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雁謠觀察到,不止孟炳春得了指點後一時間與自己難分勝負。
這盟主還在指點在場的幾乎所有淬體盟高手,而這所謂的指點全都詳細到具體招式,一時間竟將因見血喰導致的局勢扭轉了過來。
她心中訝異,傳說這李壇不過是個酒囊飯袋,文不成武不就。為何竟會如此博學?他不僅精通己方的招式,而且經常能讓手下人使出一些奇招應對。
這其中的大部分要麽是嶽雁謠聞所未聞的招數,要麽便是失傳已久隻知其名的絕學。
有這麽個盟主在,淬體盟能夠糾集如此多的高手便也不奇怪了。
她相信,任何一個武功平平之人,隻要跟著這個盟主學個三五年,其武功修為必定脫胎換骨,比加入什麽霜虹派鬆石門更加立竿見影。
這個盟主比原先想得更加重要,得先除掉他!
想到這裏,嶽雁謠揮動魚書架住對方的劍路,而後側滑半步從懷中掏出暗器,射向那個盟主。
孟炳春見狀大驚,趕忙用劍尖一挑,將嶽雁謠發出的暗器打歪了幾分。
那盟主則借勢堪堪避過暗器。
從孟炳春的反應和盟主躲避暗器的角度判斷,此人武功似乎遠不及想象中的高強。
按說以他這般武學見識,其武功該是深不可測。
但孟炳春剛才的動作和急切的神情不似有假,好像真的擔心自己的暗器會傷了盟主。
相應的,那盟主雖然有些武功在身上,但反應和輕功明顯不及頂尖高手,若非孟炳春及時救駕,自己剛才那一下就能要了盟主的命。
既然對方這個主心骨並非沒有破綻,那麽自己便有機會設法破局。
嶽雁謠一邊與孟炳春纏鬥,一邊用餘光縱觀全局。發現己方雖受到這盟主的影響,但季冰川對查虎的糾纏很成功,迄今為止,淬體盟還有至少三分之一的人沒有拿到解藥。
他們中的大多數已經受了輕傷,受到見血喰嚴重的影響。
最頂尖高手的對決中,易正略微壓製那個來曆神秘的蕭漢。
而江葉舟和焦燭相鬥一時間也是不落下風。
既然己方並沒有劣勢,嶽雁謠便決定調整狀態,沉心靜氣——她要逐步蠶食對手的優勢。
對於她這樣內息悠長,武功專而不博的高手而言,一對一的慢戰反而是自己所擅長的。
她右手持魚書進攻,當對方揮劍格擋之際則左手順勢出掌穿過武器中間的孔洞,直擊對方的胸口或麵門。
非為劍法雖包羅萬象,但魚書乃是嶽雁謠自創的兵器,一百年前哪有這樣的武功?
孟炳春以自身武學無法應變,隻能靠本能撤劍迴步,以劍身硬接這一掌。
可怪的是嶽雁謠的掌力似乎穿透了劍身,震得他雙手乃至胸口發麻。
其身後的盟主看到了這一幕也是一驚:“你小心,她使得大概是王元化的絕學——定海掌。這門武功比較新,我知之甚少。你先挺住,待我觀察片刻。”
聽了這話,嶽雁謠心中疑惑:王元化要是活到如今怎麽說也是個古稀老者,他早早立下軍功,成名也不算晚。
怎麽對盟主來說這定海掌竟是“比較新的武功”?
