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將盡,大雍迎來了新年的第一次大朝。文武百官朝拜,相較於往常,唯一的不同就是人數多了兩倍!浩浩蕩蕩一朝文武共有百餘人。
這也是朝廷南遷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朝會了。
剛剛結束的戰事對於朝廷的中樞權利機構,衝擊巨大。往日的武官首領,老帥魏世傑,已經故去!新任的武官首領,執掌兵部的是第二次登陸的軍民代表戴鴻德!
對於這樣的任命,年輕的皇帝當然是有著自己的考量。也得到了文官領袖姚秀夫,孟傑等的支持!一來是戴鴻德資曆,以及在軍中的威望可以勝任,二來也是平衡兩次登陸瓊州的軍民的眾意!
趙崇依舊是卯時起床,不同的是起床的地點由崇政殿改成了仁明殿。殿外的院子裏,晨光熹微,刀法已經大成的皇帝,依然是每日勤練不輟!微微出汗後,便收刀,改提一條白蠟杆的長槍。
長槍抖起來,招式力道也已經純熟無比。隻是離著入神還有相當的一段距離。
紅日東升,柔和的陽光剛剛撒出的時候,仁明殿的廊下,立著一位素衣的女子!年約二八,頭上插著一隻簡單的鳳形簪釵,發髻高挽。一身大袖上衣,下身著長裙。娉娉婷婷的彎著一雙秀眉,靜靜的看著院中舞槍的皇帝!
正是皇室的新婦,皇後魏淩煙。雖然皇家不為臣子守孝,但是皇後還是身著素服。大婚已有半月,帝後相處的還算和諧。
趙崇手中長槍宛如遊龍,縱橫翻飛間,瞧見了廊下的女子。停步,收槍,麵向觀者。憨憨一笑。
魏淩煙見到趙崇收槍,快步的上前,接過伺候女官手中的毛巾。替趙崇擦了擦額頭上的薄汗。輕聲笑道:“陛下的槍舞的真是好看”輕輕柔柔的,吐氣如蘭。全然沒有了當日擊鼓時的強悍。
“皇後生在軍人世家,常觀父兄舞槍,想來眼界甚高。能得皇後的誇讚,可是不易。”說完下意識的想到了魏世傑,自知無意中又觸及到了皇後的傷心處,於是接著安慰道:“魏老將軍,已經故去,還請皇後不要過分傷悲!”
“皇上言重了,父親在時,嚐言:‘將軍難免陣上亡!’想來喋血沙場倒是得償所願了!唯一遺憾的就是沒有親見大雍恢複故國山河!”魏淩煙輕聲迴道。一雙賽過秋水的眼眸,望向天邊嫣紅的雲彩。
“皇上還是趕緊更衣罷,也好陪臣妾一起去慈寧殿陪太後用早膳。辰時還要接受百官的新年朝賀呢。”
皇後收迴目光,輕笑著提醒著。
“皇後所言極是。”趙崇笑道。
王太後最近心情很好,唯一不好的就是當日的大婚慶典,被突如其來的北涼蠻子打斷。那日城外的喊殺聲,聲聞宮內。城頭的戰鼓聲尤如在頭頂敲響。但是一向柔弱,易於心驚的太後卻沒有半點的恐懼害怕。
心裏仿佛有一中說不出來的踏實。皇兒已經長大了,定然不會讓那些蠻兵再來驚嚇到自己。後來聽宮中的女官說起,新進宮的皇後,身著鳳冠霞帔,在城頭擊鼓時,城下的軍士們士氣高漲死戰不退!
自己恍然中想到了當年。
那位懸梁自盡的先皇後,何其的剛烈!自己家的新婦到是也不缺母儀天下的神采!
卯時,宮門外。天已經微微的有些亮了。早早趕到的大臣們,聚集在宮門之外。宮門內的廂房裏,坐著兩位中年的文臣。
“最近一年,瓊州幾無大的刑訓案件,治安之好,極是少見啊!”姚秀夫捧著茶盞,笑望著對麵的中年人,感歎到。
“是啊,去歲,我朝治下百姓安定,夏秋兩季的賦稅征收也是十分順利。如此年景,再過十數年,當有望完成先帝的遺願了。”孟傑也迴聲附和道。
“隻是可惜了魏將軍,再也不能和我等一起,為國操勞了!”姚秀夫望著茶盞中碧綠的茶湯,幽幽的感歎了一聲。
“是否可惜,也隻有老帥自己知道了。說來此戰,用不著老帥親臨戰陣啊!隻是為了阻擋數千疲軍,就折損了軍中的柱石,實在不該!或許是老帥故意為之吧!”
