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人詮覺著連日飯食太過單一清淡,孩子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更無益於古今傷勢恢複,便想著去捕些野味,改善夥食。聞人懷得知父親的想法,自告奮勇地跟了去。
聞人詮武功雖高,卻不善於捕捉獵物,對山中走獸禽畜的習性也不甚了解。父子二人忙活了小半日,除了獸毛和糞便,再無其他收獲。可謂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忽聞異響,為之一振,當是獵物,抵近看後才知是池、翁二人。隔著草木縫隙,隻見池仲容渾身浴血,躺在血泊中不斷呻吟顫抖,配以醜陋容貌,極是淒慘;翁文廣一手拿著羽扇,一手握著鋼刀,不時啐口嘲諷、恣意大笑。
從二人對話中得知翁文廣向池仲容突施狠手,以泄仇憤,才有如今局麵。聞人詮惻隱之心泛濫,倏然出手,救下了池仲容,翁文廣帶著池仲容從墓中得來的“三寶”逃之夭夭。
池仲容四肢經脈俱被挑斷,胸腹內外亦是傷痕累累,得聞人詮全力救治,止血上藥,渡氣通脈,然收效甚微,奄奄一息,迴天乏術。當日他落荒而逃,雖有伺機報複、搭救兄弟的打算,但畏敵而顧自逃生終究是不爭的事實。近來時時為此坐立不安,苦思良策,以至給了翁文廣有可趁之機。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自知命不久矣,拉下臉麵,拋開仇怨,懇求聞人詮讓他同兩位兄弟見上最後一麵。
時隔不過半月,藍、池、陳三人再聚首,竟生出恍如隔世之慨。池仲容氣息微弱,目光散淡,慚愧、懊悔、不甘……林林總總,百味陳雜;藍天鳳和陳曰能迴想著數十年來的情誼,再結合眼下的淒涼境地,怨懟之情、憤懣之怒隨之煙消雲散,垂首慟哭。
池仲容一生作惡無數,臨死前先得仇家救助,再有兩位結義兄弟的陪伴、原諒、哭送,也算是一種另類的善終。
聞人詮一家四口皆有著仁厚真摯的寬廣胸懷,以德報怨的高尚情操,再是仇深似海的仇敵,到了這一刻,由衷動情,唏噓不已,深表同情。
古今一直冷眼旁觀,麵無表情,無悲無喜。在他心中並沒有特別明確的道德準則、對錯劃分,加之這一年多的酸苦經曆,令他變得愈發冷酷自私。除非是他真正重視在乎之人,否則,那些不相幹的旁人在他眼中幾同草木塵土。
經過這次事件,藍天鳳、陳曰能對聞人詮一家的仇恨又淡化了不少,最直接的表現便是同聞人懷的交談變得頻繁隨和。
聞人懷性子外向、待人熱忱,很容易與人建立良好溝通,通過多次閑聊,知道了不少他們的往事,尤其對兄弟七人義結金蘭一節深有所感。心念轉動,拉著古今來到屋外空曠地帶,麵朝夕陽,鄭重其事地說道:“古今哥,我想同你結為異姓兄弟,不知你意下如何?”
“這麽好的事情,怎麽能少了我?”聞人徽音掛笑負手,飄飄而來。古今原本還有些遲疑,得她附言加入,當即點頭應允。
聞人懷大喜,道:“姊姊年歲最大,是首位長姊;古今哥年長我半刻鍾,居次為二哥;我排行最末,是小弟!”
三人並排跪下,聞人徽音居中,古今居左,聞人懷在右,互通誓詞。
“皇天在上,後土為證,實鑒此心,我聞人徽音……”
“古今……”
“聞人懷……”
“今日我三人於這摩天嶺上結為兄弟,自此當同心協力,生死與共,福禍共擔;待來日上報君國,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若有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訖,三人對著天地齊齊連磕八個響頭。
聞人懷屈膝轉身,行禮道:“姊姊、二哥在上,請受小弟一拜!”古今還禮,跟著向聞人徽音行禮,那一聲“姊姊”到了嘴邊卻怎麽也發不出聲,聞人徽音笑著將兩位弟弟扶起。
聞人詮夫婦並肩行近,目睹了整個過程。聞人懷急急跑上前,興奮地拉著雙親之手,道:“爹爹娘親,懷兒和姊姊同古今哥……不對,現在應該叫二哥了,我們剛剛以天地為證,結為了異姓兄弟!事先未同你們商量,還望爹爹娘親莫要見怪!”
