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時日,少年穿著樸素,眼神環顧四周,連連驚歎鬼斧神工。
在他眼中,有環山而行的白雲飛馬,有隱約可見的仙鶴,甚至會偶爾聽聞低沉的呦呦鹿鳴。
安靜!
祥和!
充斥在這座仙山中,少年置身其中,倍感心境寧靜。
忽然,青年停下腳步,對興奮不已的少年說道,“方隅,你現在已經到了棋之盤。”
少年李成蹊一臉愕然,四下張望,既沒有看到石製棋盤,也沒有看到任何棋子。
“夢大哥,這棋盤在哪?”
青年夢錦旭輕聲迴道,“你先抬頭望天,再來看地上這些石樁。”
李成蹊聞聲,抬頭一看,果然見著了線條分明的白雲棋盤,以他過目不忘的眼神牢記於心,再騰身而起,一眼掃過身前的石樁。
“夢大哥,這棋盤落子難道是定式?”
夢錦旭迴話,“當然不是,你且看我上前一試。”
說完,他縱身上前,將棋子一推,轟然聲響,整座棋盤應聲而動。
緊接著,傳來一道傲氣凜然的嗬問聲,“是誰擅動我雲中石棋子?”
中氣十足,氣勁鼓蕩,此人不曾現身已顯露臨閭關的修為。
“新野夢錦旭與義弟吳方隅特來登山求學,還望棋墩子大人放行。”
被稱為棋墩子的武者顯露真身,其身高三尺五寸,肥頭大耳,四肢短粗,落在石樁,立定站直。
“原來是夢先生故地重遊,棋墩子這廂有禮。”
夢錦旭連忙躬身還禮,“棋墩子大人實在客氣,錦旭受之有愧。”
“夢先生學問精深,受之無愧。”棋墩子朗聲迴道。
他凝神細視,看了眼李成蹊,隻覺耀光灼目,趕忙閉上雙眼,沉聲問道,“少年,你絕對不是新野人士,敢問來自何處?”
李成蹊微微一愣神,拱手作揖,言行舉止合乎禮儀,“方隅不才,免貴姓吳,來自清河郡東武城。”
棋墩子眉頭一皺,“清河郡,非本郡轄屬,你若要登山,隻好過四小考。”
李成蹊見禮謝道,“方隅明白,多謝棋墩子大人指點。”
棋墩子見他神色恭敬,言語平靜,眼神中毫無輕視之意,不由得心生歡喜,朝他拋去一本卷軸,“這是本尊閑來無事,將對四小考的見解記錄在冊,你且看看。”
李成蹊雙手捧在掌心,盤膝打坐,放在膝蓋,逐字思量,遇見不懂之處,毫無芥蒂地開口詢問,“請問棋墩子大人,琴崖之畔的琴為何沒有破解之法?”
這一看足足三個時辰,棋墩子盤坐石樁,靜候佳音,並無不勝其煩的意思,為他一一講解,唯有此處略顯尷尬,“我天生五音不全,不通音律,所以就沒有多謝破解之法,隻大致提了下看法。”
李成蹊心領神會,“方隅謝過棋墩子大人勞心勞力。”
棋墩子會心一笑,繼續閉目養神。
就在這時,一老一幼聯袂走來。
幼子在前,臉色驕傲放縱;老者在後,神色恭謹慎微。
幼子見著李成蹊與夢錦旭,見他倆衣著簡樸,對身邊老者哼道,“老伯,您替本少爺打發點銀兩給他倆,讓他們早早離去,莫要耽誤本少爺的求學之路。”
老伯眼神一兇,不假思索地上前對夢錦旭哼道,“識相點,自行離去,別讓我動手。”
夢錦旭握緊鐵棍,向前一揚,“這是安如山,是求學聖地,不是你撒野的地方。”
老者麵露不屑,一手撫摸胡須,一手揮起長袖,震飛夢錦旭,“區區遞炤關,也敢在我麵前大放厥詞?”
砰地一聲,夢錦旭跌落地麵,心神大驚,暗暗嘀咕,“沒想到他居然是中三關的武者。”
幼子往前一步,刻意對棋墩子視而不見,一手搭在李成蹊的肩頭,“小黑鬼,本少爺讓你離開,你沒聽清?”
