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過了十數日,莫奇穀再沒來過。


    把守的道士換了幾茬,張大虎和阿羽出門,他們不管,隻要那劍鞘一直還在屋內,他們便寸步不離。


    李氏給他們送水,他們不飲,給他們拿吃的,他們也不吃。


    過了兩日,一家人見他們並不叨擾,慢慢習慣,逐漸不把他們當迴事。


    短短十數日,阿羽進步神速,簡單的話語已經能說,張大虎夫妻和他對話,手勢越打越少。


    其實,自打張大虎剛剛結識阿羽那時,阿羽便跟蹤張大虎迴過家裏,夜夜伏在窗邊偷聽二人對話。


    待他自己返迴山林,時不時也學著二人腔調自說自話,那時聽到最多的是“家”字,因此他第一個會說的便是“家”。


    那日夜間,李氏見到的院外黑影,其實就是阿羽。


    因為阿羽聽到他們談論野豬之事,還以為張大虎後悔放了那大豬一馬,所以迴山找到大豬殺死,又送了迴來。


    這一日,張大虎準備帶阿羽去縣鎮上走動。


    一來快過年了,正巧鎮上每逢初一、十五有集,準備趕集籌辦點年貨;


    二來這幾日和阿羽打了好些山貨,準備拿到鎮上換些銀錢;


    三來也想帶阿羽見見世麵,去鎮上湊湊熱鬧,給他置辦一身衣料,過年穿件新衣。


    一大早,天剛蒙蒙亮,張大虎和阿羽一切準備妥當,和把守的道士說明了去向,讓他們確認過二人沒攜帶劍鞘,便奔著武安縣城而去。


    張家莊距離武安縣城約摸四十裏路,雖不算遠,但要翻過一座山頭,道路不算好走,好在張大虎和阿羽兩人在山裏來去慣了,並不覺得山路難行。


    走了不到一個時辰,兩人就遠遠瞧見縣鎮城郭。


    張大虎指著城郭,對阿羽道:“羽兒你看,那就是咱們要去的縣城,還記得叔叔剛才告訴你的嗎?這縣城叫什麽名字來著?”


    阿羽脫口答道:“武安城。”


    “羽兒真棒!”說著張大虎摸了摸阿羽的腦瓜,以示鼓勵。


    阿羽嗬嗬一笑,很是得意。


    今日趕集,遠近村莊的人們雲集於此,鄉民們挑擔的挑擔,提籃的提籃,進城之人頗多。


    張大虎看了,卻憂心忡忡。


    因為他記得前些年來趕集,人可比現在多多了,簡直就是人挨人,人擠人,集市上買貨賣貨都要見縫插針,稍有不慎,就被人群衝走。


    反觀現在,人比那時少了半數不止,想是這些年朝廷征調過度,人口凋零之故。


    一想到明年自己很有可能被朝廷征調,張大虎便樂不起來,滿麵憂容。


    阿羽並沒發現他的異樣,這是他第一次進城,看什麽都新鮮,所有景致人物都是他生平從所未見,一雙大眼睛四處張望,心情甚是舒暢。


    山貨乃是緊俏之物,大戶人家籌辦酒宴節慶,多要用到山珍野味。


    因此,張大虎所攜貨物很快售賣一空。


    錢幣到手,張大虎心情轉好,不急著置辦年貨,帶著阿羽一路來到他常去的酒館,準備喝杯熱酒,聽場評書。


    那酒館距離集市不遠,說書人剛說完一場“桃園三結義”,正拿布袋四處討賞。


    往常,若是說書人說得精彩,聽眾打賞頗豐。


    今天聽得人雖也不少,但都是零星一錢兩錢的打賞,更有半數以上聽過就罷,轉身離去,不擲一文。


    說書人沒有法子,掂量手中布袋,隻能搖頭苦笑。


    張大虎帶阿羽選了一處靠前的桌台坐下,點了半斤米酒,一疊鹵肉,一盤花生米。


    張大虎道:“老人家,您還講故事不講?”


    那說書的一個勁掂量著手中的布袋,愁眉苦臉道:“客官您瞅瞅,光景一年不如一年,當真是鍋吊起來當鍾打——叮叮當當,不講能行嗎?


    我這老頭子,窮得隻剩下一張嘴嘍。”


    張大虎笑道:“講吧,講的好我賞!”


    這年月不比從前,從前年歲好的時候,說書可說是萬人空巷,三天講一場,還得吊著賣,要客人千唿萬喚才出來說上一場。


    現如今,人窮誌短,縱使僅有一人給點賞錢,也要賣命吆喝。


    說書人五十多歲年紀,長須花白,清了清嗓子,右手夾起兩片梨花木板,碰了幾下,左手中的竹棒敲在一麵小羯鼓上,得得連聲。


    隻聽他說道:“督郵作威作福,張飛醉酒怒鞭!


    這一迴,咱們說一說三國故事第二迴——怒鞭督郵。”


    阿羽從來沒聽過說書,這時見說書人抑揚頓挫,聲情並茂,一下子被吸引住,雖然開頭文縐縐的話聽不太懂,但仍然饒有興致。


    說書人又將木板敲了兩下,繼續道:“話說劉備劉玄德來安喜縣中到任。


    適督郵行部至縣,作威作福,下巴指著劉備問道:‘劉縣尉是何出身?’


    劉備迴他:‘備乃中山靖王之後;剿黃巾三十餘戰,頗有微功。’


    督郵大喝:‘你詐稱皇親,虛報功績!現今朝廷降詔,正要淘汰你這等濫官汙吏!’


