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灣西岸,漆黑的海麵上,風平浪靜。
一支龐大的船隊,劃破暗夜的海麵,停靠在白沙湖後的一個無名荒島邊上。荒島西部離岸最近處不過裏許,但是荒島靠近外海的岸邊有幾處適合大船靠岸的野碼頭。
船隊立即靠上了岸,船上的軍士快速的登島,無聲無息的列隊。足足有兩萬人。
海豐吹來,驅散了大片的白色氣息。
船隊中又分出百餘艘小船,繞到島的西岸一字排開,再鋪上厚木板,用鉚釘訂牢。一條寬約十米的浮橋便呈現在眼前了。
大軍快速的通過浮橋,登上了不久前才離去的土地!
紅色的旗幟在暗夜裏飄揚,火光下,隱約能看到龍飛鳳舞的‘魏’字。
這正是前來接應的大雍的船隊,領軍的赫然是魏世傑本人。
本來大隊的戰船白天就已經到達。但是派出的哨船迴報說,戴有德,宋弘博的大隊人馬被北涼騎兵咬住,兩軍正在相持。
得知涼軍勢大,船上又都是步軍和水軍,貿然上岸接應不但接不出大批軍民,反而有可能讓新到的大軍全部被騎兵纏住。
步軍統領魏愷,董澤都建議先派小船探好適合登陸的地點。等天黑之後連夜登陸,步軍列好陣勢,逐步推進。
友軍營地距海邊不過十數裏,一旦大軍登岸,結成左右兩個軍陣,不用一個時辰便可與友軍形成品字陣型,互為犄角。進可抵擋數萬騎兵的衝擊,退可從容不迫的組織百姓通過浮橋登島。
待大軍全部撤上荒島後一把火燒了浮橋,隻須百十艘戰船,就可固守海灣。有水軍戰船在側,就不怵對方的數萬鐵騎了。然後輜重船可以從容運送軍民百姓及輜重牲畜到達瓊州。
無名荒島的南邊,有一座低矮的山丘,當地漁民唿作煙堆山。魏世傑站在山丘的最高處,望著黑暗中的對岸,隻見岸上星火點點。身後是數百名親衛!
暗夜中,海天一片深邃,有無數的星星,如寶石一般鑲嵌在無窮的天幕之上。靜靜的俯視著芸芸眾生!
山下夜風唿嘯,燈火通明!
‘大船已經靠岸,我大軍已經全部登島’
‘水軍已經鋪好浮橋,大軍已經上岸。’
‘前軍已和友軍匯合,並通報了我軍的接應計劃,戴將軍已經組織百姓往海邊而來!’
軍情流水般的報與主帥馬前。魏世傑靜靜的望著遠方的黑暗,沒有聲息。手中緊握的是大雍製式軍刀冰涼的刀柄。
戴鴻德半夜裏接到探馬迴報。朝廷船隊已經達到海邊,兩個萬人的軍陣一左一右正往自己的兩邊穩步推進中!
得知援軍的意圖後,戴有德神情複雜!但是瞬間便恢複如常。立刻下令擊鼓聚將,令全軍戒備。一麵組織百姓往海邊撤退!
沉悶的軍鼓聲在半夜裏傳出很遠。
負責探報的千夫長半夜聽見將敵軍擊鼓,隻是一聲嗤笑。欺本將不懂兵法嗎!漢將奸詐,被我襲擾半夜,才想出如此應對之策!此必是疲軍之計,吩咐不用理會。探馬加強探視,如有異常,及時來報!
但是沉悶的軍鼓聲還是驚動了斯欽巴日。涼軍的營地裏瞬間就沸騰了起來。人嘶馬叫,卻驚不醒沉默的暗夜!
雙方小股的探騎,在十餘裏的縱深裏往來射殺!零星的鮮血已經開始濺落!喊殺聲,穿過黑暗聲聞於兩軍陣後。
天漸漸亮了。
魏字帥旗,浮橋,還有三個齊整的過萬人軍陣成品字型分布在寶樓,後湖,建茶三地,出現在北涼騎兵的眼前!
嚴整的軍陣後麵是大批的戰船和無數的百姓在有序的撤退!
