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迴鍋肉
香懵了!我在古代餐飲業搞內卷 作者:她是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胡家的小兒子胡根生因為吃了米豬肉上吐下瀉,半夜借牛車去隔壁村看郎中的事不脛而走。
這下子買了米豬肉的人家都不敢再吃了,天不亮就跑到魯春頭家要說法。
誰知魯春頭理直氣壯,“這肉買迴去你們都吃了沒有?”
“吃了。”
“那你們怎麽沒事?”魯春頭堅決不承認自己的豬肉有問題,“你們都吃了,我自家也吃了,怎麽誰都沒事,就單單他胡根生出了問題?”
大家一時語塞,是啊,怎麽別人吃沒事,胡根生吃就有問題?
有人想起薑顏的叮囑,猜測道:“哎呀,是不是正好胡根生吃的那塊肉沒熟啊?”
魯春頭笑了,“那就更跟我沒關係了,他自家不做熟了,難道還要怪到我頭上嗎?”
他就這樣蠻不講理,還真拿他沒辦法。
有人喊著:“找村長!”
還有說要報官的,場麵亂哄哄鬧成一團。
薑顏沒工夫看熱鬧,她還有一百多份飯要做呢。
在屋外新砌的灶台裏燜上米飯,她迴屋開始做菜。
今天要做的第一道菜是迴鍋肉。
薑顏抓起一大塊五花肉,把皮朝下,在幹鍋裏烘烤。
鐵鍋燒得熱熱的,豬皮一接觸鍋底,就發出了“滋滋”的聲響。
豬肉的腥味很大一部分來自豬皮,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去腥。
薑顏烤了一會兒,把肉抓起來看了看,豬皮已經呈現出了金黃色的焦糊狀,這樣就可以了。
隨後她用刀把烤焦的豬皮刮了刮,冷水下鍋放入蔥薑和少許白酒,進一步去腥。
撇出浮沫,蓋蓋煮兩刻鍾左右,然後撈出切成薄片。
再次起鍋燒油,放入五花肉片煸炒,這樣可以炒出五花肉裏的油脂,提升菜的香氣。
薑顏翻炒一會兒,覺得差不多了,就放入薑片、豆豉、黃豆醬和紅辣椒,繼續翻炒。
本來迴鍋肉是一道川菜,應該放郫縣豆瓣醬,但是這裏不是郫縣,也沒有豆瓣醬,所以隻能省略。
薑顏又往鍋中加入了少許白糖,這樣可以更好地提升這道菜的滋味。
最後放入切好的青蒜,又沿著鍋邊倒入了少許醋,一道不太正宗但絕對好吃的迴鍋肉就做好了。
正宗的迴鍋肉本來辣味很足,但因為薑顏沒加郫縣豆瓣醬,所以這道菜的辣度適中,反而更適合本地人吃。
第二道菜是溜肥腸加肝尖的限時返場。
現在每天賣的份數多了,隻有兩樣下水合在一起才能保證每份飯裏的菜量不減。
薑顏把菜都裝進桶裏用棉被蓋好保溫,然後馬不停蹄地接著做。
最後的這道素菜薑顏做的是韭菜香幹炒豆芽。
起鍋燒油,油熱放入蒜和青紅椒,炒出香味後加香幹,翻炒均勻後加入豆芽,炒軟後再加韭菜、調味的鹽翻炒一會兒,即可出鍋。
因為這道菜裏有香幹,所以極大地提升了菜的營養,豆製品裏的蛋白質含量很高,對於吃不起肉菜的學生來說,吃點豆製品是很好的選擇。
吃飯時,羅小樹擔心地說:“也不知道根生咋樣了,我們還經常一起玩呢!”
因為全村都買了米豬肉,所以這件事情自然得到了全村的關注,連羅小樹這麽小的孩子都知道這事了。
羅小麥氣憤地說:“我剛才在門口聽了一會兒,魯春頭可真不要臉,胡根生明明就是吃了他賣的米豬肉才會生病,他竟然不認賬!”
薑顏也很擔心胡根生的情況,“聽說胡根生是搭方爺爺的牛車去的,一會兒我問問方爺爺,也許能知道他現在怎麽樣了。”
在村口等了一會兒,方炳德神色凝重地拉著方維信過來了。
薑顏立刻問:“胡根生咋樣了?”
方炳德歎了口氣,“哎,這孩子吃完米豬肉不久就開始上吐下瀉的,我們找到郎中的時候,他都已經昏過去了。
幸好王大夫會一手祖傳的針灸,算是把孩子的小命保住了。”
薑顏聽說孩子的命保住了,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他家大人都沒事嗎?”
方炳德又歎了口氣,“我知道你想說啥。胡根生他娘說,她本來聽了你的話,要把米豬肉煮得熟熟的再吃。
但是胡根生年紀太小管不住自己,又不能經常吃到肉,饞得不行,所以在肉還沒熟的時候就偷偷從鍋裏拿了一塊肉吃。
也許就是這塊肉讓他遭罪了。”
薑顏點點頭,“應該就是這個原因。”
車上的四人都替胡根生的病情擔憂,甚至連飯香都沒能讓他們的心情好起來。
沉默了一會兒,羅小麥忿忿不平地說:“他們家把豬養死了,這個後果就該自己承擔,幹什麽非拉著村裏的人買他家的米豬肉?
