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如宋將軍所言,能東守潼關,我大雍騎兵,就不再有缺馬的隱患了。隴右之地,正是出產好馬的地方,遠比現在興元府轄地內的小打小鬧要好的多。”


    剛剛入了城的陶修隨聲應和道。在青龍衛組建之初,一直到分出左右兩衛之前,陶修都是宋宏博麾下的大將之一。如今再次歸於老上司的麾下聽用,在指揮權限方麵當然是不會有什麽意外。


    至於五萬步卒,也是由原先的玄武衛改成的玄武軍,領軍前來聽用的都是統領級別的將領,在級別上和陶修尚有差距,更不用說麵對宋宏博的時候,還會生出不服之心了。


    至於那五千白虎衛,所雖說主將魏劍秋是大雍四衛初建時就上任的將領。更兼有魏帥在軍中的影響,單從資曆上來說就和宋宏博不相上下,而且還有一位有著女諸葛之稱的皇後妹妹在。


    即便如此,近幾年未曾經曆大戰的白虎衛限於多方限製因素,兵力並未曾有絲毫的擴編。連主將也因為未有戰功,隻能看著同僚們紛紛青雲直上,同為羽林四衛主將的其餘三人都得封了正三品將軍的時候,依舊還是一員小小的五品校尉。


    這五千特殊的騎兵,過江之後,就被宋宏博放在了滁州城外。隻是令其主將隱匿形跡,等待戰機。雖然給了這位國舅主將便宜行事的權力,但是又有嚴令,非有八九分與敵主力重創的把握不得隨意露麵。


    所以這東路的十萬大軍,宋宏博指揮起來,可以說是如臂使指,順暢無比。


    “若是此次北上,真能如兩位將軍所言,收複大河以南的土地,則我大雍的疆土相比於太祖開國之時,也相差無幾了。隻是一旦取得隴右之地,雖有取戰馬之利,但是北麵就必須要直麵草原上留守的涼人了。此是將我大雍置於兩線作戰境地之中。其中的得失,還望兩位將軍慎重考慮。”


    剛剛隨陶修進城的玄武軍統領華彥頗有些憂心忡忡的給宋宏博等人波上了一盆冷水。隴右雖好,但是北方不遠處就是長城,而過了長城,就是茫茫大漠,其上有無數的胡人部族,和塞上馬賊等無數兇悍異常的勢力。


    其餘將領正要駁斥,探馬營的主將見眾人已經將話題越說越遠,當即上前一步,雙手抱拳行禮之後,對著主將大聲的迴道:“迴將軍,探馬營尚未打探到江州北岸有什麽特殊的軍情,或許是路途遙遠,即使江州有變,末將派往江州方向的探馬也需要時間才能將情報傳迴。”


    “報,宋將軍,剛剛接到江州鷹信,請將軍過目。”正當帳中諸將一片議論的時候。軍帳外宋宏博的親衛隊長在軍帳外先是拉長了聲線的一聲通報,緊接著一撩軍帳的布簾,大步的跨進了眾將正在議事的中軍大帳。


    數步跨到主將的帥位下,單膝跪地,雙手舉起一管小小的竹節。斷口處的火漆封印,鮮紅圓整。


    眾將領聞言,一時間鴉雀無聲。十數雙眼睛齊刷刷的盯在了那一截小小的竹管上。宋宏博更是長身而其,親自轉過幾案,上前一手抓過竹節,仔細的查驗一番火漆封印後,手指稍稍用力,便捏破竹管,倒出一卷薄薄的紙片。


    “眾將聽令,自此刻起,各軍備足幹糧,時刻做好出城大戰的準備。”宋宏博眼光匆匆一掃紙片之後,麵色數變。最終還是揚手將紙片遞到了軍帳中牛油巨蠟的火焰上,看著火焰騰空而起,猛然舔舐過紙片之後,才微微一抖,將一片灰燼抖的粉碎。


    軍帳中,等著消息的眾將麵麵相覷,見諸將似乎不欲多言,也隻好紛紛領命。


    而此刻遠在千裏之外的馮哥,早在阿拉坦剛剛到達廬州附近的時候,將麾下的兩萬騎兵運動到了鄂州,和趙遠良匯合。然後就再水軍的協助之下迅疾的度過了大江。


    三萬騎兵,渡江之後,並沒有如雙方的將領們所料想的那般迅速占據江陵府,襄陽府,然後掃蕩京西兩路。而是一路馬不停蹄的向北方穿插。空虛的京西兩路那裏能擋的住這三萬騎兵狂飆突進的攻擊。


    馮哥一路掃過黃州,光州,再折向西北,衝入信陽軍,再過隨州,唐州,鄧州,數日間狂奔數千裏,大小數十戰之後終於在虢州迎頭撞到了匆匆西調的一萬護陵軍。


    三萬對一萬,兩支騎兵在這一片山水之間隨即展開了一場殊死的較量。最終一萬護陵軍損失過半,僅剩不足三千騎,退守陝州。而三萬朱雀衛也在戰場上丟下了一萬五千多騎,剩餘的一萬多騎,再次轉身,進逼到了黃河南岸。隔河相望風陵渡口,距離潼關不過咫尺。


    而在潼關的西部,同樣接到鷹信的興元府李文朗,南宮藏以及司馬英等諸將也沒有閑著。再次兵分兩路,李文朗親率一萬騎兵再次順漢水東進一路連克金州,均州。將襄陽府附近的剩餘的涼軍緊緊吸住。


    而南宮藏以及司馬英兩人領步卒四萬出斜穀,再次出現在了關中平原之上。然後一路向東,又是一次掃蕩式的一直卷過京兆府,幾乎和馮哥同時到達潼關以西。


    兩路大軍,將著一座雄關兩麵包夾。使得守關的涼軍大為驚恐。之間東西兩麵皆是錦旗蔽空,也不知道南朝兩麵夾擊來了多少軍馬。派出的探馬在親眼看見最驍勇善戰的一萬護陵軍,也沒有擋住南朝的騎兵後。將這個令涼軍恐慌的消息帶迴了關內。


    下了馬的部族騎兵們,那裏還有士氣死守。一時間涼軍部族騎兵逃散的逃散,這樣一座天下有名的一座雄關,隻守了兩日不到,就在大雍步卒的刀劍下易了主。


    待到東部函穀關內的守軍反應過來,集結騎兵馳援而來的時候,五萬步卒把手的潼關,顯示出了無比的堅韌。


    消息傳迴大都,王庭裏再一次的響起了新可汗狂怒之下瓷器碎落的聲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宮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六癡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六癡道人並收藏漢宮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