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鈺護在莫奇穀身前,扭頭一看,隻見掌門臉色淡紫,頭頂隱隱有紫氣冒出。


    心下一驚:“掌門修煉紫微神功正在關鍵時刻,若此時中斷,必定走火入魔,會有性命之憂!”


    紫微神功乃是真武派絕頂內功法門,且是隻有掌門才能修煉的不傳之秘。


    據說練成之時,內力幻化於外,周身紫氣纏繞升騰,憑借真氣便可擊敵於數丈之外,是道教一脈中數一數二的內功。


    荊鈺道:“貧道乃真武派荊鈺,你們到底是什麽人?”


    一黑衣人冷笑一聲,道:“我們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知道我們是極樂使者!”


    荊鈺聽了,疑竇叢生,心說:“‘極樂使者’是哪門哪派?倒是沒有聽過,這上峰之路一直有人把守,他們兩個是如何上來的?”


    另一個黑衣人道:“魔手,這臭道士一直呆坐不語,問不出個所以然來,留之無用,就解決了他吧。”


    那叫作魔手的黑衣人道:“疾風,你不要說笑,本座可是自重身份之人,怎會對毫無還手之力的人動手呢?


    不過嘛,這個新來的道士似乎有些實力,好像可以陪我玩玩。”


    “嗬嗬,好大的口氣,想必你是不知道,這個叫荊鈺的臭道士,可是真武派的二號人物。


    你別托大,到時候陰溝翻船,我可不會出手幫你。”那個叫作疾風的黑衣人道。


    “什麽二號人物,三號人物,在我眼裏都不算個人物,信不信我隻用一隻手,就能拿下他?”


    “吹牛不用本錢,要是你敢隻用你左手對付他,我才真佩服。”


    這倆黑衣人旁若無人的左一句,右一句,公然在荊鈺麵前出言侮辱,肆意調侃,毫不把荊鈺放在眼裏,直把荊鈺氣得火冒三丈。


    雖然荊鈺不常在江湖行走,這些年來一門心思在真武山參悟道經,但是他成名甚早,“歸元子”的名號那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敢問江湖上誰人不敬?


    今日竟受這兩個黑衣人當麵言語羞辱,真乃平生首次,實乃奇恥大辱。


    站在石室門口的馮守中、悟性禪師和方大孝均心下起疑:這兩個極樂使者究竟是什麽來曆?


    到底是倚仗什麽,讓他們敢在歸元子麵前肆無忌憚?


    適才就在峰下,他們三人都見識過荊鈺的本事。


    尤其是方大孝,暗自承認自己的武功遠遜於荊鈺。


    要說眼前這兩個什麽極樂使者,能輕易打敗荊鈺,甚至隻用一隻手打敗荊鈺,他們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相信。


    要是依著荊鈺的脾氣,放到以前,早就按捺不住,一躍而起,不收拾的這倆人跪地求饒,絕不罷休。


    然而此時此地,他顧忌掌門安危,怕他走火入魔,所以不敢放手施為。


    兀自強烈壓製怒火,隻聽他切齒道:“這裏施展不開,我們出去比試,好讓貧道領教一下你的手段。”


    魔手毫不謙讓,與疾風說說笑笑地走出石室。


    這時孟讓、丐幫眾人和李唐公子一行人等,都已相繼登頂。


    魔手瞧了一眼,哈哈一笑道:“今天好不熱鬧,看來過一會兒,咱倆都要活動活動啦。”


    疾風環顧一圈,道:“就這些貨色,你一個人夠了,哪用得著本座出手。”


    荊鈺越聽越氣,步出石室時輕輕將石門關嚴,想著應該不會再影響掌門,便再無忌憚,沉聲道:“廢話少說,動手吧。”


    丐幫眾人不知發生何事,聽說荊鈺又要與人動手,急忙都站到方大孝身後。


    王萬平近前問道:“幫主,這兩個黑衣人是?”


    方大孝示意他不要作聲,低聲道:“通知兄弟們,若是荊鈺不敵,咱們立即下山。”


    王萬平聽了,心下大奇,暗疑這天底下還有荊鈺敵不過的人?


    但既然副幫主有命,還是依言傳令下去。


    李唐一行人遠遠站著,始終與眾人保持一定距離,冷眼旁觀。


    此時峰巔白雪皚皚,寒風刺骨,天空濃雲密布,說不出的蕭瑟蒼莽。


    魔手雙手負後,舉止托大,盯著荊鈺道:“老道士,過來受死吧,本座懶得過去。”


    荊鈺心中的怒火越燒越旺,此刻已達到頂點,猶如火山即將噴發,再也按捺不住。


    隻見他身形一晃,猛地欺到魔手近前,一拳筆直轟向他麵門。


    魔手站立不動,右手負後,舉左手擋格。


    雙臂相交,“唿”地一股勁風拂過魔手全身,那黑色的鬥篷迎風揚起,獵獵作響。


    魔手擋住來拳,提膝前頂,動作一氣嗬成,迅捷如電。


    荊鈺立即左掌下壓,但覺一股巨力傳來,左臂咯咯作響,胸中一陣翻騰。


    整個人受力不住,噌噌噌三個後空翻,落迴原地。


    兩人倏忽間來往兩招,這兩招發生在電光火石之間,迅捷無倫。


    一旁武功修為稍有不足的,完全看不出剛剛片刻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麽。


    隻不過見到兩人合而又分,荊鈺翻了幾個跟頭,僅此而已。


    荊鈺這一拳用力十足,飽含內勁,可以說毫不留情。


    不料卻被對手輕易抵擋,還能夠趁機反攻,反攻力道之猛,更是大大出乎他意料之外。


    心中暗驚:“這世間怎會有如此高手?”