現在胡根生吃出了問題,他們家應該賠錢才行。”
薑顏沒說話。
雖然魯春頭賣的是米豬肉,但是大家買的時候都知道這是米豬肉,不存在欺詐行為。
而且米豬肉十文錢一斤,確實比正常的豬肉價格便宜了太多,交易也算公平。
如果魯春頭咬死了是因為胡家沒把肉做熟才導致胡根生生病,就是告到官府去,恐怕也不會判他賠償。
胡家這次怕是要自認倒黴了。
……
方維信一進學堂,齊昌明就又笑嘻嘻地走過來:“你迴去問問老板娘,這竹筒飯還能再多做些不?”
因為昨天有些家裏送飯的人也訂了飯,所以今天薑顏做了三十五份學生餐。
孟秀才私塾裏的學生一共才四十多人,已經沒辦法再多做了,畢竟不會人人天天吃竹筒飯。
“今天做了三十多份飯呢,應該夠咱們買的。”
齊昌明卻搖搖頭,“我不是說賣到咱們這。”
原來齊昌明有兩個同鄉,平時上下學路上遇見的時候總會在一起說幾句話。
他們不過十多歲的年紀,湊在一起研究學問的可能性不大,一般說的都是“我中午吃了什麽什麽,感覺很好,你吃什麽了?”
於是那兩個同鄉也知道了薑氏竹筒飯十分好吃。
他們也是了解齊昌明的,連他都說好吃,那就是知道好吃,因此不免也想嚐嚐。
“其實咱們都願意吃薑氏竹筒飯,不是因為可憐老板娘是寡婦,而是因為它確實好吃,而且價錢也合適。
所以我覺得薑氏竹筒飯去其他私塾賣,也能很受歡迎,這樣就可以多賺一些錢呢!”
方維信沒想到齊昌明這麽熱心腸。
薑顏賺不賺錢本來跟他一點關係也沒有,他這麽上心,無非是因為心存良善罷了。
“我跟她說說。”
中午散學之後,齊昌明等人一出來,就發現牛車周圍圍了許多人。
齊昌明本以為這些人是路過看熱鬧的,待看清他們的模樣,齊昌明頓時臉色大變,
“這群不要臉的,人家不去他們私塾賣,他們跑這來搶咱們的飯了!”
這下子買了米豬肉的人家都不敢再吃了,天不亮就跑到魯春頭家要說法。
誰知魯春頭理直氣壯,“這肉買迴去你們都吃了沒有?”
“吃了。”
“那你們怎麽沒事?”魯春頭堅決不承認自己的豬肉有問題,“你們都吃了,我自家也吃了,怎麽誰都沒事,就單單他胡根生出了問題?”
大家一時語塞,是啊,怎麽別人吃沒事,胡根生吃就有問題?
有人想起薑顏的叮囑,猜測道:“哎呀,是不是正好胡根生吃的那塊肉沒熟啊?”
魯春頭笑了,“那就更跟我沒關係了,他自家不做熟了,難道還要怪到我頭上嗎?”
他就這樣蠻不講理,還真拿他沒辦法。
有人喊著:“找村長!”
還有說要報官的,場麵亂哄哄鬧成一團。
薑顏沒工夫看熱鬧,她還有一百多份飯要做呢。
在屋外新砌的灶台裏燜上米飯,她迴屋開始做菜。
今天要做的第一道菜是迴鍋肉。
薑顏抓起一大塊五花肉,把皮朝下,在幹鍋裏烘烤。
鐵鍋燒得熱熱的,豬皮一接觸鍋底,就發出了“滋滋”的聲響。
豬肉的腥味很大一部分來自豬皮,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去腥。
薑顏烤了一會兒,把肉抓起來看了看,豬皮已經呈現出了金黃色的焦糊狀,這樣就可以了。
隨後她用刀把烤焦的豬皮刮了刮,冷水下鍋放入蔥薑和少許白酒,進一步去腥。
撇出浮沫,蓋蓋煮兩刻鍾左右,然後撈出切成薄片。
再次起鍋燒油,放入五花肉片煸炒,這樣可以炒出五花肉裏的油脂,提升菜的香氣。
薑顏翻炒一會兒,覺得差不多了,就放入薑片、豆豉、黃豆醬和紅辣椒,繼續翻炒。
本來迴鍋肉是一道川菜,應該放郫縣豆瓣醬,但是這裏不是郫縣,也沒有豆瓣醬,所以隻能省略。
薑顏又往鍋中加入了少許白糖,這樣可以更好地提升這道菜的滋味。
最後放入切好的青蒜,又沿著鍋邊倒入了少許醋,一道不太正宗但絕對好吃的迴鍋肉就做好了。
正宗的迴鍋肉本來辣味很足,但因為薑顏沒加郫縣豆瓣醬,所以這道菜的辣度適中,反而更適合本地人吃。
第二道菜是溜肥腸加肝尖的限時返場。
現在每天賣的份數多了,隻有兩樣下水合在一起才能保證每份飯裏的菜量不減。
薑顏把菜都裝進桶裏用棉被蓋好保溫,然後馬不停蹄地接著做。
最後的這道素菜薑顏做的是韭菜香幹炒豆芽。
起鍋燒油,油熱放入蒜和青紅椒,炒出香味後加香幹,翻炒均勻後加入豆芽,炒軟後再加韭菜、調味的鹽翻炒一會兒,即可出鍋。
因為這道菜裏有香幹,所以極大地提升了菜的營養,豆製品裏的蛋白質含量很高,對於吃不起肉菜的學生來說,吃點豆製品是很好的選擇。
吃飯時,羅小樹擔心地說:“也不知道根生咋樣了,我們還經常一起玩呢!”
