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庇護所的可能性
天災末世,她有萬能APP 作者:淩晨做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衛嬌眼睛一亮。
這很好啊,如果以後麵臨必須要拿出物資的情況,就可以用空間出品的農作物應付了!
——當然,這並不是指被人打劫的那種必須拿出物資,而是預備著以後可能會轉移地點,尤其是可能會和官方打交道,也許會有以物資繳費的情況。
她雖然頭一迴經曆末世,但好歹也翻看過一些小說,就算沒看過,根據往年國內麵對災情的情況來看,官方總會建立一些基地。
她從沒覺得自己能一輩子守在這間房子裏,天災莫測,盡管金手指對這間房的評分很高,但絕不是高枕無憂,她也不知道哪次天災中就會失去這個暫時的庇護所。
是洪水滔滔,還是狂風來襲,或者是大地震,都有可能使此處無法居住。
她其實對官方消息一無所知,物業沒有上門通知過,也許去領水的居民會在現場得到消息。
她倒也不太在乎,反正有空間,總不會風餐露宿的。
但是,畢竟是經受了社會化訓練的人,就算她再不愛社交,也還是傾向於把住所放置在社會環境中。
係統曾經說過,這天災末世是不可逆的,她也問過諸如“整個末世會持續多久”和“末世會不會有結束的那一天”,但係統都沒有給出答案。
她甚至還問過末世到底是為什麽會開始,當然沒有得到答案。
但或許,就算是在她有生之年這天災也不會結束,以人類這種生物的頑強,說不定也能建起一個相當不錯的庇護所呢?
更別提還有末世生存指南這個金手指的存在,如果盡可能多地把人聚集在一處,即基地,那金手指存在率應該也會提高。
多一個人擁有,就多一份力量。
畢竟連她的自保型金手指都有這樣產出食物的能力,那不以自保為目的、或許存在的救世型金手指對於人類群居能做出的貢獻豈不是更加強大?
她是沒有一點心思做救世主的,但如果真的有這樣的基地,住進去也是一種保障。
也許人類能在天災飄搖中撐起一處生存之地呢。
她又拉開種植區域的完整列表,草草查看過一番後,搜索定位了“稻穀”“小麥”這樣的主食作物,還有“土豆”“紅薯”這樣飽腹感強的食物。
如果真的有一天,她要前往官方建立的基地也好,避難所也罷,她相信總不會白白讓人入內的。
到那時候,天災肆虐,比起一紙鈔票或一串數字,她更偏向於官方會收取一些更有價值的物品作為費用。
比如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
她相信食物是絕對包含在內的一類,民以食為天,天災之下又種植困難,吃的總不會嫌多。
當然,這些都隻是她的猜測,如果成真,種植功能可以發揮這樣的效用。
不再去糾結官方基地的存在與否,她把注意力轉移到種植上來。
國人最常吃的主食自然還是大米和麵粉,對應的作物空間也都可以播種,甚至各個品種的都赫然在列。
隻是從作物到米麵,這中間還要經曆不少加工環節。
像大米,收獲之後要脫粒、晾曬,脫殼、拋光,才會得到市麵上販賣的白花花的晶瑩米粒。
這個過程中,脫粒和脫殼其實都可以用空間的分解來完成,拋光也勉強可以分解掉米粒表麵殘留的糠粉,但再進一步就做不到了。
尤其是晾曬這個過程,稻穀是需要控製濕度的,隻有濕度達到標準才能進行後續的脫殼和拋光處理。
麵粉也差不多,要分離雜物、研磨——雖然在空間用意念收獲應該不會出現石子、秸稈等雜物,但研磨還是需要用到機器的。
總之,她如果想單純靠空間的“種植-收獲”流程,是不能直接獲得米麵的。
既然如此,土豆、紅薯、南瓜這類農作物更方便對外進行繳費或交易。
