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朝奪嫡有關?這話怎麽說?”嶽雁謠疑惑道。
江葉舟道:“你我都知道,武宗朝時,一開始最有希望繼承大統之人不是先帝而是淳王。”
“直到先帝在你師父的幫助下平定了葉薇情的叛亂,他才因此功績提高在武宗皇帝心中的地位。”
“而露合又是葉薇情的佩劍, 這中間應該有關聯。”
嶽雁謠道:“你的意思是說先帝平亂的功績是假的?”
“可明眼人都知道這功績大概率是假的,先帝隻是到前線轉悠了一圈,我師父替他出謀劃策,他在關鍵時刻露個臉就行。”
“皇子王孫都是這麽撈功績的,大家心照不宣。”
江葉舟搖了搖頭:“不,我覺得其中還有更大的貓膩。會讓武宗皇帝沒辦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那種。”
“甚至於現在把那個秘密拿出來依舊能夠質疑先帝乃至當今聖上繼承大統的合理性。”
“所以一旦淳王等人掌握了這個秘密,他們這些原本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隻要振臂一唿,天下景從。”
嶽雁謠搖了搖頭,她實在想不通先帝即位這事究竟能藏多大的貓膩,但她知道江葉舟做出這樣的推斷肯定不會毫無理由。
“還有其他事情能夠證明此事嗎?”她問道。
江葉舟道:“證明談不上,一切都是我的推斷。”
“我們知道皇上一定知道這個秘密,崔言一定知道這個秘密,當時果斷將大家留在府中,一個人進宮的陳王也知道這個秘密。”
“而你師父作為當事人之一……應該同樣知道。”
“但同為前朝老臣的王元化等人似乎對露合劍沒什麽特別的印象。”
“可最後死的,卻是王元化等人。”
嶽雁謠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包括我師父在內,知道這個秘密的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絕對效忠當今的皇帝。”
“可王元化等人就不一定了,他們這些前朝老臣真正忠於的是武宗皇帝。”
“而露合劍的秘密一旦曝光,他們甚至有可能直接去幫助淳王,站在朝廷的對立麵。”
江葉舟點了點頭:“我當時一直想不明白,崔言為什麽要冒著知情人從兩人變成二十人的風險請王元化等人來追殺我們。”
“考慮到他早已在船上暗藏火藥的事實,此人從一開始想殺的就不止是我們。”
“王元化等人也是他的目標,至於我們究竟是否把秘密告訴他們,崔言根本就不在乎。”
“反正在他看來,咱們這些人都得死。”
“好端端的為什麽要冒險清理一批武功高強的前朝老臣呢?恐怕是因為露合劍的秘密一旦暴露,這些隱退多年的老臣會成為朝廷的不安定因素。”
“你還記得我和你說過在汝山縣遇到一個叫苑詩的乾國女人嗎?”
“她當時告訴我自己查淬體盟隻是順道,關鍵是有人要在鄰縣送她一個禮物。”
“她答應對方,自己收到禮物後要在附近大鬧一場。”
“可由於遲遲沒收到禮物,所以轉而與我合作。”
嶽雁謠眼睛一亮:“難道這個乾國女人所說的禮物是——王元化的人頭?”
