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雁謠道:“魔教聲稱自己追殺丁前輩等人是為了給朝興幫討迴公道,可他們又怎知霜虹和朝興幫的過節呢?”
“可能整件事根本就是魔教的設計,賊喊捉賊。劍脊功即玄心要訣的秘籍早已落入魔教之手。”
“他們放出風聲,誘騙霜虹弟子上門。而當朝興幫發現秘籍丟了以後,他們再引導那四名弟子,將事情嫁禍給丁前輩他們。”
“所以,那四名朝興幫弟子心知正麵較量無法取勝,這才想要暗殺二人奪迴秘籍,雙方爆發衝突。”
“丁前輩他們返程途中,魔教為坐實霜虹派盜取劍脊功的罪名,便要殺丁前輩他們滅口,不想卻被正好趕來的你師父救下。”
“這也是為什麽事情結束後,朝廷下文書讓蔡掌門不要再追究此事,因為整件事背後都是朝廷策劃。”
“又過了一段時間,有可能是天啟宮勢力太盛,也可能是吳仲衛生出異心。總之,朝廷認為天啟宮不受控製,尾大不掉,必須加以鏟除。”
“可天啟宮是替朝廷辦事的,掌握了太多的秘密。一旦用強,唯恐吳仲衛等人泄露秘密,到時候玉石俱焚於朝廷威望不利。”
“於是,朝廷利用天啟宮和武林正道的矛盾,暗中指使幾大門派與天啟宮開戰。最終攻上總壇,徹底剿滅了這個隱患。”
“至於朝廷給於掌門等人的那本‘元兇首惡’的名冊,其中的姓名都是教中高層。這些人知道天啟宮與朝廷的關係,因此,朝廷為了滅口,要求於掌門他們務必將其誅殺。”
“可憐吳仲衛到死可能都以為自己隻是蹚了江湖這灘渾水,死於江湖仇殺,殊不知卻是身後的朝廷要他的命。”
“至於那位繁花派的薑芝蘭,於掌門曾提過她眼光甚高,看不上江湖俠士,一心隻想嫁給個做官的。”
“這麽看來,她的情郎是大內高手吳仲衛,而不是魔教教主烏中唯。可惜她事先並不知道此事,吳仲衛為了替朝廷保守秘密也對自己的另一重身份守口如瓶。”
“直到於掌門殺了他,薑芝蘭摘下麵具才發現此事,精神崩潰之下襲擊於掌門。”
“而且,魔教的總壇設在青煙道,離京城不遠。有道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魔教若非受朝廷掌控,怎能在京畿要害生存下去?”
“如無朝廷扶持,它又如何能在短短數年內發展壯大,一舉超越百年巨派?”
“如果那天與我們交手的十二人都是魔教殘黨,那麽這些年來他們很可能一直被蒙在鼓裏。”
“因為自己受到正道中人的追殺,因而隱姓埋名地生活下去。”
“也許近來某個偶然的契機,他們知道了當年事情的真相。”
“想到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結局,心中自然不忿。”
“可自己已久不在江湖,無論是勢力還是話語權相比於朝廷都不占優。”
“因此,他們打算搞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吸引全天下的目光,再借此機會以公布秘密威脅朝廷幫他們平反,給予自己應有的地位和補償。”
“這件事,就是燒毀定安運往北方的糧食。因為這些人的目的不是真的燒毀糧食,而是獲取關注。”
“他們以為把自己掌握的秘密和災民過冬的糧食綁定在一起,那麽朝廷必會考慮秘密泄露,糧食被毀後沸騰的民怨——朝廷以往做的見不得光的事,惹下因果,連累了災民餓死。”
“兩害相權下,便可能答應他們的訴求。”
“所以他們在準備停當後,給朝中某位重要的人物去信,說明自己的要求。”
“可那位朝中那位大人物又豈會輕易就範?但對方畢竟握有令自己寢食難安的機密,所以事情不宜鬧大,更不便將州府和軍隊牽涉進來。”
“想來想去隻有明麵上與朝廷無實際關聯的風雲閣最適宜保密和處理此事。”
“因此,他通過尚書左仆射喬大人找到風雲閣,希望風雲閣能將此事平息。”
“這也是為什麽居於廟堂之高的人物能比風雲閣先知道這件事。”
“可老者等人也並非庸才,他們算好了去信的時機。正常情況下,朝廷是無論如何也來不及阻止他們劫持糧草的。”
“身為閣主,師弟為此也大為頭疼,他想到了我留給他的聯係辦法,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將這個任務告訴了我,希望我能阻止此事。”
“機緣巧合下,你我二人聯手將他們一行十二人全部殺死。由於心生疑慮,希望風雲閣能帶迴屍體調查這些人的身份。”
“可這些人的身份本就不足為外人道,在知道燒糧一事已經處理完畢,十二人也都被殺死後,那位大人物暫且放下心來。同時要求風雲閣不得追究這些人的身份。所以師弟隻好無奈給我來了這麽一封信,表明並非風雲閣查不到,而是實在愛莫能助。”
“也正因為天啟宮和風雲閣都隸屬於朝廷,所以昔年吳仲衛通過魔教搞來的包括《劍脊功》在內的寶貝才有可能藏在主閣之內”
江葉舟由衷讚歎道:“謠兒,你簡直太棒了。隻要給你發現一點點端倪,你居然就能抽絲剝繭,還原一整件事。厲害,太厲害了,不虧是諸葛大人的高徒。”
嶽雁謠翻了翻白眼:“剛才說得一大堆都隻是推測罷了,根本沒有決定性的證據。”
“而且我記得很清楚,要你在我敘述的過程中把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來,你怎麽光顧著拍馬屁了?”
