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陰騭文雲:“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為國救民。存平等心,擴寬大量。”
何為陰騭?中華文明具有其獨特內涵性,所謂萬事皆虛善不虛,萬物皆空德不空,無心行善才是陰騭這一點從另外一個方麵詮釋了道教的無為理念,陰鶩是從無為的角度出發,以無為心行有為事。
道祖雲:“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民間俗語有句話,吃虧是福,在傳統文化中,《書經?洪範》:“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
陰鷙跟你說的積德有很大的相似,所謂陰鷙,就是無為之善,無為心行有為事
我們積德,不是為了積德而積德,是真正明智了自己的信仰,能夠認知到與人為善的真諦,順其自然的行為,才是真正的積德。
最簡單的我們說放生吧,現在尤其是佛教,很多放生,這些信徒也是為了所謂的積德,所謂的福報,但是真正有福報麽?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他們是貪圖自己的福報而放生,這種不是積德,是最簡單的癡、最簡單的貪。
癡貪二字,最為可怕,當遇到真正需要做的事情的時候不去做,反而追求形式,追求自己的福報,有為的刻意去做所謂的善事,而不考慮後果,看著積德,實際上不是積德。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與人為善自己得善,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把垃圾順手丟在垃圾桶裏,把垃圾桶旁邊的垃圾也規整一下,自然而然為之,不求做這些的後果,才是積德。
當然積德還有其他形式,這個說的是最理想的形式,比如有人為了祈求家人平安,發願修橋或者方便其他人或者助學或者幫困,雖然他們也有自己的願望,但是呢,他們真正幫助到其他人了,也是積德,別人會念想他們的好,念想他們的善。
從大的方麵來說,神仙不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不是王侯將相,為什麽呢?難道這些王侯將相沒有做善事麽?肯定不是,他們也做了很多事情,肯定有好有壞的,世上沒有純粹的善人也沒有純粹的惡人,那為什麽他們沒有成為神仙,在殿堂裏受萬世香火呢?因為他們也積德了,隻是沒有達到積德的無為境界,沒有達到逍遙的境界,沒有達到真正灑脫的境界。
唯有灑脫,唯有逍遙,唯有無掛礙,唯有不以善為善,不以惡為惡,順其自然的達到善的境界,才是真正的積德,真正的善。
隻是我們還是凡塵弟子,還需要修行,還需要感悟,還需要條條框框來約束我們,警醒我們去好好行善積德,所以我們才要遵從祖師爺的訓導,從經書中學習對自己有益的知識,然後來完善自己。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
何為陰騭?中華文明具有其獨特內涵性,所謂萬事皆虛善不虛,萬物皆空德不空,無心行善才是陰騭這一點從另外一個方麵詮釋了道教的無為理念,陰鶩是從無為的角度出發,以無為心行有為事。
道祖雲:“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民間俗語有句話,吃虧是福,在傳統文化中,《書經?洪範》:“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
陰鷙跟你說的積德有很大的相似,所謂陰鷙,就是無為之善,無為心行有為事
我們積德,不是為了積德而積德,是真正明智了自己的信仰,能夠認知到與人為善的真諦,順其自然的行為,才是真正的積德。
最簡單的我們說放生吧,現在尤其是佛教,很多放生,這些信徒也是為了所謂的積德,所謂的福報,但是真正有福報麽?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他們是貪圖自己的福報而放生,這種不是積德,是最簡單的癡、最簡單的貪。
癡貪二字,最為可怕,當遇到真正需要做的事情的時候不去做,反而追求形式,追求自己的福報,有為的刻意去做所謂的善事,而不考慮後果,看著積德,實際上不是積德。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與人為善自己得善,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把垃圾順手丟在垃圾桶裏,把垃圾桶旁邊的垃圾也規整一下,自然而然為之,不求做這些的後果,才是積德。
當然積德還有其他形式,這個說的是最理想的形式,比如有人為了祈求家人平安,發願修橋或者方便其他人或者助學或者幫困,雖然他們也有自己的願望,但是呢,他們真正幫助到其他人了,也是積德,別人會念想他們的好,念想他們的善。
從大的方麵來說,神仙不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不是王侯將相,為什麽呢?難道這些王侯將相沒有做善事麽?肯定不是,他們也做了很多事情,肯定有好有壞的,世上沒有純粹的善人也沒有純粹的惡人,那為什麽他們沒有成為神仙,在殿堂裏受萬世香火呢?因為他們也積德了,隻是沒有達到積德的無為境界,沒有達到逍遙的境界,沒有達到真正灑脫的境界。
唯有灑脫,唯有逍遙,唯有無掛礙,唯有不以善為善,不以惡為惡,順其自然的達到善的境界,才是真正的積德,真正的善。
隻是我們還是凡塵弟子,還需要修行,還需要感悟,還需要條條框框來約束我們,警醒我們去好好行善積德,所以我們才要遵從祖師爺的訓導,從經書中學習對自己有益的知識,然後來完善自己。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