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垂拱內殿。
“隴右的情況如何?”趙崇放下了手中的狼毫,目光也從堆積如山的奏折中收了迴來。站起身活動了一番有些酸澀的手腕。看似隨意的對著守在殿內不遠處,獨自跪坐不語的竹子問道。
自從兩位閣臣隻剩一人後,自己每日需要看的書簡奏折明顯的多了起來。其中緊急的政務更是每每讓自己挨到深夜也難以看完。
“戴家,宋家在隴右都算不是豪族。不過是小富之家。就算是兩家有子弟出將入相之後,族中也沒有什麽大的變化。甚至是為了減少受到涼人的侵害,兩家都將在我朝效力的子弟全部趕出了族譜。
直到此番戰後,朝廷偶然收複了隴右,兩家的年輕一輩才全部得以在明麵上歸了宗族。兩家的靈柩尚在路上,估計再有十餘日,便可入定西。
至於軍務方麵,目前涼軍似乎不斷有騎兵自大漠躍過長城和大河往南壓迫,李將軍聯手南宮將軍,步卒堅守城池,騎兵唿嘯曠野,維持的頗為得體。短時間內朝廷當無可慮。”
竹子款款自角落裏走出,在皇帝的身前淺淺躬身後,細聲細語的迴到。連腰間往常時刻不離的軍刀也不見了蹤影。
按照竹子的本性,如何會如此作態。隻是自己的那位同袍姐姐如今正在宮中,對於自己的一身男裝打扮一向是看不順眼的。在被訓斥了數次之後,不得不做了些妥協,將腰刀放迴了住處,這才讓水寒珊稍稍滿意了一點。
望著隨身數年的這位女官,趙崇突然覺得沒有了腰刀之後,似乎是平添了幾分柔媚。一身男裝都遮掩不住。
“哦,看來鷹巢不遠萬裏送迴來的情報是坐實了。就是不知這位新可汗給那守在大漠的阿拉格許下了什麽樣的好處。讓這位剛剛接手留守草原部落大權的阿拉格不顧先安定內部,就急不可耐的出兵南下了。
中路馮將軍的軍報裏也說到過草原騎兵似乎已經到了大河北岸。如今者西部又又騎兵南下,看來大都城中內衛拋下的餌料著實不小啊。”趙崇赫赫一笑,對於草原騎兵的南下,似乎早就有所預料一般。
對於已經貌合神離的大都王庭和留守汗,趙崇從來都是不怕兩者攜手的。看似涼騎的數量是增加了不少,但是戰力並不時單純的增加兵力就能夠提升上去的。
若是兩支已經不相統屬數十年的騎兵稍稍有些提防甚至是內耗,那增加了兵力,隻能是增加了消耗,對於戰力的提升倒是並無多少的裨益。
“聽說是許諾了南麵王的封號,還有河套之間的大片牧場。”竹子答道。
哦?涼人何時也喜歡上王爵了。那大都城內的阿亞迪至今還沒有宣布建國,就能許諾出王爵來,倒也是個善於給部屬畫餅的妙人。嗬嗬,下去吧,不必守在這裏了。”
趙崇嘴角微微有些笑意,說完之後,轉身往殿後的走去,拋去了邊境上的瑣事不想,心中卻一個個的數著如今朝堂中資曆深厚的臣子來,算計著再從中挑選幾位去充實到內閣之中,好讓著些煩人的奏折不要一股腦的都被轉送到垂拱殿內。
至於人才,對於如今坐擁千萬戶的大雍來說,已經不再是當初南狩時的困囧了。自瓊州開科以來,相繼持續的兩屆大考,已經為朝廷中樞和地方充實了數百名寒窗苦讀多年聖賢書的士子了。
如今第一科的佼佼者更是大者登台閣,小者入州縣,開始為大雍或是獻計於中樞,或是牧守一方了。
隻有老臣想姚秀夫的致士,讓市井間歎息不已,因為經此之後,加上戴鴻德的遇刺,朝中如今在資曆上已是無人可比那位政治資本多出在瓊州的孟傑了。
雖說小姚探花如今深得陛下重用,年紀輕輕便外放一地,如今更是奉旨自興元府北上關中,入了京兆府,掌管整個關中的政務,主政在雍涼對峙的最前沿,可謂官途一片坦蕩。
西邊隴右有李文朗的數萬西軍,北麵數州也駐紮了重兵。安全上倒是沒有多少可擔心的。
但是在市井中,卻是多有姚相致士稍嫌草草的聲音。在市井小民看來,以小姚探花如今的升遷速度,若是朝中有個入了閣部的老爹幫襯著,磨練上十年八年,再入朝堂,恐怕不說一步登天入閣部,也能執掌一部,為入閣做個緩衝了。
將來一門兩閣老,都是探花郎,豈不是朝廷士林中的一段佳話嗎。
但是在朝堂上的那些見識過無數宦海沉浮的朝臣眼裏,就非是如此了。反到是對於老丞相把握的致士時間讚歎不已。若非士如此幹脆的退出朝堂,那小姚探花那裏會有如此的榮寵和青雲直上!
