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頭上的危局在李文朗以及五百老卒的馳援下,暫時穩住了局麵。
那名兇悍異常的護淩軍千夫長,僅僅和李文朗接了一招便急速退至軍卒陣後。龜縮在城頭上被撕開的口子裏,開始反攻為守起來。靜待其餘地段上的涼軍再有突破後的唿應。
有了昨日的教訓,護淩軍今日也做足了準備。特意帶上了數十麵臨時用胡楊巨木打造的巨盾。一麵足有數十斤,專門由壯碩力大的軍卒,在雲梯架穩,城頭有了接應之後,才搬上城頭。
此時用來固守一段城牆倒是稱手的很。厚達數寸的胡楊木盾頂在最前方,弩箭近距離射中,雖入木大半,但始終不能洞穿。
盾牌後方數十涼卒死死頂住,弩箭巨大的力道,在數十人的合力抗擊之下,也顯得有心無力了。
護淩軍軍卒乘機加快了登城的速度,五百餘人,幾乎全部擠上了城頭。在巨盾之後,等待著前軍在其餘點位上的突破。
局麵一時間僵持不下。
涼卒前軍今日也爆發出最強悍的戰意。
在萬夫長一次次的催促下,洶湧如潮水般的一次次撲向堅挺如礁石一般的城牆。攻擊波次也一次連著一次。
攻城的涼軍身後,原本散亂的軍陣,在兩位萬夫長的授意之下,緩緩向前壓來。距離一度挺進到了四百步內。
城頭的守軍兵力本就不足,應對攀附雲梯的涼軍,尚且有些吃力。也就顧不上遠程的打擊了。眼看著涼軍軍陣壓到了四百步內也毫無反應。
如此一來,涼軍就更加大膽的繼續向前逼近。最後派出數千騎兵舉起騎盾,護住身後數千舉起騎弓的騎兵,再燃起一排火把,在城下開始拋射起帶著火焰的長箭。
涼軍長箭箭簇狹長沉重,近距離的破甲能力十分強悍。雖是仰射,但是勝在數量密集。頓時讓城頭的守軍損失劇增。城頭上幾處顫巍巍的木製角樓頓時中箭火起。
火焰在幹透了木料上瞬間起勢。
城頭的壓力一鬆,城下的涼軍頓時士氣大漲。紛紛加快腳步。受到城下長箭的馳援,前軍頓時在多處城頭打開了缺口。挺著彎刀的涼卒紛紛躍了上來。
負責守城的禁衛軍都指揮使,拚殺嘶吼,調度指揮了半日,正口幹舌燥之時,又猛然遭受到了城下長箭的壓製,頓時壓力劇增。麵對多處登上城頭的涼軍,更是驚怒交加。
但是手中兵力如此,似乎也無力迴天了。
李文朗麾下五百老卒跟在將軍身後,正死死盯住護淩軍的盾牆。突聞身後的嘈雜喧嘩,緊接著一名老卒渾身帶血的奔將過來,大聲吼道:“將軍,涼軍多處登上城頭。這城隻怕是守不住了。”
“鏗鏘”李文朗隨手一刀劈飛了一枚激射而來的長箭,瞪大了眼睛吼道:“無需慌亂,城下還有兩千禁衛軍在,我們的身後還是安全的。”
一聲吼過,轉眼再看向那道礙眼至極的盾牆,以及盾牆後方唿喝著結陣,準備再次突擊唿應前軍的護淩軍軍卒,猛然提高了嗓門,粗聲大喝道:“點火把,弩箭準備,給老子燒死這群北涼蠻子。”
身後老卒,聞聲飛快的取來十數根塌下來的還帶著火焰的角樓木料,李文朗身後老卒們動作嫻熟的分作三排。每排不過數十人。
隨著機括擊發的聲音連續不斷的響起,強勁的弩箭就開始了肆虐。由於是抵近平射,準頭十分的靠譜。當兩百餘枚帶火的弩箭紮在了胡楊木盾之上的時候。
幹枯已經不知多少年月的胡楊木終於被點燃了。煙和火光,頓時肆虐起來。不過一炷香的時間,盾牆就再也維持不住了。被燙的難以忍受的涼卒紛紛推倒了盾牌,重新抄起了彎刀。
四百餘人的護淩軍,麵對的是數量幾乎相等的老西軍悍卒!
