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高懸,酷暑難耐,飛禽亦歸林。
蔭涼無處尋,南風也炎炎。
尚在此處遊學的冉耘艾心性堅定,撐著一腔求學之心不畏炎官。
賀季真霜鬢輕揚,青衫和光,熠熠生輝,正講至學問處,忽然心有所感,停下腳步問道,“耘艾,可還覺得遊學悠哉?”
冉耘艾擦拭額頭上的熱汗,誠懇迴道,“師尊,遊學勞心,更是勞力。”
若是使用真氣避暑,自然會稍微清涼點,可賀季真明令禁止,不準他如此作為,特意要他在酷暑天聆聽經學,在夕陽西下之時考校。
苦煞我也!
“耘艾,你且迴家稟明冉老,就說我賀季真有事在身,要去群山中見一故人,恐一旬內難以趕迴。”
冉耘艾目露疑惑。
賀季真揮手示意他離去,莫問緣由。
“朋友尾隨至此,何不現身一見?”待冉耘艾離開後,賀季真高聲道。
“憲俠賀季真,果然不可小覷。”來者要掛三尺青鋒,一身氣息內斂,體形瘦削,通眉長爪,略帶恭敬地說。
“奉承之言,賀某不屑再聽,朋友有事直說,何必拐彎抹角?”賀季真打斷他接下來的話,直接了當地哼道。
來者平靜對之,一抖腰間青鋒,自報家門道,“正字春坊李昌穀敢求賀憲俠一道劍意。”
賀季真乍聽正字春坊,神情一鬆,又聽他開口要求一道劍意,神色一緊。
“賀憲俠的劍意,我正字春坊垂涎許久。”李昌穀言辭溫和地說。
“賀某已不是憲俠,請勿折煞與我。”賀季真先是迴道這事,又開口否決道,“賀某劍意放眼九洲,不值一提,怎麽會驚動正字春坊?”
李昌穀知他言下之意,無非是懷疑自己的身份,從懷中抖落一枚金絲銀製的令牌,隨手拋去。
賀季真不疑有他,伸手接過令牌,正麵刻有【司經局】,背麵刻有【三尺水】,貨真價實的正字春坊官印,正麵左下角尚留有【正字春坊】四個小字。
“哪怕是驗明正身,賀某也不願獻上劍意。”賀季真審視後,將之拋迴。
李昌穀似乎對此早有所料,“賀老如今所為,莫過於為你那生來劍心的玄孫索取一尾桃花魚。”
賀季真立刻打斷道,“我那玄孫所求,我賀季真自有辦法,不必正字春坊勞心費神。”
李昌穀抖了抖劍柄,“賀老誤會了,我的意思是想請您那玄孫入我正字春坊掛名修行。”
賀季真恍然大悟,“原來我的劍意是你此行盈餘的彩頭,我那玄孫才是你此行真正的目的。”
李昌穀扶正劍柄,正色相告,“貴玄孫自打出了天鏡山,不止是我正字春坊費心尋找,那對您天鏡山大業心生不滿的敵對也在費心尋他。”
賀季真早知如此,要不然也不會退下憲俠身份,遠遊萬裏護送他。
“天鏡山所圖既不傷及天和,更不有違規矩,我滎陽郡誰敢指責?”
李昌穀搖了搖頭,“賀老如今已不是憲俠,那些隱忍不發的敵對勢力也就沒了顧忌。”
“若賀老不信我,大可去尋進入此地的白刃裏少年秦卻不,花些小小的代價一探真假。”
賀季真沉默不語,凝視李昌穀,似乎想要明辨真假。
“賀老,正字春坊不識您的劍意,可我親眼目睹您的傳道瑞象,深信您的劍意值得我放手一搏。”
賀季真斟酌片刻,“容我三思。”
李昌穀亦不再強求,轉身就走,“賀老盡管放心,無論此事成與不成,我李昌穀都必定護佑您的玄孫。”
賀季真不置可否,任由他隨意折騰,隻要不傷及無辜即可。
至於能不能傷到賀上窟,賀季真還真的不太擔心。
我孫兒身如雷電,心係猛虎,在這洞溪裏又有劍心神通傍身,有何可懼。
賀季真想了會,還是去了群山深處,決定提前去見一見那座李子洞。
冉老口中提及的山之魚,正好在此處。
神秘聲音提及的地方,也恰好在這裏。
賀季真不太相信是巧合,所以他決定去一探究竟。
至於李昌穀告別了他,很快就追上了冉耘艾。
冉耘艾見著他,並無提防之意,恭敬地迎接道,“晚輩洞溪裏冉耘艾見過前輩。”
李昌穀對他的小心思見怪不怪,“無須特意點明你的出身,若我真居心不良,你師尊也不會輕易放過你。”
“就算我蒙騙過關,真要動了心思傷你性命,你真以為洞溪裏的規矩能約束住我?”
