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俠莊,坐落於京師東城思城坊朝陽門大街北側,毗鄰門可羅雀的萬祿寺和死氣沉沉的東城兵馬指揮司衙門。其莊邸建置等同藩王規格,華貴氣派;正門橫匾由明成祖朱棣親題,其上“刀俠”二字筆法遒勁,霸氣無匹,不像是拓印於毫筆,倒像是鋼刀鐵斧劈鑿而成;門前聳立著一柄巨型石刀,算上底座高達丈餘,謂之“下馬石”;莊內正廳高懸丹書鐵券。樁樁件件,無不彰顯著留名當年的救駕之功。
縱觀千年史,風雲變幻,英傑更迭,但能獲得上述這殊榮者,寥寥無幾,在野遊俠,更是獨此一份。故而百多年來,對朱棣施恩過甚、留名功不及賞等各種質疑聲從未斷過。
朱棣堪為一代雄主,文韜武略,深謀遠慮,見識高遠,做事自有其深意。他通過“靖難之役”奪取皇位,彼時吳天元已過茶壽之年,武林盟主之位早由其徒接任,師徒二人對他的奪位之舉十分不滿,成事之前曾多次規勸而無用,致使雙方生出嫌隙,貌合神離。朱棣非常清楚江湖勢力的重要性,待到大局穩定,希冀修複關係,多次主動示好而無果,即便在此期間吳天元壽終正寢,雙方關係也沒能得到改善。久而久之心生另辟蹊徑的念頭,重塑一位可號令江湖群雄的豪傑,無奈一直未物色到合適的人選。直到潭柘寺拜佛敬香遇刺,得留家二世祖留名相救。那時的留名四十出頭,正是綜合素養最好的年歲,兼具武功、德行、才幹、見識,簡直就是完美的人選。但留名並沒有那麽大的野心,無意同由衷敬仰的武林盟主分庭抗禮,更不願取而代之。怎奈當他洞悉朱棣的意圖時為時已晚,抽身無望,於是絞盡腦汁周旋在兩者之間,進退維穀,好生辛苦。好在沒過幾年,朱棣就過世了,如履薄冰的日子也算到頭了。
但勞心傷神的日子才剛剛開始,主要有內外兩個方麵:內,留名自己能做到淡泊名利,不見得子孫後代也能如他一般高潔,四重榮光加持,難免助長欲望野心;外,同樣是因為四重榮光加持,眼紅之人大有人在。留名為使子孫不失俠義、為保家族萬世太平,定下祖訓,其中最為重要的兩條:留氏子孫不得入朝為官、留氏子孫不與官家通婚。凡有違背者,輕則斷絕關係、逐出家門、宗籍去名、收迴留姓;重則直接清理門戶、格殺勿論。這也是刀俠莊屹立百多年不倒的重要原因,如留德群、留青群同朝臣雖多有往來,但一直恪守著底線,不忘祖訓本性。當然,還是有個別子孫罔顧祖訓,恣意妄為。
留氏一族整體呈陰盛陽衰,留德群曾祖即留名膝下有五女僅一子,祖父倒是有兩子,分別生育了留德群兄弟三人以及一名堂弟。本以為自此留氏一族該是要迎來男丁昌盛的時代了,不想:留德群膝下三女,長女早夭,二女出嫁,三女三十出頭仍待字閨中;留青群先得兩女,相繼出嫁,年過半百方得一子,而今年歲與蕭正陽、公冶世英相仿;留義群未曾婚育;那名堂弟一心功名,被剔除宗籍,氣死父親,隨了母姓。轉了一圈,又剩一根獨苗。
蕭正陽、公冶世英一行人此次進京的首選落腳點正是刀俠莊,且還是梁筠竹的半個家。
眾人頂著風雪經過東城兵馬指揮司衙門時,恰巧見到一名形貌敦厚的壯年男子在張貼告示,立時引來不少人圍觀。跟著湊近一看,原來是在招募差役,事不關己便要離去,卻聽旁人議論道:“這人是誰?看著有些麵熟!”
“從這身裝扮來看,應該是東城兵馬指揮!”
“不對呀,東城兵馬指揮我可是認得的,姓姚,是個精瘦精瘦的小老頭!”
“一場宮變,五城兵馬指揮司連官帶差役幾乎死絕!事情過去有些日子了,新官也該上任了!”
“唉,真是可憐啊,稀裏糊塗的就把命給搭進去了,也真是死的夠冤的!”
“誰說不是,事到如今,要怪也隻能怪他們自個兒命不好!”
“嘿!有意思,竟淪落道連貼告示這種小事都要當官的親力親為了!”
“那有什麽辦法,手底下無人可使喚,可不就得當官的自己來貼了!”
“我想起來了,這人是翊國公府的家仆,郭房的跟班,叫、叫郭敬!”
“對對對,我也想起來了,就是郭敬!”
“就是那個大義滅親的郭敬?”
“呸!狗屁大義滅親,賣主求榮才是!”
“噓——!禍從口出,可不能亂說!”
“怕什麽?瞧你這窩囊相,有什麽好怕的?既有膽做,還怕別人說?”