同樣的精銳之名遠播的兩支軍旅,在狹窄到不過十數步的城頭相遇。
馬刀對上彎刀,似乎是避無可避,也就隻有正麵廝殺一途了。
“將軍,後方禁衛軍的兄弟們有些頂不住了。”李文朗看著熊熊燃燒的盾牆,身後又奔來一名親衛,語氣急促的喊道。
“你們二人帶上本部人馬,前去馳援。”李文朗眼光一凝,盯在身後兩名部將的身上,沉聲吩咐道。
李文朗麾下前後補充的兵力,約有一萬騎兵,在河西走廊肆虐十餘年,給北涼分布在此的牧民和臣服的部族帶來了難以磨滅的恐怖記憶。當然也付出了傷亡數千騎的代價。
更是在剛剛被攻破的玉門關前,再次倒下了四千餘騎!
這十年裏,光是陣亡的正將級別的將軍就有六人,陣亡的都指揮更達數十人。
萬騎的折損,讓如今僅餘的五百老卒中,正將級別的將軍隻能當都指揮用,都指揮當伍長,伍長充當軍卒!
所以兩名正將級別的部將轉身的時候,跟在兩人身後的隻有兩百餘老卒。
但是他們的戰力,自然是遠遠優於當年剛剛北上時同等兵力的戰力。
有了這兩百人的加入,居中調度的都指揮使頓時壓力大減。局麵再一次被控製下來。由於涼軍已經衝上城頭,擔心誤傷之下,城下的長箭拋射,慢慢停了下來。
這也讓城頭的守軍大大的鬆了口氣。
盾牆的火焰,熊熊燃燒的時候,護淩軍的步戰軍陣也集結完畢,就等著火勢減弱,便開始唿應前軍。
原本護淩軍的千夫長原本想推著盾牆不斷前進,但步戰陣型還沒有集結完畢,就遭受到了李文朗麾下的火箭攢射。
此時也就顧不上再利用盾牆,隻得準備改用彎刀解決了。
護淩軍雖及擅長騎戰,尤其是狼群戰術已經被運用到了極致。但是步戰以及近身廝殺,也不是弱項。自成軍以來,還沒有怵過任何對手!
但是讓護淩軍意想不到的是,盾牆雖然還在熊熊燃燒,可是對手的弩箭卻是沒有停息。依舊是每輪數十支的弩箭,幾乎一刻不停的攢射。
那名兇悍異常的護淩軍千夫長,僅僅和李文朗接了一招便急速退至軍卒陣後。龜縮在城頭上被撕開的口子裏,開始反攻為守起來。靜待其餘地段上的涼軍再有突破後的唿應。
有了昨日的教訓,護淩軍今日也做足了準備。特意帶上了數十麵臨時用胡楊巨木打造的巨盾。一麵足有數十斤,專門由壯碩力大的軍卒,在雲梯架穩,城頭有了接應之後,才搬上城頭。
此時用來固守一段城牆倒是稱手的很。厚達數寸的胡楊木盾頂在最前方,弩箭近距離射中,雖入木大半,但始終不能洞穿。
盾牌後方數十涼卒死死頂住,弩箭巨大的力道,在數十人的合力抗擊之下,也顯得有心無力了。
護淩軍軍卒乘機加快了登城的速度,五百餘人,幾乎全部擠上了城頭。在巨盾之後,等待著前軍在其餘點位上的突破。
局麵一時間僵持不下。
涼卒前軍今日也爆發出最強悍的戰意。
在萬夫長一次次的催促下,洶湧如潮水般的一次次撲向堅挺如礁石一般的城牆。攻擊波次也一次連著一次。
攻城的涼軍身後,原本散亂的軍陣,在兩位萬夫長的授意之下,緩緩向前壓來。距離一度挺進到了四百步內。
城頭的守軍兵力本就不足,應對攀附雲梯的涼軍,尚且有些吃力。也就顧不上遠程的打擊了。眼看著涼軍軍陣壓到了四百步內也毫無反應。
如此一來,涼軍就更加大膽的繼續向前逼近。最後派出數千騎兵舉起騎盾,護住身後數千舉起騎弓的騎兵,再燃起一排火把,在城下開始拋射起帶著火焰的長箭。
涼軍長箭箭簇狹長沉重,近距離的破甲能力十分強悍。雖是仰射,但是勝在數量密集。頓時讓城頭的守軍損失劇增。城頭上幾處顫巍巍的木製角樓頓時中箭火起。
火焰在幹透了木料上瞬間起勢。
