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軍營坐落在城外,駐守此地的是朱雀衛的主將馮哥,以及三萬騎兵。


    大雍騎兵的配置是一人雙馬,對於失去了北地的大雍來說,戰馬極不易得。先是瓊州馬場裏出產的數千匹,戰馬的品質一掉再掉,然後不到三年,赫然發現,瓊州的馬場並不適合養馬,特別是馴養戰馬。隻是無心插柳的養肥了無數了牛羊,讓瓊州不在缺少蓄力,讓軍士們都能有充足的肉食供應。


    若不是馳援烏雲部以及和這些小部族之間不間斷的貿易,大雍的青龍,朱雀兩衛騎兵還不知道要到何時才能配齊戰馬!


    更別提對戰馬要求更高的重甲騎兵白虎衛了。其數量至今也還不過是五千騎,這數年幾乎再也沒有增加一名軍士。隻是戰馬源源不斷的每年都有數百匹的配額,趕進了他們的軍營裏。


    去年,烏雲部的最後三萬匹戰馬交付給朝廷的時候,更是引起了四衛中的三衛接連的上書請調。最後趙崇實在被煩的無法,隻好給了一萬匹到了羅天睿的手中。算是將控鶴軍的戰馬配齊。


    剩餘的兩萬匹隻讓魏劍秋挑選了兩千餘匹堪用的鍵馬,剩餘的就一股腦的給了青龍朱雀兩衛,連分都沒分,就讓他們自己看著辦了。


    即便如此,還是被馮哥埋怨說全是別人挑剩下的。而那位軍中聲望極高的宋少亭確是老成持重的沒有一點聲音,隻是派出得力親衛,盯在分馬的現場,直到分出了將近九千匹戰馬之後,才滿意的撤了迴去。


    當然馮哥的牢騷也隻是在自己的軍營裏發一發罷了。不過數日之後,接到了兵部的調兵行文之後,就再也沒有時間去埋怨了。


    “宇文將軍,這行文來的還真是時候,可惜的是本將不能親自前去了。你馬上挑選五部人馬,沿南岸的陸路去吧。聽說這一路的官道,已經頗具雛形了。


    如今成都府附近對峙的頗為緊張,你們快些到達或許還能撈些軍功,若是誰再戰場上給老子拉稀,壞了朱雀衛的名頭,就算不死在戰場上,迴來後老子的馬刀也不能輕饒。”


    馮哥駐守江州以來,整日裏也不見涼騎渡江襲擾,局麵平靜的讓人心煩。隻能是拚命的操練麾下的軍馬。特別是新征兆的軍士,更是在老卒們的蹂躪之下,整日裏一片片的叫苦聲,形成的怨氣已經滿營。


    如今好不容易接到了個能鬆鬆筋骨的差事,還輪不到主將,也隻能捏著鼻子想著如何繼續修理這些未經過戰事,卻心比天高的軍漢們了。於是將手中的兵部行文往宇文空身前一丟,頗有些怨氣的罵罵咧咧的嚷道。


    其實馮哥自己心裏也是有數的。自己作為主將,在蜀中有了嚴成化之後,是不太可能再調自己入蜀的。除非是蜀中戰局糜爛到了確實需要換將的地步。


    況且自己麾下的數萬騎兵,還駐紮再荊湖一帶,主將不在,萬一北邊乘機有個什麽動作,南岸豈不是又要雞飛狗跳!


    “馮將軍且放寬心,末將定然不會墮了將軍的名頭,和那些涼騎打交道,我們也不是頭一遭了。事不宜遲,末將這就整軍拔營了。


    至於給養,末將準備一路上自行籌措。”宇文空對於兵部的行文也早有耳聞,今早一聽主將召喚,心中便暗自得意。如今得了實信,哪裏還肯耽擱,當即領了軍令就要出發。


    “籌措個屁,你當這大江南岸還是當年布滿胡人小部族的嶺南嗎?這一路上州縣的父母官可都已經補的差不多了,大半還是今科新上榜的讀書人。這些愣頭的書生就連老子輕易都不敢惹,別說你個兔崽子了。


    保準你這邊稍有點心思,那邊陛下的案頭上就有了你的名字。你們這些兔崽子若是敢幹出一次縱兵借糧的事來,老子也保不住你們肩膀上的頭顱。


    大軍也不急在這一天兩天,趕緊備好幹糧,每匹馬背上給老子放上二十斤肉幹。這一路上想要換個口味,也就隻能在大江裏撈些江鮮了,當然前提是你小子有這個本事。”


    馮哥哪裏不知道麾下的這點小心思,這些驕兵悍將,特別是那些當年一路跟隨自己風卷過嶺南的老卒,心早就野的如草原上的狼一般了。整日裏叨念的都是前朝霍驃姚封狼居胥的壯舉。似乎自己就是下一個冠軍侯一樣。


    於是趕緊給麾下的這員大將先潑上一盆冷水,如今的荊湖,可是有著戶部尚書這樣的大員坐鎮的,真要是在這孟傑的眼皮底下幹出什麽事端來,確實也是個麻煩。自從分兵駐守以來,雖說是要求各衛就食當地,但是自己的三萬騎兵,在江州也算是糧草供養不缺。


    犯不著為了一點糧草,讓自己落下一個治軍不嚴的名聲。雖是皇家親衛統領出身,但是領兵在外,再也不能像當年跟在陛下身邊時的那般隨意了。其它的不說,單是本次調兵,沒有用陛下的虎符,而是兵部的行文,上麵蓋的是鮮紅的皇帝寶印,這還不就能說明一切嗎!


    隻怕是兵權太過集中,已經讓朝廷有了些其它的想法。這兵部,戶部,還相府裏的高官們,對於手握重兵的將軍,是有著天然的忌憚和憂慮的。也罷就讓這小子,出去曆練一番,若能獨當一麵,也還算是親衛一係出去的將領。


    幸好這宇文遠被自己分派駐守在潭州,而不在江州,不然自己還得要再多費一番口舌了。至於朝廷行文裏製定要派宇文空的說辭,在這裏也是要被屬下質問數遍才肯罷休的吧。


    軍情議定不過一日,宇文空早早的就備好了幹糧,選好了隨行的大軍。五名正將,都是清一色的年輕人,甚至還有大雍騎兵軍衛裏頗有傳奇色彩的最年輕的正將之一,也是唯一一名以一部正將的低級軍校身份,卻腰懸刻有歐陽家徽標的軍刀的李家三郎李文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宮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六癡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六癡道人並收藏漢宮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