“阿平說的是,瞧他那頂烏紗帽,可不就是賣主求榮得來的!”
“就是,無恥之徒,看著就叫人來氣!”
蕭正陽、公冶世英暗暗打量郭敬,不管旁人如何議論,他始終不為所動,麵色平靜溫和。二人目光交匯,心照不宣,徑往刀俠莊而去。
縱觀千年史,風雲變幻,英傑更迭,但能獲得上述這殊榮者,寥寥無幾,在野遊俠,更是獨此一份。故而百多年來,對朱棣施恩過甚、留名功不及賞等各種質疑聲從未斷過。
朱棣堪為一代雄主,文韜武略,深謀遠慮,見識高遠,做事自有其深意。他通過“靖難之役”奪取皇位,彼時吳天元已過茶壽之年,武林盟主之位早由其徒接任,師徒二人對他的奪位之舉十分不滿,成事之前曾多次規勸而無用,致使雙方生出嫌隙,貌合神離。朱棣非常清楚江湖勢力的重要性,待到大局穩定,希冀修複關係,多次主動示好而無果,即便在此期間吳天元壽終正寢,雙方關係也沒能得到改善。久而久之心生另辟蹊徑的念頭,重塑一位可號令江湖群雄的豪傑,無奈一直未物色到合適的人選。直到潭柘寺拜佛敬香遇刺,得留家二世祖留名相救。那時的留名四十出頭,正是綜合素養最好的年歲,兼具武功、德行、才幹、見識,簡直就是完美的人選。但留名並沒有那麽大的野心,無意同由衷敬仰的武林盟主分庭抗禮,更不願取而代之。怎奈當他洞悉朱棣的意圖時為時已晚,抽身無望,於是絞盡腦汁周旋在兩者之間,進退維穀,好生辛苦。好在沒過幾年,朱棣就過世了,如履薄冰的日子也算到頭了。
但勞心傷神的日子才剛剛開始,主要有內外兩個方麵:內,留名自己能做到淡泊名利,不見得子孫後代也能如他一般高潔,四重榮光加持,難免助長欲望野心;外,同樣是因為四重榮光加持,眼紅之人大有人在。留名為使子孫不失俠義、為保家族萬世太平,定下祖訓,其中最為重要的兩條:留氏子孫不得入朝為官、留氏子孫不與官家通婚。凡有違背者,輕則斷絕關係、逐出家門、宗籍去名、收迴留姓;重則直接清理門戶、格殺勿論。這也是刀俠莊屹立百多年不倒的重要原因,如留德群、留青群同朝臣雖多有往來,但一直恪守著底線,不忘祖訓本性。當然,還是有個別子孫罔顧祖訓,恣意妄為。
留氏一族整體呈陰盛陽衰,留德群曾祖即留名膝下有五女僅一子,祖父倒是有兩子,分別生育了留德群兄弟三人以及一名堂弟。本以為自此留氏一族該是要迎來男丁昌盛的時代了,不想:留德群膝下三女,長女早夭,二女出嫁,三女三十出頭仍待字閨中;留青群先得兩女,相繼出嫁,年過半百方得一子,而今年歲與蕭正陽、公冶世英相仿;留義群未曾婚育;那名堂弟一心功名,被剔除宗籍,氣死父親,隨了母姓。轉了一圈,又剩一根獨苗。
蕭正陽、公冶世英一行人此次進京的首選落腳點正是刀俠莊,且還是梁筠竹的半個家。
眾人頂著風雪經過東城兵馬指揮司衙門時,恰巧見到一名形貌敦厚的壯年男子在張貼告示,立時引來不少人圍觀。跟著湊近一看,原來是在招募差役,事不關己便要離去,卻聽旁人議論道:“這人是誰?看著有些麵熟!”
“從這身裝扮來看,應該是東城兵馬指揮!”
“不對呀,東城兵馬指揮我可是認得的,姓姚,是個精瘦精瘦的小老頭!”
“一場宮變,五城兵馬指揮司連官帶差役幾乎死絕!事情過去有些日子了,新官也該上任了!”
“唉,真是可憐啊,稀裏糊塗的就把命給搭進去了,也真是死的夠冤的!”
“誰說不是,事到如今,要怪也隻能怪他們自個兒命不好!”
“嘿!有意思,竟淪落道連貼告示這種小事都要當官的親力親為了!”
“那有什麽辦法,手底下無人可使喚,可不就得當官的自己來貼了!”
“我想起來了,這人是翊國公府的家仆,郭房的跟班,叫、叫郭敬!”
“對對對,我也想起來了,就是郭敬!”
“就是那個大義滅親的郭敬?”
“呸!狗屁大義滅親,賣主求榮才是!”
“噓——!禍從口出,可不能亂說!”
“怕什麽?瞧你這窩囊相,有什麽好怕的?既有膽做,還怕別人說?”
“阿平說的是,瞧他那頂烏紗帽,可不就是賣主求榮得來的!”
“就是,無恥之徒,看著就叫人來氣!”
蕭正陽、公冶世英暗暗打量郭敬,不管旁人如何議論,他始終不為所動,麵色平靜溫和。二人目光交匯,心照不宣,徑往刀俠莊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