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永平十年起,持續了數十年的雍涼戰事,終於在大雍自東至兩淮,西至關中隴右的數千裏對峙一線上駐紮了將近三十萬邊軍,以及邊軍身後數十萬各州縣備軍之後,開始趨向寧靜。
當然這種寧靜也隻是相對而言,至於這數千裏對峙線上幾乎每月都會發生的探馬之間小規模的相遇,甚至是廝殺,相對於雙方駐守在邊境的數十萬計的大軍來說,幾乎是可以忽略的了。
至於大雍朝廷和駐守河套的北涼王庭可以冊封的南麵王阿拉格之間,發生在茫茫千裏的河西走廊之上的反複爭奪和廝殺,則被大雍朝廷和北涼王庭雙方極為默契的置之不聞了。
似乎這場持續不斷的驅趕和反驅趕,壓縮和反壓縮,雙方損失數以千計的殘酷至極的爭鬥,是一場不存在的戰爭一般。
李文朗留在關中單獨設營的五千老西軍騎卒,在關中一地名義上的最高軍政大佬的親自操持下以每兩年一批,每批千騎的速度,被陸續的送出了關中。
當最後一批千騎老騎卒跨上戰馬,北上河西走廊,當起了馬匪之後,幾乎已經沒有了具體實權的姚元興驟然感覺到了一陣陣的輕鬆愜意。
想來自己頭上虛掛著的主政關中的職銜,算是可以摘下來,向個皇帝交差了吧。
......
和平時期的時間總是過的太快。哪怕這種和平隻是暫時的。
經過工部戶部以及朝廷上的那位已經年過三旬的天子不遺餘力的財力人力上的支持,經過十餘年的營造,長安城再一次的展現出了天下雄城的輝煌與氣象。
而生活在大雍之下,長安城中的市井小民們,也算是享受到了十餘年的安定。
十年的安定足以讓長安城內的那些個王公貴族們忘記了渭水之濱當年西軍老卒以及玄武步卒們血戰廝殺時灑下的斑斑血跡。
河濱的處處風景秀麗之地,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了無數的館舍別院。
亭台樓閣之上,春來碧水生的時候,總是有著數不盡的俊男淑女流連忘返。
前人有詩雲: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誠不欺人也!
而這眾多的館舍之中,最近數年裏,風頭最盛的當然要數的緊靠著渭水河畔,以絲竹清悅而名滿長安城的青館了。
長安城中的一眾大小紈絝,公子王孫,乃至自詡風流的遷客騷人,特別是標榜詩書傳家的文官二代中,無一例外的都已能入青館遠遠聽過那位從來不以正容示人的館主人的絲竹聲引以為榮。
更不要說那些入過館主的別院裏的幸運兒了。
“姑姑,侄兒已經十八歲了,為什麽就不能出去闖蕩一番?”就是這樣的館舍後院之內,一名年輕人卻是憤憤不平的嘟囔著。
年輕人身軀挺拔,隻看皮囊,也算的上是長安城中王孫公子中第一等的風流倜儻模樣。
身處的這座別院,正是渭水河邊名滿長安的青館,而且是最令年輕俊彥們豔羨的青館內院。
“怎麽?姑姑這裏是留不住泉兒了嗎?”年輕人的身邊,一名看麵容最多不過三旬年紀的美婦人故意板著臉調笑著問道,話中卻絲毫沒有鬆口的意思。
“姑姑!泉兒自是不願意離開姑姑的。但是男兒有誌,豈能一輩子在這高牆深院之中?
泉兒隻是想要出門闖蕩一番,朝廷近些年雖無兵事,但是北涼虎視在側,雙方和議之後,各自舔舐了這麽多年的傷口,也該是到了快要刀兵相見的時候了。
泉兒這十幾年學成的文武藝,不正好可以貨與帝王家嗎?”
