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十九個機械體們的狂熱工作下,牽引裝置的搭建非常順利。
在辛勤的追隨者們麵前,槿親自表演了彩虹橋碎片的牽引、歸位。
綠頭烏鬼仔的七塊碎片再次合一,卻再也不能開口罵人。
它已沒了往日的靈性,成了一個死物。
“正如你們所見,彩虹橋碎片是固有態的能量,與遊離態的能量有本質上的不同。”
“以你們的理解能力,隻需要將其理解為冰與水的不同便可。”
固有結構,就像一個框架。
框架之中,存在著固有的縫隙,而這正是進行觀測必需的條件。
能夠觀測與被觀測,並且具有應激性,就擁有成為生命的可能性。
如果這個固有結構擁有核心。
就像純水一樣。
真正的純水,是不會變成通常意義上的冰的。
結晶是一個複雜的變化。
以溫度為主要表象的能量,隻能影響其速率,卻不能讓其從無到有。
能讓其從無到有的,是結晶核心。
其中部分是其它雜質,比如在古老的年代裏,有用細繩結晶冰糖的法子。
而在純物質內部,也有著結晶核心的存在。
這部分結晶核心,與結晶物質屬於同種物質。
在物質學上,它們屬於一。
而在生物學上,他們屬於不同的一。
其中的詫異,就是物質與能量之外的第三要素,信息。
觀測與被觀測,在生物學意義上,正是以此進行。
由此,也引申出了生命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定義。
一與一之間,必然存在觀測上的間隙,也就是俗稱為看不到點,也被稱為盲區,或是更感性的叫法,隱私。
若間隙不存在,則一與一之間無不同,也就成了一。
屬於綠頭烏鬼仔的信息結構,已經完全崩塌。
然而它的固有結構卻被采用,雖然經過了些許改變,比如封閉隔斷。
這些措施,可以保證這七塊彩虹橋碎片永遠屬於槿,誰也不能無聲無息奪走。
所以槿可以放心地將它們留在此地,當然,還能做更多的事。
但她需要一步步來。
“相信你們也明白冰的結構,是規則的。”
“同時,它也是堅固的。”
槿的目光從戰士們臉上掃過,發現自己還是太高估了它們。
“我來給你們做一個簡單的實驗。”
要論硬,自然是冰比水硬。
但要說堅固,恐怕會有很多人認為,水比冰堅固。
抽刀斷水,水還是水,川流不息。
抽刀斷冰,冰還是冰,隻是不知要碎成幾塊。
然而常識,總不一定是對的。
“如你們所見,在你們麵前,現在有兩碗水。”
“將它們混合。”
兩碗水卻占據了機械體們所有的觀測能力。
“注入能量。”
那是一些像極了電磁波的線條,不斷射入水中,將其分子距不斷壓縮。”
忽然,波浪的線條都停了下來。
被壓縮的分子距隨之散開,液態水變為了氣態水,無形溢散於風中。
“水的結構就是如此,所以多拉星上的水才會溢散得這麽快。”
“但冰不一樣。”
槿又拿出兩小塊冰,同樣展示於追隨者眼前。
將兩塊冰擠壓在一起,會發生什麽。
也許會碎掉。
也許會粘在一起,就像兩塊重合的金屬,在時光的熏陶下不分彼此。
合適的能量注入,可以加塊這個過程。
兩塊冰的交界線上,離奇的一幕將機械體們的認知,徹底顛覆。
兩大片規律的光點,見縫插針一般,彼此插空,連結。
直至互相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離奇的世界逐漸變小,星星點點的光越來越遠,最終在主人手中,聚成了一塊冰。
“正如你們所見,兩塊冰融合在了一起,體積卻沒有增長。”
“而且,它們沒有崩塌。”
“現在,我讓你們看一看它的質量。”
話音剛落,槿便翻手任其墜落。
“正如你們所見,它下墜的速率,與多拉星的重力效率完全不同。”
身為機械體,它們已發現這一點。
槿左手隨意一勾,即將觸地的冰塊便徐徐飛向最近的一個機械體,sr—001號。