“一個人的思維是有慣性的,一旦形成定式就會忽略一些重要的細節。”
江葉舟笑道:“你說得太好了,我不忍心打斷嘛。”
嶽雁謠道:“這麽說來,你原本是想要打斷的咯?我剛才的推測哪裏不太合理?”
江葉舟思索道:“總體上肯定是合理的,但有兩個地方有些奇怪。”
“既然天啟宮是替朝廷辦事的,且不論他們這些年來的所作所為有多少是出自朝廷授意,至少劍脊功最終是落到朝廷手中了。”
“可朝廷為何布這麽大一個局謀奪一個武林門派的秘籍呢?”
“從你師弟和飛居等人的反應來看,朝廷似乎根本不知道這秘籍有何特別之處,更不知它是玄心要訣。多年來隻當一本普通的武功秘籍,一直束之高閣。”
“既然不看重,當初又何必大費周章?此其一。”
“其二,現在看來,天啟宮與淬火山莊滅門一事有諸多關聯。天啟宮和諸葛大人同為朝廷辦事,那麽以諸葛大人的能耐又何以不能從天啟宮入手,查得一些線索呢?”
“怎會這麽多年下來,就查出一條來曆成迷的‘桂影扶疏’?”
嶽雁謠痛苦地閉上了眼:“所以說來說去,師父身上的嫌疑暫時很難洗掉。”
江葉舟見她如此,便安慰道:“當初我們倆互相猜忌的時候看對方還不是疑點重重?我相信諸葛大人是好人。”
“為什麽?”嶽雁謠有些不敢相信有朝一日自己竟會問另一個人“諸葛幽為什麽是好人?”這個問題。
“因為他教出了你啊。”江葉舟眼神真摯,篤定地說道。
“可能整件事根本就是魔教的設計,賊喊捉賊。劍脊功即玄心要訣的秘籍早已落入魔教之手。”
“他們放出風聲,誘騙霜虹弟子上門。而當朝興幫發現秘籍丟了以後,他們再引導那四名弟子,將事情嫁禍給丁前輩他們。”
“所以,那四名朝興幫弟子心知正麵較量無法取勝,這才想要暗殺二人奪迴秘籍,雙方爆發衝突。”
“丁前輩他們返程途中,魔教為坐實霜虹派盜取劍脊功的罪名,便要殺丁前輩他們滅口,不想卻被正好趕來的你師父救下。”
“這也是為什麽事情結束後,朝廷下文書讓蔡掌門不要再追究此事,因為整件事背後都是朝廷策劃。”
“又過了一段時間,有可能是天啟宮勢力太盛,也可能是吳仲衛生出異心。總之,朝廷認為天啟宮不受控製,尾大不掉,必須加以鏟除。”
“可天啟宮是替朝廷辦事的,掌握了太多的秘密。一旦用強,唯恐吳仲衛等人泄露秘密,到時候玉石俱焚於朝廷威望不利。”
“於是,朝廷利用天啟宮和武林正道的矛盾,暗中指使幾大門派與天啟宮開戰。最終攻上總壇,徹底剿滅了這個隱患。”
“至於朝廷給於掌門等人的那本‘元兇首惡’的名冊,其中的姓名都是教中高層。這些人知道天啟宮與朝廷的關係,因此,朝廷為了滅口,要求於掌門他們務必將其誅殺。”
“可憐吳仲衛到死可能都以為自己隻是蹚了江湖這灘渾水,死於江湖仇殺,殊不知卻是身後的朝廷要他的命。”
“至於那位繁花派的薑芝蘭,於掌門曾提過她眼光甚高,看不上江湖俠士,一心隻想嫁給個做官的。”
“這麽看來,她的情郎是大內高手吳仲衛,而不是魔教教主烏中唯。可惜她事先並不知道此事,吳仲衛為了替朝廷保守秘密也對自己的另一重身份守口如瓶。”
“直到於掌門殺了他,薑芝蘭摘下麵具才發現此事,精神崩潰之下襲擊於掌門。”
“而且,魔教的總壇設在青煙道,離京城不遠。有道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魔教若非受朝廷掌控,怎能在京畿要害生存下去?”
