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夫人離去的背影,葛光心中歎息道:“看來,接下來的五年,甚至是十年裏,老夫就要做那位必然執掌今後數年朝政權柄的內閣首輔的政敵了。姚相可真是看得起自己啊!
至於十年後,自己致士的時候,那位探花郎能不能憑著自己的本事接班,就不是自己要考慮得事情了。
如此姚家對於自己得知遇之恩,也算是有個交代了。
......
蜀中入長安的錢糧,已經源源不斷的有距離較近的州府押解人員開始和設在城外的臨時大倉開始交割了。關中自是不缺用作棟梁的大木,工部尚書早就將部屬的工匠等人集中在長安城外的舊城址上忙碌起來。
順便還征集了關中靠近長安的州府百姓三萬餘人聽用。
工部征集民夫,自是不算朝廷的徭役,都是按日結算給出錢糧抵工錢的。這樣的舉動,讓關中這塊剛剛歸於大雍治下,遇上的第一個荒春裏正在發愁如何填飽肚子的百姓們得以果腹和養活家小了。
加上邊軍在關中的擴軍,使得關中平原之上,十餘萬戶的百姓不用擔心如何能熬過這個春天了。接下來到夏天,幾乎將渭水,涇水等大笑河流兩岸平整肥沃的土地全部丈量分配了的百姓們,等到麥子收獲了之後,日子自然就有了延續下去的盼頭了。
皇後剛到長安便開始準備國舅的婚事,自是有千頭萬緒的諸多雜事需要親自過目拿主意的。也就不能時時顧得上皇上了。
送走那五千老卒散入西北也已經兩月有餘了。趙崇這一日的晌午之後,突然覺的頗有些無聊。
想著小小的後院裏也就隻有雲妃暫時有暇了。索性緩步往雲妃的小院子走去。
剛抬腳,尚未行幾步,就見一向極少露麵的鷹首悄無聲息的立在了身後十餘步外的樹蔭下。
“可有要事?”趙崇心中一震,當即停下腳步,轉身向著樹陰下問道。
“迴皇上,西邊有消息了。”樹蔭下的那位年約五旬的男子輕聲迴道。聲音飄渺的似乎有些散碎。
“快給朕看看。”趙崇瞬間反應過來,定是剛剛西去的李文朗傳迴了消息。當即轉身入了後院的書房,一步跨進門後,就急聲道。
緊隨趙崇入了書房的男子雙手舉起一節小小的竹管,竹管一端有節,一端的火漆蠟封完好無損。一邊遞向趙崇,一邊道:“剛剛接到的消息,微臣尚未打開,也不知是喜是憂。”
趙崇接過竹管,眼光粗粗一掃封口,根本就沒有仔細檢查。右手便迫不及待的微微用力,捏開了火漆蠟封,倒出一卷薄薄的紙卷來。展開視之,正是李文朗那勾畫如枯枝般的筆跡。
“好!文朗果然不負朝廷重望!如此,朕就再也不懼那位在河套尚有十餘萬騎兵的所謂南麵王了。長安固若金湯矣。”趙崇耀光掃過,良久點頭稱讚道。
鷹首伺立一旁,並無聲息。
頓了半響,趙崇突兀的問道:“臨安城內可有什麽特別的消息?”
男子一聽皇上詢問,當即睜開半眯著的眼睛,當即迴道:“迴皇上,倒是沒有什麽大事,隻是聽驛站裏的眼目迴話說是臨安城內的姚府家眷包括老丞相,此次並沒有乘水軍船隻西來長安。”
“哦?此事為何不早報來?也罷,竹子近來不再過問鷹巢中事,也是朕特許的,畢竟婚期在即。看來朕的身邊還是缺了個能隨時向朕通報消息的人啊。”
趙崇先是反問,繼而似乎是在解釋一般的歎了口氣道。
鷹首見皇帝如此,驀然開口道:“皇上,水校尉大婚之後,不知微臣還能否再向其問計?”
趙崇一愣,往日裏鷹首在聖駕邊,幾乎沒有過主動開口的先例。此時開口委實出乎趙崇的預料。但是隨即也就釋然了。作為竹子名義上的上司,有次一問也是人之常情。
不過是向自己確認一遍竹子以後的安排罷了。於是輕聲迴道:“水校尉入鷹巢雖有數年,但大多時間都是跟在朕的身邊,當初接替水寒珊的時候,也是剛入鷹巢不久吧,聽說尚且沒有經曆過鷹巢內部的訓練?”
