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宅院動工
天災末世,她有萬能APP 作者:淩晨做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年過完了,空間中的太陽照常升起,時間平平淡淡地流淌而過。
元宵節之後再過兩三天,二月也飛快地過去了一半。
地震的播報依然偶爾傳來,雨水也已經變成了酸雨,一陣一陣連綿地下著。
極夜階段還沒開始極夜,天空說不清是因為連日的陰雨還是未知的火山噴發而愁雲慘淡,不知道算不算一種極夜的前奏。
氣溫的變化卻開始讓人看不清規律,要說,一月裏整個月幾乎是以一天一度的幅度降著溫,從零上三十度直落到零度。
那按照之前觀察到的規律,二月也應該繼續降溫,就算平緩一點,也總該是往下降的。
沒想到,二月一上來,居然開始緩慢地升溫了,沒升兩天,又再次降下去。
她每天早上起來,記錄正計時,又記錄係統播報的天氣情況,很是摸不著頭腦。
二月到現在也過了一半,這些天來氣溫總是升升降降,最暖和的時候能達到零上十度,最冷又降到零度以下。
她心態倒也漸漸平穩了,就看著外界如何繼續變化,這極夜又到底會什麽時候降臨。
這一等又是半個月,時間忽忽而過,三月竟然已經到來了。
整個二月裏氣溫變化說起來也不算太大,雖然看上去過幾天就升了降了,但看圖表,整體還是呈現出一種微妙的下行趨勢。
最高溫也隻漲到零上十度,最低溫達到了零下十度。
嗯,也算是對了個稱。
除了起起伏伏的氣溫,其它都還是那樣一成不變,地震,酸雨,每天的播報聽得她都有些麻木了。
扒拉著日曆,三月除了一個婦女節,就是她自己的生日,其餘日子都沒什麽可說的,日子也就是照常過吧。
為了迎合勞動婦女節,她終於開始動工搭建古代園林住宅。
這麽大的項目,怎麽不算勞動呢。
她倒是下載了建模類軟件安裝包,但一是沒這個技術,二也是沒什麽必要,反正隨時都能改,沒必要把效果圖做得這麽精致。
所以,她幹脆直接上紙筆,簡單地勾勒出大院子。
她的設想是一整個宅院內部分隔成宮格形式,然後把人住的院落和花園景致分別填進這些格子。
不必要真的是規矩的宮格、每個格子都一樣大,大大小小的長方形簡單分割也都是可以的。
她自己的這套住宅,和古代真實住宅比起來,又很不一樣,一些不必要的部分完全可以去掉。
像是古代住宅裏總要分前後院,前院又有專門會客的地方,這對於她來說就很不必要。
再有,古代住宅裏一個院落說大可以很大,裏麵除了起居的地方,還有庫房以及下人們居住、歇腳和守夜的地方。
這些也是她用不到的,所以全部取消,一個院子裏隻要幾種房間就好。
必需的是臥室和起居室,睡覺和睡覺起來犯懶歪著的地方總得有吧?
還有衛生間,這部分很重要,不能真的向古代如廁條件看齊,要配備上最現代化的一切設施。
古代的宅子,廚房她就沒打算弄了,餐廳倒是可以來幾個,而且廚具收藏間裏麵那些古韻十足的杯子碗碟也可以挪過來一部分。
像一些木碗、木杯或是別致的木製廚具,還有一些特別古拙的石製品,或者是那種很精致的瓷器、水晶碗。
都可以拿到這邊來,專門設個多寶架,就放這些也挺好,古代杯碟碗盞好看,本來就可以當做是展示的工藝品。
另外,這種古香古色的建築裏,正適合多弄幾個書房,窗外要好景,在這種地方讀書寫字,應該會很享受。
不過,與之相對的,像電腦房和投影房這種過於現代的房間,她就沒打算在這套住宅裏安排了。
這樣的去處不少,並不缺地方給她玩電腦,她想要這套宅子,就是看中了那種古韻和景致,沒必要非得硬塞突兀的電子產品進來。
每個院子裏的房間類型都一樣,臥室、起居室、衛生間、餐廳,這四個是固定的,有的院子大一些,就設一個書房,有的院子則沒有。
大院子裏麵會再套一個花園,小院子就簡單些,用修竹流水或是香花青鬆置些小景,也都夠用。
本來專門讀書學習的書房可以另辟院子的,但她打算建起來的這個大宅院本來占地麵積就廣,從一處移動到另一處的腳程也就長——
當然了,她可以分隔好幾個區域,直接利用空間“瞬移”到別的區域,但這不是就違背建這套宅子的初衷了嗎。
本來就是想在這裏賞花園景、享受悠閑慢日子的,連這兩步路都不願意走,老是瞬移來瞬移去的,那路途中的景色不就白設置了?
