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見與正見,靜止與運動
你有沒有過對一支股票、一個人、一件事情發生顛覆性認識轉變的時候?
比如一支股票、一家公司,你比市場上大多數人都更了解它、知道它的很多缺點,並且這些缺點確實是存在的,甚至在讓它慢慢走向衰落,但是過了幾年之後你就發現了這些缺點很多已經不存在了,或者雖然依然存在,但是這家公司卻依然已經變得非常牛,這隻股票已經成長為幾倍、幾十倍的大牛股。
有沒有一個人,可能是你的小學同學、中學同學,小時候都是平淡無奇、平平常常,考大學考得也很一般,但是讀了研究生、讀了博士,去了清華、北大,去了哈佛,去了劍橋,去了斯坦福。成為了一個專業大牛。
或者說,你在中小學生的時候有沒有一個很優秀的同學,大家都認為他是高材生,一定會考上名牌大學,後來他卻沒有考上好大學,日子過得很一般。或者雖然考上了好大學,工作也做的很普通,變成了一個毫無閃光點的普通人,與他在學校的表現完全不一樣。我們不是說普通就不好,也不是說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在人格上就高於沒上過大學的人。我們在討論人為什麽前後有那麽大的反差呢?
還比如一個產品,比如華為手機,我十幾年前就用過華為手機,對其印象極差,這也是當時大家的普遍評價,華為自己的人都不用。所以我雖然作為一個嚴重的愛國主義者,雖然後來我也給我的家人買了華為,但是我自己從不用華為,十多年來一直如此。但是事實上現在的華為手機與十幾年前的華為手機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是什麽讓我們的偏見如此頑固,而這些偏見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和投資的呢,這是我們這篇文章要討論的關鍵話題。
我不知道你們怎麽樣看待這個事情,有沒有遇到過這種事情?我個人對此是深有體會和感悟的,因為我在投資上因此而錯失的機會,多達至少幾個小目標。
我把這篇文章的標題定為偏見與正見,其實偏見這個詞用的不是那麽恰如其分,因為我們無法認定當時對那件事的看法就是偏見,在彼時彼刻的那個判斷和觀點可能是正確的。
但是,然而,人是會變的,公司也是會變的,產品也是會變的。我們錯在用老眼光老思想,而不是用變化的、更新的眼光與思想去看待一件事。也就是說,我們犯了用靜止的眼光看事物的毛病,而沒有用運動的眼光。
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屬性,它包括宇宙間的一切變化和過程。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永恆運動著的。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的,世界上沒有不運動的物質,也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
看這句話說的多好,這句話是我從百科上抄下來的。我們上學的時候都學過,但是卻依然免不了犯錯。
很多偉大的人、偉大的產品剛問世的時候,都包含著巨大的爭議,汽車、火車、交流電、特斯拉…哪一個問世的時候,不經受了無數的批判,不經受了自身的無數曲折,最後才獲得普遍的認同呢。
就像一隻大牛股,在剛剛露出大牛股跡象的時候,有幾個人會認同它,有幾個人敢於買入它,就像我們買入北大醫藥和蘇州高新一樣?