聞人詮道:“這事你們做得很好,爹爹和娘親怎麽會怪你們?隻是……”
“隻是什麽?”
聞人詮笑而不語,看著姊弟二人一臉焦急,周氏笑著接過話茬,道:“你們爹爹早就同娘親提議,想收今兒做義子……”
“真的嗎?太好啦!”不待母親把話講完,聞人懷一把拉過古今,“二哥,聽到了嗎?爹爹娘親想收你做義子,快行參拜之禮啊!”聞人徽音笑罵道:“你著什麽急?”聞人懷自知行事欠了穩妥,吐舌皮笑。
古今不露歡喜,反顯為難,他對聞人詮夫婦印象極佳,很有好感,原本隻是敬重的長輩忽然之間變成了雙親,其中轉變之大,如何能不讓他覺得別扭怪異?猶豫難決之際,聞人徽音的柔荑輕輕搭上他的手腕,一股舒暢暖意直搗心底,繁雜心緒得到了梳理和平複。雙膝緩緩跪地,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響頭,道:“拜見義父、義母。”
“好孩子,快起來!”夫婦二人一人一側,將人扶起。興致所致,聞人詮開懷大笑,張口吟道,“落日半樓明,琳宮事事清。山橫萬古色,鶴帶九皋聲。易作神仙侶,難忘父子情。道人應識我,未肯說長生。”
受父親感染,聞人懷跟著應和:“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聞人徽音插接道:“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聞人詮將一本厚厚的書冊交到古今手中,道:“今兒,蒙上蒼眷顧,賜深厚福緣於你我,相識於天府蜀道,共患險難,鑄就一段父子情。義父出身泛泛,得父母恩師養育教導,入仕十載,忠君愛民,恪盡職守,兩袖清風,身無長物,便將老師所著‘三心書’贈與你,望你能從中獲益、勤習不輟。”
“多謝義父。”古今小心接過,入手沉重,打開書皮,扉頁序曰:“海納百家,去蕪存菁。三者,老子有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心者,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儒倡六德六行六藝;自然合一、虛靜無為謂之道;無常無性,大覺入佛……”通篇序言皆是對諸子百家的精簡概括,見識獨到高妙,可惜古今大多不解其意,直至看到行文末尾的落款,吃驚吸氣,道:“這是陽明先生的大作?”
聞人懷道:“二哥也知師祖其人?”
“師祖?”
“陽明先生乃爹爹恩師,那自然便是我的師祖,現在也是你的師祖啦!”
“以前倒是從我娘親口中聽聞過一些關於陽明先生的事跡。”
“師祖生平事跡、豐功著作,於小弟而言,如數家珍,日後得空,定好好為二哥訴說一番!”
聞人詮道:“此書為老師早年所作,由儒切入,道佛相輔,取百家之精,融匯相通,可謂博大精深!內有內功心法一套,拳掌之法各三套,刀法、劍法、點穴手法共五套,另有一十三套偏門絕技。今兒,你既識字通文,且先自行通本習讀一番,以便形成大致框架,之後義父再為你詳盡講解。”
是夜,古今煩心難定,不得成眠,麵對這份從天而降的親情,一時間無法適應,甚至還有些猝不及防、不知所措。悄悄來到屋外,身受蕭蕭秋風,抬望清冷孤月,輕輕摩挲著指間玉墜,喃喃吟道:“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複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縱然如此絆人心,無悔當初兩相識……”這些詩文都是其母生前於獨處之際,對空對月、對山對河時所吟誦的,母親那時的神情,他至今記憶猶新、刻骨銘心。但一直不能理解,母親為何會那般黯然孤絕?又是經曆了什麽,才讓她那般黯然孤絕?詩文的字麵含義他都理解,層次更深的精義就不能完全準確的把控了,至於詩文背後所含帶的心境感悟更加無法體會。一個人,再是天賦過人、勤勉努力,所能了解和領悟的事物實在有限,在浩瀚的宇宙麵前,不過就是一粒區區塵埃,或者說,人本身就是塵埃。
身子一暖,肩上多了件寬大的衣袍,訝然迴頭,看清來人,道:“義父……”聞人詮麵帶溫和笑意,輕輕摟著他的肩膀,關切提醒道:“深秋天寒,你又重傷未愈,小心別著涼了。”
“嗯。”
通過近段時間的接觸,聞人詮也大致了解了古今的脾性,理解他現在的心態,道:“時間長了就能適應了。”
“嗯。”古今還是一聲簡單鼻音,心中則為對方的理解而意外,開解而感動。
靜默少頃,聞人詮問道:“今兒,你以前學過功夫吧?”
