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大頭
朱重八,哪裏跑,我是你小舅子 作者:快樂的小橙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1427年11月29日,朱祁鎮出生於皇宮,親生母親胡善祥,因為早產,被假死,被宮女紀氏所救,被孫氏收養,對外宣稱,就是自己生的孩子。
這恐怕是大明王朝第一個,父親是皇帝的情況下,出生的第一個太子,可以說一出生就確保擁有當太子的資格。
馬小帥真覺得這是幸運的,然而宣德3年,出生不到三個月,公元1428年2月6日,被立為皇太子。
現在是想明白了,果然能當皇帝的,都他娘的不是傻子。說起這個朱祁鎮,馬小帥還是非常深刻的意識到,這小孩子從小頭就特別大,頭大才能聰明,至少古代的人是這樣認為的,幸虧是個早產,真要順產,恐怕得要一條命。
定做的帽子都給加大尺寸,朱瞻基看到兒子稍微大一點,並開始選了幾個太監,在身邊照顧朱祁鎮,其中就有一個影響曆史的人物,太監王振。
馬小帥突然想到,這個王振可不簡單,曆史上的明朝四大太監之一,具體出生於哪一年,有很多說法,還有再說,他和朱祁鎮年紀差不多,也有再說,王振結婚有孩子,自己動手當太監。
現在自己過來啦,馬小帥決定親自去一趟,來給這個大太監考證一下。於是馬小帥便來到皇宮,開始調查王振的記錄,考慮到古人沒有身份證,同時也有可能自己造假,所以自己還是務求一次性調查清楚。
據說王振出生於公元1410年,字美旭,在大明朝的時候,老家在大同府蔚州薄家村,也就是現在的張家口市,蔚縣湧泉莊鄉。因為這個曆史變更的太大,很多村莊也發生了改變,具體是哪個村就不能確認了。
畢竟關於這個太監的身世,有很多說法,馬小帥隻能一點一點考證,大明黃溥在《閑中今古錄摘抄》明確說明,王振居然有孩子。據說這個人,因為科舉失敗,為了逃避懲罰,選擇入宮當太監。
金庸的祖先査繼佐寫《罪惟錄》(原名《明書》)時,認為,王振是一個負責教育的官員,庸庸碌碌無為,為了逃避發配邊疆,所以選擇了入宮當太監。
皇宮裏得到的信息,馬小帥覺得王振可能隱瞞了自己的過去,所以決定親自出發,去一趟張家口,就想看一看,這個王振到底是什麽來路。
馬小帥一路溜溜達達,就來到了張家口,經過打聽,才找到這個地方,到了王振的家鄉,這就好辦很多了,畢竟王振這個時候,還沒有出名。
那麽王振當年,到底是多大?到底出生於,哪一年?明朝的少年,到底有多大?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男孩要16歲,女孩要14歲,才能夠結婚。這意思就是,你如果在大明朝屬於成年人的話,男性應該16歲,雖然朝廷禁止早婚,但是,民間的年紀算法,跟我們現在都不一樣,他落地算一歲。
怎麽解釋呢,比如說有個小孩,他在陰曆除夕當天晚上出生,定個小孩按照我們現在的說法,出生還不到24個小時,但是第二天就是陰曆的大年初一,按照現代人的做法,應該叫一歲了,兩天。
但是按照古代的算法,這個小孩已經兩歲了,如果按照這個進行計算,明朝決定男性結婚的年齡,大明王朝的規定,應該是14周歲。
雖然朝廷禁止早婚,但是民間依然存在,因為老百姓就認一個理,我願意就行,法律願意怎麽罰款,我找找關係,找找熟人,送禮就能夠解決問題。
對於老百姓結婚,當官的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馬小帥在當地打聽才發現,王振並不是一個孤兒,不但有兄弟姐妹,而且還不少。
王振在他12周歲,就結婚了,在13周歲的時候已經有個孩子了,並且當地還有一個廟智化禪寺。
這個王振,還是一個表麵上信奉佛教教徒,其實壓根就不是,馬小帥通過當地的走訪才發現,別看王振天天嘴上說,我就是個草民,因為有機會,所以就當太監了。
王振究竟是哪一年入宮的?又在家鄉發生了什麽?馬小帥還是非常感興趣,恐怕這時候陪伴在朱祁鎮身邊的王振,永遠都想不明白,為什麽有人會對自己特別感興趣?