而這隻是從不認同到獲得認同。
另一方麵,還存在著大量從一開始的認同,到不認同,再到驚迴首、恍如初見。
比爾蓋茨說過,我們往往高估了一件新技術誕生前幾年的影響,低估了它誕生之後5年、10年、20年的影響。你有沒有同感,我們還是拿投資做例子。
一支股票剛上市的時候,獲得眾多人的追捧而大漲,然後在人氣低落後,怎麽漲的又怎麽跌迴來,讓很多人大失所望,看好它的理由也產生了動搖。但是讓這些人更失望的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平淡無奇後,這隻個股才真正的開始了它的大牛股曆程。於是大家懊悔說當初我是有多麽看好這隻股票。我也曾錯過這樣的牛股,並且是自己堅定看好的牛股,比如隆基股份。我曾經非常看好這隻股票,並且用倉位表達了我的態度,但是後來我依然沒有吃到最大的那一段。
15年前我曾經非常看好比亞迪。但幾年之後,當我發現這家公司存在很大的問題之後,決定放棄它。不過隨後當它一款非常有名的電動車出來之後,我還專門去4s店實地考察過,希望可以改觀我對它的看法。但當我打開它的後備箱發現線頭裸露、四處翹邊又大失所望。這已經是幾年前的事情了,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電動汽車行業大漲,比亞迪是龍頭。當我去年再去4s店看它的電動車的時候,發現做工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但是機會已經錯失了。對於這家公司,我的親身參與度超過市場上99%的人,但是我卻沒有吃到最肥的那一塊肉。有句話說,因為不了解而相愛,因為了解而分開。其實類似這樣的投資機會,還錯過了不少。在隻是大概了解的時候做出的判斷,往往是正確的。而在深入了解之後,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由此而做出的判斷卻是錯誤的。其實這就是犯了偏見與用靜止的眼光看問題的錯誤。
看到這裏,你可千萬不要認為隻有普通人才會犯這樣的錯誤,巴菲特曾經信誓旦旦的說不會投資科技股,可現在他的第一持倉股就是蘋果。
此類現象比比皆是。
人們往往把短期內發生的事情看得過重。而對於長期事情發生的緩慢變化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或看的過輕。
還因為當人對一個人、一件事物有了第一印象之後,如果沒有強烈的自省心和反思能力、辨別能力以及足夠的重視度,是很難推翻第一印象,做出與第一印象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判斷的。
這同時也再次告訴我們,一時失意不要哀歎,一時得意不要忘形。
龍有潛在淵的時候,也有飛在天的時候。
在波折中不斷前進,是事物發展的規律之一。
一時失誌不免怨歎
一時落魄不免膽寒哪怕失去希望每日醉茫茫無魂有體親像稻草人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 有時落好運 歹運總嘛要照起工來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愛拚才會贏
----------
學以致用
經常有人請我推薦炒股的書。這種請求其實是難以用一句話迴答的。
因為首先你要告訴我你的操作模式,你是一個趨勢投資者,還是一個短線投資者?你的資金體量是什麽樣的,對於資金增長的比例有什麽期望,對風險的承受能到什麽程度?你是一個業餘投資者還是一個專業人士?你以往的投資業績是什麽樣的?你對投資的認識達到了哪種程度?
如果不知道這些基礎條件,是無法給你推薦適合你的書籍的。
比如有的書是寫龍頭戰法的,寫得不錯,但是如果你是一個趨勢投資者,推薦給你沒有多大的用處。這還是小事,畢竟不是有句話叫開卷有益嗎?但是如果你的水平一般,看了自己模式之外的書就會不知所措,甚至亂用一通。就像你得了風涼感冒,醫生卻給你開了風熱感冒藥一樣,隻會讓你的病情加重。
所以你一定要記住,如果有人隨便不加區分、不分條件的把一本書推薦給不同類型的投資者,那麽大概率他自己也不懂。
當然,有一些無論做哪種投資最好都讀一讀的書,比如我這幾天說的《烏合之眾》、《自我與本我》,《波動周期論》、《精明的投資者》等等經典書籍,這對一個成熟的投資者來說是不用講的問題。
這是我要說的第一個問題。
我要說的第二個問題是,實戰是最好的老師。普通人易犯的一個自己難以察覺的錯誤,就是讀了一本書就迫不及待地去操作。結果大概率是铩羽而歸。然後再換一本書,從頭再來一遍,如此反反覆覆,結果賬戶的錢虧了不少,什麽也沒學會,大腦還一片糊塗。
問題就出在看書、學習並不是目的。沒有明確目標的看書與學習,在大部分時候隻是一種休閑、娛樂與消費,是一種心理的自我安慰。很多喜歡讀書的人,都有這種毛病,藏書很多,讀書也很多,但是生活、工作、投資不見成績,其實最大的原因就在這裏。
我也喜歡讀書,可以說是酷愛讀書,我的書房有幾千本書,發現好書之後一般我都會先買下來。但是我很少毫無頭緒的去通讀一本書,我通讀過的書隻是一小部分。大部分書都隻是作為一種查詢工具存在,甚至有不少書我都沒有翻過,以後我會不會去看呢,要看我用得到還是用不到它。這就是我對讀書的態度。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我們的實際問題,是為了致用。尤其投資是如此。
你不要拿讀書也是一種樂趣、一種休閑來反駁我,我們今天討論的不是那個話題,我有很多書也是讀著玩的,我們今天聊的事是投資者如何讀書。
記住一句話:到戰場上去,去感受炮聲。
大部分在投資中遇到的困難與迷惑,需要你自己在操盤與複盤的過程中解決,看書並不能幫你真實的體驗和解決所有的問題。看書隻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你本身沒有一匹錦緞,那麽花又該添到哪去呢?不就成了無根的浮萍了嗎?
