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天已經大亮了,三緘迴頭看了看,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小閣,閣門上寫著“五穀神祠”。
三緘感到十分驚訝,慢慢靠近閣子觀察。
他心生疑問:“我的師傅到哪裏去了?已經讓弟子四處尋找了。”
三緘詳細陳述了他所見和所聽的一切。
老和尚說:“溪水上遊有個叫‘倒崖觀’的地方,裏麵供奉著五穀神的塑像,禱告之後非常靈驗。但是由於年久失修,村民們想要重建它的屋宇卻未能成功。”
三緘說:“我遇到的應該就是這個神。”
老和尚說:“如果不是道長功德高尚,怎麽可能會遇到這種事情呢?”
說完,兩人各自迴到了屋內。
三緘心生疑惑:“不知不覺,我在觀裏已經住了三天了,師傅他怎麽還沒迴來呢?”
三緘迴答:“再遲一兩天也不算晚。”
當天夜裏,三緘修煉功法後偶爾昏昏欲睡,意識模糊地又迴到了柳樹下,溪水的聲音如昨日一般清脆。
三緘於是再次坐在地上,目睹著蜂蝶爭飛,粉色的花朵含苞待放,小鳥在樹枝上嬉戲玩耍。
正欲進一步凝視,突然聽到鍾聲和道禪的歌唱聲,人聲喧鬧。
他吃驚地仰望,一隊紅旗紫蓋的人馬正沿道而來。
三緘以為是陽世的貴官,所以躲到了溪水的左邊,貴官恰好在這裏駐紮。
貴官命人傳喚三緘,三緘前去,貴官攜手並坐在車中,風一樣地走了。
轉眼間又來了一輛車,車夫和隨從與前麵的官員毫無區別。
官員在車上,拱手詢問道:“銅仁今年的收成如何?”
這個官員搖頭說:“不知道啊,一年都沒有收獲了。”
另一位官員說:“我們這裏也是如同大人您所說的情況,今天特意來都會府商議籌劃,不知道這件事如何解決。”
官員迴答:“我也想這麽做,但是要想讓百姓改變,這件事情就容易辦了。如果他們不肯,那就難以得到上麵的批準了。”
兩人交談了幾句後,一起繼續前行。
他們行至會府,官員說:“道士請穩坐一會兒,我進會議廳開會,開完會就迴來。”三緘答應了。
官員下車,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後投入到會議中。不久之後,他又出來上了車,繼續前進。
突然,陰風刮起,寒氣逼人。
官員說:“將車停下。陰風刮起的地方,冤魂就到了。”
三緘望向東麵的道路,果然有三四名婦女跑到車前跪下,向車輛行禮。
官員下車迎接說:“元君等為什麽不在節孝宮享受冥福,卻到這裏來做什麽?”
婦女齊聲說:“我們是身為女流之人,不能在天下建立功勳事業,隻能守著家門,行的是節孝之事。
生前吃了苦,隻有沒後時能得到虛名。
如今銅仁邑宰編修縣誌,新舊節孝都應該並存,為什麽將舊誌中載有的幾十名節孝人物都除去了呢?
我們已上奏天皇,要廢除他的公職,子孫以乞丐身份生活,書香永喪。
現在這封文書交到貴署,希望能立即施行,不要拖延,以消除眾人的怨恨。”
官員說:“明天的時候,我會立即迴報消息,不敢耽擱片刻。”
說完,婦女離去,官員也上了車繼續前行。
不久後又來到一個城市,人聲喧囂,市場東邊有一座高聳的衙門,外麵跪著無數的罪犯。
剛一到車輛,鼓聲震耳欲聾,官員登上主位,隨從官員進參拜完以後,將三緘直接引入內堂,設宴款待。
喝了三杯酒,官員說:“道士,你知道我是誰嗎?”
三緘答道:“我看到的情形大概是你擔任冥府司政的人吧?”
官員說:“是的。”
三緘問:“貴官是哪個地方的官,擔任什麽職務?”
官員迴答:“我是銅仁社令。”
三緘起身離席說:“社令大人是神明,我應該叩拜。”
官員急忙拉住他說:“你是位有道之士,受到上天的喜愛,而且還在宣揚道教,我們都非常尊敬你。今天讓你來衙門是有一件大事要托付給你。”
三緘想詢問是什麽事情,這時堂上的鼓聲震耳欲聾。
官員說:“請尊貴的客人稍坐片刻,我要去堂上處理政務,片刻後就來陪你喝酒,將大事交托給你。”
三緘坐在席間,一名吏人勸他喝酒。不久,官員還沒有來,吏人又把他叫走了。
三緘離開席位,偷偷走到堂後觀察,看到官員正坐在上麵,一名叟子跪倒在他麵前,雙手捧著頭顱,鮮血染紅了衣服,悲傷地哭泣。
官員詢問道:“你的壽命查下來還有幾年,為何這麽快到了陰府?”