“嗯。”這次古今自己也覺出了鼻音作答不妥,續道,“今兒給義父演示幾招吧。”
“你傷勢未愈,還是等你傷好之後再說吧。”
“無妨,就擺幾個空架子,權當是活動筋骨了。”說著,擺開架勢,一麵演練拳法,一麵口述拳經:“功法之要首在心,拳腳為次……拳開兩扇披如掛,腳穩如磐石,腰挺如鬆柏……”
聞人詮佇立在旁,靜靜細看,雖是空架勢,習練也不夠精熟,仍可看出隱含其中的不當之勢。可見拳法本身甚是高明,稱之為非同凡響也毫不為過。
“這套拳法是誰教你的,方便告訴義父嗎?如果那位高人之前有過叮囑,不可與人說及名諱,你不講也無妨。”
“教我武功的是位叫王環的大叔,以前住在我家隔壁。”
“王環!可是‘鐵拳’王環?”
古今從未聽過“鐵拳”之名,搖頭不知。
“他生得什麽模樣?”
“高大魁梧……膚色黝黑……滿麵濃髯……同說書人口中的蜀漢名將張翼德很是相像!”
“難怪難怪!”聞人詮撫掌而笑,“今兒你可真是福澤深厚啊!這位王環兄弟的師父跟義父的老師同是世間最頂尖的奇人,不管獲得哪一方的承襲,都是莫大的福緣,若能身兼兩家之長,更是幸甚至致!”
古今淡淡一笑,並未表露出過多的欣喜,於武一道,他並不十分熱衷,加之其母不太讚成他習武,所以王環教的不多,籠共二十餘招拳法和半套身法,他也沒特別用心學。
又過了十餘日,古今傷勢基本康愈,距聞人詮上任之欺也已不遠。一家人作了合計,重新上路,給藍天鳳、陳曰能留了數月食糧。
下到摩天嶺,便是陝甘地界,先後再經三晉直隸,耗時一月半終抵渤海之濱。期間遇水渡船,逢路乘車,晝行夜宿,所幸倒也順暢。
遙見碧海之畔一座雄關拔地倚天,氣勢恢宏;萬裏長城形如騰龍,連通天地,蜿蜒起伏,連綿無盡;老龍頭飛探入海,說不盡的奇絕孤壯。
深受壯麗風光感染,胸臆頓開,聞人懷翻上土牆,登高望遠,以杖作劍,叉腰高朗:“向北望星提劍立,一生長為國家憂。”
古今應和道:“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有了這一月半的相處,他心中的不適化解了不少。
“瞎叫個什麽勁?哭喪呐!哪來的野孩子?敢爬俺家的院牆!皮癢癢了嗎?”尖銳的嗬斥聲澆滅了萬丈豪情,一名身形肥壯的村婦冒著三丈怒火自屋中衝將出來,捋袖叉腰,頓足跳腳,儼然一副與人幹架的氣勢。
聞人懷自知行為失當,急急跳下土牆,連連賠罪認錯,仍是挨了好一頓訓斥數落。
山海關,始建洪武年間,東臨渤海,是萬裏長城的最東端,有“天下第一關”的美稱,扼守遼西走廊,護衛華北平原。也是中原農耕文化和東北遊牧文化的樞紐,兩地商旅於此往來頻繁。從而鑄就了他集軍事重鎮、商貿重鎮於一體的雙重屬性,在後世的曆史進程中時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聞人詮武功雖高,卻不善於捕捉獵物,對山中走獸禽畜的習性也不甚了解。父子二人忙活了小半日,除了獸毛和糞便,再無其他收獲。可謂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忽聞異響,為之一振,當是獵物,抵近看後才知是池、翁二人。隔著草木縫隙,隻見池仲容渾身浴血,躺在血泊中不斷呻吟顫抖,配以醜陋容貌,極是淒慘;翁文廣一手拿著羽扇,一手握著鋼刀,不時啐口嘲諷、恣意大笑。
