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大人,這恐怕就是傳說中的南朝白虎衛了。重甲騎兵攻擊力果然不凡。”親衛千夫長見到三千薛怯軍鐵騎不過是半個迴合的衝撞後,並沒有衝透對手的軍陣,顯然已經是全軍覆沒了。而對手僅僅是倒下了數十騎後,不禁倒吸一口涼氣的猜測道。


    “果然不負南朝雪藏多年的苦心。今日有幸一見,雖戰死也無憾了。”紮那眼中的神光竟然異常的閃亮,緩緩的拔出馬鞍上的彎刀。


    一萬騎迴援的薛怯軍終於及時趕了迴來,水波一般的在自家的中軍陣前裂開,繞過中軍再合二為一。化作一支巨大的箭頭,再一次的迎向了那五千馬蹄轟鳴的騎兵。


    萬騎北涼勇士將一身的騎術和勇氣在這支強大到令人恐懼的騎兵麵前展現的淋淋盡致。


    白虎旗下,一名年約三旬的大將,看著迎麵衝來的一萬騎兵,臉色毫無波動。仿佛洶而來的是一萬頭牛羊一般。


    距離迫近到了百步的時候,涼騎紛紛舉起騎弓,一時間連綿不斷的羽箭如雨般的覆蓋在對手的陣中以及衝擊方向的地麵上。滿身具裝鐵甲的來騎竟然依舊渾然無懼。翻飛的馬蹄和鐵甲撞的羽箭紛紛彈出。


    一萬薛怯軍一連兩三輪的數萬支長箭落下之後,將重裝鐵騎的麵前插滿了如林的白色尾羽。但是依舊沒有給對方在造成哪怕是一絲的停頓。五千鐵騎在倒下了不足三百騎後,最前排的騎槍便紮在了對手的身上。


    鋒利異常的槍尖在胯下異常雄健的戰馬的高速帶動下,仿佛撕碎紙片一般的將阻擋在路線上的涼軍紮成了一串一串。當騎槍被槍杆上的屍體壓迫的無法平端的時候,握著槍杆的騎士便猛然鬆手,然後拔出馬鞍最順手處安放的馬刀。


    質地精良的狹長的馬刀,刀鋒和衝擊力一樣的所向披靡。涼軍的皮甲,甚至彎刀都阻擋不住分毫。


    兩軍自衝撞在一起之後,那裏還是勢均力敵的廝殺,簡直就是一場肆無忌憚的屠殺。一萬北涼最精銳的鐵騎,在五千騎的白虎衛麵前,竟然像是一塊堅冰撞在了燒的通紅的鋼鐵之上一般,被撞擊的轟然碎裂。


    中軍位置的紮那眼神裏終於有了一絲不安和慌亂。這一萬最精銳的騎兵也阻擋不住對方的衝擊,實在就有些出乎意料了。


    而身前的滁州城裏,在這支神秘而強大的騎兵出現在地平線上的同時,也吹響了攻擊的號角聲。一名雙鬢斑白的老將,親率一萬騎兵,自大小東門大小西門以及南門外奔湧而出。


    打開的五座城門裏,騎兵像是怪獸嘴中吐出一般,在略一調整之後,便朝著撤退中的南軍步卒和數千下了馬的薛怯軍銜尾追來。但是追不過半裏,驅趕的敗軍四散奔逃之後,就不再糾纏,而是分出千餘騎,徑直的奔向那一排投石機,肆意的破壞起來。


    剩餘的九千多騎騎兵卻是一個轉折,也向著紮那所在的中軍位置兇橫的插了過去。一路上遇上的零星潰軍,不過是舉著馬刀便順勢砍殺幹淨了。眼見兩支騎兵合擊更加空虛的涼軍中軍,讓整個戰場的局勢頓時顛倒了過來。


    剛剛還占盡了優勢的涼軍,極有可能被南朝的兩支騎兵一擊得手,斬首成功。好在涼軍圍攻其餘幾門的敗兵被萬夫長和千夫長們收攏了起來,緩緩退卻中,見到觀戰的中軍已經陷入了危險的境地。


    雖然那一萬薛怯軍的覆滅就在眼前,但是這些英勇的涼軍士卒們還是在萬夫長們的指揮下,毫不猶豫的圍攏了過來。互不相同屬的三四路人馬收攏起來也有將近兩萬多人。


    但是有半數都是南軍的步卒。在萬夫長們的眼裏,既然涼軍的騎兵不堪一擊,那麽這些手中有長槍大盾的步卒們應該能作為炮灰在抵擋一番對手洶湧的戰意。


    被驅趕在前的南軍步卒們在涼軍的彎刀之下,隻得奮起餘勇,結成還算嚴密的軍陣,向著自己的中軍圍了過去。這個動作,讓已經馬踏了數道涼營後,又一連兩次接戰北涼薛怯軍的白虎衛有些意外。


    這些軍卒和馬匹身上的鐵甲防護力雖然有些變態般的強悍,但也不是沒有缺點。最大的缺點就是分量不輕。能馱動這樣鋼鐵包裹著的軍卒的戰馬也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上好戰馬。但是連續作戰,衝到北涼中軍的近前時,體力也已經消耗巨大了。


    若是選擇再仰攻一次中軍帥旗下的隻有不到三千親衛守護的涼將,隻怕體力就不足已支撐大軍的撤退了。眼看對方更外圍的步騎聯軍兩萬多人,若是圍住了自己,隻怕沒有了速度帶來衝擊力的重騎兵,再這些兵馬麵前,不過是一個個笨重的鐵疙瘩了。


    而隔著涼軍中軍和自己對衝的剛剛出城的一萬己方的騎兵,還在高速的衝鋒。衝在最前方的一員老將正是駐守滁州城的大雍東路兵馬的總指揮宋宏博老將軍。


    高速衝鋒中的老將軍,在距離紮那的中軍不到一裏的距離上突然減速,然後在對手中軍的右側劃出了一道一百八十度的轉彎。接著就是一陣退兵的角聲,連帶著將對麵的五千白虎衛也指揮了進來。


    “果然是大雍軍中最善騎戰的老將,隔著這麽遠的距離也能察覺的出重騎兵尷尬的處境。”白虎戰旗之下的壯年將軍正是魏劍秋,看到對麵的同袍驟然減速的時候,心中就已經明白主將定然是想到了自己的處境已經是外強中幹了。再聽到指揮撤退的角聲後,心中不無敬佩的歎道。


    五千重騎兵微微一個轉向,便緩緩降下速度,撇過眼前土坡上近在咫尺的敵人,跟在了輕騎兵的身後,緩緩向城內進發。將匆匆圍過來,尚未收攏住重圍的北涼步騎聯軍和中軍甩在了身後。


    彎刀在手中舉了良久的紮那終於還是沒有發起主動的衝擊。眼見對手雙雙退去,自己的援軍又緩緩逼近後,終於還是緩緩放下了手中的兵刃。春寒料峭的夕陽下,後背的錦袍似乎被微微冰涼的冷汗浸濕了點點印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宮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六癡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六癡道人並收藏漢宮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