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吃過一次虧的涼軍,幾乎是依靠著本能就將攻擊陣型迅速的擴張成了極為稀疏的狀態。如雨的弩箭,再次撲進衝鋒陣型中的時候,造成的殺傷,就顯的有些微不足道了。


    第二隊的兩千西軍的弩箭射擊之後,不過瞬間,距離就拉近到了兩百步內。


    “弓箭!”衝在最前端的涼軍千夫長一聲大吼,身後的騎卒們便爭先恐後的左手舉起騎弓,右手抽出一支支長箭。一百多步的距離,竟然射出了數論長箭!


    四千涼騎,上萬支長箭,源源不斷的飛向了陣型更加稀疏的兩千西軍陣中。


    騎弓射出的箭簇頗為沉重的長箭,破甲效果極好,衝過百步之內,命中的長箭,幾乎是箭箭帶血!


    兩千沉默異常的西軍將士,一路倒斃數百騎,幾乎傷亡過半!而他們遠距離射出的兩千枚弩箭,造成的殺傷緊緊不到百餘騎!


    “涼軍雖是蠻勇,但是這騎弓也著實厲害,雖然射程差了些,但是射擊速度和破甲的強度對於披了輕甲的騎兵還是很有些威脅的!


    將士們身披的甲胄,都是兵部和工部花費重金打造的製式盔甲。但還是扛不住這近距離的破甲箭!”李文朗眼見麾下第二陣損失慘重,不免有些戚戚。一聲歎息聲中全是無奈!


    “涼軍也是久戰成精的老卒。前一輪還頗為自負的隻想著單憑手中彎刀解決戰事。不過是略微吃了點虧,就能迅速的做出反應,如此才不愧精銳的稱號!若是漠北南下的二十萬涼騎,全如這般悍勇善戰,直麵河套阿拉格的關中一帶邊境隻怕是平靜不了了。


    單單靠著和大都王庭簽下的一隻和議,隻怕是束縛不了這些已經不怎麽遵從那位遠在大都王庭的北涼大可汗號令的驕兵悍將了。”趙崇點了點頭,算是認同了身邊這位自己最看重的年輕將軍。


    “不過,陛下也無需太過擔憂。以末將前次深入河套的經曆來看,二十萬漠北鐵騎中,如此善戰的應該不過半數!正如大都王庭能稱精銳的不過是十萬薛怯衛一樣,這位新晉的南麵王爺麾下,大半兵力也不過是由牧民臨時征調而來的騎兵。


    他們無論是戰力還是戰心,比之眼前著這些騎兵,都是遠遠不及的。”


    李文朗見趙崇如此感歎,想起自己前番親率五千騎馳騁河套數千裏,屠滅阿拉格麾下數十小型部落的經曆,頗有些認真的分析道。這些經驗,往日裏,也是不好寫在奏折裏,向陛下或者是兵部匯報的。


    否則,一旦被那些身居高位的言官禦史或者是衛道夫們知曉了,怎麽的也會花上數斤的口水和墨水,寫上無數道奏折彈劾一下這些粗鄙武夫們組成的邊軍,嗜殺殘忍的危險了。


    此時在這裏,隻有陛下一人,說起來當然就有些不再顧忌了。


    “哦,如此說來,文朗對於關中的防務還是有些信心的嘛!如此朕也就心安了。此次遷都,已經勢在必行了,不知邊軍幾位將軍們如何看待朕堅持遷都一事?但是朕今日見到西軍能如此精銳,總算是在心裏又增加了幾分堅持的信心。


    若是阿拉格麾下經入不到十萬,那麽隻要此戰能留下這三萬涼軍精銳,等到阿拉格迴軍之後,應當也不敢再如何在邊界上興風作浪的了。眼前這座小小的長安殘城,朕就不相信,在我大雍的治下恢複不到盛唐的氣象!”


    趙崇數月以來,一力堅持之事,朝中言官們雖是群起反對,但是內閣倒是沒有多少反對的聲音,連帶著讓主動靠向內閣的六部中掌印的尚書們也都用實際行動做出了迴答。


    年初的這次隨軍而來的家眷中,六部尚書的們幾乎實毫無保留的舉家前來和年前就趕往當時的京兆府,如今的長安城的家主匯合了。如此一來,朝中掌軍政實權的重臣們幾乎是不再又反對的聲音了。


    但是以禦史台為首的言官們的反對奏折依舊是源源不斷的飛向趙崇的案頭,先是罵趙崇不恤民力,不遷宗室,再罵六部主事官員媚上,最後連帶著將資曆冠絕朝堂的內閣首輔孟傑也罵的不堪入耳!


    這些朝堂的風雨,平日裏李文朗雖有耳聞,但是身為邊軍武將,從來都是諱莫如深。此時聽到趙崇在身邊親口說出來,當然是明白,自己總是要表態的了。


    但是轉念一想,自己這十年從軍曆程中,有多少次陛下破格的提拔!自己早已經是打上天子親軍的烙印了。


    雖然前不久一紙詔令,便將自己辛苦打造的馬場收歸朝廷所用,但那多半也是迫於關中主政的姚元興的多次訴求,以及各鎮邊軍對戰馬需求的迫切而做出的決定,定然不是陛下針對自己和西軍的本意。


    所以自己麵對此問,那裏還需要如何的考慮!


    當即恭聲道:“陛下放心,其餘各軍,末將不敢保證,但是西軍如今五萬常備騎兵,定然是為陛下馬首是瞻。若是陛下有意久居長安,末將必誓死護衛,不讓涼騎再有一人一騎渡過渭水!”


    “文朗有此心,朕心甚慰。”趙崇燦然一笑,笑著看著一臉黝黑的李文朗,對於這番表態,心中並沒有多少意外。


    數支由當年的羽林四衛轉變而來的常備邊軍之中,東線的魏劍秋,本就是皇親國戚,除去自己獨掌一線軍權外,小妹更是替皇家執掌後宮,魏家的榮寵一時無兩,那裏會有不支持天子的道理。


    中線大將馮哥更是自己親衛統領出身,自然也是不會有意外。隻有西線兵力最重,將領最雜,而且南腹還有承平數年了的蜀中在。對於遷都一事,早已經遠離了朝堂核心的嚴成化並未有過一言。所以出身於玄武衛的幾名如今在關中,潼關掌軍的將軍們的態度,對於趙崇來說,就有些微妙了。


    南宮藏,司馬英等,如今都是獨立掌軍的大將,若是有心反對,則關中防務定然穩固不了。


    “嗚...嗚...嗚...”正當兩人在坡頂,眼中觀戰,心中卻在憂心朝局的時候,坡下正麵的場地上又傳來了陣陣角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宮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六癡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六癡道人並收藏漢宮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