冉耘艾心驚肉跳,對這人的坦白反而越發覺得畏懼,下意識地後退一步。
李昌穀對他的心性頗為不喜,可念在他是賀季真的徒弟,也耐著性子和他交談,“我是李昌穀,與賀老想做些不成文的規定,可惜不是太容易。”
冉耘艾立馬聽出他的意思,“師尊行事,自有主張,我才入門不久,恐怕很難勸動。”
李昌穀對他的迴答非常失望,一臉遺憾地嘲諷道,“憑你的心性,何德何能拜入賀老門下。”
“那日溪畔少年明明與賀老最為契合,可惜可歎。”
冉耘艾不知他是有意而為之,還是無心之失,都不曾放在心上。
“真是個窩囊廢,連被人質疑都不敢發聲,我真替賀老不值。”李昌穀一抖劍柄,一聲鏗鏘嘹亮響起,嚇得冉耘艾一個心神俱顫,跌坐在地。
李昌穀惋惜神色更顯而易見,“憑你這種貨色,我李昌穀哪怕是沒了這筆生意,也不屑為之。”
說完,李昌穀索然無味地騰身離去。
冉耘艾如同劫後餘生地站起身,擦了擦額頭的冷汗,繼續隱忍著心思趕迴老宅。
從始至終,冉耘艾連報複的惡念都不曾生。
有無長者,是兩個冉耘艾。
“梁為之,你在這待了好幾天,混吃混喝的,差不多也該哪裏來迴哪裏去了吧。”耿星河看著死皮賴臉蹲在樹下的梁為之,無奈地哼道。
“什麽叫混吃混喝,我有給你們錢的,連喝酒的錢也是我出的,你好意思說我混吃混喝?”梁為之理直氣壯地站起身,抬頭怒視他們。
耿星河訕訕一笑。
“李成蹊,你老實交代,你那句話是不是蒙我的。”梁為之肯待在這裏,也是因為李成蹊說的那句話。
李成蹊淡定地迴道,“秦卻不親口所說,你大可等他來時,當麵對質。”
梁為之馬上垂頭喪氣,又蹲迴去,“秦大哥自打那一戰過後,整整一個月都沒在出現過。我在外的朋友們,都表示無人見過他。”
“說不準,他已經離開了洞溪裏?”薑禦景接道。
梁為之非常篤信地搖搖頭,“秦大哥來此是為了桃花魚。”
“白刃裏行事,從來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耿星河聽到這話,眉頭一挑,“這麽說,白刃裏也是個殺人越貨的組織?”
梁為之倒是沒有辯解,起身拍了拍衣角,圍繞著槐樹走了一圈,“白刃裏,既不可以亂定罪,也不可以俠揚名。”
“白刃裏最初是由意氣風發的遊俠們創建,後不知緣由才變成今日的烏煙瘴氣。”
“洲郡尚無英俠封名在身的少年多半會掛名在白刃裏,以期在廝殺磨練中提升自我。”
梁為之一掌拍在槐樹樹幹,震的樹冠四人搖搖欲墜。
“秦大哥俠氣幹雲,定然不會如宵小為非作歹。”
薑禦景與李成蹊互望一眼,笑了笑。
小小少年,也有敬仰之人。
薑禦景的眼中是那江河山水快意出劍的師傅。
李成蹊的眼中是那風裏雨裏高聲講學的振師長。
心懷敬慕,而身無所懼。
“梁為之,我也相信你的秦卻不。”李成蹊低聲應和道。
梁為之能感受到他的真摯,卻沒有應聲迴話,而是獨自一人在院中埋頭打拳。
薑禦景不解少年心事,迴問李成蹊道,“這小子哪根筋不對頭?”