“皇上怕是沒有那份心思,是老帥,自己想要給皇上一個交待罷了。隻是沒有想到,魏將軍行事如此決絕!
大雍軍中的將校幾乎全部出自魏帥門下!水軍就不用多說,但是步軍營中的統領,那一位不是出自魏帥的門下?前次海豐接應時,魏帥因楊興之事,心中愧疚。一時處置失當,未報請皇上同意,就自行起大軍上岸。
後來皇上雖然沒有追究,但是皇上身邊的端木飛有所察覺。想來在老帥心中已是埋下了芥蒂。當日就曾有隱退之言。如今魏家女兒又入宮被封為皇後。魏家的影響太大,雖然近年皇上在軍中的威望有所提升。但是相較魏帥,還是有所不如。
臣強,君弱,才是此次痛失棟梁的根源吧!”姚秀夫歎息之餘,又道:“可惜,沒有再和魏兄暢飲一番,如今再也沒有機會了。”
“當今陛下或許沒有此意。但是老將還是被自己逼上了絕路。或許這樣是最好的結果了。戴鴻德執掌兵部,當不會在壓製魏劍秋了!
軍中諸將與魏家的香火情,怕是隨著老帥的故去,就要逐漸的淡薄了。這樣倒也有利於魏劍秋的成長。也有利於皇上在軍中樹立威望。這些都是老帥所願意看到的結果吧。”
孟傑也是感歎與魏世傑的決絕。一心為國的老帥,是讓人尊敬的!
辰時,大朝開始。百官朝拜。由於瓊州的朝堂中,文未有相公,武沒有大將軍,所以朝官暫時以各部尚書為首。文臣由姚秀夫,孟傑為首,武將以戴鴻德為首!
文武分列兩班,山唿萬歲!
軍國大事的決斷,從來都不會是在這樣的朝會中做出來。冗長的朝會結束後,皇帝在垂拱殿召見了四位尚書。
再一次提出了北進雷州的計劃!除了工部尚書沒有表態以外,其餘的三位一致反對趙崇的想法。其中以新任的兵部尚書戴鴻德反對的最為激烈!
這也是朝廷南遷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朝會了。
剛剛結束的戰事對於朝廷的中樞權利機構,衝擊巨大。往日的武官首領,老帥魏世傑,已經故去!新任的武官首領,執掌兵部的是第二次登陸的軍民代表戴鴻德!
對於這樣的任命,年輕的皇帝當然是有著自己的考量。也得到了文官領袖姚秀夫,孟傑等的支持!一來是戴鴻德資曆,以及在軍中的威望可以勝任,二來也是平衡兩次登陸瓊州的軍民的眾意!
趙崇依舊是卯時起床,不同的是起床的地點由崇政殿改成了仁明殿。殿外的院子裏,晨光熹微,刀法已經大成的皇帝,依然是每日勤練不輟!微微出汗後,便收刀,改提一條白蠟杆的長槍。
長槍抖起來,招式力道也已經純熟無比。隻是離著入神還有相當的一段距離。
紅日東升,柔和的陽光剛剛撒出的時候,仁明殿的廊下,立著一位素衣的女子!年約二八,頭上插著一隻簡單的鳳形簪釵,發髻高挽。一身大袖上衣,下身著長裙。娉娉婷婷的彎著一雙秀眉,靜靜的看著院中舞槍的皇帝!
正是皇室的新婦,皇後魏淩煙。雖然皇家不為臣子守孝,但是皇後還是身著素服。大婚已有半月,帝後相處的還算和諧。
趙崇手中長槍宛如遊龍,縱橫翻飛間,瞧見了廊下的女子。停步,收槍,麵向觀者。憨憨一笑。
魏淩煙見到趙崇收槍,快步的上前,接過伺候女官手中的毛巾。替趙崇擦了擦額頭上的薄汗。輕聲笑道:“陛下的槍舞的真是好看”輕輕柔柔的,吐氣如蘭。全然沒有了當日擊鼓時的強悍。
“皇後生在軍人世家,常觀父兄舞槍,想來眼界甚高。能得皇後的誇讚,可是不易。”說完下意識的想到了魏世傑,自知無意中又觸及到了皇後的傷心處,於是接著安慰道:“魏老將軍,已經故去,還請皇後不要過分傷悲!”
