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犀捂著傷口又來到一座清冷的廟宇。


    京城本為繁華所在,城郊廟宇林立。


    奇怪的是,盛世之中,大家喜歡廣修廟宇,求神拜佛。


    可到了真正需要神佛保佑的亂世,廟宇反倒日漸荒棄,這些神佛們怕是也自身難保了。


    不同於剛才的劍仙廟,這裏卻是一座供奉佛祖的佛寺。


    任犀喘著粗氣,他雖奮力擺脫了韋崇的追捕,卻也中了對方的暗器,流了不少血。


    他不明白自己不過是想搶點錢然後滅口跑路怎麽接連遇著煞星。


    他拔出身上的暗器,扯開衣袖包紮止血。


    卻忽然發現手臂上有一個細小的圓孔——大概是被什麽蟲子咬了一口吧。


    任犀不以為意。


    待要歇息片刻,這寺廟裏竟忽然傳來了腳步聲。


    也即是說自打進了廟起,這地方就有人!


    這小廟不過巴掌大的地方,什麽人竟能悄無聲息地潛伏其中令自己一無所覺?


    任犀知道來者不善,他喝問道:“什麽人!”


    “阿彌陀佛,”隻見裏間走出一位白衣老僧。


    “貧僧敬法寺戒律院首座,法號摩尋。”


    (經查證,摩尋師祖圓寂時為我寺羅漢堂首座,此處應為前輩纂官筆誤——三十一世纂官注)


    任犀心中暗暗叫苦:正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受傷被追捕不說,竟在這荒郊野寺遇上了地榜第二十的高手。


    “不知大師有何見教?”任犀想要裝得乖巧一些,免得給對方認出來。


    誰知摩尋還是一眼看破了他的身份:“不知任施主可願聽貧僧講法?”


    任犀對這老和尚的作為素有所聞,哪個惡人縱然先前不願聽他講法,最終也會被迫願意聽。


    他自忖就算狀態良好,也多半是打不贏這個老和尚。現在的情形下,自然更不願意動手。


    為了避免衝突,任犀原本“很願意”聽他講法。可現在韋崇還在追捕自己,等聽完老和尚的廢話,自己恐怕早已被戴上枷鎖。


    “大師,少陪了!”任犀拔腿便走。


    可摩尋鬼魅般的身影卻忽然攔住了他的去路:“任施主請留步,聽貧僧講法有益無害。以施主如今之作為,死後怕是要入無間地獄。”


    “不若迴頭是岸,以後多行善事,在輪迴時或有轉投之機。”


    任犀可不願在這裏乖乖地等著韋崇找上門,雖非所願,卻也隻能動手了,他一劍劈出,卻被老僧揮袖揭去。


    摩尋歎了口氣:“唉,事已至此,貧僧隻好‘請’施主聽法了。”


    說完,他一掌揮出,任犀卻忽的身形一滯,這一掌正好砸在他的胸口上。


    一代暴徒,便這麽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見此情形,摩尋一驚,他蹲下身來掐著任犀的仁中道:“任施主,任施主。”


    死了?


    老和尚倒吸一口涼氣。


    他尋思剛才自己那一掌並不算重,可扒開任犀的衣服,除了肩頭所中暗器,身上並無其他傷痕。


    韋崇身為三法司之人,所用飛鏢也並未淬毒。


    “罪過,罪過。”摩尋低頭道:“竟是失手殺了人。”


    “唉,任施主,貧僧罪孽深重,便陪你一塊走一趟無間地獄吧。”


    說完這句話後,他便欲揮掌自斃。


    可轉念想到了一件事情,他皺了皺眉頭,末了還是歎道:“方今亂世,人心不古。世人需知佛陀仍是佛陀,魔羅仍是魔羅。任施主,貧僧得罪了。”


    說完,他竟從寬大的僧袍中抽出一柄劍……


    七日後,無塵寺……


    住持了塵拾級而下,親自迎接眼前的大漢:“阿彌陀佛,摩尋大師的法身已經火化,韋大人可是來瞻仰舍利子的?”