正聚精會神的李成蹊被他猛地一拍,心神驚愕,慌亂從卷軸中退出,連忙緊張萬分地卷好卷軸,扭頭望去,“小公子,你有什麽事?”
“裝模作樣?”幼子一聲冷哼,舉手就朝他臉上唿去。
李成蹊不明覺厲,側頭躲開,同時揣卷軸入懷,視如珍寶,一手拍地起身,拉開兩者間的距離。
他這一走,幼子勃然大怒,“好你個小黑鬼,竟敢躲我?老伯,替我抓住小黑鬼,我要打他臉。”
老者聞言,不分青紅皂白,身如疾風,一個跳躍來到少年身後,自信滿滿地向前一抓。
李成蹊在他動身那一刻,心頭一跳,急忙彎腰後退,還不忘一腳蹬在他的腿彎。
咣當一聲響,老者不覺有異,反而是李成蹊左腿發麻,隱隱作痛。
“好,好,好,區區小子,也有磐石體魄。”老者乍一交手,就知李成蹊的體魄,暗暗叫好,“不僅體魄異於常人,連速度與反應都超乎想象,好小子,師承何門何派,可敢報上名來?”
“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清河郡東武城吳方隅是也。”李成蹊傲然迴道。
老者意有所動,轉身迴到幼子的背後,躬身說來,“少爺,小兒其貌不揚,但其心性尚佳,不宜為敵。”
“你是少爺,還是我是少爺?我說要打他,就得打他,容不得你多嘴。”幼子厲聲訓斥道。
老者無奈,往前一閃,翻手一壓,氣機如虹,徑直罩住李成蹊的身影,“吳少俠,我家少爺年歲尚幼,還望您莫要記恨。”
話音落下,老者已近身抓緊他的後頸,騰身迴返,微微一用力,震散他的真氣,隨手丟在地上,“少爺,老奴不負厚望,已擒迴此人。”
幼子蹲下身子,一臉得意,“小黑鬼,躲啊,繼續躲啊。”
真氣散去,李成蹊不以為然,笑問一句,“小兒無知,不知天高地厚。”
老者聞聲,隻覺其體內氣息暴漲,猛然驚醒,忙晃身去抓他。
可惜為時已晚,隻見李成蹊縱身跳起,一把抓住幼子的喉嚨,將他按在地上,迴頭笑道,“老人家,你這家奴做的不太妥當。”
老者羞憤交加,“好,是老奴看走了眼,沒想到你小子竟然會這等秘法,憑空變來真氣。”
李成蹊一聽,頓時樂了,但也沒有興趣解釋清楚這不是秘法,而是握緊幼子的喉嚨,“我和你無冤無仇,為什麽要羞辱與我?”
幼子口不能言,氣不能喘,唯有雙眼淚如雨下,眼神淒淒然,苦苦哀求。
李成蹊頓覺無趣,隨手拋給老者,“我念在你饒我一次,也放他一馬,大家互不相欠。”
老者羞憤難平。
少年雷霆震怒,怒吼一聲,“廢物老伯,還不快去給我殺了他?”
老者麵帶猶豫,“少爺,我們是來登山求學,不能因為一己之私濫殺無辜,否則事後有人查清此事,您定然會被驅逐出境。”
幼子一聽會被驅離,慌忙壓下心頭怒氣,滿臉和氣地說道,“吳少俠,我們一筆勾銷,可好?”
李成蹊望著他眼底深藏的惡意,不為所動,但對他的這份隱忍大加警惕,“就此揭過。”
幼子如釋重負,轉身走近石樁,趾高氣揚地問道,“矮胖子,你是誰?”
棋墩子端坐石樁,不予理睬。
幼子再次暴怒,快步衝上去,一巴掌唿在他的臉上。
棋墩子還是視而不見。
但是幼子手心通紅,連連喊疼,“老伯,你還在等什麽,還不快替我抓住他。”
又是舊景重現,李成蹊暗暗歎息。
老者見棋墩子修為不俗,身前身後皆無人,小心翼翼地迴道,“少爺,出門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您別在橫生枝節。”
誰料幼子非但不聽勸,反而破口大罵,“你個沒名沒姓的老狗,不是我賀家給你口飯吃,早就餓死街頭,如今主上被辱,你身為家奴不但以死謝罪,反而來指責主上?”