斯欽巴日看著眼前的一切,用冰冷的沒有一絲熱度的眼神看向昨夜負責盯梢和探察的哪位哨探千夫長!
雄壯的千夫長跟本沒有與之對視的勇氣。沒有來得及懊惱自己的過失,機械的拔出彎刀橫在脖頸上,再猛然用力一拉,鮮血飆射而出。竟是自刎於陣前,粗壯的身軀直挺挺的從戰馬上倒下砸在沙土地上。
三百多名涼騎默默的驅馬上前,在他們的千夫長屍體前用同樣的方式揮刀自盡!三百多具屍體躺在軍前,風吹走了血腥的氣味,隻留下觸目驚心的鮮紅色,流淌在剛剛冒頭的綠草與沙土間。
期間並無一騎試圖反抗或者逃脫!斯欽巴日治軍之嚴酷,可見一斑!
北涼騎兵們一片安靜,隻有不安分的戰馬不住的打著響鼻。黑狼旗猙獰嗜血!
大雍的三個方陣也是寂靜無聲,自從見到身後的援兵後,哀軍們便無所畏懼。
陽光照在一排排大盾上,反射出金屬特有的厚重的光芒!在這個溫暖的清晨裏散射出幽幽的冷光!刺人肌骨。
牛角長號聲蒼涼,悠遠!
大隊的北涼騎兵聞聲滾滾而動!大地上有如滾過一道轟然的雷聲!
鐵騎陣陣,一往無前!煙塵中近三萬人馬一分為三。如三隻利箭般撲向三處軍陣!十幾萬隻馬蹄,幾乎踏碎了一切。
雙方的戰陣前一片肅殺,前日廝殺過後,殘存於地上的百餘具屍體好似不存在一樣。數萬騎兵踏過,屍骨無存!
後方,斯欽巴日端坐馬上,在他的身後有三千親衛---南下的五萬騎兵中最最精銳的勇士!
大雍的方陣裏,弓弩手默默的注視著令旗手,手中高舉的令旗!此刻的他們心中不再是無助和恐懼。平靜的等待著收割蠻騎的性命!背後的弩箭也迫不及待的想要撕裂敵人的戰甲與血肉!
而在大雍軍陣的後方則是無數的百姓,有的正在通過浮橋,有的還在前軍陣中拔營準備南撤!
百姓實在太多,組織了半夜,不過才撤走一小半。當然夜裏行軍本就不便,更別說這些沒有訓練過的百姓了。
戴鴻德緊蹙了幾天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一麵吩咐後軍加快速度疏散百姓,一麵緊盯著緩緩加速的敵騎!
中軍傳來了將士們齊唱的戰歌聲: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戰歌凝重高昂!迴蕩在整個戰場上!
相鄰的兩個軍陣上也傳來了迴應的歌聲:
‘山河破碎兮,家國未亡!馬蹄南去兮,北望故鄉!
兒郎奮起兮,天子同裳!百戰未死兮,痛飲一觴!
豪傑不醉兮,同赴疆場!龍旗漫卷兮,新鑄九鼎!
猛士長歌兮,分守四方!’
歌聲雄壯激昂!聲傳數十裏!
涼軍身後壓陣的斯欽巴日,看著對手的士氣隨著歌聲不斷攀升。眼神中多了一絲敬畏!此次領兵前來,本以為不過是獅子搏兔,不想還是低估了對手!
本來就要麵對一個棘手的敵人,不想一個不防,又來了一位老相識!
不過也好,就再會一會這名聲名遠播的南朝碩果僅存的老將吧!此戰若是能留得下魏世傑,也能了卻了崖山戰後的遺憾!
牛角長號聲音急變,騎兵們驟然提速。
對麵的數百麵令旗猛然揮下!箭雨裂空,慘嚎聲震天。中箭落馬的騎兵瞬間便淹沒在後續的鐵蹄之下!
在付出了上千條鮮活的生命後,正麵的騎兵終於最先撞上了第一排盾牌!阻力遲滯了戰馬前衝的動能,帶來巨大的慣性,將馬背上的騎兵重重的甩出!高高的飛向前方,迎向這些血肉之軀的是無數鋒利的槍刃!