    馮守中看在眼裏,亦是大驚失色,暗自心驚:“荊師兄武功內力與我在伯仲之間,剛剛這一擊已用出七成功力,那黑衣人不僅毫發無損,竟能隻用一手一腿將之擊退,實在匪夷所思!”


    悟性禪師和方大孝更加驚駭莫名,就連李唐眾人也露出訝異的表情。


    峰巔之上,突然間氣氛凝重,所有在場之人,一口大氣都不敢出。


    這時隻聽那疾風說道:“怎麽樣,這道士是不是有點東西啊?”


    剛才交手,魔手胸中亦是潮翻浪湧。


    自從他獲得神功之後,還沒有任何人能從他的攻擊中逃脫,更別說還能讓他內息不勻,看來這臭道士頗有點能耐,不是名不副實的家夥。


    魔手哼笑一聲,道:“痛快痛快,好久沒遇到這麽強的對手。隻是可惜了,隻能本座來玩,疾風你是沒有機會啦!”


    疾風聽了,心下頗感疑惑:“認識魔手這麽久,還從來沒聽過他誇獎對手,今天竟然稱那老道士是強勁的對手,看來有好戲看了。”


    荊鈺調勻唿吸,收攝心神,心說眼前這黑衣人實屬平生所見第一勁敵。


    此時此刻,生死一線,絕不能讓怒火影響自己。


    魔手氣息亦恢複正常,向荊鈺道:“臭道士,禮尚往來,本座也送你一拳,給我接好嘍!”


    話音剛落,隻見魔手微微蹲下,猛地高高躍起,在空中旋轉身姿,鬥篷淩空延展,依舊右手負後,左手握拳,手臂如弓拉滿月,大叫一聲:“接我一招‘修羅百烈拳’!”


    荊鈺隻覺眼前一黑,勁風鋪麵,急忙紮穩馬步,雙手在胸前抱圓圈轉,隨之斜向上硬接那拳,隻聽“嘭”的一聲巨響,隨之咯喇聲響不絕,荊鈺雙腳底下石板盡皆碎裂。


    魔手一拳擊中,但覺荊鈺雙掌如棉絮般柔軟不著力,力氣大部分竟被卸去。


    他雖人在半空,依舊攻勢不減,竟能收拳再擊!


    轉瞬之間,如雨點般連續擊出數十拳!


    荊鈺凝神接招,亦是飛速接檔,雙手在麵前上下翻飛,左右圈轉,速度驚人。


    遠看過去,猶如一道肉牆擋在麵前,仿佛千手觀音。


    一時之間,眾人看得呆了。


    感覺較量的二人,已經不是凡人肉胎,而是仙魔妖鬼。


    魔手一陣狂攻,荊鈺不懈抵擋,此時他雙腳已經沒入石板半尺,腳邊石粉飛濺,周邊雪地上罩上薄薄一層塵霾。


    畢竟魔手受限於一隻手進攻,且身在半空,荊鈺卻是雙掌阻擋,腳踏實地。


    是以魔手久攻不下,心中不住暗罵:“這老道武功了得,都怪疾風激我,不然要是兩手並用,哪會這般費勁?”


    魔手心知再這麽攻下去也是徒勞無功,突然收拳,在空中一個翻身,迴腳蹬在荊鈺的掌上,借力向後翻身落地。


    荊鈺突覺解困,頓覺眼前一花,雙掌火辣酥麻,全身隱痛,急忙調整唿吸。


    此時,他兩隻腳已經麻木沒有知覺,心下驚駭不已。


    自此,荊鈺不敢再小覷對手。


    在二人交手之際,張大虎也悄悄的摸了上來,他棲身在上峰的小路邊,探出一對眼睛,偷偷關注著峰巔上的一切。


    就在他聚精會神觀戰之際,突然身後有人拍了拍他肩膀,登時嚇他一跳,差點沒叫出聲來。


    慌忙捂著嘴巴迴頭一看,隻見眼前站著的正是那個野孩。


    那野孩對他咧嘴一笑,大眼睛一眨一眨,似乎是在問他:“你在這裏幹嘛?”


    張大虎見是他,急忙把他拉住,蹲了下來,指指遠處的峰巔,悄聲道:“上麵有壞人,很多壞人,很危險,危險你懂不懂?


    哎呀,說了你也不懂,總之……


    總之你跟我在一起,不要過去,知道嗎?”


    那野孩見他神色慌張,一會兒指指點點,一會兒搖擺雙手,便好奇地站起身,伸頭往那峰巔望去。


    隻見峰巔上站著好多人,還有兩個人正在對打。


    那會兒,正好是魔手在空中猛擊荊鈺的時候。


    野孩瞧在眼裏,看得入迷,不住伸手學荊鈺的招式,朝著空中做各種抵擋的手勢。


    張大虎怕他被人發現,拚命的拉扯,誰知這野孩天生蠻力,不管他如何用力,就是拉扯不動。


    隻怕若是再用些力道,妻子給他做的皮襖都會被扯壞。


    馮守中見荊鈺不是那魔手的對手,拔出身後寶劍,一躍跳在荊鈺身前,麵向魔手,低聲對荊鈺道:“師兄如何?”


    荊鈺提腿離開腳坑,低頭一看,心中駭異至極。


    那石台不知是幾千幾萬年風吹日曬雨淋所形成,堅硬無比,此時已快碎成齏粉。


    若不是荊鈺剛剛運氣聚於雙足,這雙腳,估計早已筋寸斷,骨碎裂。


    荊鈺道:“此人詭異莫測,內力深厚,恐怕你我聯手……都不是他對手。”


    說罷,荊鈺又望向另一個叫作疾風的黑衣人,愁容更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潛劍在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士為知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士為知己並收藏潛劍在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