城頭的壓力一鬆,城下的涼軍頓時士氣大漲。紛紛加快腳步。受到城下長箭的馳援,前軍頓時在多處城頭打開了缺口。挺著彎刀的涼卒紛紛躍了上來。
負責守城的禁衛軍都指揮使,拚殺嘶吼,調度指揮了半日,正口幹舌燥之時,又猛然遭受到了城下長箭的壓製,頓時壓力劇增。麵對多處登上城頭的涼軍,更是驚怒交加。
但是手中兵力如此,似乎也無力迴天了。
李文朗麾下五百老卒跟在將軍身後,正死死盯住護淩軍的盾牆。突聞身後的嘈雜喧嘩,緊接著一名老卒渾身帶血的奔將過來,大聲吼道:“將軍,涼軍多處登上城頭。這城隻怕是守不住了。”
“鏗鏘”李文朗隨手一刀劈飛了一枚激射而來的長箭,瞪大了眼睛吼道:“無需慌亂,城下還有兩千禁衛軍在,我們的身後還是安全的。”
一聲吼過,轉眼再看向那道礙眼至極的盾牆,以及盾牆後方唿喝著結陣,準備再次突擊唿應前軍的護淩軍軍卒,猛然提高了嗓門,粗聲大喝道:“點火把,弩箭準備,給老子燒死這群北涼蠻子。”
身後老卒,聞聲飛快的取來十數根塌下來的還帶著火焰的角樓木料,李文朗身後老卒們動作嫻熟的分作三排。每排不過數十人。
隨著機括擊發的聲音連續不斷的響起,強勁的弩箭就開始了肆虐。由於是抵近平射,準頭十分的靠譜。當兩百餘枚帶火的弩箭紮在了胡楊木盾之上的時候。
幹枯已經不知多少年月的胡楊木終於被點燃了。煙和火光,頓時肆虐起來。不過一炷香的時間,盾牆就再也維持不住了。被燙的難以忍受的涼卒紛紛推倒了盾牌,重新抄起了彎刀。
四百餘人的護淩軍,麵對的是數量幾乎相等的老西軍悍卒!
同樣的精銳之名遠播的兩支軍旅,在狹窄到不過十數步的城頭相遇。
馬刀對上彎刀,似乎是避無可避,也就隻有正麵廝殺一途了。
“將軍,後方禁衛軍的兄弟們有些頂不住了。”李文朗看著熊熊燃燒的盾牆,身後又奔來一名親衛,語氣急促的喊道。
“你們二人帶上本部人馬,前去馳援。”李文朗眼光一凝,盯在身後兩名部將的身上,沉聲吩咐道。
李文朗麾下前後補充的兵力,約有一萬騎兵,在河西走廊肆虐十餘年,給北涼分布在此的牧民和臣服的部族帶來了難以磨滅的恐怖記憶。當然也付出了傷亡數千騎的代價。
更是在剛剛被攻破的玉門關前,再次倒下了四千餘騎!
這十年裏,光是陣亡的正將級別的將軍就有六人,陣亡的都指揮更達數十人。
萬騎的折損,讓如今僅餘的五百老卒中,正將級別的將軍隻能當都指揮用,都指揮當伍長,伍長充當軍卒!
所以兩名正將級別的部將轉身的時候,跟在兩人身後的隻有兩百餘老卒。
但是他們的戰力,自然是遠遠優於當年剛剛北上時同等兵力的戰力。
有了這兩百人的加入,居中調度的都指揮使頓時壓力大減。局麵再一次被控製下來。由於涼軍已經衝上城頭,擔心誤傷之下,城下的長箭拋射,慢慢停了下來。
這也讓城頭的守軍大大的鬆了口氣。
盾牆的火焰,熊熊燃燒的時候,護淩軍的步戰軍陣也集結完畢,就等著火勢減弱,便開始唿應前軍。
原本護淩軍的千夫長原本想推著盾牆不斷前進,但步戰陣型還沒有集結完畢,就遭受到了李文朗麾下的火箭攢射。
此時也就顧不上再利用盾牆,隻得準備改用彎刀解決了。
護淩軍雖及擅長騎戰,尤其是狼群戰術已經被運用到了極致。但是步戰以及近身廝殺,也不是弱項。自成軍以來,還沒有怵過任何對手!
但是讓護淩軍意想不到的是,盾牆雖然還在熊熊燃燒,可是對手的弩箭卻是沒有停息。依舊是每輪數十支的弩箭,幾乎一刻不停的攢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