年輕人言辭之間,對於立誌邊關建功立業,自然是一臉的向往。
“泉兒還是想要投身軍旅嗎?此事姑姑絕不能應允。”美婦人聽到朝廷以及兵事之時,臉色一變,口中決然的打斷道。
氣氛一時間變的有些僵硬。婦人閉上眼楞了半響。像是迴憶起許多不願意憶及的往事。良久之後,才又睜眼繼續開口道:“好了,先不說這些了。姑姑托人尋了一杆歐陽大匠親自打造的梨花槍。
剛剛陳師親自取了迴來。”
年輕人聞言,一臉喜色,當即扶著婦人,便要往側院去看那杆姑姑口中的梨花槍。
側院並不遠,院內陳設極為簡單,隻有幾間廂房,大部分的麵積都被開辟成了一座縮小了的演武場。場邊兩排武器架上插滿了刀槍劍戟等一應十八般兵器。
尋常時候婦人極少來此。所以隻有幾位老人,帶著年輕公子和一眾家丁護院時常在內熬煉武藝而已。
今日年輕人拉著婦人前來,場內倒是正好無人。隻有一名年約五旬,身材健碩的老人在場邊,雙手摸娑著一杆長槍。
見婦人前來,連忙放起手中的長槍,上前見禮道:“老奴見過小姐,見過小主人。”
“陳師不必客氣。”婦人微笑著伸出手去,親自扶起了躬身的老人道。
“這杆就是歐陽大匠親自打造的梨花槍嗎?”那位年輕人,隻是點了點頭,就算是迴了老人的見禮,然後就急不可耐的上前一步,單手拔出架上那杆眼前這位健碩老人剛剛放迴位置上長槍問道。
“迴小主人,正是此槍。老奴剛剛端詳了半晌,果真是一杆好槍。不說槍杆如何,單是這槍尖槍刃,用的都是老奴平生僅見的好料,好工藝!比之當年董將軍手中的兵刃要好上何止一籌!”
老人直起了身體之後,對於年輕人的毛躁並無半點的異樣表情。隻是一臉豔羨得意的微笑道。口中的讚歎也是虔誠無比。
“果然是好槍!帶小爺我武上一迴!”年輕的俊俏公子雙手撫上槍身,便再也不舍得鬆開了。
寒光在這位公子哥的手中片片散開,鋒銳如雪的槍尖,雪白如梨花般的綻放開來。看的婦人一時之間失了神。
老人爺右手不自覺地撫起下顎的長須,不住的點起頭來。
“小姐,該是放小主人出去闖蕩一番了。小姐當初抱他迴來,為的不就是有朝一日,能為老主人報仇嗎?”
當然這種寧靜也隻是相對而言,至於這數千裏對峙線上幾乎每月都會發生的探馬之間小規模的相遇,甚至是廝殺,相對於雙方駐守在邊境的數十萬計的大軍來說,幾乎是可以忽略的了。
至於大雍朝廷和駐守河套的北涼王庭可以冊封的南麵王阿拉格之間,發生在茫茫千裏的河西走廊之上的反複爭奪和廝殺,則被大雍朝廷和北涼王庭雙方極為默契的置之不聞了。
似乎這場持續不斷的驅趕和反驅趕,壓縮和反壓縮,雙方損失數以千計的殘酷至極的爭鬥,是一場不存在的戰爭一般。
李文朗留在關中單獨設營的五千老西軍騎卒,在關中一地名義上的最高軍政大佬的親自操持下以每兩年一批,每批千騎的速度,被陸續的送出了關中。
當最後一批千騎老騎卒跨上戰馬,北上河西走廊,當起了馬匪之後,幾乎已經沒有了具體實權的姚元興驟然感覺到了一陣陣的輕鬆愜意。
想來自己頭上虛掛著的主政關中的職銜,算是可以摘下來,向個皇帝交差了吧。
......
和平時期的時間總是過的太快。哪怕這種和平隻是暫時的。
經過工部戶部以及朝廷上的那位已經年過三旬的天子不遺餘力的財力人力上的支持,經過十餘年的營造,長安城再一次的展現出了天下雄城的輝煌與氣象。
而生活在大雍之下,長安城中的市井小民們,也算是享受到了十餘年的安定。
十年的安定足以讓長安城內的那些個王公貴族們忘記了渭水之濱當年西軍老卒以及玄武步卒們血戰廝殺時灑下的斑斑血跡。
河濱的處處風景秀麗之地,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了無數的館舍別院。
亭台樓閣之上,春來碧水生的時候,總是有著數不盡的俊男淑女流連忘返。
前人有詩雲: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誠不欺人也!