----------
股票性格理論
人是有不同的性格的,股票也有不同的性格。我提出過一個股票性格理論,對於個股的操作讓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其實這個理論最重要的作用是讓我們對於不同的股票有不同的性格這件事有了認識、有了意識,有了主動性的認識。
當你不了解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切都是渾渾噩噩的。到一語點醒夢中人的時候,你就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就是主動性認識帶給我們最大的收益。
很多人都聽說過股性這個詞,股票性格理論不僅僅是指股性那麽簡單,它的範圍更加廣泛。一支股票是否經常會大漲,還是一直以來都平淡無奇,還是忽高忽低;有的股票大漲過後會給人充足的賣出時間,有的股票漲停之後緊接著就是跌停,並且這種事情在一隻股票身上經常重複發生…諸如此類的事情比比皆是。所以我們操作一隻個股的時候,尤其是短線操作一隻個股的時候,會非常重視這次股票以往的表現。
性格這個詞,每個人都很熟知,在《第五項修煉》一書中被歸納為行為模式。十多年前我給員工做《第五項修煉》培訓的時候,發現很多人看不懂這本書,覺得高深莫測。其實很簡單,你不要被作者在書中提的一大堆搞不懂的新名詞弄糊塗了。我們可以簡單地概括一下,他想講的就是人的性格的頑固性,是人的性格理論,用一句話講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也有的人把這種現象稱作路徑依賴,其實無論他們怎麽變換新名詞,都是一個意思。
人的性格形成受多重因素的影響,比如出身、遺傳、環境、教育、經曆、立場、態度,等等。人的性格一旦形成,是很難改變的。但是,我們的教育卻一直在教導我們說,壞人經過教育也可以變成好人… 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我們的教育是平民教育,反映的卻是統治階級的意誌,在大部分層麵上都沒有反映真實世界的情狀,具有明顯的誤導性。
一個人如果欺騙我第一次,我絕對不會相信他第二次,我不相信他會變好。大部分小偷都是慣犯。這是無法忽略無法否定的事實。
如果一家公司的管理層屢次被處罰,屢次欺騙股東,如果你還相信他這一次會變好、會不一樣,那你被騙就是活該。如果你老公出軌了,或者嫖娼被抓,你還相信他的鬼話說這是第一次、隻有這一次,那你真是傻得可愛。
性格一旦形成,即很難改變。
趨勢一旦形成,必將延續。
原因可以簡單地歸納為:物體總會朝著阻力最小的方向運動。
每隻股票的漲跌都是一群人的意誌的反應。
這是自然界的法則之一,也是股票性格理論提出的基本依據。
以上我說的這些都還沒有提及股票性格理論的具有應用,但都不是廢話,你相信股票性格理論這件事本身,要比學習如何區分和利用股票性格理論更加重要。
這是股票性格理論的第一課。
----------
你有沒有過對一支股票、一個人、一件事情發生顛覆性認識轉變的時候?