明成祖朱棣是在公元1420年,把明朝的首都從南京遷都到了北京,那麽北京的皇宮的太監準備的會更早。
但是馬小帥發現時間有點久了,自己當時沒想到,所以忽略了這個細節,現在要想在尋找,還真有點困難。
當時的北京要尋找一批小太監,那麽王振是最有可能的,遺憾的是是在太監的記錄裏麵沒有,也就是說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遷都的時候,王振當時在哪裏,恐怕這個找不到。
雖然當時明成祖朱棣,需要大量的有文化的太監,並且在皇宮當中也開設了學習文化知識的地方,隻不過這個機構屬於臨時的,短期培訓班。
馬小帥發愁了,自己如果想尋找關於王振更多的線索,家鄉打聽也終於打聽到了一點,王振家鄉的人也有很多說法,有的說是出生於公元1400年,又在說出生於公元1401年,但是,馬小帥還是找到了王振的侄子。
親人之間的說法還是比較靠譜的,按照族譜上的記載,王振應該是出生於公元1401年,因為家裏的條件勉強還可以,所以讀書識字,曾經在私塾裏讀書。
因為父親死的時候分家,弟兄兩個分家之後,順便就給王振結婚了,所以王振是在公元1411,就結婚了,女方大三歲。
按照家鄉人的說法,王振因為讀書,科舉無望,曾經參加過考試,因為家庭衰落,經濟條件有限,感覺自己讀書沒有希望了,沒有錢怎麽去讀書?
老婆跟著自己喝西北風?又或者說是服徭役,畢竟隻要在大明王朝沒有功名,你就需要承擔服徭役。
王振平時好吃懶做,根本就不願意勞動,讀書完全就是荒廢,現在自己馬上就要16歲了,從大明王朝的法律規定,馬上你就是成年人了,這就需要服徭役。
家裏沒有錢,沒辦法找別人代替,王振一怒之下,就把自己的老婆賣了,拿著這點錢直接從老家,就來到了北京,自己下手,變成太監,又利用手裏這點銀子,打點了一下,就這樣入皇宮當了太監。
王振這個人剛開始的時候跟別人說,說的都非常好聽,我在老家讀書,剛開始吹牛逼,說自己是個童生,發現居然這樣意外的,得到了好處。
因為正好是明成祖朱棣後期,就需要大量有文化的太監,並且還開放了補習班,短期培訓班。
王振非常的努力,所以很快就出人頭地,至少在太監裏麵屬於有文化的,幸虧自己小時候去私塾,讀過書,王振暗自得意。
吹牛逼,說自己是一個童生,明成祖朱棣覺得這個人相當不錯,再加上年紀小又非常機靈。
於是便把太監王振,直接賞賜給了太子朱大胖,其實也為了防止太子造反,畢竟每一個皇帝對於權力的控製,都是非常嚴格的,極度的變態,是非常可怕的。
馬小帥終於調查中結果來了,也就是說,這個太監王振,入宮的時間應該是在公元1421年,王振的父母有幾個兒子,老人都已經去世了,沒有人管著,王振入宮的時候,20歲啦。
馬小帥發現,現在的王振有很多說法,有人說是個讀書人,有人說是個秀才,有人說是個童生,還有人說,王振還在明朝,擔任過管理教育的一個小官。
這純粹就是王振在不同階段吹牛逼,剛開始讀書的時候,我在私塾上過學,所以我識文斷字,其實就是自己曾經念過幾天,然後記憶力特別好,非常肯下苦功夫。
情況下,很多太監都覺得,王振這個人了不得,有文化,明成祖朱棣剛好重視,在這吹捧之下,王振飄飄然,既然吹牛逼,說自己是個讀書人,就已經有好處了,現在被送到了朱大胖的身邊。
當時的太子朱大胖,麵對明成祖朱棣派過來的人,自然是格外的小心,王振飄飄然,偶爾能和朱大胖說上幾句,立馬身份就變化了,我是一個童生,有功名的人。
朱大胖雖然心裏明白,這完全是造假,但是沒辦法揭穿,因為這是明成祖朱棣的人,萬一給自己打小報告,怎麽辦?
