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萬三是當代奇人。
本名沈富,字仲榮,俗稱萬三,萬三者,萬戶之中(第)三秀,所以又稱萬三秀,作為這位巨富的別號。
他是元末明初的商人,後來成為一代巨富。吳興南潯人。
元至順間,沈萬三隨父沈佑遷居平江路長洲縣東蔡村。
沈萬三率領其子弟力穡事,廣辟田宅,富累金玉,又能推恩以周急難,鄉人以長者唿之。
他依周莊,憑三江之利,廣集貨資,一方麵繼續開辟田宅,另一方麵把“東走滬瀆,南通浙境”,水路交通發達的周莊,作為商品貿易和流通的基地,把大明的絲綢、瓷器、糧食和手工藝品等運往海外,又將海外的珠寶、象牙、犀角、香料和藥材運到大明,開始了“競以求富為務”的對外貿易活動。從而迅速成為“資巨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
周莊者,“以村落而辟為鎮”,其實是沈萬三的資助下得以壯大的,是沈萬三的根。
明朝初年,太祖定都金陵,沈萬三捐資幫助建築都城,他出的金銀占了總投資的三分之一,太祖當時大悅,封了他兩個兒子作官。
民間有雲:“金陵沈萬三,北京枯柳樹,人的名兒,樹的影兒。”可見,沈萬三名滿天下,婦孺皆知。
後來,太祖準備犒賞三軍,沈萬三主動提出代其犒賞,這一次,反而讓太祖心裏不舒服了,幸虧有馬皇後求情,沈萬三這才保住了性命,被太祖發配充軍雲南。
沈姑娘道,“小女子全名沈櫻。”
天機明鏡先生卻是冷冷一笑,道,“你,隻怕為了牽強附會而姓的沈萬三之沈吧?”
沈姑娘道,“哦?”
沈萬三其人其事,天機明鏡先生對它早有研究,據《周莊鎮誌》記載:大明洪武三十一年二月,沈萬三女婿顧學文因為牽連到藍玉案,連累沈萬三的曾孫德全六人,並顧氏一門同日淩遲。
天機明鏡先生道,“那一次,沈萬三女婿顧學文一家及沈家六口,近八十餘人全都被殺頭,沒收田地,可謂是滿門抄斬了。”
沈姑娘緩緩道,“迴中土時,我最先去的是周莊,隻可惜,破屋猶存,滿目瘡痍。”
葉知秋陪著喟歎一聲,沈家大族遭受如此沉重的打擊,後人去重遊故地,也隻能是徒留感傷而已。
天機明鏡先生道,“據《吳江縣誌》記載:“沈萬三有兩個兒子,一個名茂,一個名旺。”,其實,他還有一個兒子:名沈榮。”
沈姑娘淡淡一笑,卻沒有說話。
天機明鏡先生盯住了對方,冷冷道,“不知道,沈姑娘是這三位公子中哪一位的後人?”
沈姑娘卻道,“都不是!”
天機明鏡先生冷笑著看向葉知秋,道,“老朋友,原來,你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葉知秋道,“你研究沈家曆史,有沒有發現過,沈萬三其實有四個兒子?”
天機明鏡先生冷冷道,“胡扯!”
確實,以沈萬三的名氣,事事引人好奇,他有多少位後人,這種事情根本是藏不住的,天機明鏡先生在閑瑕時候,也曾經認真查過各類史料書藉,以及傳記,不可能找不到關於沈萬三還有第四個兒子的記載。
葉知秋悠然道,“史料上麵沒有記載的那位叫沈默,他就是沈萬三最小的兒子。”
天機明鏡先生聞聲動容,大家都知道,洪武六年,太祖攻打蘇州城。當時,張士誠之所以能固守蘇州達八月之久,是因為得到蘇州富民在財力上的支持。作為蘇州富民之首的沈萬三,當然出力非凡,此事引致太祖對沈萬三極度不滿,就算是沈萬三事後多次向大明獻上財產表達忠心,太祖始終是欲殺之而後快,怎麽可能讓他藏匿住一個兒子?
葉知秋笑了笑,道,“當時,不是還有一位宅心仁厚的馬皇後嗎?”
天機明鏡先生道,“你是說,馬皇後知道,太祖始終想要滅除沈家,自己又不忍沈家這種良善人家絕後,所以,她提前將沈家的一個兒子藏起來了?”
葉知秋道,“一點也不錯。”
天機明鏡先生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太祖想殺的人,在大明境內,怎麽可能藏得住?”
葉知秋笑道,“所以,這一位公子隻能離開了大明。”
天機明鏡先生道,“去了哪裏?”