比如一支股票、一家公司,你比市場上大多數人都更了解它、知道它的很多缺點,並且這些缺點確實是存在的,甚至在讓它慢慢走向衰落,但是過了幾年之後你就發現了這些缺點很多已經不存在了,或者雖然依然存在,但是這家公司卻依然已經變得非常牛,這隻股票已經成長為幾倍、幾十倍的大牛股。
有沒有一個人,可能是你的小學同學、中學同學,小時候都是平淡無奇、平平常常,考大學考得也很一般,但是讀了研究生、讀了博士,去了清華、北大,去了哈佛,去了劍橋,去了斯坦福。成為了一個專業大牛。
或者說,你在中小學生的時候有沒有一個很優秀的同學,大家都認為他是高材生,一定會考上名牌大學,後來他卻沒有考上好大學,日子過得很一般。或者雖然考上了好大學,工作也做的很普通,變成了一個毫無閃光點的普通人,與他在學校的表現完全不一樣。我們不是說普通就不好,也不是說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在人格上就高於沒上過大學的人。我們在討論人為什麽前後有那麽大的反差呢?
還比如一個產品,比如華為手機,我十幾年前就用過華為手機,對其印象極差,這也是當時大家的普遍評價,華為自己的人都不用。所以我雖然作為一個嚴重的愛國主義者,雖然後來我也給我的家人買了華為,但是我自己從不用華為,十多年來一直如此。但是事實上現在的華為手機與十幾年前的華為手機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是什麽讓我們的偏見如此頑固,而這些偏見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和投資的呢,這是我們這篇文章要討論的關鍵話題。
我不知道你們怎麽樣看待這個事情,有沒有遇到過這種事情?我個人對此是深有體會和感悟的,因為我在投資上因此而錯失的機會,多達至少幾個小目標。
我把這篇文章的標題定為偏見與正見,其實偏見這個詞用的不是那麽恰如其分,因為我們無法認定當時對那件事的看法就是偏見,在彼時彼刻的那個判斷和觀點可能是正確的。
但是,然而,人是會變的,公司也是會變的,產品也是會變的。我們錯在用老眼光老思想,而不是用變化的、更新的眼光與思想去看待一件事。也就是說,我們犯了用靜止的眼光看事物的毛病,而沒有用運動的眼光。
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屬性,它包括宇宙間的一切變化和過程。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永恆運動著的。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的,世界上沒有不運動的物質,也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
看這句話說的多好,這句話是我從百科上抄下來的。我們上學的時候都學過,但是卻依然免不了犯錯。
很多偉大的人、偉大的產品剛問世的時候,都包含著巨大的爭議,汽車、火車、交流電、特斯拉…哪一個問世的時候,不經受了無數的批判,不經受了自身的無數曲折,最後才獲得普遍的認同呢。
就像一隻大牛股,在剛剛露出大牛股跡象的時候,有幾個人會認同它,有幾個人敢於買入它,就像我們買入北大醫藥和蘇州高新一樣?