“它的體積你們一定很清楚,想必也能清楚地計算出它的質量。”
槿不管sr—001越來越紊亂的臉,又道:“它的質量,本應是一加一等於二。”
“sr—001號,告訴我你的測量結果。”
紊亂結束了。
“主人,觀測結果無法理解,但確實有一個具體的數字。”
“8.28,它的質量,是正常情況下的8.28倍。”
sr—001號又沉默了下去,臉上滿是無法理解。
槿又讓冰塊不斷地在機械體群中傳遞。
“沒錯,你們的測量結果,完全一致。”
測量,都會存在誤差,絕無一致的可能。
“原因很簡單,在它的結構內,有著6.28倍不屬於它的質量。”
“注入其中的能量,正是這個倍率。”
“穩固的結構束縛能量,而能量抗衡外界遊離態能量的消蝕。”
“任何冰雪的消融,都是由能量開始,以結構的破壞結束。”
“也就是先放熱,再吸熱。”
“而破壞結構所需要的能量,總是大於結構本身所能束縛能量的極限。”
“但是,在你們的認知中,冰的融化,隻剩下了吸熱這一個最終的差值結果。”
機械體們的認知,限製了它們與新機體的適應率提升。
而槿,要將它們全部顛覆,物盡其用。
現在,她就要摧毀機械體們所有的常識。
“結構,遠飛如此簡單的東西,但你們無法理解。”
“我很遺憾。”
“我能做的,隻有讓你們知道,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在機械體們滿臉的無法理解中,槿將冰塊召迴。
一個厘米左右見方的小冰塊,又將他們的視野完全占據。
“現在,我要將它們重新分開。”
這歌過程,其實很簡單。
一束波浪,注入其中一個光點中。
光點群便如奶茶杯中的吸管般,相背而去,一分為二。
與此同時,波浪也快速離去,不知所蹤。
在槿的手中,兩塊冰貼在一起。
“再一次測量它們的質量。”
她平靜開口,將冰塊再次遞給眾機械體。
它們的臉上,終於再也沒有無法理解,隻有4.14。
在辛勤的追隨者們麵前,槿親自表演了彩虹橋碎片的牽引、歸位。
綠頭烏鬼仔的七塊碎片再次合一,卻再也不能開口罵人。
它已沒了往日的靈性,成了一個死物。
“正如你們所見,彩虹橋碎片是固有態的能量,與遊離態的能量有本質上的不同。”
“以你們的理解能力,隻需要將其理解為冰與水的不同便可。”
固有結構,就像一個框架。
框架之中,存在著固有的縫隙,而這正是進行觀測必需的條件。
能夠觀測與被觀測,並且具有應激性,就擁有成為生命的可能性。
如果這個固有結構擁有核心。
就像純水一樣。
真正的純水,是不會變成通常意義上的冰的。
結晶是一個複雜的變化。
以溫度為主要表象的能量,隻能影響其速率,卻不能讓其從無到有。
能讓其從無到有的,是結晶核心。
其中部分是其它雜質,比如在古老的年代裏,有用細繩結晶冰糖的法子。
而在純物質內部,也有著結晶核心的存在。
這部分結晶核心,與結晶物質屬於同種物質。
在物質學上,它們屬於一。
而在生物學上,他們屬於不同的一。
其中的詫異,就是物質與能量之外的第三要素,信息。
觀測與被觀測,在生物學意義上,正是以此進行。
由此,也引申出了生命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定義。
一與一之間,必然存在觀測上的間隙,也就是俗稱為看不到點,也被稱為盲區,或是更感性的叫法,隱私。
若間隙不存在,則一與一之間無不同,也就成了一。
屬於綠頭烏鬼仔的信息結構,已經完全崩塌。
然而它的固有結構卻被采用,雖然經過了些許改變,比如封閉隔斷。
這些措施,可以保證這七塊彩虹橋碎片永遠屬於槿,誰也不能無聲無息奪走。
所以槿可以放心地將它們留在此地,當然,還能做更多的事。
但她需要一步步來。
“相信你們也明白冰的結構,是規則的。”
“同時,它也是堅固的。”