老者一臉漲紅,迫於無奈,再次欺身靠近棋墩子,伸手一抓。
噗嗤!
幼子臉上,滿是濺射的血色。
老者神情呆滯,捂著被斬斷的斷肢傷口處。
李成蹊見狀,快步上去,出聲提醒道,“別怕,我並無惡意。”
老者滿臉悔意。
李成蹊一把按在他的胳膊,伸手一捋,瞬間鎖住他的手臂血脈,撕下衣袖包裹他的傷口,“此去山腳十裏外,有可落腳的村落,您現在去那裏,說不定有醫術高明的大夫可替您縫合斷手。”
“不準走,你走了,留我一人在此,我要是出了點事,誰來負責?”幼子厲聲喝道。
老者聞聲,麵無表情,靜立原地。
棋墩子冷眼旁觀,一言不發。
“棋墩子大人,您這邊好生熱鬧。”恰好這時,有位書生緩緩走來。
棋墩子抬頭看了眼他,問道“是巧合,還是有人特意而為之?”
書生顧左右而言他,“哎呀,這怎麽有人受了傷?”
說罷,書生上前,一掌拍暈了意欲動怒的幼子,一手搭在老者的肩頭,見內裏傷勢竟然被穩住,大感驚訝,同時掏出工具,替他縫合傷口。
不一會兒,斷手被接上,老者也痛不欲生地當場昏厥。
“快說,是誰讓你來我的棋盤?”棋墩子起身問道。
書生不答,臨行前看了眼李成蹊,笑問一句,“少年,日後進了山門,來我巫學流派,可好?”
李成蹊苦笑道,“我連棋盤都無信心通過,哪裏敢奢望入山門。”
書生笑道,“棋墩子大人偏心,將答案都給你小子,我還真不信你過不了。”
李成蹊愕然,死死捂住懷中那冊卷軸。
此時,夢錦旭慢慢走來,憂心忡忡,“這幼子不識大體,等他醒來,隻怕不會善罷甘休。”
“而且,此子偶然提及賀家,若是他真的是我想的那賀家,可真的大事不妙。”
在他眼中,有環山而行的白雲飛馬,有隱約可見的仙鶴,甚至會偶爾聽聞低沉的呦呦鹿鳴。
安靜!
祥和!
充斥在這座仙山中,少年置身其中,倍感心境寧靜。
忽然,青年停下腳步,對興奮不已的少年說道,“方隅,你現在已經到了棋之盤。”
少年李成蹊一臉愕然,四下張望,既沒有看到石製棋盤,也沒有看到任何棋子。
“夢大哥,這棋盤在哪?”
青年夢錦旭輕聲迴道,“你先抬頭望天,再來看地上這些石樁。”
李成蹊聞聲,抬頭一看,果然見著了線條分明的白雲棋盤,以他過目不忘的眼神牢記於心,再騰身而起,一眼掃過身前的石樁。
“夢大哥,這棋盤落子難道是定式?”
夢錦旭迴話,“當然不是,你且看我上前一試。”
說完,他縱身上前,將棋子一推,轟然聲響,整座棋盤應聲而動。
緊接著,傳來一道傲氣凜然的嗬問聲,“是誰擅動我雲中石棋子?”
中氣十足,氣勁鼓蕩,此人不曾現身已顯露臨閭關的修為。
“新野夢錦旭與義弟吳方隅特來登山求學,還望棋墩子大人放行。”
被稱為棋墩子的武者顯露真身,其身高三尺五寸,肥頭大耳,四肢短粗,落在石樁,立定站直。
“原來是夢先生故地重遊,棋墩子這廂有禮。”
夢錦旭連忙躬身還禮,“棋墩子大人實在客氣,錦旭受之有愧。”
“夢先生學問精深,受之無愧。”棋墩子朗聲迴道。
他凝神細視,看了眼李成蹊,隻覺耀光灼目,趕忙閉上雙眼,沉聲問道,“少年,你絕對不是新野人士,敢問來自何處?”