他想了想,跳下枝頭迴道,“可能是心有不快,無以為繼,隻好出拳。”
昔年,杜振溪不辭而別。
李成蹊小小年紀憤懣難平,孤身追至群山,身疲力竭而不知倦意,也是如他這般肆意宣泄。
隻不過李成蹊那會兒不是打拳,而是與野獸搏鬥。
杜振溪的離去,李成蹊的入山,是他懂事以來第一次的了無希望。
那一次,李成蹊不記得自己是如何昏厥,更不知道自己是如何醒來的。
當第二天朝陽升起,李成蹊心平氣和地從自家床上爬起,渾身酸痛且傷痕累累。
“梁為之,可敢一戰!”
梁為之迴首望去,收拳斂息,傲然迴道,“李成蹊,可敢肉搏?”
李成蹊爽朗一笑,豁然散盡一身真氣,“我怕你梁為之三兩天又下不了床。”
梁為之一氣之下,毅然學他散去一身真氣。
可不同的是,一身真氣散去,梁為之身子亦隨之一軟,張口噴出一口逆血,臉色蒼白地死撐著,不去倒下。
“李成蹊,敢請戰爾!”
李成蹊卻絲毫不讓,更無動於衷,猛然間騰身一跳,一拳重重砸在他的腹部,將之擊飛十來步。
碰!
僅僅一拳,梁為之徹底癱廢。
那為之敬仰的失意在這一拳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滔天罵意,“李成蹊,你丫的吃體力長大的?”
李成蹊神色一凜,欺身上前抓起他的衣領,用力高高拋起,隨後一拳捶在他的腹部,再次將之砸下。
兩拳之下,梁為之氣若遊絲,眼皮耷拉著,始終撐著不讓自己昏過去,就連動嘴皮子的力氣都沒。
然而李成蹊不依不饒,再次提起他的身子,一掌拍在他的胸口,將他拍飛到不遠處的天井口,以其後背撞在砌井的石頭上。
這一拳,梁為之背部血肉模糊。
樹冠上的三人一言不發,冷眼旁觀。
梁為之的失意可以有,但是因為失意萌發的意氣用事不可以有。
李成蹊隻是在用血汗教訓他,有些事可以想,但不可以做。
潘懷先望著那毫無還手之力的梁為之,漠然長歎,“可惜遇著的是李成蹊,否則這條命是必死無疑。”
“梁為之,記住你欠我一條命。”李成蹊一拳撼在他的眉心,沉聲說道。
梁為之作何感想暫時不知,可意識是真的撐不住這一拳,慘然暈死。
蔭涼無處尋,南風也炎炎。
尚在此處遊學的冉耘艾心性堅定,撐著一腔求學之心不畏炎官。
賀季真霜鬢輕揚,青衫和光,熠熠生輝,正講至學問處,忽然心有所感,停下腳步問道,“耘艾,可還覺得遊學悠哉?”
冉耘艾擦拭額頭上的熱汗,誠懇迴道,“師尊,遊學勞心,更是勞力。”
若是使用真氣避暑,自然會稍微清涼點,可賀季真明令禁止,不準他如此作為,特意要他在酷暑天聆聽經學,在夕陽西下之時考校。
苦煞我也!
“耘艾,你且迴家稟明冉老,就說我賀季真有事在身,要去群山中見一故人,恐一旬內難以趕迴。”
冉耘艾目露疑惑。
賀季真揮手示意他離去,莫問緣由。
“朋友尾隨至此,何不現身一見?”待冉耘艾離開後,賀季真高聲道。
“憲俠賀季真,果然不可小覷。”來者要掛三尺青鋒,一身氣息內斂,體形瘦削,通眉長爪,略帶恭敬地說。
“奉承之言,賀某不屑再聽,朋友有事直說,何必拐彎抹角?”賀季真打斷他接下來的話,直接了當地哼道。
來者平靜對之,一抖腰間青鋒,自報家門道,“正字春坊李昌穀敢求賀憲俠一道劍意。”
賀季真乍聽正字春坊,神情一鬆,又聽他開口要求一道劍意,神色一緊。
“賀憲俠的劍意,我正字春坊垂涎許久。”李昌穀言辭溫和地說。
“賀某已不是憲俠,請勿折煞與我。”賀季真先是迴道這事,又開口否決道,“賀某劍意放眼九洲,不值一提,怎麽會驚動正字春坊?”
