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皇命,不僅讓李家上下一陣惶恐,激動。就連姚元興,魏劍秋兩人也大感意外。
兩人心裏幾乎同時嘀咕道:這小小的定遠將軍,就如此的得陛下寵信嗎!
不過片刻之後,兩人也就釋然了。在姚元興的心裏,潛意識裏是有著想要修補當年同守關中時產生的嫌隙的意思的。不然此次迴長安之後也不會第一個前來吊唁了。
至於魏劍秋就更加的不會將此等恩寵放在心上了。這位崛起與軍中的年輕將軍,在陛下麵前再如何得寵也不會對自己產生多大影響。
自己此次前來不過是替父親完成一樁未盡的遺願而已。此去之後,或許與李家就再無交集了。
兩人見女官前來傳聖意之後,齊齊起身告辭。
剩下李文山一人在廳堂之內,愣愣的想了半日後,才做出了將父親暫厝邙山的決定。至於聖命榮賜歸葬瓊州靈山一事,還是該等一等三弟迴來再護送靈柩南下為好。
兄弟兩人,那時候,也該順便去看一看已經躺在瓊州靈山上數年了的二弟和二哥了。
......
長安城,太極宮中,趙崇剛剛結束了晨練。
等在殿內,正準備就著女官們提來的熱水洗漱一番。一道灰衣身影便出現在了空曠的大殿陰影處。
“怎麽樣?長興坊內的李將軍府,今日有許多貴客吧?”趙崇揮了揮手,伺候的宮女便魚貫而出。自己動手擰幹了毛巾簡單擦了擦臉上的汗。口中輕鬆隨意的問道。
“貴客倒是也有幾位,但不多。隻有姚元興姚大人和國舅爺魏將軍兩人而已。倒是恰巧都是奉招迴長安述職的。
姚大人應該隻是和李將軍有些交情。國舅爺也親自登門,恐怕就和魏帥有關了。”
灰衣老人淡淡的迴道。聊聊數句,便將長興坊內的情況說的清楚明白。仿佛是自己親身聽過一般。
“哦?也對。李將軍如今十年未歸。恐怕長安城內的文武百官,還願意記得李將軍的人已經不多了。文官不屑結交,這駐守關中的邊軍之中,以玄武軍軍力最多。其次就是青龍衛了,玄武軍中的武將和李家也頗有嫌隙。
門前冷落也就不足為怪了。隻是李將軍的老上級,馮哥以及在軍中有些香火情誼的羅天瑞為何沒有出現?”趙崇歎了口氣,腦海裏閃過那位木訥憨厚的少年身影來。和當年自己名為巡邊,實為安撫時的身影重重疊疊,幾乎分不清楚。
“坊間最近盛傳姚元興迴長安,十有八九迴直接入閣。有了這位潛在的閣臣第一個前去吊唁,隻怕消息傳開之後,今日開始,長興坊內的定遠將軍府就要熱鬧一些了。
至於馮將軍,隻怕是最近荊襄一帶是脫不開身了。羅將軍下午昨日下午已經前去祭拜過了。”
灰衣老人破天荒的多說了一句。讓趙崇頗有些意外的轉身抬頭,眼神直勾勾的盯著灰衣老人看來又數十息。
老人腳上是一雙灰布軟靴,一身灰袍幾乎罩住了整個身體。隻留巴掌大的臉龐露在趙崇的眼光直視之下。一雙眼睛和古井無波的臉,在趙崇數十息的注視之下,還是千年不變的冷漠。
“是啊,孟閣老確實老了,致士的折子已經留中了三道。至於這第四次,朕已經授意水校尉批紅了。內閣沒有了首輔,員額也出了缺了。姚大人自蜀中開始,曆經數地邊關曆練。也到了大用的時候了。
唉,這風陵渡口截殺一事不過十數日,荊襄一帶的軍情就微妙如此了嗎?看來魏將軍此次述職,來的正是時候,也省的我們在發一道便宜行事的軍令了。”
趙崇盯著灰衣老人的眼睛看了數十息後,又毫無征兆的收迴了目光。轉身時補充了一句隻在朝中極小範圍內流傳的一個消息。算是肯定了坊間最近傳的最盛的兩個傳聞了。
似是有些感概,又似乎話中還有些未盡之意。於是又接著說道:“昨日放出的信鷹告知家中的變故之後,李將軍是否有迴音?”