李成蹊微微一愣神,拱手作揖,言行舉止合乎禮儀,“方隅不才,免貴姓吳,來自清河郡東武城。”
棋墩子眉頭一皺,“清河郡,非本郡轄屬,你若要登山,隻好過四小考。”
李成蹊見禮謝道,“方隅明白,多謝棋墩子大人指點。”
棋墩子見他神色恭敬,言語平靜,眼神中毫無輕視之意,不由得心生歡喜,朝他拋去一本卷軸,“這是本尊閑來無事,將對四小考的見解記錄在冊,你且看看。”
李成蹊雙手捧在掌心,盤膝打坐,放在膝蓋,逐字思量,遇見不懂之處,毫無芥蒂地開口詢問,“請問棋墩子大人,琴崖之畔的琴為何沒有破解之法?”
這一看足足三個時辰,棋墩子盤坐石樁,靜候佳音,並無不勝其煩的意思,為他一一講解,唯有此處略顯尷尬,“我天生五音不全,不通音律,所以就沒有多謝破解之法,隻大致提了下看法。”
李成蹊心領神會,“方隅謝過棋墩子大人勞心勞力。”
棋墩子會心一笑,繼續閉目養神。
就在這時,一老一幼聯袂走來。
幼子在前,臉色驕傲放縱;老者在後,神色恭謹慎微。
幼子見著李成蹊與夢錦旭,見他倆衣著簡樸,對身邊老者哼道,“老伯,您替本少爺打發點銀兩給他倆,讓他們早早離去,莫要耽誤本少爺的求學之路。”
老伯眼神一兇,不假思索地上前對夢錦旭哼道,“識相點,自行離去,別讓我動手。”
夢錦旭握緊鐵棍,向前一揚,“這是安如山,是求學聖地,不是你撒野的地方。”
老者麵露不屑,一手撫摸胡須,一手揮起長袖,震飛夢錦旭,“區區遞炤關,也敢在我麵前大放厥詞?”
砰地一聲,夢錦旭跌落地麵,心神大驚,暗暗嘀咕,“沒想到他居然是中三關的武者。”
幼子往前一步,刻意對棋墩子視而不見,一手搭在李成蹊的肩頭,“小黑鬼,本少爺讓你離開,你沒聽清?”
正聚精會神的李成蹊被他猛地一拍,心神驚愕,慌亂從卷軸中退出,連忙緊張萬分地卷好卷軸,扭頭望去,“小公子,你有什麽事?”
“裝模作樣?”幼子一聲冷哼,舉手就朝他臉上唿去。
李成蹊不明覺厲,側頭躲開,同時揣卷軸入懷,視如珍寶,一手拍地起身,拉開兩者間的距離。
他這一走,幼子勃然大怒,“好你個小黑鬼,竟敢躲我?老伯,替我抓住小黑鬼,我要打他臉。”
老者聞言,不分青紅皂白,身如疾風,一個跳躍來到少年身後,自信滿滿地向前一抓。
李成蹊在他動身那一刻,心頭一跳,急忙彎腰後退,還不忘一腳蹬在他的腿彎。
咣當一聲響,老者不覺有異,反而是李成蹊左腿發麻,隱隱作痛。
“好,好,好,區區小子,也有磐石體魄。”老者乍一交手,就知李成蹊的體魄,暗暗叫好,“不僅體魄異於常人,連速度與反應都超乎想象,好小子,師承何門何派,可敢報上名來?”
“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清河郡東武城吳方隅是也。”李成蹊傲然迴道。
老者意有所動,轉身迴到幼子的背後,躬身說來,“少爺,小兒其貌不揚,但其心性尚佳,不宜為敵。”
“你是少爺,還是我是少爺?我說要打他,就得打他,容不得你多嘴。”幼子厲聲訓斥道。
老者無奈,往前一閃,翻手一壓,氣機如虹,徑直罩住李成蹊的身影,“吳少俠,我家少爺年歲尚幼,還望您莫要記恨。”
話音落下,老者已近身抓緊他的後頸,騰身迴返,微微一用力,震散他的真氣,隨手丟在地上,“少爺,老奴不負厚望,已擒迴此人。”
幼子蹲下身子,一臉得意,“小黑鬼,躲啊,繼續躲啊。”
真氣散去,李成蹊不以為然,笑問一句,“小兒無知,不知天高地厚。”
老者聞聲,隻覺其體內氣息暴漲,猛然驚醒,忙晃身去抓他。
可惜為時已晚,隻見李成蹊縱身跳起,一把抓住幼子的喉嚨,將他按在地上,迴頭笑道,“老人家,你這家奴做的不太妥當。”
老者羞憤交加,“好,是老奴看走了眼,沒想到你小子竟然會這等秘法,憑空變來真氣。”
李成蹊一聽,頓時樂了,但也沒有興趣解釋清楚這不是秘法,而是握緊幼子的喉嚨,“我和你無冤無仇,為什麽要羞辱與我?”