所以,像書房這樣每天早讀都要用到的房間,她也就不單獨分出去了,都放在一個院子裏,起床吃飯早讀不用到處走。
畢竟隻是仿古,又不是真的追求百分百還原,那些不方便的地方當然要去掉。
住處講究房間就近原則,把整個院落當做一個比較緊密的整體塞進每個劃分好的格子裏。
那花園就顯得要鬆散一些,用外牆框出範圍,裏麵的景就可以自由安排了。
還包括門洞和窗洞,都可以和附近住處院落進行不同程度的交互,達成幽門掩映、一窗一景的良好效果。
花草樹木,小橋流水,靜水湖泊,水上連廊,亭台樓閣……種種布置需要她慢慢設計決定,尋找素材。
或是實地拚建,或是幹脆自定義景色,把這大宅子一點點完善。
在正式開始之前,她本以為這會是非常困難的一個大項目,沒想到終於著手開始搭建了,反而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困難。
她一開始不用太過於考慮每個院落或花園該有多大,可以完全隻是憑喜好大大小小單獨建出來一些。
然後就像積木塊或是拚拚圖一樣,把這些成品排布組合,大致安放,拚成一個方形的部分,可以直接頂在角落。
然後就可以從這個角落開始,一點點擴大,逐步推完整個宅子。
元宵節之後再過兩三天,二月也飛快地過去了一半。
地震的播報依然偶爾傳來,雨水也已經變成了酸雨,一陣一陣連綿地下著。
極夜階段還沒開始極夜,天空說不清是因為連日的陰雨還是未知的火山噴發而愁雲慘淡,不知道算不算一種極夜的前奏。
氣溫的變化卻開始讓人看不清規律,要說,一月裏整個月幾乎是以一天一度的幅度降著溫,從零上三十度直落到零度。
那按照之前觀察到的規律,二月也應該繼續降溫,就算平緩一點,也總該是往下降的。
沒想到,二月一上來,居然開始緩慢地升溫了,沒升兩天,又再次降下去。
她每天早上起來,記錄正計時,又記錄係統播報的天氣情況,很是摸不著頭腦。
二月到現在也過了一半,這些天來氣溫總是升升降降,最暖和的時候能達到零上十度,最冷又降到零度以下。
她心態倒也漸漸平穩了,就看著外界如何繼續變化,這極夜又到底會什麽時候降臨。
這一等又是半個月,時間忽忽而過,三月竟然已經到來了。
整個二月裏氣溫變化說起來也不算太大,雖然看上去過幾天就升了降了,但看圖表,整體還是呈現出一種微妙的下行趨勢。
最高溫也隻漲到零上十度,最低溫達到了零下十度。
嗯,也算是對了個稱。
除了起起伏伏的氣溫,其它都還是那樣一成不變,地震,酸雨,每天的播報聽得她都有些麻木了。
扒拉著日曆,三月除了一個婦女節,就是她自己的生日,其餘日子都沒什麽可說的,日子也就是照常過吧。
為了迎合勞動婦女節,她終於開始動工搭建古代園林住宅。
這麽大的項目,怎麽不算勞動呢。
她倒是下載了建模類軟件安裝包,但一是沒這個技術,二也是沒什麽必要,反正隨時都能改,沒必要把效果圖做得這麽精致。
所以,她幹脆直接上紙筆,簡單地勾勒出大院子。
她的設想是一整個宅院內部分隔成宮格形式,然後把人住的院落和花園景致分別填進這些格子。
不必要真的是規矩的宮格、每個格子都一樣大,大大小小的長方形簡單分割也都是可以的。
她自己的這套住宅,和古代真實住宅比起來,又很不一樣,一些不必要的部分完全可以去掉。
像是古代住宅裏總要分前後院,前院又有專門會客的地方,這對於她來說就很不必要。
再有,古代住宅裏一個院落說大可以很大,裏麵除了起居的地方,還有庫房以及下人們居住、歇腳和守夜的地方。
這些也是她用不到的,所以全部取消,一個院子裏隻要幾種房間就好。
必需的是臥室和起居室,睡覺和睡覺起來犯懶歪著的地方總得有吧?
