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秩序
朱重八,哪裏跑,我是你小舅子 作者:快樂的小橙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就是天道,雖然燕王朱棣比不上建文帝朱允炆一點點,險象環生,但終究是,天命所歸,繼承大統,這就是天道!”
“天下之事莫過於天道,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建文帝朱允炆實力強大,天意如此,天命所歸就在燕王朱棣,所以才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
朱二熊有點懷疑自己的耳朵了,根本不明白自己到底聽到了什麽,什麽現在開始吹牛逼了,剛才不是建文帝很牛逼嗎?
怎麽現在自己的爹明成祖朱棣,更加牛逼?解縉腦袋直接蒙圈了,還能這麽搞?
姚廣孝一下就笑了,“佩服佩服!”
胡廣趕緊擦頭上的汗,總算解決了問題,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朱大胖也是放下了自己的心,看來今天沒事兒了,非常佩服,馬小帥,講的非常有意思。
徐妙雲總算看了看自己的妹妹,還好還好。徐妙錦看著馬小帥,兩眼之間冒星星,真厲害,這都能圓迴來,真是人才呀。
事情總算結束了,解縉和胡廣兩個人,畢竟是朱允炆的臣子,現在這種情況,明成祖朱棣一家都在這兒,自己還是趕緊走吧。
兩個人轉身告辭,“馬小帥你好大的膽子,明知道我已經把建文帝的年號都去除了,改成了洪武35年,你怎麽還這樣講?”
沒想到馬小帥根本就不害怕,“小外甥,就算你是當皇帝,你也堵不住天下人的嘴,你明白嗎?”
“不管曆史上怎麽記載,肯定會有建文帝朱允炆當了四年皇帝,這是一個沒有迴避的曆史問題。”
“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人都會對建文帝朱允炆感興趣,我想這件事情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說完,看了一眼朱二熊,看來就是這小子隱瞞的情況,馬小帥後來再也沒有見過,當天圍困建文帝朱允炆的官兵,聽說這些人都戰死沙場。
真他媽搞笑,靖難已經結束了,怎麽會就會陣亡幾百人?看來這家夥不老實,怪不得朱瞻基要弄死的家夥,這可是自己的親叔叔。
明朝的曆史太亂了,馬小帥,慶幸自己來到明朝,弄清了曆史的真相,又被明朝感到不幸。
曆史上,明朝永樂大帝還真的是個好皇帝,不過眼下為了鼓勵一下對方,馬小帥還是決定勸說兩句。
“小外甥,你隻有文治武功,才能夠讓自己青史留名,你必須做一個好皇帝,否則的話曆史記載一定會非常難看,現在開局是相當不錯,你要懂得珍惜。”
“你們都離開吧,朕要和馬小帥單獨商量一下!”
所有的人都要離開,現場就剩下了馬小帥,明成祖朱棣,皇後徐妙雲,還有自己的小妻子徐妙錦,大和尚姚廣孝。
兩個兒子加上孫子,不知道老爹要搞什麽事情,但是現在這種情況,隻能無奈地離開。
“馬小帥,你覺得我應該立誰當太子?”
姚廣孝得眼睛裏,有了一點點精神,似乎和老虎一樣兇猛,就這樣看著馬小帥。
媽的,這種事情你讓我怎麽說,萬一說的不對,就會改變曆史,馬小帥也是非常的頭痛。
“我說小外甥,明太祖朱元璋,也就是你老爹,也是我的姐夫,那個時候你的藩王世子就是朱大胖,我知道,你燕王朱棣,如果作為一個王爺,肯定會選擇自己的大兒子,其實你心裏在猶豫。”
“你覺得朱大胖身體比較胖,而且還有病,相比你的第二個兒子,朱二熊更加相迎,武藝高強,作戰勇猛,作為一個武將來說,更加符合你的心意。”
“靖難的時候,朱二熊就立下了很多功勞,還曾經救過你的命,你也曾經說過,你大哥身體不好,你要努力!”
聽到這裏,燕王朱棣的臉都紅了,心裏吐槽,我當時實在是沒辦法了,連我也不知道我最後能勝利,為了讓我的兒子拚命,也隻能不停的畫大餅,如果不是現在,實在沒辦法了,我會來找你馬小帥嗎?
