來看,朕也不願怪罪你指揮不力。
將軍難免陣上亡,戰陣之上,誰又能避免的了此事昵!
至於昨夜故意放開兩翼,放阿拉格逃脫,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將軍提前一天趕到,兵力並不占優勢,將士們又是人困馬乏之下,確實不宜與敵軍死戰。
若是四麵圍困,涼軍絕命反擊之下,隻怕兒郎們損失更重。
如今阿拉格沒有了根基,放其離去,也算是在河北丟一個大麻煩過去。大都想要收拾他,也免不了有一番內耗。將軍有此眼光,也是著眼大局。
雖然阿拉格十分想要朕的這顆頭顱,但是朕對他的腦袋卻是不怎麽感興趣。就留給大都城裏的那位去操心吧。
至於陶將軍陣亡一事,朕也萬分痛心,想我大雍僅自瓊州立足以來,為國戰死沙場的將士還少嗎!
不說前有魏帥,戴將軍,宋將軍,還有數日前朝廷轉送來駐守滁州附近的魏將軍,董將軍,單是此戰倒在河套內外的將士,就已經有兩三萬之多了。
當然,這些血債,大雍的將士們一定會用手中的軍刀,一筆一筆的向北涼連本帶利的全部收迴來的。”趙崇本就憂心了一夜,直到五更以後,才因為局勢的好轉,而放下心來。
如今一見麾下大將圓滿的完成了既定戰略,又比預期時間更早一日的迴軍馳援,心中對於邵波戰功的評定早已經做出了決定。
此番雖然折損了大將,但是也不好苛責活下來的將軍。於是開口半是感概半是安慰道。
“謝陛下!”邵波聞言,心中更是感激。原本痛失袍澤,已經內疚了一路。如今又陛下親口開釋。心中一時間好受了許多。但是戰事到此,遠沒有結束。
而麾下騎兵一路勞頓,也確實不宜立即追擊殘敵。
所以謝過之後,也就退在一旁,等待陛下吩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