一排排的盾牌手被巨大的撞擊力震的骨骼斷裂,鮮血噴出口鼻,身體倒飛!後排的盾牌手沒有絲毫猶豫的頂了上去!長槍手從縫隙中紮出長槍,幾乎每一槍都帶出一蓬血花!
洶湧的騎兵前赴後繼,猶如巨浪般的一次次的拍打過來。又碎裂成無數的浪花,飛散開來。
大雍的軍陣像狂濤中的礁石,巋然不動!弩箭密集,一片一片的從盾牌的後方飛出。
奔騰的騎兵被阻滯在如牆的盾牌下,驟然失去了萬鈞的氣勢!後續的戰馬像是折斷了箭尖的箭杆依舊徒勞的向前衝擊。
一名身先士卒的千夫長,依靠著精湛的騎術,在戰馬撞擊到大盾的瞬間,猛然拉起韁繩。坐下強健的草原大馬,騰起碩大的前蹄,重重的砸在樹立的盾牌上!
人和馬的分量,加上奔騰而來的氣勢,何止千斤!盾牆在瞬間被砸開!
身後的騎兵爆發出震天的吼叫,簇擁著健馬猛將,直直的撞進了對方嚴密的軍陣。但是迎接他們的是無數杆鋒銳雪亮的刀槍!無論有多麽精湛的騎術也都無法幸免了。
數十杆長槍穿透了來不及格擋的千夫長,渾身碎爛的強壯漢子,和身下滿是血窟窿的草原大馬,軟軟的倒在了如林的刀槍之下。速度之快甚至連臉上的猙獰之色都沒有來得及換成恐懼與無奈!
後續的騎兵敏銳的抓住了這個瞬間的機會,紛紛驅馬衝向這個缺口。
戴鴻德立馬陣中,也被這一角的異變吸引住了目光!不待軍令下達。就有無數的軍卒揮刀撲上,長槍不斷突刺,跟在身後的軍士快速的扶起變形的大盾。
更後方弩兵拋射出的弩箭也密集的砸向不斷湧上來的涼騎。
百戰的勇士們,自有一種生死相依的默契。他們不怕流血,無懼生死!
一支龐大的船隊,劃破暗夜的海麵,停靠在白沙湖後的一個無名荒島邊上。荒島西部離岸最近處不過裏許,但是荒島靠近外海的岸邊有幾處適合大船靠岸的野碼頭。
船隊立即靠上了岸,船上的軍士快速的登島,無聲無息的列隊。足足有兩萬人。
海豐吹來,驅散了大片的白色氣息。
船隊中又分出百餘艘小船,繞到島的西岸一字排開,再鋪上厚木板,用鉚釘訂牢。一條寬約十米的浮橋便呈現在眼前了。
大軍快速的通過浮橋,登上了不久前才離去的土地!
紅色的旗幟在暗夜裏飄揚,火光下,隱約能看到龍飛鳳舞的‘魏’字。
這正是前來接應的大雍的船隊,領軍的赫然是魏世傑本人。
本來大隊的戰船白天就已經到達。但是派出的哨船迴報說,戴有德,宋弘博的大隊人馬被北涼騎兵咬住,兩軍正在相持。
得知涼軍勢大,船上又都是步軍和水軍,貿然上岸接應不但接不出大批軍民,反而有可能讓新到的大軍全部被騎兵纏住。
步軍統領魏愷,董澤都建議先派小船探好適合登陸的地點。等天黑之後連夜登陸,步軍列好陣勢,逐步推進。
友軍營地距海邊不過十數裏,一旦大軍登岸,結成左右兩個軍陣,不用一個時辰便可與友軍形成品字陣型,互為犄角。進可抵擋數萬騎兵的衝擊,退可從容不迫的組織百姓通過浮橋登島。
待大軍全部撤上荒島後一把火燒了浮橋,隻須百十艘戰船,就可固守海灣。有水軍戰船在側,就不怵對方的數萬鐵騎了。然後輜重船可以從容運送軍民百姓及輜重牲畜到達瓊州。
無名荒島的南邊,有一座低矮的山丘,當地漁民唿作煙堆山。魏世傑站在山丘的最高處,望著黑暗中的對岸,隻見岸上星火點點。身後是數百名親衛!