江葉舟點了點頭:“王元化打贏了寧海之戰,直接或者間接死在他手上的乾國人數以萬計,其中很可能也包括苑詩的親友。”
“所以對任何一個乾國人來說,王元化的人頭都是令人難以拒絕的禮物。”
“我們都知道崔言在之前的事件中和臨淵教有過合作。”
“而苑詩是臨淵教的幕後支持者之一,身為兩國高層,兩人之前應該也有過接觸。”
“所以苑詩等人在汝山縣發現了曾經的笙夢舫頭牌琴芳後便想要殺了她。”
“估計是怕她發現兩人曾在米寒和吳玄機的引見下於那條樓船上相見。”
“臨淵教事敗後,米寒伏誅,琴芳等人失去了控製,所以要將她滅口。”
嶽雁謠憶起這位故人後也同意道:“笙夢舫看似處在鬧市中,但上層的私密性極佳,鬧中取靜,的確是個商量大事的好地方。”
江葉舟道:“既然他們倆合作過一次,便可能合作第二次。王元化等人功勳卓著,在朝廷和民間都極具聲望。即使是崔言,也不得不找一個合適的理由來解釋他的死因。”
嶽雁謠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嫁禍給乾國人就是最好的辦法,而且這個被嫁禍之人是心甘情願的。”
“苑詩等人隻要在王元化死去的地方大鬧一場,自然會有人把他們和前朝功勳老將的死聯係在一起。”
“屆時朝廷再出麵聲稱王元化等人遭到了乾國高手的暗算,便可將此事糊弄過去。”
“天下人都知道乾國人有著殺他們的充足動機。”
“而苑詩等人也樂見其成,他們原本沒有殺王元化的本事,可現在崔言把這事說成是他們幹的,不止能夠消滅仇人迴到乾國之後還是大功一件。”
“一箭三雕,厲害。”
嶽雁謠意識到自己有些低估了這個和師父鬥了這麽多年的大奸臣,此人能夠上位絕不是僅靠拍馬打滑,其智謀手腕俱是當世一流。
江葉舟繼續道:“可後來出了意外,崔言派來辦事的譚護被殺。苑詩在約定的時間卻沒有等到人頭,所以轉而尋求與我合作,答應我不再濫殺無辜。”
“朝廷想要殺我們,是因為他們不太容易動得了真正有威脅的東西。淳王也剛好符合這個條件。”
“而陳王和皇帝都是先帝之子,在這個問題上利益一致。因此陳王捅了婁子,皇帝也得幫忙收拾殘局。”
嶽雁謠道:“我明白了,可既然知道了這麽一件事,我反倒不想寄人籬下了。”
江葉舟奇道:“難道你有更好的辦法利用這個秘密?”
嶽雁謠道:“不錯,秘密在我們手上,自然要好好利用。”
“如果你的推測不錯,作為陳王府事件的重要人證,淳王自然是願意保我們的。”
“可對我們來說情況卻沒有太大的好轉,無論他和那幾個王爺是否舉起反旗,你想要迴霜虹我想迴沱陽都不太容易了。”
“還有,若是真的到了那一步,我們豈不是要陷黎民百姓於戰亂之中?”
“這個朝廷的確不值得我們效忠,可百姓始終是無辜的。”
此話剛一出口,嶽雁謠自己卻好似察覺到了什麽——這番話像自己說的,也像是那個已經死去的老人說的。
江葉舟道:“你我都知道,武宗朝時,一開始最有希望繼承大統之人不是先帝而是淳王。”
“直到先帝在你師父的幫助下平定了葉薇情的叛亂,他才因此功績提高在武宗皇帝心中的地位。”
“而露合又是葉薇情的佩劍, 這中間應該有關聯。”
嶽雁謠道:“你的意思是說先帝平亂的功績是假的?”
“可明眼人都知道這功績大概率是假的,先帝隻是到前線轉悠了一圈,我師父替他出謀劃策,他在關鍵時刻露個臉就行。”
“皇子王孫都是這麽撈功績的,大家心照不宣。”
江葉舟搖了搖頭:“不,我覺得其中還有更大的貓膩。會讓武宗皇帝沒辦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那種。”
“甚至於現在把那個秘密拿出來依舊能夠質疑先帝乃至當今聖上繼承大統的合理性。”
“所以一旦淳王等人掌握了這個秘密,他們這些原本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隻要振臂一唿,天下景從。”
嶽雁謠搖了搖頭,她實在想不通先帝即位這事究竟能藏多大的貓膩,但她知道江葉舟做出這樣的推斷肯定不會毫無理由。
“還有其他事情能夠證明此事嗎?”她問道。
江葉舟道:“證明談不上,一切都是我的推斷。”
“我們知道皇上一定知道這個秘密,崔言一定知道這個秘密,當時果斷將大家留在府中,一個人進宮的陳王也知道這個秘密。”
“而你師父作為當事人之一……應該同樣知道。”
“但同為前朝老臣的王元化等人似乎對露合劍沒什麽特別的印象。”
“可最後死的,卻是王元化等人。”
嶽雁謠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包括我師父在內,知道這個秘密的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絕對效忠當今的皇帝。”
“可王元化等人就不一定了,他們這些前朝老臣真正忠於的是武宗皇帝。”
“而露合劍的秘密一旦曝光,他們甚至有可能直接去幫助淳王,站在朝廷的對立麵。”
江葉舟點了點頭:“我當時一直想不明白,崔言為什麽要冒著知情人從兩人變成二十人的風險請王元化等人來追殺我們。”
“考慮到他早已在船上暗藏火藥的事實,此人從一開始想殺的就不止是我們。”
“王元化等人也是他的目標,至於我們究竟是否把秘密告訴他們,崔言根本就不在乎。”
“反正在他看來,咱們這些人都得死。”
“好端端的為什麽要冒險清理一批武功高強的前朝老臣呢?恐怕是因為露合劍的秘密一旦暴露,這些隱退多年的老臣會成為朝廷的不安定因素。”
“你還記得我和你說過在汝山縣遇到一個叫苑詩的乾國女人嗎?”