老叟說:“因為我的長子不孝,不給我供養,在我饑餓到極點的時候,去找二三子,他們都說長兄的供養還沒有完成,不應該由他們來供養,各自與妻兒午餐,從來沒有唿喚我與他們共食。
我氣憤之下責罵長子,長子動手與我爭吵。我非常憤怒,用棍子擊打他。誰知他動手拿刀砍我,我反身用刀背擊向他頭部,導致他腦袋受傷身亡。
現在請求大王能捉住他的魂魄,來這裏進行審判。”
官員說:“我會命令勾魂使者將你長子的魂魄勾到這裏。”
然後寫了張紙條交給使者帶走。
沒過多久,果然看到有人被鎖住走來,跪在殿下。
官員責問道:“你就是長子嗎?為什麽用刀背擊傷你的父親的腦袋?你真是惹怒天地,招來鬼神的憤怒。”
那人說:“當時我還小,五六歲的時候,曾經看到父親用刀攻擊祖父,祖父幸運地逃脫了,沒有死去。
父親對待祖父就是這樣,我也效仿他,沒想到誤傷了父親的腦袋,導致他死亡。這全是我的過錯。
而且我在年幼時,父親並沒有嚴格教育我孝悌之道,也沒有送我去讀書,我根本不認識幾個字。
直到我用刀擊斃父親後,才知道人們議論紛紛,擊斃父親是犯了重罪。這一切都是父親害的。請大王詳細審查。”
官員傾聽完後,再次斥責老叟說:“當你的兒子還小的時候,你沒有給予他嚴格的教導,隻是一味溺愛,結果他逆性成長。
況且你當年也用刀擊傷了你的父親,你的兒子效仿你更加逆性,以至於擊傷了你。
你之死,是你自殺的結果,同時也害了你的兒子。等到你的兒子在陽世受到萬剮的刑罰之後,我將給予公正的審判。”
官員命令交還魂使者將這個孩子的魂魄重新附著在他的身上,接受王法的審判,然後將老叟送入監獄等待進一步審訊。
審訊結束後迴到宴席,三緘在心中歎息,對他說:“你若想在將來修成正果,要在此時多積累外功。我所托付的事情是為了痛恨人心的墮落,和古時不同。
現在倫常不正,不僅僅是參商手足之間的凍餒,也涉及到弑父弑兄等喪盡人性的行為。
需要有人解釋明白倫理道德,以安撫天下人心。這個罪責歸咎於讀書士子。
希望道士你能四處雲遊,處處講述,對於這個世界將有益處,也對於你個人也會有益處。”
三緘說:“我的雲遊哪裏有不在為天下解憂的。隻是人心不轉,該如何是好呢?”
官員說:“倫常不明,盡管不能挽迴這個亂世,但活著的生靈無法逃脫大劫的厄運。”
說完,送三緘離開了殿堂。臨別時,拱手再次叮嚀,也交代了關於明倫的事情。三緘答應了離開。
三緘蘇醒過來,天已經亮了。向老和尚告別後,上路繼續行走。
狐疑說:“師傅昨晚練功,沒有像之前一樣凝神聚氣閉目不動,應該是累了進入夢鄉了吧?”
三緘說:“你的功夫進步了,能感受到我的急迫,但我並不急。”
然後將所遇之事詳細講述給了狐疑。
狐疑說:“在師傅這裏有一項委托,師傅應該順路宣揚明倫,才不負他們的重托。”
三緘說:“這是當然的,不需要你去說。”
狐疑說:“師傅現在迴家,何時啟程?”
三緘說:“我迴家後打算召集門徒,建立宗祠,這個行動或早或晚,還不能確定。”
紫光說:“師傅這樣行動的話,弟子恐怕一時無法了結事務。”
三緘說:“既然如此,我就給你半年的時間,你在家等我。”
狐疑說:“師傅已經有了一位兒子,祖基已經交付,照顧他不會麻煩。至於你,應該要照顧好子女,以作為未來的祭祀,一定要在半年內迅速處理,才能追蹤到師傅的行蹤。”
師徒之間正在談話,太陽又開始西落。
三緘說:“你們兩位弟子中有人去寺廟尋找住所,以安置今夜的身子。”
紫光說:“之前勞煩了師兄,今天我願意去找。”
於是紫光向三緘告別,繼續前往行程。
三緘感到十分驚訝,慢慢靠近閣子觀察。
他心生疑問:“我的師傅到哪裏去了?已經讓弟子四處尋找了。”
三緘詳細陳述了他所見和所聽的一切。
老和尚說:“溪水上遊有個叫‘倒崖觀’的地方,裏麵供奉著五穀神的塑像,禱告之後非常靈驗。但是由於年久失修,村民們想要重建它的屋宇卻未能成功。”
三緘說:“我遇到的應該就是這個神。”
老和尚說:“如果不是道長功德高尚,怎麽可能會遇到這種事情呢?”
