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又努力又上進
逃荒娘子千億物資養全家 作者:八月的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氏是覺得,她現在幹的是洗碗做飯的活,她兒媳婦是要帶著全村搞建設,這是大事,馬虎不得。
霍桐也就不和她爭這個洗碗的活了,去自己帳篷裏躺著,趁著無人,她又溜進了空間洗漱一番。
她的寵物這會兒正在空間裏歡快的溜噠。
沒有了籠子的束縛,小兔子和野雞可自由了。
她時不時扔在空間裏的青草地,被小鹿小羊吃了不少。
等沐浴過後,霍桐繼續趴在空間裏,拿著小本本寫寫畫畫。
她要把房子、水渠的模型都構建出來。
各家的房子要彼此相連在一起,一戶一個院子,有了私密性。同時也大大的節約了土地。
建房後餘下的土地,一部分要留給村民用來種植水稻,小麥,棉花等等。
霍桐托腮想了一會兒。
村民們不能隻靠種點地生活,種地隻能勉強糊口。
她還要再另想一條生計,讓村民靠此來發家致富。
帳篷之外,各家各戶的人已歇下。
大家也是累了一天了,一會功夫,四周唿嚕聲起伏不斷。
等霍桐坐空間出來的時候,走出帳篷看了看,本想到處巡視一圈的,就見不遠處傳來練劍聲。
月光下,少年身姿卓然。
人與劍,劍與人,合為一體。
霍桐歪頭看了看,滿眼都是欣賞。
小北真是又努力又上進。
她忽然意識到,該給小北找個書院讀書了。
既然要落戶到這兒,就得趕緊把書院找了,不能再耽誤下去了,畢竟,小北也十七歲了。
古人的計算方式都是虛歲。
霍桐坐在石頭上托腮看了他一會兒,知道她在看的時候,他練起劍來,更有勁了。
一夜無恙。
翌日,村民們天一亮就全都起來了,因為有了目標和方向,全都幹勁十足。
男人起來就去開荒,刨地。
女人就先把飯做上。
等到吃過早飯,大家繼續幹活。
萬大管事這天也帶了一個梓人給她。
這是一位青年,叫程元星,模樣相當英俊,衣著不俗,瞧起來更像大戶人家的公子。
霍桐喚他一聲程公子,把自己的想法和他談了談,把自己的圖紙也拿給他看了看,道:“我們村現在有九十五戶人家,共計四百九十人。”
小戶人家至少也人要有五六間房,一房做灶房,一間做盥洗室,一間做堂屋,其它兩個做睡房。
程公子驚訝的看她一眼,也是沒想到一幫逃荒的村民竟能下這般大的血本來造房。
程公子給她估算了一下價格,照著村裏的人數,這些房子建下來怎麽也得需要二萬左右的銀子。
霍桐和他談了一會兒,請他構造這套房子,至於價錢問題,霍桐問他:“不知道程公子的價錢是多少?”
請人設計,總是出設計費的。
程公子道:“既然是禦王關照過的,這次費用,就免了。”
這個人情,她就記在禦王身上了,也不與他客氣,隻道:“那就等房子建好了,我請公子到家裏吃飯。”
程公子也是個爽快人,笑著應了。
這邊說好了,程公子就先迴去了。
須臾,鑽井的人也帶著家夥過來了。
村裏雖然人多,霍桐打算在東西兩頭各鑽一個井。
和鑽井的人談過,他們那邊就尋了位置幹了起來。
等這邊都安排好,霍桐又和萬大管事的談了起來,帶他去懸崖峭壁外指給他看,讓他再找些有經驗的人過來,她這邊願意每天每人出七十文銀,不包飯。
等把事情和萬管事的交代清楚後,他這邊也就告辭,去給她辦事了。
不遠處,村民們也幹得起勁,一些糙漢唱起了山歌。
一陣噠噠噠的馬蹄聲傳來,就見衛子鳳又帶著衛子蘇來了。
人未到,就先聽子蘇歡快的聲音傳了過來,師傅師傅的喊著。
霍桐快步迎了過去,心情大好的把他給抱了起來轉了個圈圈。
衛子鳳瞧了瞧她這邊的情況,問她:“做工的人都安排好了嗎?”