朱大胖捏著鼻子就認了,所以對外公開,王振曾經是個讀書人,而且曾經有童生的功名。
沒想到這個朱大胖活得時間太短,10個月就死了,朱瞻基因為從小跟著明成祖朱棣長大,所以知道這個人,畢竟爺爺的眼光一向是不錯的,否則也沒有靖難的成功。
朱瞻基從小就和錦衣衛關係比較好,認為王振是一個非常忠厚老實,又非常有能力的太監,所以當上皇帝之後,就把王振提拔上來,畢竟自己放心的人,用來照顧太子,這就是最好的了。
王振為了在太監裏麵,爭得第一名,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照顧未來的皇帝,現在的太子朱祁鎮,那時候剛剛才三個月。
為了威懾別人,王振就開始吹牛逼,我曾經是個秀才,一句話,誰也不敢說了,畢竟論文化,還真的比不過人家,大家雖然不服氣,但是誰也沒證據,再加上朱瞻基的認可,朱大胖的工作經曆,明成祖朱棣的信任。
這三個人,無論是誰,那都是皇帝,底下的人慢慢就開始替王振吹噓,照顧太子殿下的王振以前居然是個讀書人,而且還是個秀才。
就這樣朱祁鎮慢慢長大了,麵對陪伴自己長大的大太監,感情是非常的深厚,朱瞻基因為是皇帝,所以每天工作的時間都很忙,小太子的生活,完全交給了王振照顧。
麵對一個小孩子,王振又開始吹牛逼,我曾經是個舉人,曾經教書育人,隻不過運氣不好,九年的時間沒有出什麽人才,為了不去邊關服徭役,也為了不去邊關,所以我才忍痛割愛,當了個太監。
這一下王振的過去算是圓滿了,別人不認可,不要緊,最認可的就是朱祁鎮,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有人反映真實的情況,這小太子也不相信呀。
再加上,永樂末年,明成祖朱棣確實出台了幾個政策,剛好能圓了,王振吹的牛,所以一切都好像非常合理,至少邏輯上是非常符合的。
馬小帥終於考察清楚了,原來王振就是一個好吃懶做,賣了老婆當太監的主,就這樣一個人品,在爾虞我詐的皇宮中,居然能夠嶄露頭角,怎麽可能會是一個人品非常好的人?
看來明成祖朱棣眼花了,沒有看清楚王振的人品,朱大胖隻是為了自己太子的位置,選擇了裝聾作啞,朱瞻基是因為相信自己的爺爺,所以也沒有多想,年幼的小孩朱祁鎮,因為從小陪自己長大,感情深厚,所以才形成了這個特殊的局麵。
馬小帥總算鬆了一口氣,自己奔波在張家口,北京之間,好幾次,總算搞明白了,原來這個王振是這麽迴事兒。
這恐怕是大明王朝第一個,父親是皇帝的情況下,出生的第一個太子,可以說一出生就確保擁有當太子的資格。
馬小帥真覺得這是幸運的,然而宣德3年,出生不到三個月,公元1428年2月6日,被立為皇太子。
現在是想明白了,果然能當皇帝的,都他娘的不是傻子。說起這個朱祁鎮,馬小帥還是非常深刻的意識到,這小孩子從小頭就特別大,頭大才能聰明,至少古代的人是這樣認為的,幸虧是個早產,真要順產,恐怕得要一條命。
定做的帽子都給加大尺寸,朱瞻基看到兒子稍微大一點,並開始選了幾個太監,在身邊照顧朱祁鎮,其中就有一個影響曆史的人物,太監王振。
馬小帥突然想到,這個王振可不簡單,曆史上的明朝四大太監之一,具體出生於哪一年,有很多說法,還有再說,他和朱祁鎮年紀差不多,也有再說,王振結婚有孩子,自己動手當太監。
現在自己過來啦,馬小帥決定親自去一趟,來給這個大太監考證一下。於是馬小帥便來到皇宮,開始調查王振的記錄,考慮到古人沒有身份證,同時也有可能自己造假,所以自己還是務求一次性調查清楚。
據說王振出生於公元1410年,字美旭,在大明朝的時候,老家在大同府蔚州薄家村,也就是現在的張家口市,蔚縣湧泉莊鄉。因為這個曆史變更的太大,很多村莊也發生了改變,具體是哪個村就不能確認了。