大和尚姚廣孝,“阿彌陀佛,馬小帥,燕王朱棣已經是一個秩序的破壞者,那是因為他隻是一個王爺,起兵靖難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現在是當了皇帝,你需要穩定秩序,必須要成為堅定的維護者!”
馬小帥點點頭,“老和尚,我覺得燕王朱棣的成功,起碼你得占五分功勞。通過戰爭手段,奪得皇位。就算結果是好的,但是根本就不符合儒家思想,你這叫大逆不道!”
“殺了方孝孺又怎麽樣?曆史還會記載下來,這都是你洗刷都洗刷不掉的黑點。”
“這種行為等於鼓勵大家,嫡長子製度不靠譜,皇帝都可以這麽做,為什麽我不可以這麽做?”
“所以很多人會非常不滿意,要想得到天下的擁戴,並不能依靠武力,必須要成為秩序的維護者,而且還要重新建立道德標準,通過你的文治武功,重新樹立皇帝朱棣的正麵形象。”
“這件事情可相當複雜,如果說立太子,引起天下動蕩,就得不償失了。如果選擇大兒子朱大胖,表明大明王朝的皇位傳承,還是符合倫理綱常的,同時也在給自己的子孫提醒,千萬不要走我的老路子。”
“這條路很艱難,稍有不慎,遺臭萬年!”
徐妙雲,覺得這樣不對,“難道不應該是哪個兒子更適合當皇帝,再來選擇哪個人嗎?”
馬小帥搖搖頭,“不行啊,如果說嫡長子製度,別人都沒有話說,因為出生的早,因為妻子的位置好,所以才會有這個繼承的權利!”
“如果是立賢,這就不好說了,可操作的空間特別大,容易讓很多人,丟失自己的道德標準,最後變得毫無人性,一將功成萬骨枯,如果每一次立太子,都是一個國家的動蕩,這樣就不值得了,國家需要穩定的發展,這種情況最好不要發生。”
明太祖朱棣想到,曾經解縉也說過這樣類似的話,自己現在必須考慮一下。錦衣衛的匯報非常重要,朱二熊口無遮攔,什麽話都不敢亂講,言語輕佻,一點都不沉穩,口碑非常不好,文武大臣支持率並不高。
明太祖朱元璋就不喜歡,偷舅舅徐輝祖的寶馬,殺死涿州的官員,當時還給自己找了很大的麻煩,文武百官都開始參燕王朱棣,認為子不教父之過。
“天下之事莫過於天道,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建文帝朱允炆實力強大,天意如此,天命所歸就在燕王朱棣,所以才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
朱二熊有點懷疑自己的耳朵了,根本不明白自己到底聽到了什麽,什麽現在開始吹牛逼了,剛才不是建文帝很牛逼嗎?
怎麽現在自己的爹明成祖朱棣,更加牛逼?解縉腦袋直接蒙圈了,還能這麽搞?
姚廣孝一下就笑了,“佩服佩服!”
胡廣趕緊擦頭上的汗,總算解決了問題,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朱大胖也是放下了自己的心,看來今天沒事兒了,非常佩服,馬小帥,講的非常有意思。
徐妙雲總算看了看自己的妹妹,還好還好。徐妙錦看著馬小帥,兩眼之間冒星星,真厲害,這都能圓迴來,真是人才呀。
事情總算結束了,解縉和胡廣兩個人,畢竟是朱允炆的臣子,現在這種情況,明成祖朱棣一家都在這兒,自己還是趕緊走吧。
兩個人轉身告辭,“馬小帥你好大的膽子,明知道我已經把建文帝的年號都去除了,改成了洪武35年,你怎麽還這樣講?”
沒想到馬小帥根本就不害怕,“小外甥,就算你是當皇帝,你也堵不住天下人的嘴,你明白嗎?”
“不管曆史上怎麽記載,肯定會有建文帝朱允炆當了四年皇帝,這是一個沒有迴避的曆史問題。”
“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人都會對建文帝朱允炆感興趣,我想這件事情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說完,看了一眼朱二熊,看來就是這小子隱瞞的情況,馬小帥後來再也沒有見過,當天圍困建文帝朱允炆的官兵,聽說這些人都戰死沙場。
真他媽搞笑,靖難已經結束了,怎麽會就會陣亡幾百人?看來這家夥不老實,怪不得朱瞻基要弄死的家夥,這可是自己的親叔叔。
明朝的曆史太亂了,馬小帥,慶幸自己來到明朝,弄清了曆史的真相,又被明朝感到不幸。
曆史上,明朝永樂大帝還真的是個好皇帝,不過眼下為了鼓勵一下對方,馬小帥還是決定勸說兩句。
“小外甥,你隻有文治武功,才能夠讓自己青史留名,你必須做一個好皇帝,否則的話曆史記載一定會非常難看,現在開局是相當不錯,你要懂得珍惜。”
“你們都離開吧,朕要和馬小帥單獨商量一下!”
