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州城最中心的位置,原本是官衙所在。自從大雍南撤後,就成了涼人的治所。如今物換星移不過數十年,複又迴到了漢人的手中,但是控製它的已經不是龍旗下的大雍了,而是自立為魯王的義軍首領。
北涼自從兄弟相爭於大都城後,雙方幾乎抽調空了各自掌握的派係力量,對決燕山腳下。這也給各地的義軍的興起埋下了伏筆。如今內部雖然已經平複,但是各地的烽煙依然未熄。
各地自封為王的不下十餘人,實力強如蜀中傅文山的也隻有兩處,一處蜀中傅文山,一處便是密州城的魯王了。
義軍進駐之後,自然是先肅清了涼人。數萬人馬也不能全部駐紮在這樣的一個小城裏。所以城外幾乎是緊貼著城牆,又粗粗的圈了一座軍營出來,駐紮的是魯王最心腹的嫡係。其餘部眾,大都散布在了周圍數個州縣。
而那座治所的官衙,理所當然的就成了魯王的臨時駐地。後宅是數進的園子,女眷們自然歡喜的緊。前廳也就辟出來,做為義軍議事的場所。
清晨時分,魯王早早的來到了前廳,等待著掌管軍營的將軍前來,商議這兩日的事務。
“王爺,昨夜入營的客人都已經安頓好了。今天一早他們的首領就來詢問,何日接見。”空曠的前廳裏隻有兩人。一個自然就是說話的這位將軍了。年紀在三旬左右。濃眉大眼,身材高大。正是魯王麾下的心腹大將之一。
全權掌管著城外的大營。像接待涼人這等機密之事,都交由他去辦理。可見其在魯王心裏的地位。
“好,一定要保密,千萬不能走漏了風聲。至於召見與否,容本王在考慮一下。你也知道昨日本王的親衛騎兵也已經接到了朝廷派來的使者。來的是戶部的侍郎,可見朝廷對於我們也是十分重視的。”
說話的是廳中的另一人,年約四旬開外。眼睛狹長,雙耳厚且上揚,刺入鬢發間,幾乎高過了雙眉。顎下飄著一縷長須。身著錦繡袞袍,腰纏玉帶,端坐在主坐之上,自有一種威儀,似乎籠罩在廳堂之中。此人就是先以勤王名義拉起了數萬義軍後,占據密州等地候,徘徊不前,又趁北涼內亂之際,自立稱王的魯王了。
“末將特意將之安排在軍營內一個偏僻的拐角,尋常是不會有人發覺的。若是大王尚未下定決心,末將就著人,好生看管他們好了。”那位將軍見王爺似乎還沒有下定決心,也就放下了話題。說完之後,立在下首,不在言語了。
“嗯,也好,涼人桀驁,先晾上幾天也好。至於那朝廷的侍郎,今天試探的如何?”魯王又接著問道。
“今日一早末將便派出軍士,圍住了他們暫住的院子。對方身邊似乎也有軍士護衛,不過隻有兩三人,估計是今日一早才剛剛進城的。宋將軍昨日送入城中時還是沒有的。
我們的人湧入的時候,那護衛似乎頗有點怒氣,但是也沒有如何爭取,隻是要求我放軍士退出內院罷了,看來他們也是明白自己處境的明白人。
王爺,涼人來使似乎頗有些怒氣,一進軍營,就問及末將,說是他們的一支百騎的巡哨騎兵全部死在了密州城外。末將估計與昨日出城迎接朝廷使者的宋將軍有所關聯。當然末將對涼人,是一口否認了的。”
這位將軍便將一早就派出軍士“保護”使者的情形說了一遍。最後還不忘旁敲側擊的告了那位金甲將軍一狀。看來義軍內部但是將領之間都是頗又矛盾的。
魯王聽完,也不在意。對於將領之間的這樣的爭鬥,自己是十分清楚的。自己麾下最有戰力的兩支軍隊,一支是自己辛辛苦苦才籌建起來的騎兵親衛軍,約有千騎。都是清一色的北涼的好馬。領軍的將領便是那位喜歡著金甲的宋將軍。
