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父子走後,趙崇也沒有出帳。看來是準備在營中呆滿三日了。


    此時的身邊又隻剩竹子一人伺候了,那位王副將,也被打發了迴去。


    竹子探頭縮腦的將腦袋伸了進來,看了一眼無所事事的趙崇,笑問道:“已經正午時分了,是否在營中將就一下飲食?奴婢聽說大雍軍伍中的夥食一向不錯,甚是向往,就是無緣一試。”


    “馮將軍他們議論出結果來了嗎?”趙崇卻是沒有迴答自己的這位侍女,而是懶洋洋的問起了中軍大帳裏的情況。


    ......


    數日前,身在金陵附近的宋宏博接到了大雍皇帝的詔令。內容隻傳達到了都指揮使一級的將領之間。主將倒是沒有什麽說辭,但是下麵的十餘名都指揮使可就炸開了鍋了。


    這些人原本就是大雍碩果僅存的那八百騎兵出身,自然都是宋宏博的心腹。


    至於瓊州的那些少年們,此時在青龍衛中職位最高的也不過是都指揮而已,在高層的決議中向來是發不出聲音的。這也是朝廷對於青龍衛最不放心的主要原因,沒有之一。


    詔令上也沒有其他的言語,不過是例行的將青龍衛的各級將士誇讚了一番,但是最後的末尾卻是提了一句:“朕身邊的皇家親衛現存五百騎,守衛瓊州的皇宮已經足夠,但是近期朝中重臣多有遷都臨安的議論。但朕之身邊尚缺親衛,可以隨駕駐守臨安啊。”


    六萬青龍衛一路東來,到達金陵附近不過月餘。連駐地都是剛剛熟悉。這個時候來一封詔令,又要騎兵西去護駕!這分明是徒耗軍力,潭州附近就有的五萬多騎朱雀衛難道都不能做護駕之用嗎?


    為何要千裏迢迢的來折騰剛剛安頓下來的青龍衛?


    麾下將領們的牢騷,並沒有混淆諸將的判斷。宋宏博也已經得知五千入蜀的朱雀衛幾乎全軍覆沒的消息。在結合陛下孤身北上。不來金陵,而是直接去了荊湖南路,恐怕是想親自入蜀了。


    如此這詔令上的言外之意就能說的通了。


    相通這些之後,這位宋將軍就在麾下眾將的不解之下,親自點將並選出了兩廂戰力頗為不俗的人馬,在搭上一名麾下最得力的左膀右臂之一的長髯美須的騎兵統領史邵波親自領軍。可謂是強兵勇將俱全了。


    宋宏博作為一軍之主,對於六萬青龍衛全部東來,不是皇帝的本意的隱秘事,也是有所了解的。也是十分讚同的,單從軍事上看,這兩湖之間,如此廣大的地域之間,隻留一衛六萬人馬,實在有些單薄。但是軍令如山,為將者又能如何?


    不過好在地方的備軍,這兩湖之間的州府做的都算不錯,充實了不少傷愈後的老卒,甚至是提拔了一些身有戰功見過血腥的狠人負責訓練和統領,這些備軍也能正真的起到備軍的作用了。


    一萬人馬分出軍營之後,並沒有直接南下臨安,而是順著來路,又一路西去。好在青龍衛駐地分散,最西邊池州的駐軍,距離江州不過一兩日的距離。


    從接到詔令,到史邵波領軍趕到潭州城外,不過四五日時間而已。


    暫借朱雀衛營地休整一日後,趙崇所要的五千人馬,就遴選完畢,至於打點行裝,備齊糧草後,已經過去十餘日了。


    第一步選調青龍衛萬騎反身西來,對於趙崇來說,也是不得已事情。畢竟下一步,分化各衛,青龍,朱雀,分設東西兩軍,各自獨立,玄武衛留在江東的六萬人馬先行分設東,中,西三軍,各自獨立,才是兵部以及相府的最終目的。


    想到那幫老臣每每痛心疾首的勸諫,趙崇隻覺得頭皮發麻。但是和那些文臣又如何能說的通軍伍之間的事情昵。


    兵部甚至已經上本要求將留在江東的六萬玄武衛盡數調入臨安。最後被絮叨的實在是無可奈何之下,隻好在洪州,衡州各留一萬人,其餘四萬步卒進駐了錢塘江畔才平息了言官們繼續上奏的架勢。


    過了錢塘,就是平江,金陵之地,那裏還有一萬控鶴軍,主將又是出身皇家親衛的羅瘋子,五千未曾示於人前的白虎衛。再加上親自派遣在金陵,平江兩地負責備軍訓練的暗子,如此的兵力梯次配備,算是可保臨安萬無一失了。


    即便如此,兵部和相府還是以為六萬青龍衛盡數東來才能更加保險。


    自己在這六萬騎兵中要走一萬騎隨身護駕,想來那些朝官們也都無話可說了。畢竟皇帝北上,可是孤身一人。至於竹子,自然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了。


    一萬五千人馬出營的時候,已經是夏去秋來了。


    秋高馬肥,卻正是北涼鐵騎往年頻繁寇邊的最佳時節。如今的北涼政令上已經再次的完成了統一,若不是水軍的劣勢太大,恐怕胡馬早就開始踐踏江東之地了吧。


    池州以下的金陵,平江等地邸報上依舊波瀾不驚,可能是淮泗一地的涼軍尚且顧及山東的義軍吧。隻有兩湖地帶的五萬朱雀衛一麵忙著滿山滿地的清剿那些殘餘各地,還不時騷擾地方,影響秋收的山匪。一麵還要瞪圓了眼睛,盯著江州往西,到江陵府,甚至是夔州一線的涼軍。


    好在大將對岸的涼軍配備的似乎也不算太強,一時間也算相安無事了。


    一場大戰之後,雙方都在暗自舔舐傷口,也就有了蜀中短暫的平靜。趙崇的大軍,也沒有如當日的宇文空那般的一路急行。不過是日行過百裏,一路輾轉,估計到達重慶的時候,還要二十餘日。


    出了潭州,一路北上,自嶽州城往西,順著大江邊被馬蹄踏過,又經由工部組織民夫修建的官道已經頗有些規模了。


    嶽州城內的孟傑,匆匆在城外拜見了趙崇之後,又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安定地方的事物中去了。


    雖然自己身在兩湖之間,但是對於蜀中的情形,似乎是更加關心。但是礙於嚴成化入蜀之前,朝廷和兵部做出的軍政一體,暫歸諸將節製的軍令,也就在嶽州停下了腳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宮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六癡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六癡道人並收藏漢宮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