李昌穀知他言下之意,無非是懷疑自己的身份,從懷中抖落一枚金絲銀製的令牌,隨手拋去。
賀季真不疑有他,伸手接過令牌,正麵刻有【司經局】,背麵刻有【三尺水】,貨真價實的正字春坊官印,正麵左下角尚留有【正字春坊】四個小字。
“哪怕是驗明正身,賀某也不願獻上劍意。”賀季真審視後,將之拋迴。
李昌穀似乎對此早有所料,“賀老如今所為,莫過於為你那生來劍心的玄孫索取一尾桃花魚。”
賀季真立刻打斷道,“我那玄孫所求,我賀季真自有辦法,不必正字春坊勞心費神。”
李昌穀抖了抖劍柄,“賀老誤會了,我的意思是想請您那玄孫入我正字春坊掛名修行。”
賀季真恍然大悟,“原來我的劍意是你此行盈餘的彩頭,我那玄孫才是你此行真正的目的。”
李昌穀扶正劍柄,正色相告,“貴玄孫自打出了天鏡山,不止是我正字春坊費心尋找,那對您天鏡山大業心生不滿的敵對也在費心尋他。”
賀季真早知如此,要不然也不會退下憲俠身份,遠遊萬裏護送他。
“天鏡山所圖既不傷及天和,更不有違規矩,我滎陽郡誰敢指責?”
李昌穀搖了搖頭,“賀老如今已不是憲俠,那些隱忍不發的敵對勢力也就沒了顧忌。”
“若賀老不信我,大可去尋進入此地的白刃裏少年秦卻不,花些小小的代價一探真假。”
賀季真沉默不語,凝視李昌穀,似乎想要明辨真假。
“賀老,正字春坊不識您的劍意,可我親眼目睹您的傳道瑞象,深信您的劍意值得我放手一搏。”
賀季真斟酌片刻,“容我三思。”
李昌穀亦不再強求,轉身就走,“賀老盡管放心,無論此事成與不成,我李昌穀都必定護佑您的玄孫。”
賀季真不置可否,任由他隨意折騰,隻要不傷及無辜即可。
至於能不能傷到賀上窟,賀季真還真的不太擔心。
我孫兒身如雷電,心係猛虎,在這洞溪裏又有劍心神通傍身,有何可懼。
賀季真想了會,還是去了群山深處,決定提前去見一見那座李子洞。
冉老口中提及的山之魚,正好在此處。
神秘聲音提及的地方,也恰好在這裏。
賀季真不太相信是巧合,所以他決定去一探究竟。
至於李昌穀告別了他,很快就追上了冉耘艾。
冉耘艾見著他,並無提防之意,恭敬地迎接道,“晚輩洞溪裏冉耘艾見過前輩。”
李昌穀對他的小心思見怪不怪,“無須特意點明你的出身,若我真居心不良,你師尊也不會輕易放過你。”
“就算我蒙騙過關,真要動了心思傷你性命,你真以為洞溪裏的規矩能約束住我?”
冉耘艾心驚肉跳,對這人的坦白反而越發覺得畏懼,下意識地後退一步。
李昌穀對他的心性頗為不喜,可念在他是賀季真的徒弟,也耐著性子和他交談,“我是李昌穀,與賀老想做些不成文的規定,可惜不是太容易。”
冉耘艾立馬聽出他的意思,“師尊行事,自有主張,我才入門不久,恐怕很難勸動。”
李昌穀對他的迴答非常失望,一臉遺憾地嘲諷道,“憑你的心性,何德何能拜入賀老門下。”
“那日溪畔少年明明與賀老最為契合,可惜可歎。”
冉耘艾不知他是有意而為之,還是無心之失,都不曾放在心上。
“真是個窩囊廢,連被人質疑都不敢發聲,我真替賀老不值。”李昌穀一抖劍柄,一聲鏗鏘嘹亮響起,嚇得冉耘艾一個心神俱顫,跌坐在地。
李昌穀惋惜神色更顯而易見,“憑你這種貨色,我李昌穀哪怕是沒了這筆生意,也不屑為之。”
說完,李昌穀索然無味地騰身離去。
冉耘艾如同劫後餘生地站起身,擦了擦額頭的冷汗,繼續隱忍著心思趕迴老宅。
從始至終,冉耘艾連報複的惡念都不曾生。
有無長者,是兩個冉耘艾。
“梁為之,你在這待了好幾天,混吃混喝的,差不多也該哪裏來迴哪裏去了吧。”耿星河看著死皮賴臉蹲在樹下的梁為之,無奈地哼道。
“什麽叫混吃混喝,我有給你們錢的,連喝酒的錢也是我出的,你好意思說我混吃混喝?”梁為之理直氣壯地站起身,抬頭怒視他們。
耿星河訕訕一笑。
“李成蹊,你老實交代,你那句話是不是蒙我的。”梁為之肯待在這裏,也是因為李成蹊說的那句話。
李成蹊淡定地迴道,“秦卻不親口所說,你大可等他來時,當麵對質。”
梁為之馬上垂頭喪氣,又蹲迴去,“秦大哥自打那一戰過後,整整一個月都沒在出現過。我在外的朋友們,都表示無人見過他。”
“說不準,他已經離開了洞溪裏?”薑禦景接道。
梁為之非常篤信地搖搖頭,“秦大哥來此是為了桃花魚。”
“白刃裏行事,從來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耿星河聽到這話,眉頭一挑,“這麽說,白刃裏也是個殺人越貨的組織?”