至於另外一支,就是駐紮在城外,拱衛密州的步卒了。人數足足有兩萬之眾。雖然裝備相較與騎兵,稍微差了一點,但是好歹也是配齊了刀槍的。領軍的大將就是自己身前的這位將軍了。
“此事,宋將軍昨日就已經報與本王知曉了。那涼人囂張慣了,一支百騎的巡哨,就敢主動挑釁攻擊我麾下的騎兵親衛。好在宋將軍辦事牢靠,全殲了對方。這樣涼人沒有證據,也就隻能自食其果了。我們不用理會就是了。
多得了兩百多匹戰馬,本王又能擴大些騎兵得編製了。對了你可要支持一下兵源了。明日本王就讓宋將軍去你營中挑三百精兵,補充去騎兵親衛。”魯王聽到這些,興致很高。便將那位金甲將軍得戰果又炫耀了一番,最後還沒有忘記要從步卒營中挑選處三百人來。
聽到這些,那告狀得將軍,恨不能掌自己得嘴巴,平白得又便宜了那姓宋的了。但是麵上依舊事一副雀躍的表情。口中道:“這個自然,末將對於王爺的騎兵親衛隊的擴編是第一個讚成的。有了精銳的騎兵,那些個涼人才會在我們的刀下溫順一些。”
“嗯,如此就好。今明兩日,就辛苦你了,務必要將兩邊的使者看管好了。萬萬不可讓他們知曉了對方的存在。”魯王收起了笑容,特意的囑咐道。原本對於朝廷遠道而來的所為勞軍就是不以為然的。
既然說是勞軍,可是到了密州才知道,朝廷的來使兩手空空。真的是一點誠意都沒有。而且隨行的護衛,十一騎,對上涼軍三十騎,幾乎毫無反抗之力。看來前些時候,荊湘等地的大捷,還是有虛誇的成分的了。
況且距離自己最近的朝廷駐軍,遠在金陵等地,人數也不過一萬五千騎。至於水軍,在南方的大江之內還有些用處。在淮河以北,就幾乎用不上了。權衡之下,朝廷的力量似乎還是有些不足。
看來還是先看看涼人的條件,再行選擇了。
北涼自從兄弟相爭於大都城後,雙方幾乎抽調空了各自掌握的派係力量,對決燕山腳下。這也給各地的義軍的興起埋下了伏筆。如今內部雖然已經平複,但是各地的烽煙依然未熄。
各地自封為王的不下十餘人,實力強如蜀中傅文山的也隻有兩處,一處蜀中傅文山,一處便是密州城的魯王了。
義軍進駐之後,自然是先肅清了涼人。數萬人馬也不能全部駐紮在這樣的一個小城裏。所以城外幾乎是緊貼著城牆,又粗粗的圈了一座軍營出來,駐紮的是魯王最心腹的嫡係。其餘部眾,大都散布在了周圍數個州縣。
而那座治所的官衙,理所當然的就成了魯王的臨時駐地。後宅是數進的園子,女眷們自然歡喜的緊。前廳也就辟出來,做為義軍議事的場所。
清晨時分,魯王早早的來到了前廳,等待著掌管軍營的將軍前來,商議這兩日的事務。
“王爺,昨夜入營的客人都已經安頓好了。今天一早他們的首領就來詢問,何日接見。”空曠的前廳裏隻有兩人。一個自然就是說話的這位將軍了。年紀在三旬左右。濃眉大眼,身材高大。正是魯王麾下的心腹大將之一。
全權掌管著城外的大營。像接待涼人這等機密之事,都交由他去辦理。可見其在魯王心裏的地位。
“好,一定要保密,千萬不能走漏了風聲。至於召見與否,容本王在考慮一下。你也知道昨日本王的親衛騎兵也已經接到了朝廷派來的使者。來的是戶部的侍郎,可見朝廷對於我們也是十分重視的。”
說話的是廳中的另一人,年約四旬開外。眼睛狹長,雙耳厚且上揚,刺入鬢發間,幾乎高過了雙眉。顎下飄著一縷長須。身著錦繡袞袍,腰纏玉帶,端坐在主坐之上,自有一種威儀,似乎籠罩在廳堂之中。此人就是先以勤王名義拉起了數萬義軍後,占據密州等地候,徘徊不前,又趁北涼內亂之際,自立稱王的魯王了。