所有的人都要離開,現場就剩下了馬小帥,明成祖朱棣,皇後徐妙雲,還有自己的小妻子徐妙錦,大和尚姚廣孝。
兩個兒子加上孫子,不知道老爹要搞什麽事情,但是現在這種情況,隻能無奈地離開。
“馬小帥,你覺得我應該立誰當太子?”
姚廣孝得眼睛裏,有了一點點精神,似乎和老虎一樣兇猛,就這樣看著馬小帥。
媽的,這種事情你讓我怎麽說,萬一說的不對,就會改變曆史,馬小帥也是非常的頭痛。
“我說小外甥,明太祖朱元璋,也就是你老爹,也是我的姐夫,那個時候你的藩王世子就是朱大胖,我知道,你燕王朱棣,如果作為一個王爺,肯定會選擇自己的大兒子,其實你心裏在猶豫。”
“你覺得朱大胖身體比較胖,而且還有病,相比你的第二個兒子,朱二熊更加相迎,武藝高強,作戰勇猛,作為一個武將來說,更加符合你的心意。”
“靖難的時候,朱二熊就立下了很多功勞,還曾經救過你的命,你也曾經說過,你大哥身體不好,你要努力!”
聽到這裏,燕王朱棣的臉都紅了,心裏吐槽,我當時實在是沒辦法了,連我也不知道我最後能勝利,為了讓我的兒子拚命,也隻能不停的畫大餅,如果不是現在,實在沒辦法了,我會來找你馬小帥嗎?
大和尚姚廣孝,“阿彌陀佛,馬小帥,燕王朱棣已經是一個秩序的破壞者,那是因為他隻是一個王爺,起兵靖難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現在是當了皇帝,你需要穩定秩序,必須要成為堅定的維護者!”
馬小帥點點頭,“老和尚,我覺得燕王朱棣的成功,起碼你得占五分功勞。通過戰爭手段,奪得皇位。就算結果是好的,但是根本就不符合儒家思想,你這叫大逆不道!”
“殺了方孝孺又怎麽樣?曆史還會記載下來,這都是你洗刷都洗刷不掉的黑點。”
“這種行為等於鼓勵大家,嫡長子製度不靠譜,皇帝都可以這麽做,為什麽我不可以這麽做?”
“所以很多人會非常不滿意,要想得到天下的擁戴,並不能依靠武力,必須要成為秩序的維護者,而且還要重新建立道德標準,通過你的文治武功,重新樹立皇帝朱棣的正麵形象。”
“這件事情可相當複雜,如果說立太子,引起天下動蕩,就得不償失了。如果選擇大兒子朱大胖,表明大明王朝的皇位傳承,還是符合倫理綱常的,同時也在給自己的子孫提醒,千萬不要走我的老路子。”
“這條路很艱難,稍有不慎,遺臭萬年!”
徐妙雲,覺得這樣不對,“難道不應該是哪個兒子更適合當皇帝,再來選擇哪個人嗎?”
馬小帥搖搖頭,“不行啊,如果說嫡長子製度,別人都沒有話說,因為出生的早,因為妻子的位置好,所以才會有這個繼承的權利!”
“如果是立賢,這就不好說了,可操作的空間特別大,容易讓很多人,丟失自己的道德標準,最後變得毫無人性,一將功成萬骨枯,如果每一次立太子,都是一個國家的動蕩,這樣就不值得了,國家需要穩定的發展,這種情況最好不要發生。”
明太祖朱棣想到,曾經解縉也說過這樣類似的話,自己現在必須考慮一下。錦衣衛的匯報非常重要,朱二熊口無遮攔,什麽話都不敢亂講,言語輕佻,一點都不沉穩,口碑非常不好,文武大臣支持率並不高。
明太祖朱元璋就不喜歡,偷舅舅徐輝祖的寶馬,殺死涿州的官員,當時還給自己找了很大的麻煩,文武百官都開始參燕王朱棣,認為子不教父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