因為全村都買了米豬肉,所以這件事情自然得到了全村的關注,連羅小樹這麽小的孩子都知道這事了。
羅小麥氣憤地說:“我剛才在門口聽了一會兒,魯春頭可真不要臉,胡根生明明就是吃了他賣的米豬肉才會生病,他竟然不認賬!”
薑顏也很擔心胡根生的情況,“聽說胡根生是搭方爺爺的牛車去的,一會兒我問問方爺爺,也許能知道他現在怎麽樣了。”
在村口等了一會兒,方炳德神色凝重地拉著方維信過來了。
薑顏立刻問:“胡根生咋樣了?”
方炳德歎了口氣,“哎,這孩子吃完米豬肉不久就開始上吐下瀉的,我們找到郎中的時候,他都已經昏過去了。
幸好王大夫會一手祖傳的針灸,算是把孩子的小命保住了。”
薑顏聽說孩子的命保住了,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他家大人都沒事嗎?”
方炳德又歎了口氣,“我知道你想說啥。胡根生他娘說,她本來聽了你的話,要把米豬肉煮得熟熟的再吃。
但是胡根生年紀太小管不住自己,又不能經常吃到肉,饞得不行,所以在肉還沒熟的時候就偷偷從鍋裏拿了一塊肉吃。
也許就是這塊肉讓他遭罪了。”
薑顏點點頭,“應該就是這個原因。”
車上的四人都替胡根生的病情擔憂,甚至連飯香都沒能讓他們的心情好起來。
沉默了一會兒,羅小麥忿忿不平地說:“他們家把豬養死了,這個後果就該自己承擔,幹什麽非拉著村裏的人買他家的米豬肉?
現在胡根生吃出了問題,他們家應該賠錢才行。”
薑顏沒說話。
雖然魯春頭賣的是米豬肉,但是大家買的時候都知道這是米豬肉,不存在欺詐行為。
而且米豬肉十文錢一斤,確實比正常的豬肉價格便宜了太多,交易也算公平。
如果魯春頭咬死了是因為胡家沒把肉做熟才導致胡根生生病,就是告到官府去,恐怕也不會判他賠償。
胡家這次怕是要自認倒黴了。
……
方維信一進學堂,齊昌明就又笑嘻嘻地走過來:“你迴去問問老板娘,這竹筒飯還能再多做些不?”
因為昨天有些家裏送飯的人也訂了飯,所以今天薑顏做了三十五份學生餐。
孟秀才私塾裏的學生一共才四十多人,已經沒辦法再多做了,畢竟不會人人天天吃竹筒飯。
“今天做了三十多份飯呢,應該夠咱們買的。”
齊昌明卻搖搖頭,“我不是說賣到咱們這。”
原來齊昌明有兩個同鄉,平時上下學路上遇見的時候總會在一起說幾句話。
他們不過十多歲的年紀,湊在一起研究學問的可能性不大,一般說的都是“我中午吃了什麽什麽,感覺很好,你吃什麽了?”
於是那兩個同鄉也知道了薑氏竹筒飯十分好吃。
他們也是了解齊昌明的,連他都說好吃,那就是知道好吃,因此不免也想嚐嚐。
“其實咱們都願意吃薑氏竹筒飯,不是因為可憐老板娘是寡婦,而是因為它確實好吃,而且價錢也合適。
所以我覺得薑氏竹筒飯去其他私塾賣,也能很受歡迎,這樣就可以多賺一些錢呢!”
方維信沒想到齊昌明這麽熱心腸。
薑顏賺不賺錢本來跟他一點關係也沒有,他這麽上心,無非是因為心存良善罷了。
“我跟她說說。”
中午散學之後,齊昌明等人一出來,就發現牛車周圍圍了許多人。
齊昌明本以為這些人是路過看熱鬧的,待看清他們的模樣,齊昌明頓時臉色大變,
“這群不要臉的,人家不去他們私塾賣,他們跑這來搶咱們的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