從二人對話中得知翁文廣向池仲容突施狠手,以泄仇憤,才有如今局麵。聞人詮惻隱之心泛濫,倏然出手,救下了池仲容,翁文廣帶著池仲容從墓中得來的“三寶”逃之夭夭。
池仲容四肢經脈俱被挑斷,胸腹內外亦是傷痕累累,得聞人詮全力救治,止血上藥,渡氣通脈,然收效甚微,奄奄一息,迴天乏術。當日他落荒而逃,雖有伺機報複、搭救兄弟的打算,但畏敵而顧自逃生終究是不爭的事實。近來時時為此坐立不安,苦思良策,以至給了翁文廣有可趁之機。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自知命不久矣,拉下臉麵,拋開仇怨,懇求聞人詮讓他同兩位兄弟見上最後一麵。
時隔不過半月,藍、池、陳三人再聚首,竟生出恍如隔世之慨。池仲容氣息微弱,目光散淡,慚愧、懊悔、不甘……林林總總,百味陳雜;藍天鳳和陳曰能迴想著數十年來的情誼,再結合眼下的淒涼境地,怨懟之情、憤懣之怒隨之煙消雲散,垂首慟哭。
池仲容一生作惡無數,臨死前先得仇家救助,再有兩位結義兄弟的陪伴、原諒、哭送,也算是一種另類的善終。
聞人詮一家四口皆有著仁厚真摯的寬廣胸懷,以德報怨的高尚情操,再是仇深似海的仇敵,到了這一刻,由衷動情,唏噓不已,深表同情。
古今一直冷眼旁觀,麵無表情,無悲無喜。在他心中並沒有特別明確的道德準則、對錯劃分,加之這一年多的酸苦經曆,令他變得愈發冷酷自私。除非是他真正重視在乎之人,否則,那些不相幹的旁人在他眼中幾同草木塵土。
經過這次事件,藍天鳳、陳曰能對聞人詮一家的仇恨又淡化了不少,最直接的表現便是同聞人懷的交談變得頻繁隨和。
聞人懷性子外向、待人熱忱,很容易與人建立良好溝通,通過多次閑聊,知道了不少他們的往事,尤其對兄弟七人義結金蘭一節深有所感。心念轉動,拉著古今來到屋外空曠地帶,麵朝夕陽,鄭重其事地說道:“古今哥,我想同你結為異姓兄弟,不知你意下如何?”
“這麽好的事情,怎麽能少了我?”聞人徽音掛笑負手,飄飄而來。古今原本還有些遲疑,得她附言加入,當即點頭應允。
聞人懷大喜,道:“姊姊年歲最大,是首位長姊;古今哥年長我半刻鍾,居次為二哥;我排行最末,是小弟!”
三人並排跪下,聞人徽音居中,古今居左,聞人懷在右,互通誓詞。
“皇天在上,後土為證,實鑒此心,我聞人徽音……”
“古今……”
“聞人懷……”
“今日我三人於這摩天嶺上結為兄弟,自此當同心協力,生死與共,福禍共擔;待來日上報君國,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若有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訖,三人對著天地齊齊連磕八個響頭。
聞人懷屈膝轉身,行禮道:“姊姊、二哥在上,請受小弟一拜!”古今還禮,跟著向聞人徽音行禮,那一聲“姊姊”到了嘴邊卻怎麽也發不出聲,聞人徽音笑著將兩位弟弟扶起。
聞人詮夫婦並肩行近,目睹了整個過程。聞人懷急急跑上前,興奮地拉著雙親之手,道:“爹爹娘親,懷兒和姊姊同古今哥……不對,現在應該叫二哥了,我們剛剛以天地為證,結為了異姓兄弟!事先未同你們商量,還望爹爹娘親莫要見怪!”