葉知秋道,“暹羅。”
暹羅,乃是大明邊境之外的一個小國。其部分先民是原居於中國雲南一帶,元時為逃避前元大軍入侵而南下遷居的漢人。
這樣的一個小國家,接納了一位沈萬三的後人,也屬正常,天機明鏡先生半信半疑的點了點頭,道,“不知道姑娘那位去了暹羅的先祖叫什麽名字?”
葉知秋道,“沈默。”
天機明鏡先生麵上卻已現出憂慮之色,道,“太祖皇帝清除異已的手段之狠,天下皆知,卻不知馬皇後是怎樣將沈默偷偷的送去了暹羅?”
葉知秋道,“這種力氣功夫,不可能讓馬皇後親自去,當然是讓錦衣衛去做。”
天機明鏡先生笑道,“隻聽說過錦衣衛殺人厲害,想不到,你們也有救人的時候?”
葉知秋嗤了一聲,昂首挺胸道,“你不要忘記了,你麵前正好有一位錦衣衛的高官,葉某平生就從沒有殺過一個人。”
天機明鏡先生嘿嘿笑道,“你現在己經榮退,隻能算前高官了。”
葉知秋佯怒道,“你呀……幾十歲的人了,說話還是這麽口無遮掩。”
天機明鏡先生沒有反駁這句話,隻有麵對現實,記錄了事實,才能做出民眾們愛看的新聞。
這,本來就是媒體人的基本質素要求。
但這次,唐浩文卻似已決定要問個究竟,道,“錦衣衛到底是怎麽做到的?”
葉知秋還是沒有迴答,隻倒了杯酒,慢慢的喝了下去。
天機明鏡先生忽然歎了口氣,道,“你當官真是當油了,事情過了這麽多年,你還是沒有膽量說出來嗎?”
葉知秋平時的確不是這樣子喝酒的。
此時,沈姑娘一直坐在遠處,靜靜的聽著,片刻,忽然道,“朱元璋想要滅我沈家,其實,馬皇後也是保不住的,錦衣衛不過是皇家的打手而己,他們怎麽敢忤逆朱元璋的意思?”
從語氣之中可見,沈姑娘沈櫻與大明皇家深有宿怨,所以直唿太祖的本名。
葉知秋笑了,道,“因為大家都知道,太祖皇帝是非常愛馬皇後的。”
沈姑娘道,“哦?”
葉知秋道,“馬皇後親自張羅,讓沈萬三送小兒子沈默出走暹羅,保留住沈家最後一線血脈,錦衣衛全程參與,並做了詳細的書麵記載。”
他又笑了笑,接著道,“等到太祖發覺時,確實大為光火。”
沈姑娘也忍不住嫣然而笑,道,“結果呢?”
葉知秋道,“正因為知道是馬皇後的主意,太祖也不想她難做,所以才沒有下令追殺。”
沈姑娘道,“會有這麽便宜的事情?”
葉知秋笑道,“不可能沒有點處罰的,當事的錦衣衛們一年的薪俸被罰沒充公。”
沈姑娘滿懷歉意道,“此事牽連了大家,真是對不住了。”
葉知秋繼續道,“太祖頒下密旨:剝奪沈默的戶藉,永世不得進入大明境內!這些,在錦衣衛的機密文件中,都有詳細的記載。”
天機明鏡先生眼睛一瞪,忽然大聲道,“姓葉的,你敢抗旨?”
葉知秋道,“我沒有!”
天機明鏡先生陰陰笑道,“太祖有旨,沈默一脈可是永世不得進入大明境內的喲?!”
葉知秋冷冷一笑:“太祖確實有旨意,但天機先生,葉某問你,你先人老子辦的事情,兒子你一直不滿,兒子你要怎麽辦?”
“涼拌,還能怎麽辦?”天機明鏡先生瞪著眼道,“兒子你也不能忤逆你老子,忍著!”
“正是如此,兒子你忍著,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等著兒子你沒了老子,自然自己也是老子時,嘿嘿……”
沈姑娘突然聽到兩個加起來超過百歲的老前輩念起“老子兒子”的市井渾話,饒有趣味,忍不住撲哧一笑。
天機明鏡先生看了沈姑娘一眼,轉眼看葉知秋,心裏當然明白了:葉知秋身為致仕官員,不便於直唿太祖的名號,也不能直唿成祖朱棣的名號,成祖乃是太祖的親兒子,葉知秋籠而攏之,幹脆用“老子”“兒子”來說事兒。
天機明鏡先生道,“嘿嘿便怎樣?”