暗夜中,海天一片深邃,有無數的星星,如寶石一般鑲嵌在無窮的天幕之上。靜靜的俯視著芸芸眾生!
山下夜風唿嘯,燈火通明!
‘大船已經靠岸,我大軍已經全部登島’
‘水軍已經鋪好浮橋,大軍已經上岸。’
‘前軍已和友軍匯合,並通報了我軍的接應計劃,戴將軍已經組織百姓往海邊而來!’
軍情流水般的報與主帥馬前。魏世傑靜靜的望著遠方的黑暗,沒有聲息。手中緊握的是大雍製式軍刀冰涼的刀柄。
戴鴻德半夜裏接到探馬迴報。朝廷船隊已經達到海邊,兩個萬人的軍陣一左一右正往自己的兩邊穩步推進中!
得知援軍的意圖後,戴有德神情複雜!但是瞬間便恢複如常。立刻下令擊鼓聚將,令全軍戒備。一麵組織百姓往海邊撤退!
沉悶的軍鼓聲在半夜裏傳出很遠。
負責探報的千夫長半夜聽見將敵軍擊鼓,隻是一聲嗤笑。欺本將不懂兵法嗎!漢將奸詐,被我襲擾半夜,才想出如此應對之策!此必是疲軍之計,吩咐不用理會。探馬加強探視,如有異常,及時來報!
但是沉悶的軍鼓聲還是驚動了斯欽巴日。涼軍的營地裏瞬間就沸騰了起來。人嘶馬叫,卻驚不醒沉默的暗夜!
雙方小股的探騎,在十餘裏的縱深裏往來射殺!零星的鮮血已經開始濺落!喊殺聲,穿過黑暗聲聞於兩軍陣後。
天漸漸亮了。
魏字帥旗,浮橋,還有三個齊整的過萬人軍陣成品字型分布在寶樓,後湖,建茶三地,出現在北涼騎兵的眼前!
嚴整的軍陣後麵是大批的戰船和無數的百姓在有序的撤退!
斯欽巴日看著眼前的一切,用冰冷的沒有一絲熱度的眼神看向昨夜負責盯梢和探察的哪位哨探千夫長!
雄壯的千夫長跟本沒有與之對視的勇氣。沒有來得及懊惱自己的過失,機械的拔出彎刀橫在脖頸上,再猛然用力一拉,鮮血飆射而出。竟是自刎於陣前,粗壯的身軀直挺挺的從戰馬上倒下砸在沙土地上。
三百多名涼騎默默的驅馬上前,在他們的千夫長屍體前用同樣的方式揮刀自盡!三百多具屍體躺在軍前,風吹走了血腥的氣味,隻留下觸目驚心的鮮紅色,流淌在剛剛冒頭的綠草與沙土間。
期間並無一騎試圖反抗或者逃脫!斯欽巴日治軍之嚴酷,可見一斑!
北涼騎兵們一片安靜,隻有不安分的戰馬不住的打著響鼻。黑狼旗猙獰嗜血!
大雍的三個方陣也是寂靜無聲,自從見到身後的援兵後,哀軍們便無所畏懼。
陽光照在一排排大盾上,反射出金屬特有的厚重的光芒!在這個溫暖的清晨裏散射出幽幽的冷光!刺人肌骨。
牛角長號聲蒼涼,悠遠!
大隊的北涼騎兵聞聲滾滾而動!大地上有如滾過一道轟然的雷聲!
鐵騎陣陣,一往無前!煙塵中近三萬人馬一分為三。如三隻利箭般撲向三處軍陣!十幾萬隻馬蹄,幾乎踏碎了一切。
雙方的戰陣前一片肅殺,前日廝殺過後,殘存於地上的百餘具屍體好似不存在一樣。數萬騎兵踏過,屍骨無存!
後方,斯欽巴日端坐馬上,在他的身後有三千親衛---南下的五萬騎兵中最最精銳的勇士!
大雍的方陣裏,弓弩手默默的注視著令旗手,手中高舉的令旗!此刻的他們心中不再是無助和恐懼。平靜的等待著收割蠻騎的性命!背後的弩箭也迫不及待的想要撕裂敵人的戰甲與血肉!