聞人詮道:“這事你們做得很好,爹爹和娘親怎麽會怪你們?隻是……”
“隻是什麽?”
聞人詮笑而不語,看著姊弟二人一臉焦急,周氏笑著接過話茬,道:“你們爹爹早就同娘親提議,想收今兒做義子……”
“真的嗎?太好啦!”不待母親把話講完,聞人懷一把拉過古今,“二哥,聽到了嗎?爹爹娘親想收你做義子,快行參拜之禮啊!”聞人徽音笑罵道:“你著什麽急?”聞人懷自知行事欠了穩妥,吐舌皮笑。
古今不露歡喜,反顯為難,他對聞人詮夫婦印象極佳,很有好感,原本隻是敬重的長輩忽然之間變成了雙親,其中轉變之大,如何能不讓他覺得別扭怪異?猶豫難決之際,聞人徽音的柔荑輕輕搭上他的手腕,一股舒暢暖意直搗心底,繁雜心緒得到了梳理和平複。雙膝緩緩跪地,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響頭,道:“拜見義父、義母。”
“好孩子,快起來!”夫婦二人一人一側,將人扶起。興致所致,聞人詮開懷大笑,張口吟道,“落日半樓明,琳宮事事清。山橫萬古色,鶴帶九皋聲。易作神仙侶,難忘父子情。道人應識我,未肯說長生。”
受父親感染,聞人懷跟著應和:“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聞人徽音插接道:“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聞人詮將一本厚厚的書冊交到古今手中,道:“今兒,蒙上蒼眷顧,賜深厚福緣於你我,相識於天府蜀道,共患險難,鑄就一段父子情。義父出身泛泛,得父母恩師養育教導,入仕十載,忠君愛民,恪盡職守,兩袖清風,身無長物,便將老師所著‘三心書’贈與你,望你能從中獲益、勤習不輟。”
“多謝義父。”古今小心接過,入手沉重,打開書皮,扉頁序曰:“海納百家,去蕪存菁。三者,老子有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心者,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儒倡六德六行六藝;自然合一、虛靜無為謂之道;無常無性,大覺入佛……”通篇序言皆是對諸子百家的精簡概括,見識獨到高妙,可惜古今大多不解其意,直至看到行文末尾的落款,吃驚吸氣,道:“這是陽明先生的大作?”
聞人懷道:“二哥也知師祖其人?”
“師祖?”
“陽明先生乃爹爹恩師,那自然便是我的師祖,現在也是你的師祖啦!”
“以前倒是從我娘親口中聽聞過一些關於陽明先生的事跡。”
“師祖生平事跡、豐功著作,於小弟而言,如數家珍,日後得空,定好好為二哥訴說一番!”
聞人詮道:“此書為老師早年所作,由儒切入,道佛相輔,取百家之精,融匯相通,可謂博大精深!內有內功心法一套,拳掌之法各三套,刀法、劍法、點穴手法共五套,另有一十三套偏門絕技。今兒,你既識字通文,且先自行通本習讀一番,以便形成大致框架,之後義父再為你詳盡講解。”
是夜,古今煩心難定,不得成眠,麵對這份從天而降的親情,一時間無法適應,甚至還有些猝不及防、不知所措。悄悄來到屋外,身受蕭蕭秋風,抬望清冷孤月,輕輕摩挲著指間玉墜,喃喃吟道:“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複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縱然如此絆人心,無悔當初兩相識……”這些詩文都是其母生前於獨處之際,對空對月、對山對河時所吟誦的,母親那時的神情,他至今記憶猶新、刻骨銘心。但一直不能理解,母親為何會那般黯然孤絕?又是經曆了什麽,才讓她那般黯然孤絕?詩文的字麵含義他都理解,層次更深的精義就不能完全準確的把控了,至於詩文背後所含帶的心境感悟更加無法體會。一個人,再是天賦過人、勤勉努力,所能了解和領悟的事物實在有限,在浩瀚的宇宙麵前,不過就是一粒區區塵埃,或者說,人本身就是塵埃。
身子一暖,肩上多了件寬大的衣袍,訝然迴頭,看清來人,道:“義父……”聞人詮麵帶溫和笑意,輕輕摟著他的肩膀,關切提醒道:“深秋天寒,你又重傷未愈,小心別著涼了。”
“嗯。”
通過近段時間的接觸,聞人詮也大致了解了古今的脾性,理解他現在的心態,道:“時間長了就能適應了。”
“嗯。”古今還是一聲簡單鼻音,心中則為對方的理解而意外,開解而感動。
靜默少頃,聞人詮問道:“今兒,你以前學過功夫吧?”