“不怎麽,兒子想發家致富安邦,萬國來朝,顯赫八方,曾經請了一個會做生意的沐問山幫幫忙。”葉知秋說完,似乎已經說完謎底,微微一笑,等看天機明鏡先生的表情。
“雲南沐家!”天機明鏡先生聽言自是身軀一震,大明自成祖始,遣鄭和七下西洋,船隊以鄭和為主帥,第一副手正是沐問山,而這個沐問山,是從雲南再轉到南京主事的。
自始至終,大家隻以為沐問山是雲南沐家的人,竟然無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是:當年沈萬三的兒子沈默!
沐問山,豈不是“”莫問三”,不要問沈萬三之意!
天機明鏡先生想到此節,手心冒汗,連聲道,“舊聞新聽,失算,失算。據當時的史料記載,沐文山後來死於海難,屍骨……”
天機明鏡先生看了一眼沈姑娘,忽覺不妥,改口道,“屍骨無蹤了嗎?”
葉知秋不屑道,“老天機,你千算萬算,這一次算錯了,當時確實遭遇了海難不假,不過,沐問山命大,顛沛數年,他輾轉到了暹羅,恢複本名沈默,於是,你能看到這位沈姑娘,是一位來訪大明的特使暹羅國的公主。”
天機明鏡先生連歎道,“失敬,失敬。”
老先生暗讚:姓沈的真是福大命大造化大,隻要是一點點機會,他們就會牢牢的抓住,沈萬三就是這種人,沈默也是。
沈姑娘看了看天機明鏡先生的表情變化,道,“你以為,是我們沈家依附於暹羅王室?”
天機明鏡先生的情緒很沉重,道,“這些都己經不再重要了,己經過去了這麽多年,太祖己經龍禦歸天,沈萬三也終於有了後人,這一切,真的要感謝馬皇後的仁慈。”
沈姑娘道,“老先生,你也可以跟他一樣呀!”
天機明鏡先生笑了笑,關於家國恩怨,他己經不想再討論下去,站起來慢慢的走到窗口。
窗子本就是支起來的,天機明鏡先生忽然發現,不知何時,那個黑黑壯壯的雅昆塔,端正地坐在外麵的天井裏。
烈日當空,這年輕人悠悠閑閑的坐在那裏,好像一直要坐到有人叫他為止。
本名沈富,字仲榮,俗稱萬三,萬三者,萬戶之中(第)三秀,所以又稱萬三秀,作為這位巨富的別號。
他是元末明初的商人,後來成為一代巨富。吳興南潯人。
元至順間,沈萬三隨父沈佑遷居平江路長洲縣東蔡村。
沈萬三率領其子弟力穡事,廣辟田宅,富累金玉,又能推恩以周急難,鄉人以長者唿之。
他依周莊,憑三江之利,廣集貨資,一方麵繼續開辟田宅,另一方麵把“東走滬瀆,南通浙境”,水路交通發達的周莊,作為商品貿易和流通的基地,把大明的絲綢、瓷器、糧食和手工藝品等運往海外,又將海外的珠寶、象牙、犀角、香料和藥材運到大明,開始了“競以求富為務”的對外貿易活動。從而迅速成為“資巨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
周莊者,“以村落而辟為鎮”,其實是沈萬三的資助下得以壯大的,是沈萬三的根。
明朝初年,太祖定都金陵,沈萬三捐資幫助建築都城,他出的金銀占了總投資的三分之一,太祖當時大悅,封了他兩個兒子作官。
民間有雲:“金陵沈萬三,北京枯柳樹,人的名兒,樹的影兒。”可見,沈萬三名滿天下,婦孺皆知。
後來,太祖準備犒賞三軍,沈萬三主動提出代其犒賞,這一次,反而讓太祖心裏不舒服了,幸虧有馬皇後求情,沈萬三這才保住了性命,被太祖發配充軍雲南。
沈姑娘道,“小女子全名沈櫻。”
天機明鏡先生卻是冷冷一笑,道,“你,隻怕為了牽強附會而姓的沈萬三之沈吧?”
沈姑娘道,“哦?”
