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的正前方數裏外,一彪騎兵相對而來,約有十數騎。腰跨彎刀,身背騎弓,腦後拖著的事油膩的鼠尾辮子,赫然正是孫紹口中正說的涼騎。但是雙方都沒有發覺到對方的存在。
孫紹今年剛剛過了二十歲的生日。便因為戰功榮升為掌管一伍十人的伍長。這個伍長可不比尋常步卒的伍長,隻能管著十個大頭兵。孫紹可是探馬營的騎兵。所以還管著二十匹上好的北涼戰馬!
今日得了將令,五更時分出營,前往正前方五十裏,接替剛剛迴返了的兄弟們,負責監視正麵五十裏的風吹草動。
二十匹戰馬的奔騰,踏碎了清晨的寧靜。孫紹率麾下一口氣奔出了將近三十裏,才緩緩降低了速度,準備給胯下的戰馬找個飲水的地方,順便也讓麾下的騎士們喘一口氣。
三十裏一停馬,這是大雍騎兵的規矩。當然也適用於步卒中的探馬,正是這樣的一條軍規,讓這十一騎避免了和涼軍的探馬迎頭撞上,而毫無準備。孫紹停下馬後,剛剛翻身下馬,雙腳一踏上地麵的瞬間,就感覺到了腳下有些微微的震動。
數年的哨探經驗,讓他瞬間就做出了前方有馬隊的判斷。而此時,本地的百姓們都因為躲避戰事,而集中到了各個城池內,那裏還敢滯留野外。而自己的袍澤在這個方向上的探馬已經歸營。所以前方的動靜就隻有一個可能了。
那就是自己真的是遇上了期盼已久的涼軍探馬了。沒有想到對方來的這麽快,深入的這麽遠!
“猴子,速速趕著空馬撤退,務必要將此間遇上涼騎探馬的消息送給後麵的大軍。”孫紹瞬間就在腦子裏完成了推斷,當下不敢猶豫,下達了命令之後,又迅速的將耳朵貼在地上,靜聽了數息之後,便大致明白了對方的兵力。
不過十數騎,應該不是涼軍的大隊人馬,十有八九也是和自己一樣的探馬而已。但是距離已經不過三五裏了。現在掉頭迴返,已經不是好的戰術了。隻能是將自己的後背暴露給涼人而已。
“請伍長放心!”隊伍最後那位身材瘦高的年輕軍士聞言,沒有多話,立即換了匹馬,轉身便將那十一匹閑置的戰馬一趕,往來路上唿嘯而去。
“其餘人等,立即上馬,隨我去會一會這些涼軍中的精銳吧!”孫紹臉上滿是潮紅和興奮的顏色,一聲喊過,帶頭翻身上了馬背。身後九人緊了緊馬鞍,摸了摸掛在馬背上的馬刀後,也都翻身上了馬。
右手自弩袋中取出小巧的神臂弩,將那頂端的半圓拉手,往腳尖上一套,右手鬆開弩柄,向下拉住弓弦,手腳一起猛然角力,便將弓弦拉開了個半圓。
左手早抽出一枚黝黑的純鐵短箭,往箭槽上一卡。右手再次握住弩身向上一舉,便將上好了弩箭的神臂弩端平了起來。左手一抖馬韁,十匹戰馬載著十把上好了弩箭的騎士,便開始了緩緩加速。
相對而來的涼騎,也是一路奔行,正準備歇馬,放鬆一下。但是馬速剛剛緩下來的的時候,赫然也聽見了前方的戰馬奔騰。涼軍的反應也是不慢,但是兩三裏的距離,在馬蹄下,就顯得近在咫尺了。
涼軍待要重新換馬加速,孫紹等人已經衝進了視線之內。沉悶的馬蹄聲,聽在涼軍的耳中,是如此的震驚,猶如重鼓敲在心窩上一般,壓的十數涼軍幾乎喘不過氣來。
“弓箭準備,一旦進入射程,自由射擊。”領頭的涼軍是一名十夫長,條件反射一般的就是一聲大喝。十夫長也是是一名征戰多年的老軍士了。但是自從隨大軍進入蜀中,驅趕走了大雍的潰軍後,基本上就沒有經曆過什麽激烈的大戰了。