畢竟關於這個太監的身世,有很多說法,馬小帥隻能一點一點考證,大明黃溥在《閑中今古錄摘抄》明確說明,王振居然有孩子。據說這個人,因為科舉失敗,為了逃避懲罰,選擇入宮當太監。
金庸的祖先査繼佐寫《罪惟錄》(原名《明書》)時,認為,王振是一個負責教育的官員,庸庸碌碌無為,為了逃避發配邊疆,所以選擇了入宮當太監。
皇宮裏得到的信息,馬小帥覺得王振可能隱瞞了自己的過去,所以決定親自出發,去一趟張家口,就想看一看,這個王振到底是什麽來路。
馬小帥一路溜溜達達,就來到了張家口,經過打聽,才找到這個地方,到了王振的家鄉,這就好辦很多了,畢竟王振這個時候,還沒有出名。
那麽王振當年,到底是多大?到底出生於,哪一年?明朝的少年,到底有多大?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男孩要16歲,女孩要14歲,才能夠結婚。這意思就是,你如果在大明朝屬於成年人的話,男性應該16歲,雖然朝廷禁止早婚,但是,民間的年紀算法,跟我們現在都不一樣,他落地算一歲。
怎麽解釋呢,比如說有個小孩,他在陰曆除夕當天晚上出生,定個小孩按照我們現在的說法,出生還不到24個小時,但是第二天就是陰曆的大年初一,按照現代人的做法,應該叫一歲了,兩天。
但是按照古代的算法,這個小孩已經兩歲了,如果按照這個進行計算,明朝決定男性結婚的年齡,大明王朝的規定,應該是14周歲。
雖然朝廷禁止早婚,但是民間依然存在,因為老百姓就認一個理,我願意就行,法律願意怎麽罰款,我找找關係,找找熟人,送禮就能夠解決問題。
對於老百姓結婚,當官的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馬小帥在當地打聽才發現,王振並不是一個孤兒,不但有兄弟姐妹,而且還不少。
王振在他12周歲,就結婚了,在13周歲的時候已經有個孩子了,並且當地還有一個廟智化禪寺。
這個王振,還是一個表麵上信奉佛教教徒,其實壓根就不是,馬小帥通過當地的走訪才發現,別看王振天天嘴上說,我就是個草民,因為有機會,所以就當太監了。
王振究竟是哪一年入宮的?又在家鄉發生了什麽?馬小帥還是非常感興趣,恐怕這時候陪伴在朱祁鎮身邊的王振,永遠都想不明白,為什麽有人會對自己特別感興趣?
明成祖朱棣是在公元1420年,把明朝的首都從南京遷都到了北京,那麽北京的皇宮的太監準備的會更早。
但是馬小帥發現時間有點久了,自己當時沒想到,所以忽略了這個細節,現在要想在尋找,還真有點困難。
當時的北京要尋找一批小太監,那麽王振是最有可能的,遺憾的是是在太監的記錄裏麵沒有,也就是說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遷都的時候,王振當時在哪裏,恐怕這個找不到。
雖然當時明成祖朱棣,需要大量的有文化的太監,並且在皇宮當中也開設了學習文化知識的地方,隻不過這個機構屬於臨時的,短期培訓班。
馬小帥發愁了,自己如果想尋找關於王振更多的線索,家鄉打聽也終於打聽到了一點,王振家鄉的人也有很多說法,有的說是出生於公元1400年,又在說出生於公元1401年,但是,馬小帥還是找到了王振的侄子。
親人之間的說法還是比較靠譜的,按照族譜上的記載,王振應該是出生於公元1401年,因為家裏的條件勉強還可以,所以讀書識字,曾經在私塾裏讀書。
因為父親死的時候分家,弟兄兩個分家之後,順便就給王振結婚了,所以王振是在公元1411,就結婚了,女方大三歲。
按照家鄉人的說法,王振因為讀書,科舉無望,曾經參加過考試,因為家庭衰落,經濟條件有限,感覺自己讀書沒有希望了,沒有錢怎麽去讀書?