說完,兩人各自迴到了屋內。
三緘心生疑惑:“不知不覺,我在觀裏已經住了三天了,師傅他怎麽還沒迴來呢?”
三緘迴答:“再遲一兩天也不算晚。”
當天夜裏,三緘修煉功法後偶爾昏昏欲睡,意識模糊地又迴到了柳樹下,溪水的聲音如昨日一般清脆。
三緘於是再次坐在地上,目睹著蜂蝶爭飛,粉色的花朵含苞待放,小鳥在樹枝上嬉戲玩耍。
正欲進一步凝視,突然聽到鍾聲和道禪的歌唱聲,人聲喧鬧。
他吃驚地仰望,一隊紅旗紫蓋的人馬正沿道而來。
三緘以為是陽世的貴官,所以躲到了溪水的左邊,貴官恰好在這裏駐紮。
貴官命人傳喚三緘,三緘前去,貴官攜手並坐在車中,風一樣地走了。
轉眼間又來了一輛車,車夫和隨從與前麵的官員毫無區別。
官員在車上,拱手詢問道:“銅仁今年的收成如何?”
這個官員搖頭說:“不知道啊,一年都沒有收獲了。”
另一位官員說:“我們這裏也是如同大人您所說的情況,今天特意來都會府商議籌劃,不知道這件事如何解決。”
官員迴答:“我也想這麽做,但是要想讓百姓改變,這件事情就容易辦了。如果他們不肯,那就難以得到上麵的批準了。”
兩人交談了幾句後,一起繼續前行。
他們行至會府,官員說:“道士請穩坐一會兒,我進會議廳開會,開完會就迴來。”三緘答應了。
官員下車,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後投入到會議中。不久之後,他又出來上了車,繼續前進。
突然,陰風刮起,寒氣逼人。
官員說:“將車停下。陰風刮起的地方,冤魂就到了。”
三緘望向東麵的道路,果然有三四名婦女跑到車前跪下,向車輛行禮。
官員下車迎接說:“元君等為什麽不在節孝宮享受冥福,卻到這裏來做什麽?”
婦女齊聲說:“我們是身為女流之人,不能在天下建立功勳事業,隻能守著家門,行的是節孝之事。
生前吃了苦,隻有沒後時能得到虛名。
如今銅仁邑宰編修縣誌,新舊節孝都應該並存,為什麽將舊誌中載有的幾十名節孝人物都除去了呢?
我們已上奏天皇,要廢除他的公職,子孫以乞丐身份生活,書香永喪。
現在這封文書交到貴署,希望能立即施行,不要拖延,以消除眾人的怨恨。”
官員說:“明天的時候,我會立即迴報消息,不敢耽擱片刻。”
說完,婦女離去,官員也上了車繼續前行。
不久後又來到一個城市,人聲喧囂,市場東邊有一座高聳的衙門,外麵跪著無數的罪犯。
剛一到車輛,鼓聲震耳欲聾,官員登上主位,隨從官員進參拜完以後,將三緘直接引入內堂,設宴款待。
喝了三杯酒,官員說:“道士,你知道我是誰嗎?”
三緘答道:“我看到的情形大概是你擔任冥府司政的人吧?”
官員說:“是的。”
三緘問:“貴官是哪個地方的官,擔任什麽職務?”
官員迴答:“我是銅仁社令。”
三緘起身離席說:“社令大人是神明,我應該叩拜。”
官員急忙拉住他說:“你是位有道之士,受到上天的喜愛,而且還在宣揚道教,我們都非常尊敬你。今天讓你來衙門是有一件大事要托付給你。”
三緘想詢問是什麽事情,這時堂上的鼓聲震耳欲聾。
官員說:“請尊貴的客人稍坐片刻,我要去堂上處理政務,片刻後就來陪你喝酒,將大事交托給你。”
三緘坐在席間,一名吏人勸他喝酒。不久,官員還沒有來,吏人又把他叫走了。
三緘離開席位,偷偷走到堂後觀察,看到官員正坐在上麵,一名叟子跪倒在他麵前,雙手捧著頭顱,鮮血染紅了衣服,悲傷地哭泣。
官員詢問道:“你的壽命查下來還有幾年,為何這麽快到了陰府?”