    劉備喏喏連聲而退。


    迴到縣中,與身邊縣吏商議。


    縣吏說:‘督郵作威,無非是要賄賂。’


    劉備說:‘我與民秋毫無犯,哪有錢財給他?’


    第二日,劉備結義兄弟張飛張翼德,飲了數杯悶酒,乘馬從館驛前經過,見五六十個老人,皆在門前痛哭。


    張飛問其故,眾老人答說:‘督郵逼勒縣吏,欲害劉公;我等皆來苦告,不得放入,反遭把門人趕打!’


    張飛大怒,睜圓環眼,咬碎鋼牙,滾鞍下馬,徑入館驛,無人能擋,直奔後堂,見督郵正坐廳上,將縣吏綁倒在地,揪住頭發,扯出館驛,直到縣前馬樁上縛住;攀下柳條,去督郵兩腿上著力鞭打,一連打折柳條十數枝。”


    說到這裏,張大虎滿飲一碗酒,大叫聲好。


    阿羽見他叫好,也跟著叫好,他雖不能全部聽懂,但也知張飛鞭打那督郵大快人心。


    說書人微微一笑,接著道:“劉備正納悶間,聽得縣前喧鬧,有人告訴他:‘張將軍綁一人在縣前痛打。’


    劉備忙去觀看,見綁縛者正是督郵!


    隻聽張飛說道:‘此等害民賊。不打死還留著禍害鄉裏嗎?’


    督郵求饒:‘玄德公救我性命!’


    劉備終是仁慈的人,急喝張飛住手。


    關公關羽關雲長從旁轉來……”


    聽到“羽”字,阿羽極其興奮,轉頭看向張大虎,張大虎笑著點點頭。


    隻聽說書人繼續道:“說道:‘大哥建許多大功,僅得縣尉,今反被督郵侮辱。常言道,枳棘叢中,非棲鸞鳳之所;不如殺了他,棄官歸鄉,再圖遠大之計。’


    劉備到底是下不了決心,取來印綬,掛在督郵脖子上,責備他說:‘你禍害百姓,本當殺了;今姑且饒你一命。這印綬還你,我們兄弟去了。’


    督郵哪裏能吃這虧,急告定州太守,張榜差人捕捉劉關張三人。”


    講到這裏,說書人將兩片梨花木板啪啪啪的亂敲一陣,掏出布袋,走到張大虎身前。


    張大虎聽得開心,掏出錢囊,突然從旁一隻手伸了過來,掏出一大把錢幣,塞入那老者的布袋。


    張大虎一怔,見是阿羽搶著打賞,不免啞然失笑。


    那說書人沒想到這客官打賞這多,急忙謝道:“客官大氣,客官豪放,恭祝客官年年收成好,歲歲發大財!”


    聽到這些,阿羽哈哈大笑,顯是極為開心。


    張大虎見阿羽開心,酒菜故事又頗為滿意,雖然打賞的多了點,一轉眼便不在乎,心說畢竟那些山貨中,多數都是阿羽打到的,這錢他來使用,也是名正言順。


    張大虎心懷大暢,留下些給阿羽買布料做新衣裳的錢之外,把錢囊全塞在阿羽手中,說道:“這些錢都給你,你想買啥就買啥,你說了算。”


    阿羽接過錢囊,喜出望外,高興得直拍手。


    付過酒錢,張大虎帶著阿羽來到綢緞莊,挑選了幾匹布料。


    自從阿羽得到錢囊,便四處尋摸著花錢的地方。


    但是轉來轉去也沒有令他動心的物件,這時站在綢緞莊前,見往來很多婦人都駐足挑選,且有說有笑,買了很多豔麗的布料,阿羽心念一動,也學著人家的模樣,選了最受歡迎的花色,結果一下子把錢花光。


    他並不心疼,抱著綢緞,心滿意足。


    張大虎付完錢出來,見他捧著一堆鮮豔的綢緞,奇道:“你這是?”


    阿羽笑著道:“買給嬸嬸。”


    張大虎跟著笑道:“真乖,嬸嬸看到,一定非常開心!”


    話音剛落,阿羽忽地心生警覺,猛地迴頭凝望,隻見街道行人如常,人流中並無異樣。


    張大虎見他神色肅然,問道:“怎麽了羽兒?”


    阿羽森然道:“有壞人。”


    張大虎四下張望,未見有何奇特,但是他自幼上山捕獵,特別相信第六感覺,往往心有預兆,必定有事發生,屢試不爽。


    此時抬頭見天色不早,為避免摸黑趕路,便帶著阿羽匆匆離城,往家趕去。


    兩人經過來時的山路,張大虎亦心生警覺,他和阿羽同時止步,相視一眼,瞬間明白彼此所想——身後有人跟蹤!


    捕獵之人最擅長跟蹤之術,所以一旦被人跟蹤,很快警覺。


    阿羽放下裝滿布匹年貨的行囊,轉身凝視密林深處,目光炯炯,沉聲道:“出來!”


    話音剛落,突然一隻烏鴉驚飛而起,枝頭雪片飄然而落,林中寒風唿嘯,霎時間陰氣森森。


    過了好一會兒,跟蹤之人沒有露麵,但直覺告訴二人,跟蹤之人就在周邊,且不隻一個。


    張大虎不記得這條路上鬧過山匪,但是心想此時年景不佳,有人鋌而走險也是正常。


    二人注視林叢了一盞茶時分,見跟蹤之人始終不現身,便不再理會,快步前行,不敢再久留耽擱。


    獵人都知,山林之中,天色越黑,越危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潛劍在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士為知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士為知己並收藏潛劍在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