還有衛生間,這部分很重要,不能真的向古代如廁條件看齊,要配備上最現代化的一切設施。
古代的宅子,廚房她就沒打算弄了,餐廳倒是可以來幾個,而且廚具收藏間裏麵那些古韻十足的杯子碗碟也可以挪過來一部分。
像一些木碗、木杯或是別致的木製廚具,還有一些特別古拙的石製品,或者是那種很精致的瓷器、水晶碗。
都可以拿到這邊來,專門設個多寶架,就放這些也挺好,古代杯碟碗盞好看,本來就可以當做是展示的工藝品。
另外,這種古香古色的建築裏,正適合多弄幾個書房,窗外要好景,在這種地方讀書寫字,應該會很享受。
不過,與之相對的,像電腦房和投影房這種過於現代的房間,她就沒打算在這套住宅裏安排了。
這樣的去處不少,並不缺地方給她玩電腦,她想要這套宅子,就是看中了那種古韻和景致,沒必要非得硬塞突兀的電子產品進來。
每個院子裏的房間類型都一樣,臥室、起居室、衛生間、餐廳,這四個是固定的,有的院子大一些,就設一個書房,有的院子則沒有。
大院子裏麵會再套一個花園,小院子就簡單些,用修竹流水或是香花青鬆置些小景,也都夠用。
本來專門讀書學習的書房可以另辟院子的,但她打算建起來的這個大宅院本來占地麵積就廣,從一處移動到另一處的腳程也就長——
當然了,她可以分隔好幾個區域,直接利用空間“瞬移”到別的區域,但這不是就違背建這套宅子的初衷了嗎。
本來就是想在這裏賞花園景、享受悠閑慢日子的,連這兩步路都不願意走,老是瞬移來瞬移去的,那路途中的景色不就白設置了?
所以,像書房這樣每天早讀都要用到的房間,她也就不單獨分出去了,都放在一個院子裏,起床吃飯早讀不用到處走。
畢竟隻是仿古,又不是真的追求百分百還原,那些不方便的地方當然要去掉。
住處講究房間就近原則,把整個院落當做一個比較緊密的整體塞進每個劃分好的格子裏。
那花園就顯得要鬆散一些,用外牆框出範圍,裏麵的景就可以自由安排了。
還包括門洞和窗洞,都可以和附近住處院落進行不同程度的交互,達成幽門掩映、一窗一景的良好效果。
花草樹木,小橋流水,靜水湖泊,水上連廊,亭台樓閣……種種布置需要她慢慢設計決定,尋找素材。
或是實地拚建,或是幹脆自定義景色,把這大宅子一點點完善。
在正式開始之前,她本以為這會是非常困難的一個大項目,沒想到終於著手開始搭建了,反而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困難。
她一開始不用太過於考慮每個院落或花園該有多大,可以完全隻是憑喜好大大小小單獨建出來一些。
然後就像積木塊或是拚拚圖一樣,把這些成品排布組合,大致安放,拚成一個方形的部分,可以直接頂在角落。
然後就可以從這個角落開始,一點點擴大,逐步推完整個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