“末將特意將之安排在軍營內一個偏僻的拐角,尋常是不會有人發覺的。若是大王尚未下定決心,末將就著人,好生看管他們好了。”那位將軍見王爺似乎還沒有下定決心,也就放下了話題。說完之後,立在下首,不在言語了。
“嗯,也好,涼人桀驁,先晾上幾天也好。至於那朝廷的侍郎,今天試探的如何?”魯王又接著問道。
“今日一早末將便派出軍士,圍住了他們暫住的院子。對方身邊似乎也有軍士護衛,不過隻有兩三人,估計是今日一早才剛剛進城的。宋將軍昨日送入城中時還是沒有的。
我們的人湧入的時候,那護衛似乎頗有點怒氣,但是也沒有如何爭取,隻是要求我放軍士退出內院罷了,看來他們也是明白自己處境的明白人。
王爺,涼人來使似乎頗有些怒氣,一進軍營,就問及末將,說是他們的一支百騎的巡哨騎兵全部死在了密州城外。末將估計與昨日出城迎接朝廷使者的宋將軍有所關聯。當然末將對涼人,是一口否認了的。”
這位將軍便將一早就派出軍士“保護”使者的情形說了一遍。最後還不忘旁敲側擊的告了那位金甲將軍一狀。看來義軍內部但是將領之間都是頗又矛盾的。
魯王聽完,也不在意。對於將領之間的這樣的爭鬥,自己是十分清楚的。自己麾下最有戰力的兩支軍隊,一支是自己辛辛苦苦才籌建起來的騎兵親衛軍,約有千騎。都是清一色的北涼的好馬。領軍的將領便是那位喜歡著金甲的宋將軍。
至於另外一支,就是駐紮在城外,拱衛密州的步卒了。人數足足有兩萬之眾。雖然裝備相較與騎兵,稍微差了一點,但是好歹也是配齊了刀槍的。領軍的大將就是自己身前的這位將軍了。
“此事,宋將軍昨日就已經報與本王知曉了。那涼人囂張慣了,一支百騎的巡哨,就敢主動挑釁攻擊我麾下的騎兵親衛。好在宋將軍辦事牢靠,全殲了對方。這樣涼人沒有證據,也就隻能自食其果了。我們不用理會就是了。
多得了兩百多匹戰馬,本王又能擴大些騎兵得編製了。對了你可要支持一下兵源了。明日本王就讓宋將軍去你營中挑三百精兵,補充去騎兵親衛。”魯王聽到這些,興致很高。便將那位金甲將軍得戰果又炫耀了一番,最後還沒有忘記要從步卒營中挑選處三百人來。
聽到這些,那告狀得將軍,恨不能掌自己得嘴巴,平白得又便宜了那姓宋的了。但是麵上依舊事一副雀躍的表情。口中道:“這個自然,末將對於王爺的騎兵親衛隊的擴編是第一個讚成的。有了精銳的騎兵,那些個涼人才會在我們的刀下溫順一些。”
“嗯,如此就好。今明兩日,就辛苦你了,務必要將兩邊的使者看管好了。萬萬不可讓他們知曉了對方的存在。”魯王收起了笑容,特意的囑咐道。原本對於朝廷遠道而來的所為勞軍就是不以為然的。
既然說是勞軍,可是到了密州才知道,朝廷的來使兩手空空。真的是一點誠意都沒有。而且隨行的護衛,十一騎,對上涼軍三十騎,幾乎毫無反抗之力。看來前些時候,荊湘等地的大捷,還是有虛誇的成分的了。
況且距離自己最近的朝廷駐軍,遠在金陵等地,人數也不過一萬五千騎。至於水軍,在南方的大江之內還有些用處。在淮河以北,就幾乎用不上了。權衡之下,朝廷的力量似乎還是有些不足。
看來還是先看看涼人的條件,再行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