龍椅上的皇帝雖然年歲不大,但也不是能容得下有權傾朝野的權臣站在自己身前的。
趙崇對於這些個市井流言也好,朝臣的議論也罷,自有耳目可以聽之,隻是聽過之後,便一笑置之而已。
最近最讓自己關注的無非是朝廷連失兩位重臣之後,權力空缺的填補問題,以及給著兩位殉國的臣子一個蓋棺定論的評語。禮部和吏部都有兩個字遞上來,隻是最終的定論還是需要自己來拍板的。
孟傑和宮內又披紅特權的女官也都不敢擅專,今夜卡在了這兩道奏折之上,但是明日也該是給個定論了,無論如何,也要在兩人的靈柩到達鄉裏之前將兩個字送到,好讓靈柩能夠順利入土吧。
臨安城內的一切喧囂都沉寂下來之後,作為大雍剛剛收複的隴右河關中一帶,卻是另外的一番景象。
秋高馬肥,正是往常涼騎南下寇邊之時。但是今年,涼騎隨時時時難顧,但是極少有實質性的攻擊甚至是連數百騎以上的襲擾都不多見。平靜的隴右定西城前後迎來了扶靈而歸的兩戶人家。
在定西的老宅之前,兩隊奉旨的騎士靜靜的等在宋戴兩府的門前。
“隴右的情況如何?”趙崇放下了手中的狼毫,目光也從堆積如山的奏折中收了迴來。站起身活動了一番有些酸澀的手腕。看似隨意的對著守在殿內不遠處,獨自跪坐不語的竹子問道。
自從兩位閣臣隻剩一人後,自己每日需要看的書簡奏折明顯的多了起來。其中緊急的政務更是每每讓自己挨到深夜也難以看完。
“戴家,宋家在隴右都算不是豪族。不過是小富之家。就算是兩家有子弟出將入相之後,族中也沒有什麽大的變化。甚至是為了減少受到涼人的侵害,兩家都將在我朝效力的子弟全部趕出了族譜。
直到此番戰後,朝廷偶然收複了隴右,兩家的年輕一輩才全部得以在明麵上歸了宗族。兩家的靈柩尚在路上,估計再有十餘日,便可入定西。
至於軍務方麵,目前涼軍似乎不斷有騎兵自大漠躍過長城和大河往南壓迫,李將軍聯手南宮將軍,步卒堅守城池,騎兵唿嘯曠野,維持的頗為得體。短時間內朝廷當無可慮。”
竹子款款自角落裏走出,在皇帝的身前淺淺躬身後,細聲細語的迴到。連腰間往常時刻不離的軍刀也不見了蹤影。
按照竹子的本性,如何會如此作態。隻是自己的那位同袍姐姐如今正在宮中,對於自己的一身男裝打扮一向是看不順眼的。在被訓斥了數次之後,不得不做了些妥協,將腰刀放迴了住處,這才讓水寒珊稍稍滿意了一點。
望著隨身數年的這位女官,趙崇突然覺得沒有了腰刀之後,似乎是平添了幾分柔媚。一身男裝都遮掩不住。
“哦,看來鷹巢不遠萬裏送迴來的情報是坐實了。就是不知這位新可汗給那守在大漠的阿拉格許下了什麽樣的好處。讓這位剛剛接手留守草原部落大權的阿拉格不顧先安定內部,就急不可耐的出兵南下了。
中路馮將軍的軍報裏也說到過草原騎兵似乎已經到了大河北岸。如今者西部又又騎兵南下,看來大都城中內衛拋下的餌料著實不小啊。”趙崇赫赫一笑,對於草原騎兵的南下,似乎早就有所預料一般。
對於已經貌合神離的大都王庭和留守汗,趙崇從來都是不怕兩者攜手的。看似涼騎的數量是增加了不少,但是戰力並不時單純的增加兵力就能夠提升上去的。