既然對方對此琢磨不透,嶽雁謠也不再留手,她習練定海掌已有一年多的時間,對其精要可謂倒背如流。
當下將其中的部分招數反演,混上師父教的掌法。
她相信即使以盟主見聞之廣博,一時間也摸不著規律。
見嶽雁謠這邊逐步占了上風,江葉舟也開始動起了自己的心思。
多年來,李址喂了不少精妙的劍法給這焦燭。後者也的確爭氣,他雖無名師指點,卻也將其悟了個七七八八。
而今天一交上手,焦燭雖然還是手持雙劍,可不再使用天儀劍法。顯然,他早已算到江葉舟迴山之後必定會翻閱門派典籍,好好準備。
江葉舟認出焦燭現在的武功乃是他把單手劍的武功拆解到兩隻手分別使用。
這麽做的好處十分明顯,招式與招式間的銜接更加緊密,力量也更大,而且能從不同側威脅對手。
隻是旁人沒有焦燭這般深厚的功力以及身體協調性。
可如今的江葉舟對劍道的理解已經來到了前人從未有過的境界, 他隱隱察覺到雙手強運單手劍法肯定有破綻。
於是,他一柄長劍指東打西,將焦燭的兩隻手當成兩個配合默契的敵人。
江葉舟劍網展開,占據中線,切斷左右之間的聯係。逼得對手左手使右手的招,右手使左手的招。
焦燭節奏一亂,在招式上漸漸有些力不從心。
可他與江葉舟相鬥,原本也不指望仗著招式取勝。
這些年來,他吸了這麽多高手的內力,此刻功力已是震古爍今。
焦燭見技巧無法取勝,索性拋棄招式,就與江葉舟拚劍。
他想得很簡單,剛才自己已趁隙服下查虎給的解藥。所以哪怕自己先中劍,隻要也能砍到江葉舟一劍,那最終也是自己占便宜。
因為自己的功力更深,不僅抵禦劍傷的能力更強,砍到同樣部位的威力也更大。
果然,焦燭一旦使出不要命的打法,江葉舟便不敢接招。
後者心道:自己是來多管閑事的,把小命丟了固然不可。哪怕最後打贏,落下個重傷殘疾也是萬萬不值。
江葉舟惜命一味防守,很快失掉主動。
見自己占據主動,焦燭很快變招,他不再顧忌而是將雙劍融為一體,使出最熟悉的天儀劍法。
“勢長而技短,以正勝奇。”
這是《臨敵十訣》裏的一句話,意思是技巧不如對方的情況下一旦占據優勢,就要穩紮穩打,用自己最熟悉的招式取勝。
天儀劍法一出,焦燭自是得心應手。
眼看江葉舟節節敗退,焦燭心中更是得意,卻不防江葉舟忽然探身下蹲,避開兩劍合一之鋒芒,上撩一劍。
也就是焦燭避得快,隻被劍刃擦破了手腕。要是慢上半拍,他的整隻手非給切下來不可。
這盟主還在指點在場的幾乎所有淬體盟高手,而這所謂的指點全都詳細到具體招式,一時間竟將因見血喰導致的局勢扭轉了過來。
她心中訝異,傳說這李壇不過是個酒囊飯袋,文不成武不就。為何竟會如此博學?他不僅精通己方的招式,而且經常能讓手下人使出一些奇招應對。
這其中的大部分要麽是嶽雁謠聞所未聞的招數,要麽便是失傳已久隻知其名的絕學。
有這麽個盟主在,淬體盟能夠糾集如此多的高手便也不奇怪了。
她相信,任何一個武功平平之人,隻要跟著這個盟主學個三五年,其武功修為必定脫胎換骨,比加入什麽霜虹派鬆石門更加立竿見影。
這個盟主比原先想得更加重要,得先除掉他!
想到這裏,嶽雁謠揮動魚書架住對方的劍路,而後側滑半步從懷中掏出暗器,射向那個盟主。
孟炳春見狀大驚,趕忙用劍尖一挑,將嶽雁謠發出的暗器打歪了幾分。
那盟主則借勢堪堪避過暗器。
從孟炳春的反應和盟主躲避暗器的角度判斷,此人武功似乎遠不及想象中的高強。
按說以他這般武學見識,其武功該是深不可測。
但孟炳春剛才的動作和急切的神情不似有假,好像真的擔心自己的暗器會傷了盟主。
相應的,那盟主雖然有些武功在身上,但反應和輕功明顯不及頂尖高手,若非孟炳春及時救駕,自己剛才那一下就能要了盟主的命。
既然對方這個主心骨並非沒有破綻,那麽自己便有機會設法破局。
嶽雁謠一邊與孟炳春纏鬥,一邊用餘光縱觀全局。發現己方雖受到這盟主的影響,但季冰川對查虎的糾纏很成功,迄今為止,淬體盟還有至少三分之一的人沒有拿到解藥。
他們中的大多數已經受了輕傷,受到見血喰嚴重的影響。
最頂尖高手的對決中,易正略微壓製那個來曆神秘的蕭漢。
而江葉舟和焦燭相鬥一時間也是不落下風。
既然己方並沒有劣勢,嶽雁謠便決定調整狀態,沉心靜氣——她要逐步蠶食對手的優勢。
對於她這樣內息悠長,武功專而不博的高手而言,一對一的慢戰反而是自己所擅長的。
她右手持魚書進攻,當對方揮劍格擋之際則左手順勢出掌穿過武器中間的孔洞,直擊對方的胸口或麵門。
非為劍法雖包羅萬象,但魚書乃是嶽雁謠自創的兵器,一百年前哪有這樣的武功?