幼子口不能言,氣不能喘,唯有雙眼淚如雨下,眼神淒淒然,苦苦哀求。
李成蹊頓覺無趣,隨手拋給老者,“我念在你饒我一次,也放他一馬,大家互不相欠。”
老者羞憤難平。
少年雷霆震怒,怒吼一聲,“廢物老伯,還不快去給我殺了他?”
老者麵帶猶豫,“少爺,我們是來登山求學,不能因為一己之私濫殺無辜,否則事後有人查清此事,您定然會被驅逐出境。”
幼子一聽會被驅離,慌忙壓下心頭怒氣,滿臉和氣地說道,“吳少俠,我們一筆勾銷,可好?”
李成蹊望著他眼底深藏的惡意,不為所動,但對他的這份隱忍大加警惕,“就此揭過。”
幼子如釋重負,轉身走近石樁,趾高氣揚地問道,“矮胖子,你是誰?”
棋墩子端坐石樁,不予理睬。
幼子再次暴怒,快步衝上去,一巴掌唿在他的臉上。
棋墩子還是視而不見。
但是幼子手心通紅,連連喊疼,“老伯,你還在等什麽,還不快替我抓住他。”
又是舊景重現,李成蹊暗暗歎息。
老者見棋墩子修為不俗,身前身後皆無人,小心翼翼地迴道,“少爺,出門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您別在橫生枝節。”
誰料幼子非但不聽勸,反而破口大罵,“你個沒名沒姓的老狗,不是我賀家給你口飯吃,早就餓死街頭,如今主上被辱,你身為家奴不但以死謝罪,反而來指責主上?”
老者一臉漲紅,迫於無奈,再次欺身靠近棋墩子,伸手一抓。
噗嗤!
幼子臉上,滿是濺射的血色。
老者神情呆滯,捂著被斬斷的斷肢傷口處。
李成蹊見狀,快步上去,出聲提醒道,“別怕,我並無惡意。”
老者滿臉悔意。
李成蹊一把按在他的胳膊,伸手一捋,瞬間鎖住他的手臂血脈,撕下衣袖包裹他的傷口,“此去山腳十裏外,有可落腳的村落,您現在去那裏,說不定有醫術高明的大夫可替您縫合斷手。”
“不準走,你走了,留我一人在此,我要是出了點事,誰來負責?”幼子厲聲喝道。
老者聞聲,麵無表情,靜立原地。
棋墩子冷眼旁觀,一言不發。
“棋墩子大人,您這邊好生熱鬧。”恰好這時,有位書生緩緩走來。
棋墩子抬頭看了眼他,問道“是巧合,還是有人特意而為之?”
書生顧左右而言他,“哎呀,這怎麽有人受了傷?”
說罷,書生上前,一掌拍暈了意欲動怒的幼子,一手搭在老者的肩頭,見內裏傷勢竟然被穩住,大感驚訝,同時掏出工具,替他縫合傷口。
不一會兒,斷手被接上,老者也痛不欲生地當場昏厥。
“快說,是誰讓你來我的棋盤?”棋墩子起身問道。
書生不答,臨行前看了眼李成蹊,笑問一句,“少年,日後進了山門,來我巫學流派,可好?”
李成蹊苦笑道,“我連棋盤都無信心通過,哪裏敢奢望入山門。”
書生笑道,“棋墩子大人偏心,將答案都給你小子,我還真不信你過不了。”
李成蹊愕然,死死捂住懷中那冊卷軸。
此時,夢錦旭慢慢走來,憂心忡忡,“這幼子不識大體,等他醒來,隻怕不會善罷甘休。”
“而且,此子偶然提及賀家,若是他真的是我想的那賀家,可真的大事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