“她當時告訴我自己查淬體盟隻是順道,關鍵是有人要在鄰縣送她一個禮物。”
“她答應對方,自己收到禮物後要在附近大鬧一場。”
“可由於遲遲沒收到禮物,所以轉而與我合作。”
嶽雁謠眼睛一亮:“難道這個乾國女人所說的禮物是——王元化的人頭?”
江葉舟點了點頭:“王元化打贏了寧海之戰,直接或者間接死在他手上的乾國人數以萬計,其中很可能也包括苑詩的親友。”
“所以對任何一個乾國人來說,王元化的人頭都是令人難以拒絕的禮物。”
“我們都知道崔言在之前的事件中和臨淵教有過合作。”
“而苑詩是臨淵教的幕後支持者之一,身為兩國高層,兩人之前應該也有過接觸。”
“所以苑詩等人在汝山縣發現了曾經的笙夢舫頭牌琴芳後便想要殺了她。”
“估計是怕她發現兩人曾在米寒和吳玄機的引見下於那條樓船上相見。”
“臨淵教事敗後,米寒伏誅,琴芳等人失去了控製,所以要將她滅口。”
嶽雁謠憶起這位故人後也同意道:“笙夢舫看似處在鬧市中,但上層的私密性極佳,鬧中取靜,的確是個商量大事的好地方。”
江葉舟道:“既然他們倆合作過一次,便可能合作第二次。王元化等人功勳卓著,在朝廷和民間都極具聲望。即使是崔言,也不得不找一個合適的理由來解釋他的死因。”
嶽雁謠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嫁禍給乾國人就是最好的辦法,而且這個被嫁禍之人是心甘情願的。”
“苑詩等人隻要在王元化死去的地方大鬧一場,自然會有人把他們和前朝功勳老將的死聯係在一起。”
“屆時朝廷再出麵聲稱王元化等人遭到了乾國高手的暗算,便可將此事糊弄過去。”
“天下人都知道乾國人有著殺他們的充足動機。”
“而苑詩等人也樂見其成,他們原本沒有殺王元化的本事,可現在崔言把這事說成是他們幹的,不止能夠消滅仇人迴到乾國之後還是大功一件。”
“一箭三雕,厲害。”
嶽雁謠意識到自己有些低估了這個和師父鬥了這麽多年的大奸臣,此人能夠上位絕不是僅靠拍馬打滑,其智謀手腕俱是當世一流。
江葉舟繼續道:“可後來出了意外,崔言派來辦事的譚護被殺。苑詩在約定的時間卻沒有等到人頭,所以轉而尋求與我合作,答應我不再濫殺無辜。”
“朝廷想要殺我們,是因為他們不太容易動得了真正有威脅的東西。淳王也剛好符合這個條件。”
“而陳王和皇帝都是先帝之子,在這個問題上利益一致。因此陳王捅了婁子,皇帝也得幫忙收拾殘局。”
嶽雁謠道:“我明白了,可既然知道了這麽一件事,我反倒不想寄人籬下了。”
江葉舟奇道:“難道你有更好的辦法利用這個秘密?”
嶽雁謠道:“不錯,秘密在我們手上,自然要好好利用。”
“如果你的推測不錯,作為陳王府事件的重要人證,淳王自然是願意保我們的。”
“可對我們來說情況卻沒有太大的好轉,無論他和那幾個王爺是否舉起反旗,你想要迴霜虹我想迴沱陽都不太容易了。”
“還有,若是真的到了那一步,我們豈不是要陷黎民百姓於戰亂之中?”
“這個朝廷的確不值得我們效忠,可百姓始終是無辜的。”
此話剛一出口,嶽雁謠自己卻好似察覺到了什麽——這番話像自己說的,也像是那個已經死去的老人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