而在大雍軍陣的後方則是無數的百姓,有的正在通過浮橋,有的還在前軍陣中拔營準備南撤!
百姓實在太多,組織了半夜,不過才撤走一小半。當然夜裏行軍本就不便,更別說這些沒有訓練過的百姓了。
戴鴻德緊蹙了幾天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一麵吩咐後軍加快速度疏散百姓,一麵緊盯著緩緩加速的敵騎!
中軍傳來了將士們齊唱的戰歌聲: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戰歌凝重高昂!迴蕩在整個戰場上!
相鄰的兩個軍陣上也傳來了迴應的歌聲:
‘山河破碎兮,家國未亡!馬蹄南去兮,北望故鄉!
兒郎奮起兮,天子同裳!百戰未死兮,痛飲一觴!
豪傑不醉兮,同赴疆場!龍旗漫卷兮,新鑄九鼎!
猛士長歌兮,分守四方!’
歌聲雄壯激昂!聲傳數十裏!
涼軍身後壓陣的斯欽巴日,看著對手的士氣隨著歌聲不斷攀升。眼神中多了一絲敬畏!此次領兵前來,本以為不過是獅子搏兔,不想還是低估了對手!
本來就要麵對一個棘手的敵人,不想一個不防,又來了一位老相識!
不過也好,就再會一會這名聲名遠播的南朝碩果僅存的老將吧!此戰若是能留得下魏世傑,也能了卻了崖山戰後的遺憾!
牛角長號聲音急變,騎兵們驟然提速。
對麵的數百麵令旗猛然揮下!箭雨裂空,慘嚎聲震天。中箭落馬的騎兵瞬間便淹沒在後續的鐵蹄之下!
在付出了上千條鮮活的生命後,正麵的騎兵終於最先撞上了第一排盾牌!阻力遲滯了戰馬前衝的動能,帶來巨大的慣性,將馬背上的騎兵重重的甩出!高高的飛向前方,迎向這些血肉之軀的是無數鋒利的槍刃!
一排排的盾牌手被巨大的撞擊力震的骨骼斷裂,鮮血噴出口鼻,身體倒飛!後排的盾牌手沒有絲毫猶豫的頂了上去!長槍手從縫隙中紮出長槍,幾乎每一槍都帶出一蓬血花!
洶湧的騎兵前赴後繼,猶如巨浪般的一次次的拍打過來。又碎裂成無數的浪花,飛散開來。
大雍的軍陣像狂濤中的礁石,巋然不動!弩箭密集,一片一片的從盾牌的後方飛出。
奔騰的騎兵被阻滯在如牆的盾牌下,驟然失去了萬鈞的氣勢!後續的戰馬像是折斷了箭尖的箭杆依舊徒勞的向前衝擊。
一名身先士卒的千夫長,依靠著精湛的騎術,在戰馬撞擊到大盾的瞬間,猛然拉起韁繩。坐下強健的草原大馬,騰起碩大的前蹄,重重的砸在樹立的盾牌上!
人和馬的分量,加上奔騰而來的氣勢,何止千斤!盾牆在瞬間被砸開!
身後的騎兵爆發出震天的吼叫,簇擁著健馬猛將,直直的撞進了對方嚴密的軍陣。但是迎接他們的是無數杆鋒銳雪亮的刀槍!無論有多麽精湛的騎術也都無法幸免了。
數十杆長槍穿透了來不及格擋的千夫長,渾身碎爛的強壯漢子,和身下滿是血窟窿的草原大馬,軟軟的倒在了如林的刀槍之下。速度之快甚至連臉上的猙獰之色都沒有來得及換成恐懼與無奈!
後續的騎兵敏銳的抓住了這個瞬間的機會,紛紛驅馬衝向這個缺口。
戴鴻德立馬陣中,也被這一角的異變吸引住了目光!不待軍令下達。就有無數的軍卒揮刀撲上,長槍不斷突刺,跟在身後的軍士快速的扶起變形的大盾。
更後方弩兵拋射出的弩箭也密集的砸向不斷湧上來的涼騎。
百戰的勇士們,自有一種生死相依的默契。他們不怕流血,無懼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