而這隻是從不認同到獲得認同。
另一方麵,還存在著大量從一開始的認同,到不認同,再到驚迴首、恍如初見。
比爾蓋茨說過,我們往往高估了一件新技術誕生前幾年的影響,低估了它誕生之後5年、10年、20年的影響。你有沒有同感,我們還是拿投資做例子。
一支股票剛上市的時候,獲得眾多人的追捧而大漲,然後在人氣低落後,怎麽漲的又怎麽跌迴來,讓很多人大失所望,看好它的理由也產生了動搖。但是讓這些人更失望的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平淡無奇後,這隻個股才真正的開始了它的大牛股曆程。於是大家懊悔說當初我是有多麽看好這隻股票。我也曾錯過這樣的牛股,並且是自己堅定看好的牛股,比如隆基股份。我曾經非常看好這隻股票,並且用倉位表達了我的態度,但是後來我依然沒有吃到最大的那一段。
15年前我曾經非常看好比亞迪。但幾年之後,當我發現這家公司存在很大的問題之後,決定放棄它。不過隨後當它一款非常有名的電動車出來之後,我還專門去4s店實地考察過,希望可以改觀我對它的看法。但當我打開它的後備箱發現線頭裸露、四處翹邊又大失所望。這已經是幾年前的事情了,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電動汽車行業大漲,比亞迪是龍頭。當我去年再去4s店看它的電動車的時候,發現做工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但是機會已經錯失了。對於這家公司,我的親身參與度超過市場上99%的人,但是我卻沒有吃到最肥的那一塊肉。有句話說,因為不了解而相愛,因為了解而分開。其實類似這樣的投資機會,還錯過了不少。在隻是大概了解的時候做出的判斷,往往是正確的。而在深入了解之後,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由此而做出的判斷卻是錯誤的。其實這就是犯了偏見與用靜止的眼光看問題的錯誤。
看到這裏,你可千萬不要認為隻有普通人才會犯這樣的錯誤,巴菲特曾經信誓旦旦的說不會投資科技股,可現在他的第一持倉股就是蘋果。
此類現象比比皆是。
人們往往把短期內發生的事情看得過重。而對於長期事情發生的緩慢變化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或看的過輕。
還因為當人對一個人、一件事物有了第一印象之後,如果沒有強烈的自省心和反思能力、辨別能力以及足夠的重視度,是很難推翻第一印象,做出與第一印象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判斷的。
這同時也再次告訴我們,一時失意不要哀歎,一時得意不要忘形。
龍有潛在淵的時候,也有飛在天的時候。
在波折中不斷前進,是事物發展的規律之一。
一時失誌不免怨歎
一時落魄不免膽寒哪怕失去希望每日醉茫茫無魂有體親像稻草人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 有時落好運 歹運總嘛要照起工來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愛拚才會贏
----------
學以致用
經常有人請我推薦炒股的書。這種請求其實是難以用一句話迴答的。
因為首先你要告訴我你的操作模式,你是一個趨勢投資者,還是一個短線投資者?你的資金體量是什麽樣的,對於資金增長的比例有什麽期望,對風險的承受能到什麽程度?你是一個業餘投資者還是一個專業人士?你以往的投資業績是什麽樣的?你對投資的認識達到了哪種程度?
如果不知道這些基礎條件,是無法給你推薦適合你的書籍的。
比如有的書是寫龍頭戰法的,寫得不錯,但是如果你是一個趨勢投資者,推薦給你沒有多大的用處。這還是小事,畢竟不是有句話叫開卷有益嗎?但是如果你的水平一般,看了自己模式之外的書就會不知所措,甚至亂用一通。就像你得了風涼感冒,醫生卻給你開了風熱感冒藥一樣,隻會讓你的病情加重。
所以你一定要記住,如果有人隨便不加區分、不分條件的把一本書推薦給不同類型的投資者,那麽大概率他自己也不懂。
當然,有一些無論做哪種投資最好都讀一讀的書,比如我這幾天說的《烏合之眾》、《自我與本我》,《波動周期論》、《精明的投資者》等等經典書籍,這對一個成熟的投資者來說是不用講的問題。
這是我要說的第一個問題。
我要說的第二個問題是,實戰是最好的老師。普通人易犯的一個自己難以察覺的錯誤,就是讀了一本書就迫不及待地去操作。結果大概率是铩羽而歸。然後再換一本書,從頭再來一遍,如此反反覆覆,結果賬戶的錢虧了不少,什麽也沒學會,大腦還一片糊塗。
問題就出在看書、學習並不是目的。沒有明確目標的看書與學習,在大部分時候隻是一種休閑、娛樂與消費,是一種心理的自我安慰。很多喜歡讀書的人,都有這種毛病,藏書很多,讀書也很多,但是生活、工作、投資不見成績,其實最大的原因就在這裏。
我也喜歡讀書,可以說是酷愛讀書,我的書房有幾千本書,發現好書之後一般我都會先買下來。但是我很少毫無頭緒的去通讀一本書,我通讀過的書隻是一小部分。大部分書都隻是作為一種查詢工具存在,甚至有不少書我都沒有翻過,以後我會不會去看呢,要看我用得到還是用不到它。這就是我對讀書的態度。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我們的實際問題,是為了致用。尤其投資是如此。
你不要拿讀書也是一種樂趣、一種休閑來反駁我,我們今天討論的不是那個話題,我有很多書也是讀著玩的,我們今天聊的事是投資者如何讀書。
記住一句話:到戰場上去,去感受炮聲。
大部分在投資中遇到的困難與迷惑,需要你自己在操盤與複盤的過程中解決,看書並不能幫你真實的體驗和解決所有的問題。看書隻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你本身沒有一匹錦緞,那麽花又該添到哪去呢?不就成了無根的浮萍了嗎?