老婆跟著自己喝西北風?又或者說是服徭役,畢竟隻要在大明王朝沒有功名,你就需要承擔服徭役。
王振平時好吃懶做,根本就不願意勞動,讀書完全就是荒廢,現在自己馬上就要16歲了,從大明王朝的法律規定,馬上你就是成年人了,這就需要服徭役。
家裏沒有錢,沒辦法找別人代替,王振一怒之下,就把自己的老婆賣了,拿著這點錢直接從老家,就來到了北京,自己下手,變成太監,又利用手裏這點銀子,打點了一下,就這樣入皇宮當了太監。
王振這個人剛開始的時候跟別人說,說的都非常好聽,我在老家讀書,剛開始吹牛逼,說自己是個童生,發現居然這樣意外的,得到了好處。
因為正好是明成祖朱棣後期,就需要大量有文化的太監,並且還開放了補習班,短期培訓班。
王振非常的努力,所以很快就出人頭地,至少在太監裏麵屬於有文化的,幸虧自己小時候去私塾,讀過書,王振暗自得意。
吹牛逼,說自己是一個童生,明成祖朱棣覺得這個人相當不錯,再加上年紀小又非常機靈。
於是便把太監王振,直接賞賜給了太子朱大胖,其實也為了防止太子造反,畢竟每一個皇帝對於權力的控製,都是非常嚴格的,極度的變態,是非常可怕的。
馬小帥終於調查中結果來了,也就是說,這個太監王振,入宮的時間應該是在公元1421年,王振的父母有幾個兒子,老人都已經去世了,沒有人管著,王振入宮的時候,20歲啦。
馬小帥發現,現在的王振有很多說法,有人說是個讀書人,有人說是個秀才,有人說是個童生,還有人說,王振還在明朝,擔任過管理教育的一個小官。
這純粹就是王振在不同階段吹牛逼,剛開始讀書的時候,我在私塾上過學,所以我識文斷字,其實就是自己曾經念過幾天,然後記憶力特別好,非常肯下苦功夫。
情況下,很多太監都覺得,王振這個人了不得,有文化,明成祖朱棣剛好重視,在這吹捧之下,王振飄飄然,既然吹牛逼,說自己是個讀書人,就已經有好處了,現在被送到了朱大胖的身邊。
當時的太子朱大胖,麵對明成祖朱棣派過來的人,自然是格外的小心,王振飄飄然,偶爾能和朱大胖說上幾句,立馬身份就變化了,我是一個童生,有功名的人。
朱大胖雖然心裏明白,這完全是造假,但是沒辦法揭穿,因為這是明成祖朱棣的人,萬一給自己打小報告,怎麽辦?
朱大胖捏著鼻子就認了,所以對外公開,王振曾經是個讀書人,而且曾經有童生的功名。
沒想到這個朱大胖活得時間太短,10個月就死了,朱瞻基因為從小跟著明成祖朱棣長大,所以知道這個人,畢竟爺爺的眼光一向是不錯的,否則也沒有靖難的成功。
朱瞻基從小就和錦衣衛關係比較好,認為王振是一個非常忠厚老實,又非常有能力的太監,所以當上皇帝之後,就把王振提拔上來,畢竟自己放心的人,用來照顧太子,這就是最好的了。
王振為了在太監裏麵,爭得第一名,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照顧未來的皇帝,現在的太子朱祁鎮,那時候剛剛才三個月。
為了威懾別人,王振就開始吹牛逼,我曾經是個秀才,一句話,誰也不敢說了,畢竟論文化,還真的比不過人家,大家雖然不服氣,但是誰也沒證據,再加上朱瞻基的認可,朱大胖的工作經曆,明成祖朱棣的信任。
這三個人,無論是誰,那都是皇帝,底下的人慢慢就開始替王振吹噓,照顧太子殿下的王振以前居然是個讀書人,而且還是個秀才。
就這樣朱祁鎮慢慢長大了,麵對陪伴自己長大的大太監,感情是非常的深厚,朱瞻基因為是皇帝,所以每天工作的時間都很忙,小太子的生活,完全交給了王振照顧。
麵對一個小孩子,王振又開始吹牛逼,我曾經是個舉人,曾經教書育人,隻不過運氣不好,九年的時間沒有出什麽人才,為了不去邊關服徭役,也為了不去邊關,所以我才忍痛割愛,當了個太監。
這一下王振的過去算是圓滿了,別人不認可,不要緊,最認可的就是朱祁鎮,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有人反映真實的情況,這小太子也不相信呀。
再加上,永樂末年,明成祖朱棣確實出台了幾個政策,剛好能圓了,王振吹的牛,所以一切都好像非常合理,至少邏輯上是非常符合的。
馬小帥終於考察清楚了,原來王振就是一個好吃懶做,賣了老婆當太監的主,就這樣一個人品,在爾虞我詐的皇宮中,居然能夠嶄露頭角,怎麽可能會是一個人品非常好的人?
看來明成祖朱棣眼花了,沒有看清楚王振的人品,朱大胖隻是為了自己太子的位置,選擇了裝聾作啞,朱瞻基是因為相信自己的爺爺,所以也沒有多想,年幼的小孩朱祁鎮,因為從小陪自己長大,感情深厚,所以才形成了這個特殊的局麵。
馬小帥總算鬆了一口氣,自己奔波在張家口,北京之間,好幾次,總算搞明白了,原來這個王振是這麽迴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