霍桐‘嗯’了一聲,“禦王這邊派了個管事過來。”
辦事還挺利索的。
她想起小北要讀書的事情,忙向衛子鳳打探起來道:“這帝都有哪家的書院比較好?”
衛子鳳有些意外的看她,道:“最好的太學當然是國子監。”
霍桐一怔,道:“這個也太好了吧,我們恐怕進不去。”
衛子鳳道:“國子監沒你想的那麽高大尚,有錢就可以進去,你想送哪個去讀書?”
“小北。”既然有錢就可以進去讀書,她覺得以小北的水平,可以進國子監去深造一下。
衛子鳳道:“迴頭我和衛,衛君臨說一聲,讓他去給你把這事辦了。”
雖然他壓根不想麻煩這個人,但為了霍桐,他還是願意去說一說的。
霍桐心裏動容,道:“可以嗎?”
“可以,他就是從國子監出來的狀元。”靖安侯的世子,現在又是大學士,這點小事他還是辦得成的。
霍桐:“那我等你好消息。”
“不過,去國子監讀書,得多少束修?”
“一年束修五六百兩的銀子。”外加筆墨紙硯,這些用起來也費銀子。
這不就是現代的貴族學校嘛。
霍桐點頭,她得多掙銀子供小北讀書了。
霍桐又打探了一些別的書院,霍揚雖不是讀書的料,這書還是要讀下去的,怎麽也得把啟蒙給讀完,學點算數。
這邊說了一會兒話,衛子鳳也沒久留,就先告辭了。
也是要迴去找衛君臨,讓他去辦這事。
午飯的時候,霍桐和家裏人說道:“我要送小北去國子監讀書了。”
王氏道:“束修得不少銀子吧?”
這裏可是帝都啊!
霍桐:“一年五六百兩吧。”她話鋒一轉,“你們三個,到時候也去上個啟蒙班,把字認一認,算數學一學。”
任臣還年幼,想要讀書,還要再等一等。
莫北:“桐桐,現在正是用銀子的時候,我讀書的事情不急。”
霍桐:“急,你都十七歲了,再不趕緊去讀書,以後你就是你同窗中年紀最大的了。”
其實,很多人讀到二十三十還在讀呢。
莫南:“先讓大哥去讀書,等咱們以後掙了銀子,我再讀也不遲。”
莫西:“我也是,我再過幾年讀也不遲。”
霍桐也就不和她爭這個洗碗的活了,去自己帳篷裏躺著,趁著無人,她又溜進了空間洗漱一番。
她的寵物這會兒正在空間裏歡快的溜噠。
沒有了籠子的束縛,小兔子和野雞可自由了。
她時不時扔在空間裏的青草地,被小鹿小羊吃了不少。
等沐浴過後,霍桐繼續趴在空間裏,拿著小本本寫寫畫畫。
她要把房子、水渠的模型都構建出來。
各家的房子要彼此相連在一起,一戶一個院子,有了私密性。同時也大大的節約了土地。
建房後餘下的土地,一部分要留給村民用來種植水稻,小麥,棉花等等。
霍桐托腮想了一會兒。
村民們不能隻靠種點地生活,種地隻能勉強糊口。
她還要再另想一條生計,讓村民靠此來發家致富。
帳篷之外,各家各戶的人已歇下。
大家也是累了一天了,一會功夫,四周唿嚕聲起伏不斷。
等霍桐坐空間出來的時候,走出帳篷看了看,本想到處巡視一圈的,就見不遠處傳來練劍聲。
月光下,少年身姿卓然。
人與劍,劍與人,合為一體。
霍桐歪頭看了看,滿眼都是欣賞。
小北真是又努力又上進。
她忽然意識到,該給小北找個書院讀書了。
既然要落戶到這兒,就得趕緊把書院找了,不能再耽誤下去了,畢竟,小北也十七歲了。
古人的計算方式都是虛歲。
霍桐坐在石頭上托腮看了他一會兒,知道她在看的時候,他練起劍來,更有勁了。
一夜無恙。
翌日,村民們天一亮就全都起來了,因為有了目標和方向,全都幹勁十足。
男人起來就去開荒,刨地。
女人就先把飯做上。
等到吃過早飯,大家繼續幹活。
萬大管事這天也帶了一個梓人給她。
這是一位青年,叫程元星,模樣相當英俊,衣著不俗,瞧起來更像大戶人家的公子。
霍桐喚他一聲程公子,把自己的想法和他談了談,把自己的圖紙也拿給他看了看,道:“我們村現在有九十五戶人家,共計四百九十人。”
小戶人家至少也人要有五六間房,一房做灶房,一間做盥洗室,一間做堂屋,其它兩個做睡房。
程公子驚訝的看她一眼,也是沒想到一幫逃荒的村民竟能下這般大的血本來造房。
程公子給她估算了一下價格,照著村裏的人數,這些房子建下來怎麽也得需要二萬左右的銀子。
霍桐和他談了一會兒,請他構造這套房子,至於價錢問題,霍桐問他:“不知道程公子的價錢是多少?”