而這眾多的館舍之中,最近數年裏,風頭最盛的當然要數的緊靠著渭水河畔,以絲竹清悅而名滿長安城的青館了。
長安城中的一眾大小紈絝,公子王孫,乃至自詡風流的遷客騷人,特別是標榜詩書傳家的文官二代中,無一例外的都已能入青館遠遠聽過那位從來不以正容示人的館主人的絲竹聲引以為榮。
更不要說那些入過館主的別院裏的幸運兒了。
“姑姑,侄兒已經十八歲了,為什麽就不能出去闖蕩一番?”就是這樣的館舍後院之內,一名年輕人卻是憤憤不平的嘟囔著。
年輕人身軀挺拔,隻看皮囊,也算的上是長安城中王孫公子中第一等的風流倜儻模樣。
身處的這座別院,正是渭水河邊名滿長安的青館,而且是最令年輕俊彥們豔羨的青館內院。
“怎麽?姑姑這裏是留不住泉兒了嗎?”年輕人的身邊,一名看麵容最多不過三旬年紀的美婦人故意板著臉調笑著問道,話中卻絲毫沒有鬆口的意思。
“姑姑!泉兒自是不願意離開姑姑的。但是男兒有誌,豈能一輩子在這高牆深院之中?
泉兒隻是想要出門闖蕩一番,朝廷近些年雖無兵事,但是北涼虎視在側,雙方和議之後,各自舔舐了這麽多年的傷口,也該是到了快要刀兵相見的時候了。
泉兒這十幾年學成的文武藝,不正好可以貨與帝王家嗎?”
年輕人言辭之間,對於立誌邊關建功立業,自然是一臉的向往。
“泉兒還是想要投身軍旅嗎?此事姑姑絕不能應允。”美婦人聽到朝廷以及兵事之時,臉色一變,口中決然的打斷道。
氣氛一時間變的有些僵硬。婦人閉上眼楞了半響。像是迴憶起許多不願意憶及的往事。良久之後,才又睜眼繼續開口道:“好了,先不說這些了。姑姑托人尋了一杆歐陽大匠親自打造的梨花槍。
剛剛陳師親自取了迴來。”
年輕人聞言,一臉喜色,當即扶著婦人,便要往側院去看那杆姑姑口中的梨花槍。
側院並不遠,院內陳設極為簡單,隻有幾間廂房,大部分的麵積都被開辟成了一座縮小了的演武場。場邊兩排武器架上插滿了刀槍劍戟等一應十八般兵器。
尋常時候婦人極少來此。所以隻有幾位老人,帶著年輕公子和一眾家丁護院時常在內熬煉武藝而已。
今日年輕人拉著婦人前來,場內倒是正好無人。隻有一名年約五旬,身材健碩的老人在場邊,雙手摸娑著一杆長槍。
見婦人前來,連忙放起手中的長槍,上前見禮道:“老奴見過小姐,見過小主人。”
“陳師不必客氣。”婦人微笑著伸出手去,親自扶起了躬身的老人道。
“這杆就是歐陽大匠親自打造的梨花槍嗎?”那位年輕人,隻是點了點頭,就算是迴了老人的見禮,然後就急不可耐的上前一步,單手拔出架上那杆眼前這位健碩老人剛剛放迴位置上長槍問道。
“迴小主人,正是此槍。老奴剛剛端詳了半晌,果真是一杆好槍。不說槍杆如何,單是這槍尖槍刃,用的都是老奴平生僅見的好料,好工藝!比之當年董將軍手中的兵刃要好上何止一籌!”
老人直起了身體之後,對於年輕人的毛躁並無半點的異樣表情。隻是一臉豔羨得意的微笑道。口中的讚歎也是虔誠無比。
“果然是好槍!帶小爺我武上一迴!”年輕的俊俏公子雙手撫上槍身,便再也不舍得鬆開了。
寒光在這位公子哥的手中片片散開,鋒銳如雪的槍尖,雪白如梨花般的綻放開來。看的婦人一時之間失了神。
老人爺右手不自覺地撫起下顎的長須,不住的點起頭來。
“小姐,該是放小主人出去闖蕩一番了。小姐當初抱他迴來,為的不就是有朝一日,能為老主人報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