其實她空間有一些實際購入的米麵,不屬於空間的複製品,可以給出。
但那都是末世前買的了,在空間放著時間靜止自然不會過期,如果要給出去就得注意這一點。
如果可以,最好重新包裝一下,用密封機和密封袋就可以,當然,還是要裝在不透明袋子裏,露富總是有風險的。
東想西想了半天,她最終還是拋開來。
再怎麽計劃,這也都是猜測,就算真的有那一天,也不知道是什麽時候的事情了,到時候走一步看一步吧。
她不再去想,關閉了種植列表,看向完成收獲的種植區域。
在完成了“一棵橙子樹”的指標後,這個種植區域就算完成任務,內部提供的陽光、水分包括土壤營養等因素都停止供應。
也就相當於,種植區域其實是一次性的。
她用意念取消了這個功成名就的區域,這不算分解,取消就是弄消失掉,沒有點數可以獲得。
以後還想種什麽,重新選擇對應的區域,再設置好種植數量就行。
終於把種植功能的一係列相關信息了解清楚,她站起身伸了個懶腰,開始為難今後的通風事宜。
本來通風是在鍛煉時段之中進行的,但是現在是暴雨階段,當然不能像以前那樣隨意。
她把臥室窗前的櫃子收走,趴到窗戶上看了一會兒,雨還是很大,她覺得直接開窗通風不是個好主意。
外麵不僅下雨,還有風,臥室就這麽小,風一刮,整個屋子都可能遭殃。
而且這是為了通風,總不能在窗戶前擋著雨,這樣通風效率又低,還會潲大量雨水,更加得不償失了。
她想了一下,覺得開陽台窗給全屋通風這個方法似乎更合適一些,雖然花費時間長,效率略低一些,但陽台不怕潲雨,擦幹就好了。
她平時又不在陽台待著,潲雨就潲雨吧,臥室可不行,既是起居處,又貼了隔溫隔音的材料,要是被雨水澆壞了,她自己重新弄更麻煩。
不過,既然要開窗放雨,她還想順便看一看外麵的情況,但現在天黑著看不清,如果拿手電筒又太明顯,她隻能把通風時間後延,放到上午十點睡覺之前。
她用遊戲、電影和整理資源消磨掉了時間,時間來到上午九點,天已經亮了,是時候去通風了。
她找了件連體的全身雨衣穿好,然後打開臥室門,再打開陽台門,一鼓作氣,把陽台的幾扇窗戶全部打開。
這很好啊,如果以後麵臨必須要拿出物資的情況,就可以用空間出品的農作物應付了!
——當然,這並不是指被人打劫的那種必須拿出物資,而是預備著以後可能會轉移地點,尤其是可能會和官方打交道,也許會有以物資繳費的情況。
她雖然頭一迴經曆末世,但好歹也翻看過一些小說,就算沒看過,根據往年國內麵對災情的情況來看,官方總會建立一些基地。
她從沒覺得自己能一輩子守在這間房子裏,天災莫測,盡管金手指對這間房的評分很高,但絕不是高枕無憂,她也不知道哪次天災中就會失去這個暫時的庇護所。
是洪水滔滔,還是狂風來襲,或者是大地震,都有可能使此處無法居住。
她其實對官方消息一無所知,物業沒有上門通知過,也許去領水的居民會在現場得到消息。
她倒也不太在乎,反正有空間,總不會風餐露宿的。
但是,畢竟是經受了社會化訓練的人,就算她再不愛社交,也還是傾向於把住所放置在社會環境中。
係統曾經說過,這天災末世是不可逆的,她也問過諸如“整個末世會持續多久”和“末世會不會有結束的那一天”,但係統都沒有給出答案。
她甚至還問過末世到底是為什麽會開始,當然沒有得到答案。
但或許,就算是在她有生之年這天災也不會結束,以人類這種生物的頑強,說不定也能建起一個相當不錯的庇護所呢?
更別提還有末世生存指南這個金手指的存在,如果盡可能多地把人聚集在一處,即基地,那金手指存在率應該也會提高。
多一個人擁有,就多一份力量。
畢竟連她的自保型金手指都有這樣產出食物的能力,那不以自保為目的、或許存在的救世型金手指對於人類群居能做出的貢獻豈不是更加強大?