最近幾年和義軍之間的糾纏,雖然大軍沒有多少大的軍功。但是在野外和對方不算專業的探馬相遇的時候,涼軍從來都是勝多敗少,以少勝多也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當自己發現了對麵有漢人衝殺過來的時候,盡管己方的反應慢了一籌,但是也沒有將這數量與自己幾乎相當的南朝軍士放在眼裏。因為在十夫長的眼中,漢人的軍隊是沒有多少區別的。
不要看著來勢洶洶,隻要自己一個反衝鋒,往往隻需兩輪騎射,就會完全擊破他們的膽氣。繼而就是常見的潰逃和大好的移動軍功--漢人的頭顱,等著自己上前收割了。
孫紹以及麾下一片沉默,戰馬的速度已經被催動到了最快。掠過一片淺淺的水窪時,馬蹄翻飛間,濺起一片一片的雪白的水花。馬背上的騎士們左手控馬,右手舉著小巧的神臂弩,稍稍高過馬頭。在戰馬起伏的鬃毛間,露出十枚黝黑的毫不起眼的鐵矢。沉默而冷酷。
大雍騎兵的整訓一直以來都是以嚴苛而聞名於軍中。當然他們的待遇也是尋常步卒不能相比的。而青龍朱雀,甚至是控鶴三支騎兵,在成軍之前,都是由數百或是千餘精銳騎兵作為骨幹的。在加上經年的苦練,甚至在有些時候,更是用上了用鮮血換時間的以戰代練。
普通騎兵尚且如此,至於每戰必最先接敵的探馬營軍士,更是在這些合格的騎兵中精心挑選而來。騎兵軍衛中探馬營的主將,是有在騎兵軍衛裏挑人特權的。
好歹是同一軍衛,主將尚且還能忍受。但是步卒的探馬營就不一樣了,他們是可以在各個騎兵軍衛裏挑人的。除了相同軍種和都指揮使以上職務的將校除外。
所以隻要是步卒的探馬營出現了空缺,各騎兵軍衛的統領們都會異常的緊張。所以說每一名探馬都是身懷絕技的精銳中的精銳,一點也不為過。而那些普通的騎兵軍士也都以能夠成為探馬營中的一員為榮。包括成為步卒大軍探馬營中的一員!
當這十騎越衝越近的時候,涼軍的十夫長終於嗅到了一絲異樣甚至是危險。
孫紹今年剛剛過了二十歲的生日。便因為戰功榮升為掌管一伍十人的伍長。這個伍長可不比尋常步卒的伍長,隻能管著十個大頭兵。孫紹可是探馬營的騎兵。所以還管著二十匹上好的北涼戰馬!
今日得了將令,五更時分出營,前往正前方五十裏,接替剛剛迴返了的兄弟們,負責監視正麵五十裏的風吹草動。
二十匹戰馬的奔騰,踏碎了清晨的寧靜。孫紹率麾下一口氣奔出了將近三十裏,才緩緩降低了速度,準備給胯下的戰馬找個飲水的地方,順便也讓麾下的騎士們喘一口氣。
三十裏一停馬,這是大雍騎兵的規矩。當然也適用於步卒中的探馬,正是這樣的一條軍規,讓這十一騎避免了和涼軍的探馬迎頭撞上,而毫無準備。孫紹停下馬後,剛剛翻身下馬,雙腳一踏上地麵的瞬間,就感覺到了腳下有些微微的震動。
數年的哨探經驗,讓他瞬間就做出了前方有馬隊的判斷。而此時,本地的百姓們都因為躲避戰事,而集中到了各個城池內,那裏還敢滯留野外。而自己的袍澤在這個方向上的探馬已經歸營。所以前方的動靜就隻有一個可能了。
那就是自己真的是遇上了期盼已久的涼軍探馬了。沒有想到對方來的這麽快,深入的這麽遠!