“嗯。”這次古今自己也覺出了鼻音作答不妥,續道,“今兒給義父演示幾招吧。”
“你傷勢未愈,還是等你傷好之後再說吧。”
“無妨,就擺幾個空架子,權當是活動筋骨了。”說著,擺開架勢,一麵演練拳法,一麵口述拳經:“功法之要首在心,拳腳為次……拳開兩扇披如掛,腳穩如磐石,腰挺如鬆柏……”
聞人詮佇立在旁,靜靜細看,雖是空架勢,習練也不夠精熟,仍可看出隱含其中的不當之勢。可見拳法本身甚是高明,稱之為非同凡響也毫不為過。
“這套拳法是誰教你的,方便告訴義父嗎?如果那位高人之前有過叮囑,不可與人說及名諱,你不講也無妨。”
“教我武功的是位叫王環的大叔,以前住在我家隔壁。”
“王環!可是‘鐵拳’王環?”
古今從未聽過“鐵拳”之名,搖頭不知。
“他生得什麽模樣?”
“高大魁梧……膚色黝黑……滿麵濃髯……同說書人口中的蜀漢名將張翼德很是相像!”
“難怪難怪!”聞人詮撫掌而笑,“今兒你可真是福澤深厚啊!這位王環兄弟的師父跟義父的老師同是世間最頂尖的奇人,不管獲得哪一方的承襲,都是莫大的福緣,若能身兼兩家之長,更是幸甚至致!”
古今淡淡一笑,並未表露出過多的欣喜,於武一道,他並不十分熱衷,加之其母不太讚成他習武,所以王環教的不多,籠共二十餘招拳法和半套身法,他也沒特別用心學。
又過了十餘日,古今傷勢基本康愈,距聞人詮上任之欺也已不遠。一家人作了合計,重新上路,給藍天鳳、陳曰能留了數月食糧。
下到摩天嶺,便是陝甘地界,先後再經三晉直隸,耗時一月半終抵渤海之濱。期間遇水渡船,逢路乘車,晝行夜宿,所幸倒也順暢。
遙見碧海之畔一座雄關拔地倚天,氣勢恢宏;萬裏長城形如騰龍,連通天地,蜿蜒起伏,連綿無盡;老龍頭飛探入海,說不盡的奇絕孤壯。
深受壯麗風光感染,胸臆頓開,聞人懷翻上土牆,登高望遠,以杖作劍,叉腰高朗:“向北望星提劍立,一生長為國家憂。”
古今應和道:“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有了這一月半的相處,他心中的不適化解了不少。
“瞎叫個什麽勁?哭喪呐!哪來的野孩子?敢爬俺家的院牆!皮癢癢了嗎?”尖銳的嗬斥聲澆滅了萬丈豪情,一名身形肥壯的村婦冒著三丈怒火自屋中衝將出來,捋袖叉腰,頓足跳腳,儼然一副與人幹架的氣勢。
聞人懷自知行為失當,急急跳下土牆,連連賠罪認錯,仍是挨了好一頓訓斥數落。
山海關,始建洪武年間,東臨渤海,是萬裏長城的最東端,有“天下第一關”的美稱,扼守遼西走廊,護衛華北平原。也是中原農耕文化和東北遊牧文化的樞紐,兩地商旅於此往來頻繁。從而鑄就了他集軍事重鎮、商貿重鎮於一體的雙重屬性,在後世的曆史進程中時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