她是沒有一點心思做救世主的,但如果真的有這樣的基地,住進去也是一種保障。
也許人類能在天災飄搖中撐起一處生存之地呢。
她又拉開種植區域的完整列表,草草查看過一番後,搜索定位了“稻穀”“小麥”這樣的主食作物,還有“土豆”“紅薯”這樣飽腹感強的食物。
如果真的有一天,她要前往官方建立的基地也好,避難所也罷,她相信總不會白白讓人入內的。
到那時候,天災肆虐,比起一紙鈔票或一串數字,她更偏向於官方會收取一些更有價值的物品作為費用。
比如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
她相信食物是絕對包含在內的一類,民以食為天,天災之下又種植困難,吃的總不會嫌多。
當然,這些都隻是她的猜測,如果成真,種植功能可以發揮這樣的效用。
不再去糾結官方基地的存在與否,她把注意力轉移到種植上來。
國人最常吃的主食自然還是大米和麵粉,對應的作物空間也都可以播種,甚至各個品種的都赫然在列。
隻是從作物到米麵,這中間還要經曆不少加工環節。
像大米,收獲之後要脫粒、晾曬,脫殼、拋光,才會得到市麵上販賣的白花花的晶瑩米粒。
這個過程中,脫粒和脫殼其實都可以用空間的分解來完成,拋光也勉強可以分解掉米粒表麵殘留的糠粉,但再進一步就做不到了。
尤其是晾曬這個過程,稻穀是需要控製濕度的,隻有濕度達到標準才能進行後續的脫殼和拋光處理。
麵粉也差不多,要分離雜物、研磨——雖然在空間用意念收獲應該不會出現石子、秸稈等雜物,但研磨還是需要用到機器的。
總之,她如果想單純靠空間的“種植-收獲”流程,是不能直接獲得米麵的。
既然如此,土豆、紅薯、南瓜這類農作物更方便對外進行繳費或交易。
其實她空間有一些實際購入的米麵,不屬於空間的複製品,可以給出。
但那都是末世前買的了,在空間放著時間靜止自然不會過期,如果要給出去就得注意這一點。
如果可以,最好重新包裝一下,用密封機和密封袋就可以,當然,還是要裝在不透明袋子裏,露富總是有風險的。
東想西想了半天,她最終還是拋開來。
再怎麽計劃,這也都是猜測,就算真的有那一天,也不知道是什麽時候的事情了,到時候走一步看一步吧。
她不再去想,關閉了種植列表,看向完成收獲的種植區域。
在完成了“一棵橙子樹”的指標後,這個種植區域就算完成任務,內部提供的陽光、水分包括土壤營養等因素都停止供應。
也就相當於,種植區域其實是一次性的。
她用意念取消了這個功成名就的區域,這不算分解,取消就是弄消失掉,沒有點數可以獲得。
以後還想種什麽,重新選擇對應的區域,再設置好種植數量就行。
終於把種植功能的一係列相關信息了解清楚,她站起身伸了個懶腰,開始為難今後的通風事宜。
本來通風是在鍛煉時段之中進行的,但是現在是暴雨階段,當然不能像以前那樣隨意。
她把臥室窗前的櫃子收走,趴到窗戶上看了一會兒,雨還是很大,她覺得直接開窗通風不是個好主意。
外麵不僅下雨,還有風,臥室就這麽小,風一刮,整個屋子都可能遭殃。
而且這是為了通風,總不能在窗戶前擋著雨,這樣通風效率又低,還會潲大量雨水,更加得不償失了。
她想了一下,覺得開陽台窗給全屋通風這個方法似乎更合適一些,雖然花費時間長,效率略低一些,但陽台不怕潲雨,擦幹就好了。
她平時又不在陽台待著,潲雨就潲雨吧,臥室可不行,既是起居處,又貼了隔溫隔音的材料,要是被雨水澆壞了,她自己重新弄更麻煩。
不過,既然要開窗放雨,她還想順便看一看外麵的情況,但現在天黑著看不清,如果拿手電筒又太明顯,她隻能把通風時間後延,放到上午十點睡覺之前。
她用遊戲、電影和整理資源消磨掉了時間,時間來到上午九點,天已經亮了,是時候去通風了。
她找了件連體的全身雨衣穿好,然後打開臥室門,再打開陽台門,一鼓作氣,把陽台的幾扇窗戶全部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