“猴子,速速趕著空馬撤退,務必要將此間遇上涼騎探馬的消息送給後麵的大軍。”孫紹瞬間就在腦子裏完成了推斷,當下不敢猶豫,下達了命令之後,又迅速的將耳朵貼在地上,靜聽了數息之後,便大致明白了對方的兵力。
不過十數騎,應該不是涼軍的大隊人馬,十有八九也是和自己一樣的探馬而已。但是距離已經不過三五裏了。現在掉頭迴返,已經不是好的戰術了。隻能是將自己的後背暴露給涼人而已。
“請伍長放心!”隊伍最後那位身材瘦高的年輕軍士聞言,沒有多話,立即換了匹馬,轉身便將那十一匹閑置的戰馬一趕,往來路上唿嘯而去。
“其餘人等,立即上馬,隨我去會一會這些涼軍中的精銳吧!”孫紹臉上滿是潮紅和興奮的顏色,一聲喊過,帶頭翻身上了馬背。身後九人緊了緊馬鞍,摸了摸掛在馬背上的馬刀後,也都翻身上了馬。
右手自弩袋中取出小巧的神臂弩,將那頂端的半圓拉手,往腳尖上一套,右手鬆開弩柄,向下拉住弓弦,手腳一起猛然角力,便將弓弦拉開了個半圓。
左手早抽出一枚黝黑的純鐵短箭,往箭槽上一卡。右手再次握住弩身向上一舉,便將上好了弩箭的神臂弩端平了起來。左手一抖馬韁,十匹戰馬載著十把上好了弩箭的騎士,便開始了緩緩加速。
相對而來的涼騎,也是一路奔行,正準備歇馬,放鬆一下。但是馬速剛剛緩下來的的時候,赫然也聽見了前方的戰馬奔騰。涼軍的反應也是不慢,但是兩三裏的距離,在馬蹄下,就顯得近在咫尺了。
涼軍待要重新換馬加速,孫紹等人已經衝進了視線之內。沉悶的馬蹄聲,聽在涼軍的耳中,是如此的震驚,猶如重鼓敲在心窩上一般,壓的十數涼軍幾乎喘不過氣來。
“弓箭準備,一旦進入射程,自由射擊。”領頭的涼軍是一名十夫長,條件反射一般的就是一聲大喝。十夫長也是是一名征戰多年的老軍士了。但是自從隨大軍進入蜀中,驅趕走了大雍的潰軍後,基本上就沒有經曆過什麽激烈的大戰了。
最近幾年和義軍之間的糾纏,雖然大軍沒有多少大的軍功。但是在野外和對方不算專業的探馬相遇的時候,涼軍從來都是勝多敗少,以少勝多也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當自己發現了對麵有漢人衝殺過來的時候,盡管己方的反應慢了一籌,但是也沒有將這數量與自己幾乎相當的南朝軍士放在眼裏。因為在十夫長的眼中,漢人的軍隊是沒有多少區別的。
不要看著來勢洶洶,隻要自己一個反衝鋒,往往隻需兩輪騎射,就會完全擊破他們的膽氣。繼而就是常見的潰逃和大好的移動軍功--漢人的頭顱,等著自己上前收割了。
孫紹以及麾下一片沉默,戰馬的速度已經被催動到了最快。掠過一片淺淺的水窪時,馬蹄翻飛間,濺起一片一片的雪白的水花。馬背上的騎士們左手控馬,右手舉著小巧的神臂弩,稍稍高過馬頭。在戰馬起伏的鬃毛間,露出十枚黝黑的毫不起眼的鐵矢。沉默而冷酷。
大雍騎兵的整訓一直以來都是以嚴苛而聞名於軍中。當然他們的待遇也是尋常步卒不能相比的。而青龍朱雀,甚至是控鶴三支騎兵,在成軍之前,都是由數百或是千餘精銳騎兵作為骨幹的。在加上經年的苦練,甚至在有些時候,更是用上了用鮮血換時間的以戰代練。
普通騎兵尚且如此,至於每戰必最先接敵的探馬營軍士,更是在這些合格的騎兵中精心挑選而來。騎兵軍衛中探馬營的主將,是有在騎兵軍衛裏挑人特權的。
好歹是同一軍衛,主將尚且還能忍受。但是步卒的探馬營就不一樣了,他們是可以在各個騎兵軍衛裏挑人的。除了相同軍種和都指揮使以上職務的將校除外。
所以隻要是步卒的探馬營出現了空缺,各騎兵軍衛的統領們都會異常的緊張。所以說每一名探馬都是身懷絕技的精銳中的精銳,一點也不為過。而那些普通的騎兵軍士也都以能夠成為探馬營中的一員為榮。包括成為步卒大軍探馬營中的一員!
當這十騎越衝越近的時候,涼軍的十夫長終於嗅到了一絲異樣甚至是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