孟炳春以自身武學無法應變,隻能靠本能撤劍迴步,以劍身硬接這一掌。
可怪的是嶽雁謠的掌力似乎穿透了劍身,震得他雙手乃至胸口發麻。
其身後的盟主看到了這一幕也是一驚:“你小心,她使得大概是王元化的絕學——定海掌。這門武功比較新,我知之甚少。你先挺住,待我觀察片刻。”
聽了這話,嶽雁謠心中疑惑:王元化要是活到如今怎麽說也是個古稀老者,他早早立下軍功,成名也不算晚。
怎麽對盟主來說這定海掌竟是“比較新的武功”?
既然對方對此琢磨不透,嶽雁謠也不再留手,她習練定海掌已有一年多的時間,對其精要可謂倒背如流。
當下將其中的部分招數反演,混上師父教的掌法。
她相信即使以盟主見聞之廣博,一時間也摸不著規律。
見嶽雁謠這邊逐步占了上風,江葉舟也開始動起了自己的心思。
多年來,李址喂了不少精妙的劍法給這焦燭。後者也的確爭氣,他雖無名師指點,卻也將其悟了個七七八八。
而今天一交上手,焦燭雖然還是手持雙劍,可不再使用天儀劍法。顯然,他早已算到江葉舟迴山之後必定會翻閱門派典籍,好好準備。
江葉舟認出焦燭現在的武功乃是他把單手劍的武功拆解到兩隻手分別使用。
這麽做的好處十分明顯,招式與招式間的銜接更加緊密,力量也更大,而且能從不同側威脅對手。
隻是旁人沒有焦燭這般深厚的功力以及身體協調性。
可如今的江葉舟對劍道的理解已經來到了前人從未有過的境界, 他隱隱察覺到雙手強運單手劍法肯定有破綻。
於是,他一柄長劍指東打西,將焦燭的兩隻手當成兩個配合默契的敵人。
江葉舟劍網展開,占據中線,切斷左右之間的聯係。逼得對手左手使右手的招,右手使左手的招。
焦燭節奏一亂,在招式上漸漸有些力不從心。
可他與江葉舟相鬥,原本也不指望仗著招式取勝。
這些年來,他吸了這麽多高手的內力,此刻功力已是震古爍今。
焦燭見技巧無法取勝,索性拋棄招式,就與江葉舟拚劍。
他想得很簡單,剛才自己已趁隙服下查虎給的解藥。所以哪怕自己先中劍,隻要也能砍到江葉舟一劍,那最終也是自己占便宜。
因為自己的功力更深,不僅抵禦劍傷的能力更強,砍到同樣部位的威力也更大。
果然,焦燭一旦使出不要命的打法,江葉舟便不敢接招。
後者心道:自己是來多管閑事的,把小命丟了固然不可。哪怕最後打贏,落下個重傷殘疾也是萬萬不值。
江葉舟惜命一味防守,很快失掉主動。
見自己占據主動,焦燭很快變招,他不再顧忌而是將雙劍融為一體,使出最熟悉的天儀劍法。
“勢長而技短,以正勝奇。”
這是《臨敵十訣》裏的一句話,意思是技巧不如對方的情況下一旦占據優勢,就要穩紮穩打,用自己最熟悉的招式取勝。
天儀劍法一出,焦燭自是得心應手。
眼看江葉舟節節敗退,焦燭心中更是得意,卻不防江葉舟忽然探身下蹲,避開兩劍合一之鋒芒,上撩一劍。
也就是焦燭避得快,隻被劍刃擦破了手腕。要是慢上半拍,他的整隻手非給切下來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