    韋崇擺了擺手:“大師客氣,在下此來乃是為了向大師請教佛法。”


    了塵皺了皺眉頭,關於摩尋的死,三法司已經結案:


    通緝犯任犀當夜受到韋崇的追捕,於破廟中遇到了摩尋大師。


    任犀持劍殺害了大師,可大師在因失血而圓寂前卻也點化了任犀,使得後者羞愧自盡。


    可聽說身為親自跟蹤此案的刑捕,韋崇卻始終不願在案件卷宗上簽字。


    二人進入寺中坐下,了塵道:“不知韋大人具體對什麽佛法有興趣?”


    韋崇道:“六道輪迴之說。”


    了塵挑了挑眉毛:“哦?”


    韋崇輕聲道:“稍後韋某所言之事,不過胡亂猜測,毫無根據,還請大師不要見笑,亦不宜為外人道。”


    了塵點了點頭。


    “韋某一路追蹤任犀,最後在那破廟中找到了他與摩尋大師的屍體。”


    “大師腹部中劍,流血而亡。任犀手持利劍,自刎而亡。”


    了塵道:“不錯,唉,現場的情況我亦聽旁人說起過。”


    韋崇又道:“任犀手中利劍,刃有鋸齒,極易辨認。不僅大師和任犀的傷口,就連此前耿大人與王禦醫等人的傷口比對之下亦是此劍所為。”


    了塵道:“嗯,想來任犀便是這連環殺手吧,三法司不亦是如此結案的麽?”


    韋崇道:“可據韋某那夜所見,任犀手中所持卻並非此劍。當夜還有兩個少年人與任犀遇上,我請他們辨認,也均說任犀所持並非此劍。”


    了塵不解:“那韋大人以為,此劍從何而來?”


    韋崇道:“韋某聽聞佛家有六道輪迴一說,若人終身行善,轉世投胎時便可入天人道。若人一直為惡,死後便入地獄道。”


    “確實如此。”了塵道。


    韋崇繼續:“王禦醫一生行善積德,救人無數。可自先帝駕崩後,便心灰意冷,備受煎熬。雖每日治病救人,內心卻始終不得解脫。”


    “於是,有一位大德高僧便主動行善,送他入天人道,使其不必受現世之苦。”


    “同樣,耿大人為官清正,造福一方百姓。可人到中年卻要忍受喪子之痛。”


    “於是,那位高僧為了結束耿大人的痛苦,便也將他送入天人道。”


    “然則在這位高僧看來,任犀這般十惡不赦之輩若是身死,必入地獄道,受盡折磨。”


    “那麽,便應先用佛法點化,使其積德行善,改過自新,斷不可直接送入輪迴。”


    “可某一天,這位高僧卻誤殺了一位應入地獄道之人,他因此羞愧不已,便自行了斷。”


    “趁著血流淨前,他稍微布置一下現場,以期能夠區分清濁,教化世人。”


    “這便是韋某對六道輪迴的解讀,不知了塵大師怎麽看?”


    了塵修禪多年,定力遠非常人可比。


    但韋崇一番話下來,依舊讓他大受震撼。


    “不知那把鋸齒劍……”


    “正在此處,”韋崇拿出一柄劍,指著劍身上的銘文道:“此劍名為六道,兇戾異常,韋某帶來此處是希望將此劍藏於無塵寺中受佛法熏陶,以化解其戾氣。”


    了塵如何不知此舉乃是敲山震虎?雖然他和無塵寺與此事無關,但忙不迭火化屍身供奉舍利的行為還是著了相,是以這韋崇以此警告。


    了塵鄭重接過劍問道:“聽聞大人有一本探案手記,不知此番六道輪迴的解讀是否會記錄於斯?”


    韋崇笑著搖了搖頭:“真相破朔迷離,為免誤導後世,韋某的手記隻記事實情狀和證據確鑿之事。至於這等毫無根據的歪理邪說,自然不會記錄在案。”


    “那……死者親人朋友,韋大人又打算如何應對?”


    韋崇歎了口氣:“我便說兇手已死,請諸位寬心。”


    ——————


    今天突然出評分了6.9。老撲街表示心態良好,畢竟咱也不是第一次經曆全是好評但評分低這種事情了,番茄的評分不僅和評價有關還和在讀追讀有關。


    不過6.9看上去確實有點紮眼,懇求追更至此的讀者老爺賞臉賜個五星,不勝感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煙雨鏽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上流的清泉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上流的清泉石並收藏煙雨鏽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