梁為之倒是沒有辯解,起身拍了拍衣角,圍繞著槐樹走了一圈,“白刃裏,既不可以亂定罪,也不可以俠揚名。”
“白刃裏最初是由意氣風發的遊俠們創建,後不知緣由才變成今日的烏煙瘴氣。”
“洲郡尚無英俠封名在身的少年多半會掛名在白刃裏,以期在廝殺磨練中提升自我。”
梁為之一掌拍在槐樹樹幹,震的樹冠四人搖搖欲墜。
“秦大哥俠氣幹雲,定然不會如宵小為非作歹。”
薑禦景與李成蹊互望一眼,笑了笑。
小小少年,也有敬仰之人。
薑禦景的眼中是那江河山水快意出劍的師傅。
李成蹊的眼中是那風裏雨裏高聲講學的振師長。
心懷敬慕,而身無所懼。
“梁為之,我也相信你的秦卻不。”李成蹊低聲應和道。
梁為之能感受到他的真摯,卻沒有應聲迴話,而是獨自一人在院中埋頭打拳。
薑禦景不解少年心事,迴問李成蹊道,“這小子哪根筋不對頭?”
他想了想,跳下枝頭迴道,“可能是心有不快,無以為繼,隻好出拳。”
昔年,杜振溪不辭而別。
李成蹊小小年紀憤懣難平,孤身追至群山,身疲力竭而不知倦意,也是如他這般肆意宣泄。
隻不過李成蹊那會兒不是打拳,而是與野獸搏鬥。
杜振溪的離去,李成蹊的入山,是他懂事以來第一次的了無希望。
那一次,李成蹊不記得自己是如何昏厥,更不知道自己是如何醒來的。
當第二天朝陽升起,李成蹊心平氣和地從自家床上爬起,渾身酸痛且傷痕累累。
“梁為之,可敢一戰!”
梁為之迴首望去,收拳斂息,傲然迴道,“李成蹊,可敢肉搏?”
李成蹊爽朗一笑,豁然散盡一身真氣,“我怕你梁為之三兩天又下不了床。”
梁為之一氣之下,毅然學他散去一身真氣。
可不同的是,一身真氣散去,梁為之身子亦隨之一軟,張口噴出一口逆血,臉色蒼白地死撐著,不去倒下。
“李成蹊,敢請戰爾!”
李成蹊卻絲毫不讓,更無動於衷,猛然間騰身一跳,一拳重重砸在他的腹部,將之擊飛十來步。
碰!
僅僅一拳,梁為之徹底癱廢。
那為之敬仰的失意在這一拳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滔天罵意,“李成蹊,你丫的吃體力長大的?”
李成蹊神色一凜,欺身上前抓起他的衣領,用力高高拋起,隨後一拳捶在他的腹部,再次將之砸下。
兩拳之下,梁為之氣若遊絲,眼皮耷拉著,始終撐著不讓自己昏過去,就連動嘴皮子的力氣都沒。
然而李成蹊不依不饒,再次提起他的身子,一掌拍在他的胸口,將他拍飛到不遠處的天井口,以其後背撞在砌井的石頭上。
這一拳,梁為之背部血肉模糊。
樹冠上的三人一言不發,冷眼旁觀。
梁為之的失意可以有,但是因為失意萌發的意氣用事不可以有。
李成蹊隻是在用血汗教訓他,有些事可以想,但不可以做。
潘懷先望著那毫無還手之力的梁為之,漠然長歎,“可惜遇著的是李成蹊,否則這條命是必死無疑。”
“梁為之,記住你欠我一條命。”李成蹊一拳撼在他的眉心,沉聲說道。
梁為之作何感想暫時不知,可意識是真的撐不住這一拳,慘然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