槿的目光從戰士們臉上掃過,發現自己還是太高估了它們。
“我來給你們做一個簡單的實驗。”
要論硬,自然是冰比水硬。
但要說堅固,恐怕會有很多人認為,水比冰堅固。
抽刀斷水,水還是水,川流不息。
抽刀斷冰,冰還是冰,隻是不知要碎成幾塊。
然而常識,總不一定是對的。
“如你們所見,在你們麵前,現在有兩碗水。”
“將它們混合。”
兩碗水卻占據了機械體們所有的觀測能力。
“注入能量。”
那是一些像極了電磁波的線條,不斷射入水中,將其分子距不斷壓縮。”
忽然,波浪的線條都停了下來。
被壓縮的分子距隨之散開,液態水變為了氣態水,無形溢散於風中。
“水的結構就是如此,所以多拉星上的水才會溢散得這麽快。”
“但冰不一樣。”
槿又拿出兩小塊冰,同樣展示於追隨者眼前。
將兩塊冰擠壓在一起,會發生什麽。
也許會碎掉。
也許會粘在一起,就像兩塊重合的金屬,在時光的熏陶下不分彼此。
合適的能量注入,可以加塊這個過程。
兩塊冰的交界線上,離奇的一幕將機械體們的認知,徹底顛覆。
兩大片規律的光點,見縫插針一般,彼此插空,連結。
直至互相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離奇的世界逐漸變小,星星點點的光越來越遠,最終在主人手中,聚成了一塊冰。
“正如你們所見,兩塊冰融合在了一起,體積卻沒有增長。”
“而且,它們沒有崩塌。”
“現在,我讓你們看一看它的質量。”
話音剛落,槿便翻手任其墜落。
“正如你們所見,它下墜的速率,與多拉星的重力效率完全不同。”
身為機械體,它們已發現這一點。
槿左手隨意一勾,即將觸地的冰塊便徐徐飛向最近的一個機械體,sr—001號。
“它的體積你們一定很清楚,想必也能清楚地計算出它的質量。”
槿不管sr—001越來越紊亂的臉,又道:“它的質量,本應是一加一等於二。”
“sr—001號,告訴我你的測量結果。”
紊亂結束了。
“主人,觀測結果無法理解,但確實有一個具體的數字。”
“8.28,它的質量,是正常情況下的8.28倍。”
sr—001號又沉默了下去,臉上滿是無法理解。
槿又讓冰塊不斷地在機械體群中傳遞。
“沒錯,你們的測量結果,完全一致。”
測量,都會存在誤差,絕無一致的可能。
“原因很簡單,在它的結構內,有著6.28倍不屬於它的質量。”
“注入其中的能量,正是這個倍率。”
“穩固的結構束縛能量,而能量抗衡外界遊離態能量的消蝕。”
“任何冰雪的消融,都是由能量開始,以結構的破壞結束。”
“也就是先放熱,再吸熱。”
“而破壞結構所需要的能量,總是大於結構本身所能束縛能量的極限。”
“但是,在你們的認知中,冰的融化,隻剩下了吸熱這一個最終的差值結果。”
機械體們的認知,限製了它們與新機體的適應率提升。
而槿,要將它們全部顛覆,物盡其用。
現在,她就要摧毀機械體們所有的常識。
“結構,遠飛如此簡單的東西,但你們無法理解。”
“我很遺憾。”
“我能做的,隻有讓你們知道,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在機械體們滿臉的無法理解中,槿將冰塊召迴。
一個厘米左右見方的小冰塊,又將他們的視野完全占據。
“現在,我要將它們重新分開。”
這歌過程,其實很簡單。
一束波浪,注入其中一個光點中。
光點群便如奶茶杯中的吸管般,相背而去,一分為二。
與此同時,波浪也快速離去,不知所蹤。
在槿的手中,兩塊冰貼在一起。
“再一次測量它們的質量。”
她平靜開口,將冰塊再次遞給眾機械體。
它們的臉上,終於再也沒有無法理解,隻有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