“路途遙遠,加上有河套阻隔,我們的信鷹能否安全找到李將軍,尚且不得而知。遠在千裏之外的李將軍那裏能有如此快的迴應。況且以李將軍的性格,隻怕是不會有迴應的。除非西域已經在將軍手中大定。”
灰衣老人搖了搖頭迴道。
......
距離長安城千裏之外的河西走廊的中段。
位於石羊河和茫茫戈壁沙漠之間的一塊綠洲之上,幾堆篝火劈劈啪啪的在空曠的原野上燃燒著,火光裏升騰出來的熱氣,驅散了河西走廊的春天裏猶自刺骨的冷意。
篝火映照著的營地裏,不過是數十頂大小不一的牛皮軍帳。還有胡楊林子裏,拴著的千餘匹雄健的涼馬。
被一眾軍帳圍在中央的是一頂毫不起眼的小帳篷。看大小,幾乎隻能一兩人容身。
這座營地當然就是李文朗分散在河西走廊沿線上眾多的扮作馬匪的老西軍的一處營地。這處營地的規模和人數也算是較大的一部了。領軍之人正是李文朗本人。
近十來年來一直保持著五百老卒和千餘匹駿馬的規模。已經是方圓百裏內赫赫有名的一支馬匪了。
“李將軍,我們在此地休整也有數日了。昨日有探馬兄弟們迴來說,西涼府附近最近又遷來了一個數千人的大部落。明日是否拔營南下,再去一趟西涼府外,取些牛羊和奶酒?”
李文朗接到了親衛遞來的一節竹管之後,就迴了自己的軍帳,半響不見出來。一直跟在李文朗身邊的章平,如今更是混成了這位年輕將軍的親衛統領。
此時手裏提著一根啃了一半的羊腿,大步走了過去,一掀門簾,粗聲粗氣的對著軍帳裏的李文浪問道。
“也好!吩咐兄弟們今夜早早休息。”李文朗瞪著血紅的眼睛,死死盯著手中剛剛收到的鷹信。聽到親衛統領的詢問,頭也沒有抬起,就點頭答應了下來。
兩人心裏幾乎同時嘀咕道:這小小的定遠將軍,就如此的得陛下寵信嗎!
不過片刻之後,兩人也就釋然了。在姚元興的心裏,潛意識裏是有著想要修補當年同守關中時產生的嫌隙的意思的。不然此次迴長安之後也不會第一個前來吊唁了。
至於魏劍秋就更加的不會將此等恩寵放在心上了。這位崛起與軍中的年輕將軍,在陛下麵前再如何得寵也不會對自己產生多大影響。
自己此次前來不過是替父親完成一樁未盡的遺願而已。此去之後,或許與李家就再無交集了。
兩人見女官前來傳聖意之後,齊齊起身告辭。
剩下李文山一人在廳堂之內,愣愣的想了半日後,才做出了將父親暫厝邙山的決定。至於聖命榮賜歸葬瓊州靈山一事,還是該等一等三弟迴來再護送靈柩南下為好。
兄弟兩人,那時候,也該順便去看一看已經躺在瓊州靈山上數年了的二弟和二哥了。
......