----------
股票性格理論
人是有不同的性格的,股票也有不同的性格。我提出過一個股票性格理論,對於個股的操作讓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其實這個理論最重要的作用是讓我們對於不同的股票有不同的性格這件事有了認識、有了意識,有了主動性的認識。
當你不了解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切都是渾渾噩噩的。到一語點醒夢中人的時候,你就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就是主動性認識帶給我們最大的收益。
很多人都聽說過股性這個詞,股票性格理論不僅僅是指股性那麽簡單,它的範圍更加廣泛。一支股票是否經常會大漲,還是一直以來都平淡無奇,還是忽高忽低;有的股票大漲過後會給人充足的賣出時間,有的股票漲停之後緊接著就是跌停,並且這種事情在一隻股票身上經常重複發生…諸如此類的事情比比皆是。所以我們操作一隻個股的時候,尤其是短線操作一隻個股的時候,會非常重視這次股票以往的表現。
性格這個詞,每個人都很熟知,在《第五項修煉》一書中被歸納為行為模式。十多年前我給員工做《第五項修煉》培訓的時候,發現很多人看不懂這本書,覺得高深莫測。其實很簡單,你不要被作者在書中提的一大堆搞不懂的新名詞弄糊塗了。我們可以簡單地概括一下,他想講的就是人的性格的頑固性,是人的性格理論,用一句話講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也有的人把這種現象稱作路徑依賴,其實無論他們怎麽變換新名詞,都是一個意思。
人的性格形成受多重因素的影響,比如出身、遺傳、環境、教育、經曆、立場、態度,等等。人的性格一旦形成,是很難改變的。但是,我們的教育卻一直在教導我們說,壞人經過教育也可以變成好人… 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我們的教育是平民教育,反映的卻是統治階級的意誌,在大部分層麵上都沒有反映真實世界的情狀,具有明顯的誤導性。
一個人如果欺騙我第一次,我絕對不會相信他第二次,我不相信他會變好。大部分小偷都是慣犯。這是無法忽略無法否定的事實。
如果一家公司的管理層屢次被處罰,屢次欺騙股東,如果你還相信他這一次會變好、會不一樣,那你被騙就是活該。如果你老公出軌了,或者嫖娼被抓,你還相信他的鬼話說這是第一次、隻有這一次,那你真是傻得可愛。
性格一旦形成,即很難改變。
趨勢一旦形成,必將延續。
原因可以簡單地歸納為:物體總會朝著阻力最小的方向運動。
每隻股票的漲跌都是一群人的意誌的反應。
這是自然界的法則之一,也是股票性格理論提出的基本依據。
以上我說的這些都還沒有提及股票性格理論的具有應用,但都不是廢話,你相信股票性格理論這件事本身,要比學習如何區分和利用股票性格理論更加重要。
這是股票性格理論的第一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