“微臣明白了。”
明白了皇上的心意之後,鷹首的身影再一次的隱沒在府衙後院的樹蔭裏不見了蹤跡之後,趙崇卻沒有了再去尋雲妃的興趣。
這一次對於臨安姚府的消息,算是後知後覺了。看來自己的怒火發的還是有些有失偏頗的。老丞相終究是老成謀國啊。
姚府不動,算是徹底的自絕於朝堂中樞了。但是推出來的那位兵部尚書倒是製衡朝局的一步好棋。替自己這位帝王術尚且不夠純熟的君主搭好了今後數年的朝堂格局。
......
渭水之濱的風漸漸有些溫暖的時候竹子的婚期也終於臨近了。
至於是公主遠赴江淮還是國舅親自歸長安迎娶,這樣的煩心小事,最終還是被那位探花郎看似無心般的一句:民間尚有公雞拜堂之語就給解決了。
婚禮當天,皇家賜予的宅子裏,竹子披紅掛彩的和魏府家人抱在懷裏的一隻昂首挺胸的大公雞拜了天地之後,公主出嫁一事算是告一段落了。
新婚的公主,曾經的鷹巢校尉,自然不是一座新賜的宅院就能困得住的。
婚禮過後,不過十數日,邊一身戎裝的跨上了馬背,隻帶了十數名魏府裏的家將邊馳馬奔向了數千裏外的江淮東線白虎衛大營而去。
雖有言官上書言公主此舉有違軍中規製,趙崇尚未表態,便被兵部尚書拿出了竹子在軍中備注的校尉軍籍的牌子給堵了迴去。
朝堂之上再也沒有聲音之後,市井之中卻突然的多出了許多內相外軍的流言。
內相,自然就是說那位隱身於宮中,有代天子批紅權利的水寒珊了。而外軍說的自然就是那位娶了內相水寒珊胞妹且有著太後義女身份的水寒竹為妻的國舅爺了。
魏家在軍中的影響雖然已經不比當年,但是魏劍秋如今也是手握重兵,鎮守一方的重要邊將,後宮裏還有一位貴為皇後的胞妹。如此的聯姻,坊間市井小民們自然是無法理解賜婚的皇帝心中是作何感想的。
至於十年後,自己致士的時候,那位探花郎能不能憑著自己的本事接班,就不是自己要考慮得事情了。
如此姚家對於自己得知遇之恩,也算是有個交代了。
......
蜀中入長安的錢糧,已經源源不斷的有距離較近的州府押解人員開始和設在城外的臨時大倉開始交割了。關中自是不缺用作棟梁的大木,工部尚書早就將部屬的工匠等人集中在長安城外的舊城址上忙碌起來。
順便還征集了關中靠近長安的州府百姓三萬餘人聽用。
工部征集民夫,自是不算朝廷的徭役,都是按日結算給出錢糧抵工錢的。這樣的舉動,讓關中這塊剛剛歸於大雍治下,遇上的第一個荒春裏正在發愁如何填飽肚子的百姓們得以果腹和養活家小了。
加上邊軍在關中的擴軍,使得關中平原之上,十餘萬戶的百姓不用擔心如何能熬過這個春天了。接下來到夏天,幾乎將渭水,涇水等大笑河流兩岸平整肥沃的土地全部丈量分配了的百姓們,等到麥子收獲了之後,日子自然就有了延續下去的盼頭了。
皇後剛到長安便開始準備國舅的婚事,自是有千頭萬緒的諸多雜事需要親自過目拿主意的。也就不能時時顧得上皇上了。
送走那五千老卒散入西北也已經兩月有餘了。趙崇這一日的晌午之後,突然覺的頗有些無聊。
想著小小的後院裏也就隻有雲妃暫時有暇了。索性緩步往雲妃的小院子走去。
剛抬腳,尚未行幾步,就見一向極少露麵的鷹首悄無聲息的立在了身後十餘步外的樹蔭下。
“可有要事?”趙崇心中一震,當即停下腳步,轉身向著樹陰下問道。
“迴皇上,西邊有消息了。”樹蔭下的那位年約五旬的男子輕聲迴道。聲音飄渺的似乎有些散碎。
“快給朕看看。”趙崇瞬間反應過來,定是剛剛西去的李文朗傳迴了消息。當即轉身入了後院的書房,一步跨進門後,就急聲道。
緊隨趙崇入了書房的男子雙手舉起一節小小的竹管,竹管一端有節,一端的火漆蠟封完好無損。一邊遞向趙崇,一邊道:“剛剛接到的消息,微臣尚未打開,也不知是喜是憂。”
趙崇接過竹管,眼光粗粗一掃封口,根本就沒有仔細檢查。右手便迫不及待的微微用力,捏開了火漆蠟封,倒出一卷薄薄的紙卷來。展開視之,正是李文朗那勾畫如枯枝般的筆跡。
“好!文朗果然不負朝廷重望!如此,朕就再也不懼那位在河套尚有十餘萬騎兵的所謂南麵王了。長安固若金湯矣。”趙崇耀光掃過,良久點頭稱讚道。
鷹首伺立一旁,並無聲息。
頓了半響,趙崇突兀的問道:“臨安城內可有什麽特別的消息?”