“如無朝廷扶持,它又如何能在短短數年內發展壯大,一舉超越百年巨派?”
“如果那天與我們交手的十二人都是魔教殘黨,那麽這些年來他們很可能一直被蒙在鼓裏。”
“因為自己受到正道中人的追殺,因而隱姓埋名地生活下去。”
“也許近來某個偶然的契機,他們知道了當年事情的真相。”
“想到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結局,心中自然不忿。”
“可自己已久不在江湖,無論是勢力還是話語權相比於朝廷都不占優。”
“因此,他們打算搞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吸引全天下的目光,再借此機會以公布秘密威脅朝廷幫他們平反,給予自己應有的地位和補償。”
“這件事,就是燒毀定安運往北方的糧食。因為這些人的目的不是真的燒毀糧食,而是獲取關注。”
“他們以為把自己掌握的秘密和災民過冬的糧食綁定在一起,那麽朝廷必會考慮秘密泄露,糧食被毀後沸騰的民怨——朝廷以往做的見不得光的事,惹下因果,連累了災民餓死。”
“兩害相權下,便可能答應他們的訴求。”
“所以他們在準備停當後,給朝中某位重要的人物去信,說明自己的要求。”
“可那位朝中那位大人物又豈會輕易就範?但對方畢竟握有令自己寢食難安的機密,所以事情不宜鬧大,更不便將州府和軍隊牽涉進來。”
“想來想去隻有明麵上與朝廷無實際關聯的風雲閣最適宜保密和處理此事。”
“因此,他通過尚書左仆射喬大人找到風雲閣,希望風雲閣能將此事平息。”
“這也是為什麽居於廟堂之高的人物能比風雲閣先知道這件事。”
“可老者等人也並非庸才,他們算好了去信的時機。正常情況下,朝廷是無論如何也來不及阻止他們劫持糧草的。”
“身為閣主,師弟為此也大為頭疼,他想到了我留給他的聯係辦法,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將這個任務告訴了我,希望我能阻止此事。”
“機緣巧合下,你我二人聯手將他們一行十二人全部殺死。由於心生疑慮,希望風雲閣能帶迴屍體調查這些人的身份。”
“可這些人的身份本就不足為外人道,在知道燒糧一事已經處理完畢,十二人也都被殺死後,那位大人物暫且放下心來。同時要求風雲閣不得追究這些人的身份。所以師弟隻好無奈給我來了這麽一封信,表明並非風雲閣查不到,而是實在愛莫能助。”
“也正因為天啟宮和風雲閣都隸屬於朝廷,所以昔年吳仲衛通過魔教搞來的包括《劍脊功》在內的寶貝才有可能藏在主閣之內”
江葉舟由衷讚歎道:“謠兒,你簡直太棒了。隻要給你發現一點點端倪,你居然就能抽絲剝繭,還原一整件事。厲害,太厲害了,不虧是諸葛大人的高徒。”
嶽雁謠翻了翻白眼:“剛才說得一大堆都隻是推測罷了,根本沒有決定性的證據。”
“而且我記得很清楚,要你在我敘述的過程中把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來,你怎麽光顧著拍馬屁了?”
“一個人的思維是有慣性的,一旦形成定式就會忽略一些重要的細節。”
江葉舟笑道:“你說得太好了,我不忍心打斷嘛。”
嶽雁謠道:“這麽說來,你原本是想要打斷的咯?我剛才的推測哪裏不太合理?”
江葉舟思索道:“總體上肯定是合理的,但有兩個地方有些奇怪。”
“既然天啟宮是替朝廷辦事的,且不論他們這些年來的所作所為有多少是出自朝廷授意,至少劍脊功最終是落到朝廷手中了。”
“可朝廷為何布這麽大一個局謀奪一個武林門派的秘籍呢?”
“從你師弟和飛居等人的反應來看,朝廷似乎根本不知道這秘籍有何特別之處,更不知它是玄心要訣。多年來隻當一本普通的武功秘籍,一直束之高閣。”
“既然不看重,當初又何必大費周章?此其一。”
“其二,現在看來,天啟宮與淬火山莊滅門一事有諸多關聯。天啟宮和諸葛大人同為朝廷辦事,那麽以諸葛大人的能耐又何以不能從天啟宮入手,查得一些線索呢?”
“怎會這麽多年下來,就查出一條來曆成迷的‘桂影扶疏’?”
嶽雁謠痛苦地閉上了眼:“所以說來說去,師父身上的嫌疑暫時很難洗掉。”
江葉舟見她如此,便安慰道:“當初我們倆互相猜忌的時候看對方還不是疑點重重?我相信諸葛大人是好人。”
“為什麽?”嶽雁謠有些不敢相信有朝一日自己竟會問另一個人“諸葛幽為什麽是好人?”這個問題。
“因為他教出了你啊。”江葉舟眼神真摯,篤定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