若是兩支已經不相統屬數十年的騎兵稍稍有些提防甚至是內耗,那增加了兵力,隻能是增加了消耗,對於戰力的提升倒是並無多少的裨益。
“聽說是許諾了南麵王的封號,還有河套之間的大片牧場。”竹子答道。
哦?涼人何時也喜歡上王爵了。那大都城內的阿亞迪至今還沒有宣布建國,就能許諾出王爵來,倒也是個善於給部屬畫餅的妙人。嗬嗬,下去吧,不必守在這裏了。”
趙崇嘴角微微有些笑意,說完之後,轉身往殿後的走去,拋去了邊境上的瑣事不想,心中卻一個個的數著如今朝堂中資曆深厚的臣子來,算計著再從中挑選幾位去充實到內閣之中,好讓著些煩人的奏折不要一股腦的都被轉送到垂拱殿內。
至於人才,對於如今坐擁千萬戶的大雍來說,已經不再是當初南狩時的困囧了。自瓊州開科以來,相繼持續的兩屆大考,已經為朝廷中樞和地方充實了數百名寒窗苦讀多年聖賢書的士子了。
如今第一科的佼佼者更是大者登台閣,小者入州縣,開始為大雍或是獻計於中樞,或是牧守一方了。
隻有老臣想姚秀夫的致士,讓市井間歎息不已,因為經此之後,加上戴鴻德的遇刺,朝中如今在資曆上已是無人可比那位政治資本多出在瓊州的孟傑了。
雖說小姚探花如今深得陛下重用,年紀輕輕便外放一地,如今更是奉旨自興元府北上關中,入了京兆府,掌管整個關中的政務,主政在雍涼對峙的最前沿,可謂官途一片坦蕩。
西邊隴右有李文朗的數萬西軍,北麵數州也駐紮了重兵。安全上倒是沒有多少可擔心的。
但是在市井中,卻是多有姚相致士稍嫌草草的聲音。在市井小民看來,以小姚探花如今的升遷速度,若是朝中有個入了閣部的老爹幫襯著,磨練上十年八年,再入朝堂,恐怕不說一步登天入閣部,也能執掌一部,為入閣做個緩衝了。
將來一門兩閣老,都是探花郎,豈不是朝廷士林中的一段佳話嗎。
但是在朝堂上的那些見識過無數宦海沉浮的朝臣眼裏,就非是如此了。反到是對於老丞相把握的致士時間讚歎不已。若非士如此幹脆的退出朝堂,那小姚探花那裏會有如此的榮寵和青雲直上!
龍椅上的皇帝雖然年歲不大,但也不是能容得下有權傾朝野的權臣站在自己身前的。
趙崇對於這些個市井流言也好,朝臣的議論也罷,自有耳目可以聽之,隻是聽過之後,便一笑置之而已。
最近最讓自己關注的無非是朝廷連失兩位重臣之後,權力空缺的填補問題,以及給著兩位殉國的臣子一個蓋棺定論的評語。禮部和吏部都有兩個字遞上來,隻是最終的定論還是需要自己來拍板的。
孟傑和宮內又披紅特權的女官也都不敢擅專,今夜卡在了這兩道奏折之上,但是明日也該是給個定論了,無論如何,也要在兩人的靈柩到達鄉裏之前將兩個字送到,好讓靈柩能夠順利入土吧。
臨安城內的一切喧囂都沉寂下來之後,作為大雍剛剛收複的隴右河關中一帶,卻是另外的一番景象。
秋高馬肥,正是往常涼騎南下寇邊之時。但是今年,涼騎隨時時時難顧,但是極少有實質性的攻擊甚至是連數百騎以上的襲擾都不多見。平靜的隴右定西城前後迎來了扶靈而歸的兩戶人家。
在定西的老宅之前,兩隊奉旨的騎士靜靜的等在宋戴兩府的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