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戎的舉族東侵,讓西涼道兩州之地都麵臨戰火,而且西戎氣勢洶洶,攻擊根本不分主次,在漫長的戰線上同時拉扯著戰鬥著,這般不要命的氣勢讓西軍一下子無所適從,宋元吉還沒有來得及反應,便已經被拖入了敵人的節奏,短短的時間當中,兩州之地已經陷落城池無數,西涼西邊唯一還堅守著的巨城便是城高河深、兵糧充足的望北城了。


    這座巨城乃是前鎮西大將軍鄭緯地親自督造,也是他將國境線向西平移了七百多公裏,其武功在當朝武人之中,可謂登峰造極。沒想到十幾年之後,這座巨城仍然免不了要被陷落的危機,想來風水輪流轉,便是長埋地下的鄭緯地隻怕也沒有想到過這一天會來得這麽快吧。


    望北城的建造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幾乎將西涼道所有的民力財力都調集來了建造望北城,這也是鄭緯地常常被人們詬病所在,濫用民力,勞民傷財,但是對於這些流言,鄭緯地從來沒有在意過,西涼本就貧瘠,為了建造望北城,這裏的百姓又被狠狠刮下來一層皮,所謂民脂民膏,便是這樣了。


    當時的怨聲載道,終於在今天得到了平反,鄭緯地果然是高瞻遠矚之人,以一時之力換千秋之利,以一道之力換一國之寧,其格局眼光絕非大多數人所能夠理解的。鄭緯地背負著窮兵黷武的名聲,今日總算以西境聳立的望北巨城為他洗刷了臭名。但是朝廷上下並沒有感激鄭緯地,隻有望北城未曾陷落,這反而成了罪狀,大敵當前之時,一些別有用心的家夥不僅沒有團結起來共禦外敵,反而將這作為鄭緯地擁兵自重,割地而治的罪狀,在皇帝麵前一一陳述。


    西戎軍隊兵臨城下,望北城危在旦夕,宋元吉親自率軍在此與西戎軍隊展開血戰。這一次統率西戎軍隊的,是一個以往沒有絲毫名氣的家夥,據說是一個老家夥,官居西戎國師,名為忽邪律長,初始之時,宋元吉因為對方不是武將出身,心存小覷之心,輕敵忽視,結果就是全線崩潰,所有的兵力都隻能蜷縮在望北城一線。又派出了許多騎兵往京城報信,西戎舉族來侵,這已經不是一州一道之事了,關乎天下,所以讓遠在京城享清福的那個聖天子知道也是應該的。


    但是京城之中最近也不太平,就在昨夜剛剛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說起來與西戎舉族東侵比起來也要大得多,畢竟這個天下都是朱姓天子的,如果他沒有性命在,就是這天下都淪為了異族的蹄下疆土,與他又有什麽關係?西戎東侵雖然已經是燃眉之急了,但是京城之事卻已經燒到眼睛了。皇帝被刺,在防守森嚴的都城之中,皇城之中,居然發生了這等事情,刺客還是京城中的黑道頭頭。


    皇帝的怒火傾泄,京城當中血雨腥風,伏屍無算,不僅長安幫被連根拔起,所有幫眾就地解散,知情者全部處死,還查處了與關耳勾結的宮中近侍,要知道關耳不是宮中的人,肯定有人與關耳串通,才能讓關耳順利進入皇城。


    要不是最後關頭秦釗首輔的兒子及時出現在宮中,恐怕皇帝性命就要被亂臣賊子害了。但是皇帝也很擔心另一件事,內侍與外臣勾結,秦離焱也是無端出現在皇宮之中,雖然救駕有功,但是誰能保證他會不會在以後也溜進皇宮之中,把皇帝性命給結果掉?所以皇帝雖然嘴上沒有說,但是還是暗暗加強了宮中的守衛,五步一哨,十步一崗。


    不管怎麽說,秦離焱也是救駕有功,又是秦釗之後,這下子秦釗一家更是極盡殊榮,當下便加封秦釗太傅,授侯爵,曰三等奉天翊運推誠;加封秦離焱禦前四品帶刀侍衛,授侯爵,曰四等奉天翊運推誠。核定世流降除,但是因為秦釗就秦離焱這麽一個兒子,所以秦離焱仍然是侯爵,隻是秦離焱的下一代隻能襲伯爵。


    此等大功,得到如此封賞,滿朝文武也沒有說什麽,秦釗已經權傾朝野,給他的殊榮再多,他隻是一個半截身子入了土的老家夥,需要擔心的是這個秦離焱,年紀輕輕,有能力有野心,要是秦釗一黨繼續由秦離焱主掌,隻怕新皇繼位之後,這大明江山姓朱還是姓秦,都無法定論了。


    又查處了被關耳賄賂私放關耳進宮的太監,革職淩遲,一眾侍衛也因為放關耳逃走了受到了皇帝的重重責罰,懷著一肚子怨氣隻好繼續拿宮中的小太監撒氣。


    相比皇帝遇刺,京城之中發生的其他事,則更像是暴雨狂瀾之後的漣漪了,比如京城官府在朝陽門發現了三百餘具屍體,卻很默契地沒有聲張,不讓百姓知情,因為官府事先得到了漕幫的好處,所以將此事化小化無處理了。以及昨晚長安幫的所有產業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鬥毆殺人事件,官府都是低調處理。一些人見官府縱容黑惡勢力,予以包庇,便開始在京城大肆宣傳,傳花邊傳緋聞,什麽官賊勾結,欺君罔上,說得極是難聽,一時間京城滿城風雨,從上到下都亂了起來。


    加上邊關告急,皇帝被無數瑣事糾纏起來更加煩躁,腦袋一扭,隻下了最後一個命令:全力將關耳捉拿歸案,關耳親族,九族夷滅。本來皇帝甚至是想效仿成祖皇帝,將關耳十族誅殺,但是群臣恐殺戮太多有傷天和,況且今乃太平治世,隻怕無端殺人會引起民怨。皇帝隻好作罷,隻滅九族。皇帝下了這個命令之後便扭頭迴了後宮。


    留下群臣麵麵相覷,這裏還一大堆的破事呢,皇帝不在了誰來處理呢?百官無奈,隻好又都看著秦釗,秦釗歎了一口氣,厲聲道:“快把戰報呈上來啊,難道我大明帝國現在是歌舞升平嗎?”


    從此以後,朝廷事務的重心便轉移到了內閣,其實以往的重心也在內閣,隻是現在內閣更加名正言順了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全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水快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水快快並收藏武全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