男子一聽皇上詢問,當即睜開半眯著的眼睛,當即迴道:“迴皇上,倒是沒有什麽大事,隻是聽驛站裏的眼目迴話說是臨安城內的姚府家眷包括老丞相,此次並沒有乘水軍船隻西來長安。”
“哦?此事為何不早報來?也罷,竹子近來不再過問鷹巢中事,也是朕特許的,畢竟婚期在即。看來朕的身邊還是缺了個能隨時向朕通報消息的人啊。”
趙崇先是反問,繼而似乎是在解釋一般的歎了口氣道。
鷹首見皇帝如此,驀然開口道:“皇上,水校尉大婚之後,不知微臣還能否再向其問計?”
趙崇一愣,往日裏鷹首在聖駕邊,幾乎沒有過主動開口的先例。此時開口委實出乎趙崇的預料。但是隨即也就釋然了。作為竹子名義上的上司,有次一問也是人之常情。
不過是向自己確認一遍竹子以後的安排罷了。於是輕聲迴道:“水校尉入鷹巢雖有數年,但大多時間都是跟在朕的身邊,當初接替水寒珊的時候,也是剛入鷹巢不久吧,聽說尚且沒有經曆過鷹巢內部的訓練?”
“微臣明白了。”
明白了皇上的心意之後,鷹首的身影再一次的隱沒在府衙後院的樹蔭裏不見了蹤跡之後,趙崇卻沒有了再去尋雲妃的興趣。
這一次對於臨安姚府的消息,算是後知後覺了。看來自己的怒火發的還是有些有失偏頗的。老丞相終究是老成謀國啊。
姚府不動,算是徹底的自絕於朝堂中樞了。但是推出來的那位兵部尚書倒是製衡朝局的一步好棋。替自己這位帝王術尚且不夠純熟的君主搭好了今後數年的朝堂格局。
......
渭水之濱的風漸漸有些溫暖的時候竹子的婚期也終於臨近了。
至於是公主遠赴江淮還是國舅親自歸長安迎娶,這樣的煩心小事,最終還是被那位探花郎看似無心般的一句:民間尚有公雞拜堂之語就給解決了。
婚禮當天,皇家賜予的宅子裏,竹子披紅掛彩的和魏府家人抱在懷裏的一隻昂首挺胸的大公雞拜了天地之後,公主出嫁一事算是告一段落了。
新婚的公主,曾經的鷹巢校尉,自然不是一座新賜的宅院就能困得住的。
婚禮過後,不過十數日,邊一身戎裝的跨上了馬背,隻帶了十數名魏府裏的家將邊馳馬奔向了數千裏外的江淮東線白虎衛大營而去。
雖有言官上書言公主此舉有違軍中規製,趙崇尚未表態,便被兵部尚書拿出了竹子在軍中備注的校尉軍籍的牌子給堵了迴去。
朝堂之上再也沒有聲音之後,市井之中卻突然的多出了許多內相外軍的流言。
內相,自然就是說那位隱身於宮中,有代天子批紅權利的水寒珊了。而外軍說的自然就是那位娶了內相水寒珊胞妹且有著太後義女身份的水寒竹為妻的國舅爺了。
魏家在軍中的影響雖然已經不比當年,但是魏劍秋如今也是手握重兵,鎮守一方的重要邊將,後宮裏還有一位貴為皇後的胞妹。如此的聯姻,坊間市井小民們自然是無法理解賜婚的皇帝心中是作何感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