沈萬三其人其事,天機明鏡先生對它早有研究,據《周莊鎮誌》記載:大明洪武三十一年二月,沈萬三女婿顧學文因為牽連到藍玉案,連累沈萬三的曾孫德全六人,並顧氏一門同日淩遲。
天機明鏡先生道,“那一次,沈萬三女婿顧學文一家及沈家六口,近八十餘人全都被殺頭,沒收田地,可謂是滿門抄斬了。”
沈姑娘緩緩道,“迴中土時,我最先去的是周莊,隻可惜,破屋猶存,滿目瘡痍。”
葉知秋陪著喟歎一聲,沈家大族遭受如此沉重的打擊,後人去重遊故地,也隻能是徒留感傷而已。
天機明鏡先生道,“據《吳江縣誌》記載:“沈萬三有兩個兒子,一個名茂,一個名旺。”,其實,他還有一個兒子:名沈榮。”
沈姑娘淡淡一笑,卻沒有說話。
天機明鏡先生盯住了對方,冷冷道,“不知道,沈姑娘是這三位公子中哪一位的後人?”
沈姑娘卻道,“都不是!”
天機明鏡先生冷笑著看向葉知秋,道,“老朋友,原來,你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葉知秋道,“你研究沈家曆史,有沒有發現過,沈萬三其實有四個兒子?”
天機明鏡先生冷冷道,“胡扯!”
確實,以沈萬三的名氣,事事引人好奇,他有多少位後人,這種事情根本是藏不住的,天機明鏡先生在閑瑕時候,也曾經認真查過各類史料書藉,以及傳記,不可能找不到關於沈萬三還有第四個兒子的記載。
葉知秋悠然道,“史料上麵沒有記載的那位叫沈默,他就是沈萬三最小的兒子。”
天機明鏡先生聞聲動容,大家都知道,洪武六年,太祖攻打蘇州城。當時,張士誠之所以能固守蘇州達八月之久,是因為得到蘇州富民在財力上的支持。作為蘇州富民之首的沈萬三,當然出力非凡,此事引致太祖對沈萬三極度不滿,就算是沈萬三事後多次向大明獻上財產表達忠心,太祖始終是欲殺之而後快,怎麽可能讓他藏匿住一個兒子?
葉知秋笑了笑,道,“當時,不是還有一位宅心仁厚的馬皇後嗎?”
天機明鏡先生道,“你是說,馬皇後知道,太祖始終想要滅除沈家,自己又不忍沈家這種良善人家絕後,所以,她提前將沈家的一個兒子藏起來了?”
葉知秋道,“一點也不錯。”
天機明鏡先生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太祖想殺的人,在大明境內,怎麽可能藏得住?”
葉知秋笑道,“所以,這一位公子隻能離開了大明。”
天機明鏡先生道,“去了哪裏?”
葉知秋道,“暹羅。”
暹羅,乃是大明邊境之外的一個小國。其部分先民是原居於中國雲南一帶,元時為逃避前元大軍入侵而南下遷居的漢人。
這樣的一個小國家,接納了一位沈萬三的後人,也屬正常,天機明鏡先生半信半疑的點了點頭,道,“不知道姑娘那位去了暹羅的先祖叫什麽名字?”
葉知秋道,“沈默。”
天機明鏡先生麵上卻已現出憂慮之色,道,“太祖皇帝清除異已的手段之狠,天下皆知,卻不知馬皇後是怎樣將沈默偷偷的送去了暹羅?”
葉知秋道,“這種力氣功夫,不可能讓馬皇後親自去,當然是讓錦衣衛去做。”
天機明鏡先生笑道,“隻聽說過錦衣衛殺人厲害,想不到,你們也有救人的時候?”
葉知秋嗤了一聲,昂首挺胸道,“你不要忘記了,你麵前正好有一位錦衣衛的高官,葉某平生就從沒有殺過一個人。”
天機明鏡先生嘿嘿笑道,“你現在己經榮退,隻能算前高官了。”
葉知秋佯怒道,“你呀……幾十歲的人了,說話還是這麽口無遮掩。”
天機明鏡先生沒有反駁這句話,隻有麵對現實,記錄了事實,才能做出民眾們愛看的新聞。
這,本來就是媒體人的基本質素要求。
但這次,唐浩文卻似已決定要問個究竟,道,“錦衣衛到底是怎麽做到的?”
葉知秋還是沒有迴答,隻倒了杯酒,慢慢的喝了下去。
天機明鏡先生忽然歎了口氣,道,“你當官真是當油了,事情過了這麽多年,你還是沒有膽量說出來嗎?”
葉知秋平時的確不是這樣子喝酒的。
此時,沈姑娘一直坐在遠處,靜靜的聽著,片刻,忽然道,“朱元璋想要滅我沈家,其實,馬皇後也是保不住的,錦衣衛不過是皇家的打手而己,他們怎麽敢忤逆朱元璋的意思?”
從語氣之中可見,沈姑娘沈櫻與大明皇家深有宿怨,所以直唿太祖的本名。
葉知秋笑了,道,“因為大家都知道,太祖皇帝是非常愛馬皇後的。”
沈姑娘道,“哦?”