“皇上言重了,父親在時,嚐言:‘將軍難免陣上亡!’想來喋血沙場倒是得償所願了!唯一遺憾的就是沒有親見大雍恢複故國山河!”魏淩煙輕聲迴道。一雙賽過秋水的眼眸,望向天邊嫣紅的雲彩。
“皇上還是趕緊更衣罷,也好陪臣妾一起去慈寧殿陪太後用早膳。辰時還要接受百官的新年朝賀呢。”
皇後收迴目光,輕笑著提醒著。
“皇後所言極是。”趙崇笑道。
王太後最近心情很好,唯一不好的就是當日的大婚慶典,被突如其來的北涼蠻子打斷。那日城外的喊殺聲,聲聞宮內。城頭的戰鼓聲尤如在頭頂敲響。但是一向柔弱,易於心驚的太後卻沒有半點的恐懼害怕。
心裏仿佛有一中說不出來的踏實。皇兒已經長大了,定然不會讓那些蠻兵再來驚嚇到自己。後來聽宮中的女官說起,新進宮的皇後,身著鳳冠霞帔,在城頭擊鼓時,城下的軍士們士氣高漲死戰不退!
自己恍然中想到了當年。
那位懸梁自盡的先皇後,何其的剛烈!自己家的新婦到是也不缺母儀天下的神采!
卯時,宮門外。天已經微微的有些亮了。早早趕到的大臣們,聚集在宮門之外。宮門內的廂房裏,坐著兩位中年的文臣。
“最近一年,瓊州幾無大的刑訓案件,治安之好,極是少見啊!”姚秀夫捧著茶盞,笑望著對麵的中年人,感歎到。
“是啊,去歲,我朝治下百姓安定,夏秋兩季的賦稅征收也是十分順利。如此年景,再過十數年,當有望完成先帝的遺願了。”孟傑也迴聲附和道。
“隻是可惜了魏將軍,再也不能和我等一起,為國操勞了!”姚秀夫望著茶盞中碧綠的茶湯,幽幽的感歎了一聲。
“是否可惜,也隻有老帥自己知道了。說來此戰,用不著老帥親臨戰陣啊!隻是為了阻擋數千疲軍,就折損了軍中的柱石,實在不該!或許是老帥故意為之吧!”
“皇上怕是沒有那份心思,是老帥,自己想要給皇上一個交待罷了。隻是沒有想到,魏將軍行事如此決絕!
大雍軍中的將校幾乎全部出自魏帥門下!水軍就不用多說,但是步軍營中的統領,那一位不是出自魏帥的門下?前次海豐接應時,魏帥因楊興之事,心中愧疚。一時處置失當,未報請皇上同意,就自行起大軍上岸。
後來皇上雖然沒有追究,但是皇上身邊的端木飛有所察覺。想來在老帥心中已是埋下了芥蒂。當日就曾有隱退之言。如今魏家女兒又入宮被封為皇後。魏家的影響太大,雖然近年皇上在軍中的威望有所提升。但是相較魏帥,還是有所不如。
臣強,君弱,才是此次痛失棟梁的根源吧!”姚秀夫歎息之餘,又道:“可惜,沒有再和魏兄暢飲一番,如今再也沒有機會了。”
“當今陛下或許沒有此意。但是老將還是被自己逼上了絕路。或許這樣是最好的結果了。戴鴻德執掌兵部,當不會在壓製魏劍秋了!
軍中諸將與魏家的香火情,怕是隨著老帥的故去,就要逐漸的淡薄了。這樣倒也有利於魏劍秋的成長。也有利於皇上在軍中樹立威望。這些都是老帥所願意看到的結果吧。”
孟傑也是感歎與魏世傑的決絕。一心為國的老帥,是讓人尊敬的!
辰時,大朝開始。百官朝拜。由於瓊州的朝堂中,文未有相公,武沒有大將軍,所以朝官暫時以各部尚書為首。文臣由姚秀夫,孟傑為首,武將以戴鴻德為首!
文武分列兩班,山唿萬歲!
軍國大事的決斷,從來都不會是在這樣的朝會中做出來。冗長的朝會結束後,皇帝在垂拱殿召見了四位尚書。
再一次提出了北進雷州的計劃!除了工部尚書沒有表態以外,其餘的三位一致反對趙崇的想法。其中以新任的兵部尚書戴鴻德反對的最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