老叟說:“因為我的長子不孝,不給我供養,在我饑餓到極點的時候,去找二三子,他們都說長兄的供養還沒有完成,不應該由他們來供養,各自與妻兒午餐,從來沒有唿喚我與他們共食。
我氣憤之下責罵長子,長子動手與我爭吵。我非常憤怒,用棍子擊打他。誰知他動手拿刀砍我,我反身用刀背擊向他頭部,導致他腦袋受傷身亡。
現在請求大王能捉住他的魂魄,來這裏進行審判。”
官員說:“我會命令勾魂使者將你長子的魂魄勾到這裏。”
然後寫了張紙條交給使者帶走。
沒過多久,果然看到有人被鎖住走來,跪在殿下。
官員責問道:“你就是長子嗎?為什麽用刀背擊傷你的父親的腦袋?你真是惹怒天地,招來鬼神的憤怒。”
那人說:“當時我還小,五六歲的時候,曾經看到父親用刀攻擊祖父,祖父幸運地逃脫了,沒有死去。
父親對待祖父就是這樣,我也效仿他,沒想到誤傷了父親的腦袋,導致他死亡。這全是我的過錯。
而且我在年幼時,父親並沒有嚴格教育我孝悌之道,也沒有送我去讀書,我根本不認識幾個字。
直到我用刀擊斃父親後,才知道人們議論紛紛,擊斃父親是犯了重罪。這一切都是父親害的。請大王詳細審查。”
官員傾聽完後,再次斥責老叟說:“當你的兒子還小的時候,你沒有給予他嚴格的教導,隻是一味溺愛,結果他逆性成長。
況且你當年也用刀擊傷了你的父親,你的兒子效仿你更加逆性,以至於擊傷了你。
你之死,是你自殺的結果,同時也害了你的兒子。等到你的兒子在陽世受到萬剮的刑罰之後,我將給予公正的審判。”
官員命令交還魂使者將這個孩子的魂魄重新附著在他的身上,接受王法的審判,然後將老叟送入監獄等待進一步審訊。
審訊結束後迴到宴席,三緘在心中歎息,對他說:“你若想在將來修成正果,要在此時多積累外功。我所托付的事情是為了痛恨人心的墮落,和古時不同。
現在倫常不正,不僅僅是參商手足之間的凍餒,也涉及到弑父弑兄等喪盡人性的行為。
需要有人解釋明白倫理道德,以安撫天下人心。這個罪責歸咎於讀書士子。
希望道士你能四處雲遊,處處講述,對於這個世界將有益處,也對於你個人也會有益處。”
三緘說:“我的雲遊哪裏有不在為天下解憂的。隻是人心不轉,該如何是好呢?”
官員說:“倫常不明,盡管不能挽迴這個亂世,但活著的生靈無法逃脫大劫的厄運。”
說完,送三緘離開了殿堂。臨別時,拱手再次叮嚀,也交代了關於明倫的事情。三緘答應了離開。
三緘蘇醒過來,天已經亮了。向老和尚告別後,上路繼續行走。
狐疑說:“師傅昨晚練功,沒有像之前一樣凝神聚氣閉目不動,應該是累了進入夢鄉了吧?”
三緘說:“你的功夫進步了,能感受到我的急迫,但我並不急。”
然後將所遇之事詳細講述給了狐疑。
狐疑說:“在師傅這裏有一項委托,師傅應該順路宣揚明倫,才不負他們的重托。”
三緘說:“這是當然的,不需要你去說。”
狐疑說:“師傅現在迴家,何時啟程?”
三緘說:“我迴家後打算召集門徒,建立宗祠,這個行動或早或晚,還不能確定。”
紫光說:“師傅這樣行動的話,弟子恐怕一時無法了結事務。”
三緘說:“既然如此,我就給你半年的時間,你在家等我。”
狐疑說:“師傅已經有了一位兒子,祖基已經交付,照顧他不會麻煩。至於你,應該要照顧好子女,以作為未來的祭祀,一定要在半年內迅速處理,才能追蹤到師傅的行蹤。”
師徒之間正在談話,太陽又開始西落。
三緘說:“你們兩位弟子中有人去寺廟尋找住所,以安置今夜的身子。”
紫光說:“之前勞煩了師兄,今天我願意去找。”
於是紫光向三緘告別,繼續前往行程。