長安城,太極宮中,趙崇剛剛結束了晨練。
等在殿內,正準備就著女官們提來的熱水洗漱一番。一道灰衣身影便出現在了空曠的大殿陰影處。
“怎麽樣?長興坊內的李將軍府,今日有許多貴客吧?”趙崇揮了揮手,伺候的宮女便魚貫而出。自己動手擰幹了毛巾簡單擦了擦臉上的汗。口中輕鬆隨意的問道。
“貴客倒是也有幾位,但不多。隻有姚元興姚大人和國舅爺魏將軍兩人而已。倒是恰巧都是奉招迴長安述職的。
姚大人應該隻是和李將軍有些交情。國舅爺也親自登門,恐怕就和魏帥有關了。”
灰衣老人淡淡的迴道。聊聊數句,便將長興坊內的情況說的清楚明白。仿佛是自己親身聽過一般。
“哦?也對。李將軍如今十年未歸。恐怕長安城內的文武百官,還願意記得李將軍的人已經不多了。文官不屑結交,這駐守關中的邊軍之中,以玄武軍軍力最多。其次就是青龍衛了,玄武軍中的武將和李家也頗有嫌隙。
門前冷落也就不足為怪了。隻是李將軍的老上級,馮哥以及在軍中有些香火情誼的羅天瑞為何沒有出現?”趙崇歎了口氣,腦海裏閃過那位木訥憨厚的少年身影來。和當年自己名為巡邊,實為安撫時的身影重重疊疊,幾乎分不清楚。
“坊間最近盛傳姚元興迴長安,十有八九迴直接入閣。有了這位潛在的閣臣第一個前去吊唁,隻怕消息傳開之後,今日開始,長興坊內的定遠將軍府就要熱鬧一些了。
至於馮將軍,隻怕是最近荊襄一帶是脫不開身了。羅將軍下午昨日下午已經前去祭拜過了。”
灰衣老人破天荒的多說了一句。讓趙崇頗有些意外的轉身抬頭,眼神直勾勾的盯著灰衣老人看來又數十息。
老人腳上是一雙灰布軟靴,一身灰袍幾乎罩住了整個身體。隻留巴掌大的臉龐露在趙崇的眼光直視之下。一雙眼睛和古井無波的臉,在趙崇數十息的注視之下,還是千年不變的冷漠。
“是啊,孟閣老確實老了,致士的折子已經留中了三道。至於這第四次,朕已經授意水校尉批紅了。內閣沒有了首輔,員額也出了缺了。姚大人自蜀中開始,曆經數地邊關曆練。也到了大用的時候了。
唉,這風陵渡口截殺一事不過十數日,荊襄一帶的軍情就微妙如此了嗎?看來魏將軍此次述職,來的正是時候,也省的我們在發一道便宜行事的軍令了。”
趙崇盯著灰衣老人的眼睛看了數十息後,又毫無征兆的收迴了目光。轉身時補充了一句隻在朝中極小範圍內流傳的一個消息。算是肯定了坊間最近傳的最盛的兩個傳聞了。
似是有些感概,又似乎話中還有些未盡之意。於是又接著說道:“昨日放出的信鷹告知家中的變故之後,李將軍是否有迴音?”
“路途遙遠,加上有河套阻隔,我們的信鷹能否安全找到李將軍,尚且不得而知。遠在千裏之外的李將軍那裏能有如此快的迴應。況且以李將軍的性格,隻怕是不會有迴應的。除非西域已經在將軍手中大定。”
灰衣老人搖了搖頭迴道。
......
距離長安城千裏之外的河西走廊的中段。
位於石羊河和茫茫戈壁沙漠之間的一塊綠洲之上,幾堆篝火劈劈啪啪的在空曠的原野上燃燒著,火光裏升騰出來的熱氣,驅散了河西走廊的春天裏猶自刺骨的冷意。
篝火映照著的營地裏,不過是數十頂大小不一的牛皮軍帳。還有胡楊林子裏,拴著的千餘匹雄健的涼馬。
被一眾軍帳圍在中央的是一頂毫不起眼的小帳篷。看大小,幾乎隻能一兩人容身。
這座營地當然就是李文朗分散在河西走廊沿線上眾多的扮作馬匪的老西軍的一處營地。這處營地的規模和人數也算是較大的一部了。領軍之人正是李文朗本人。
近十來年來一直保持著五百老卒和千餘匹駿馬的規模。已經是方圓百裏內赫赫有名的一支馬匪了。
“李將軍,我們在此地休整也有數日了。昨日有探馬兄弟們迴來說,西涼府附近最近又遷來了一個數千人的大部落。明日是否拔營南下,再去一趟西涼府外,取些牛羊和奶酒?”
李文朗接到了親衛遞來的一節竹管之後,就迴了自己的軍帳,半響不見出來。一直跟在李文朗身邊的章平,如今更是混成了這位年輕將軍的親衛統領。
此時手裏提著一根啃了一半的羊腿,大步走了過去,一掀門簾,粗聲粗氣的對著軍帳裏的李文浪問道。
“也好!吩咐兄弟們今夜早早休息。”李文朗瞪著血紅的眼睛,死死盯著手中剛剛收到的鷹信。聽到親衛統領的詢問,頭也沒有抬起,就點頭答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