請人設計,總是出設計費的。
程公子道:“既然是禦王關照過的,這次費用,就免了。”
這個人情,她就記在禦王身上了,也不與他客氣,隻道:“那就等房子建好了,我請公子到家裏吃飯。”
程公子也是個爽快人,笑著應了。
這邊說好了,程公子就先迴去了。
須臾,鑽井的人也帶著家夥過來了。
村裏雖然人多,霍桐打算在東西兩頭各鑽一個井。
和鑽井的人談過,他們那邊就尋了位置幹了起來。
等這邊都安排好,霍桐又和萬大管事的談了起來,帶他去懸崖峭壁外指給他看,讓他再找些有經驗的人過來,她這邊願意每天每人出七十文銀,不包飯。
等把事情和萬管事的交代清楚後,他這邊也就告辭,去給她辦事了。
不遠處,村民們也幹得起勁,一些糙漢唱起了山歌。
一陣噠噠噠的馬蹄聲傳來,就見衛子鳳又帶著衛子蘇來了。
人未到,就先聽子蘇歡快的聲音傳了過來,師傅師傅的喊著。
霍桐快步迎了過去,心情大好的把他給抱了起來轉了個圈圈。
衛子鳳瞧了瞧她這邊的情況,問她:“做工的人都安排好了嗎?”
霍桐‘嗯’了一聲,“禦王這邊派了個管事過來。”
辦事還挺利索的。
她想起小北要讀書的事情,忙向衛子鳳打探起來道:“這帝都有哪家的書院比較好?”
衛子鳳有些意外的看她,道:“最好的太學當然是國子監。”
霍桐一怔,道:“這個也太好了吧,我們恐怕進不去。”
衛子鳳道:“國子監沒你想的那麽高大尚,有錢就可以進去,你想送哪個去讀書?”
“小北。”既然有錢就可以進去讀書,她覺得以小北的水平,可以進國子監去深造一下。
衛子鳳道:“迴頭我和衛,衛君臨說一聲,讓他去給你把這事辦了。”
雖然他壓根不想麻煩這個人,但為了霍桐,他還是願意去說一說的。
霍桐心裏動容,道:“可以嗎?”
“可以,他就是從國子監出來的狀元。”靖安侯的世子,現在又是大學士,這點小事他還是辦得成的。
霍桐:“那我等你好消息。”
“不過,去國子監讀書,得多少束修?”
“一年束修五六百兩的銀子。”外加筆墨紙硯,這些用起來也費銀子。
這不就是現代的貴族學校嘛。
霍桐點頭,她得多掙銀子供小北讀書了。
霍桐又打探了一些別的書院,霍揚雖不是讀書的料,這書還是要讀下去的,怎麽也得把啟蒙給讀完,學點算數。
這邊說了一會兒話,衛子鳳也沒久留,就先告辭了。
也是要迴去找衛君臨,讓他去辦這事。
午飯的時候,霍桐和家裏人說道:“我要送小北去國子監讀書了。”
王氏道:“束修得不少銀子吧?”
這裏可是帝都啊!
霍桐:“一年五六百兩吧。”她話鋒一轉,“你們三個,到時候也去上個啟蒙班,把字認一認,算數學一學。”
任臣還年幼,想要讀書,還要再等一等。
莫北:“桐桐,現在正是用銀子的時候,我讀書的事情不急。”
霍桐:“急,你都十七歲了,再不趕緊去讀書,以後你就是你同窗中年紀最大的了。”
其實,很多人讀到二十三十還在讀呢。
莫南:“先讓大哥去讀書,等咱們以後掙了銀子,我再讀也不遲。”
莫西:“我也是,我再過幾年讀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