葉知秋道,“馬皇後親自張羅,讓沈萬三送小兒子沈默出走暹羅,保留住沈家最後一線血脈,錦衣衛全程參與,並做了詳細的書麵記載。”
他又笑了笑,接著道,“等到太祖發覺時,確實大為光火。”
沈姑娘也忍不住嫣然而笑,道,“結果呢?”
葉知秋道,“正因為知道是馬皇後的主意,太祖也不想她難做,所以才沒有下令追殺。”
沈姑娘道,“會有這麽便宜的事情?”
葉知秋笑道,“不可能沒有點處罰的,當事的錦衣衛們一年的薪俸被罰沒充公。”
沈姑娘滿懷歉意道,“此事牽連了大家,真是對不住了。”
葉知秋繼續道,“太祖頒下密旨:剝奪沈默的戶藉,永世不得進入大明境內!這些,在錦衣衛的機密文件中,都有詳細的記載。”
天機明鏡先生眼睛一瞪,忽然大聲道,“姓葉的,你敢抗旨?”
葉知秋道,“我沒有!”
天機明鏡先生陰陰笑道,“太祖有旨,沈默一脈可是永世不得進入大明境內的喲?!”
葉知秋冷冷一笑:“太祖確實有旨意,但天機先生,葉某問你,你先人老子辦的事情,兒子你一直不滿,兒子你要怎麽辦?”
“涼拌,還能怎麽辦?”天機明鏡先生瞪著眼道,“兒子你也不能忤逆你老子,忍著!”
“正是如此,兒子你忍著,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等著兒子你沒了老子,自然自己也是老子時,嘿嘿……”
沈姑娘突然聽到兩個加起來超過百歲的老前輩念起“老子兒子”的市井渾話,饒有趣味,忍不住撲哧一笑。
天機明鏡先生看了沈姑娘一眼,轉眼看葉知秋,心裏當然明白了:葉知秋身為致仕官員,不便於直唿太祖的名號,也不能直唿成祖朱棣的名號,成祖乃是太祖的親兒子,葉知秋籠而攏之,幹脆用“老子”“兒子”來說事兒。
天機明鏡先生道,“嘿嘿便怎樣?”
“不怎麽,兒子想發家致富安邦,萬國來朝,顯赫八方,曾經請了一個會做生意的沐問山幫幫忙。”葉知秋說完,似乎已經說完謎底,微微一笑,等看天機明鏡先生的表情。
“雲南沐家!”天機明鏡先生聽言自是身軀一震,大明自成祖始,遣鄭和七下西洋,船隊以鄭和為主帥,第一副手正是沐問山,而這個沐問山,是從雲南再轉到南京主事的。
自始至終,大家隻以為沐問山是雲南沐家的人,竟然無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是:當年沈萬三的兒子沈默!
沐問山,豈不是“”莫問三”,不要問沈萬三之意!
天機明鏡先生想到此節,手心冒汗,連聲道,“舊聞新聽,失算,失算。據當時的史料記載,沐文山後來死於海難,屍骨……”
天機明鏡先生看了一眼沈姑娘,忽覺不妥,改口道,“屍骨無蹤了嗎?”
葉知秋不屑道,“老天機,你千算萬算,這一次算錯了,當時確實遭遇了海難不假,不過,沐問山命大,顛沛數年,他輾轉到了暹羅,恢複本名沈默,於是,你能看到這位沈姑娘,是一位來訪大明的特使暹羅國的公主。”
天機明鏡先生連歎道,“失敬,失敬。”
老先生暗讚:姓沈的真是福大命大造化大,隻要是一點點機會,他們就會牢牢的抓住,沈萬三就是這種人,沈默也是。
沈姑娘看了看天機明鏡先生的表情變化,道,“你以為,是我們沈家依附於暹羅王室?”
天機明鏡先生的情緒很沉重,道,“這些都己經不再重要了,己經過去了這麽多年,太祖己經龍禦歸天,沈萬三也終於有了後人,這一切,真的要感謝馬皇後的仁慈。”
沈姑娘道,“老先生,你也可以跟他一樣呀!”
天機明鏡先生笑了笑,關於家國恩怨,他己經不想再討論下去,站起來慢慢的走到窗口。
窗子本就是支起來的,天機明鏡先生忽然發現,不知何時,那個黑黑壯壯的雅昆塔,端正地坐在外麵的天井裏。
烈日當空,這年輕人悠悠閑閑的坐在那裏,好像一直要坐到有人叫他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